簡介
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海拔1301.9米。西距古都 西安30公里,東距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7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利。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遠在上古 時期,這里曾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處;西周時,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劇;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將他的陵墓建于驪山腳下,還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唐朝時期,唐玄宗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就連逃難而來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樂。在現(xiàn)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跡”舊址兵諫亭(原捉蔣亭)也位于驪山之上。驪山的蒼桑,是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見證。
驪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而且有三十余處馳名的文物景點勝跡,著名的有周烽火臺、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石甕谷、舉火樓、遇仙橋、秤砣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還有號稱“西北第一滑”的驪山滑索。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并被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
驪山由來
驪山是陜西省有名的風景區(qū)之—,山上四時有不凋之樹,三春有飄香之花,景色迷人。這里山形秀麗,峰巒起伏,遠遠望去,好似一匹凝神遠眺,躍躍欲奔的蒼色駿馬。
相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天,突然間轟隆隆一陣巨響,天的一角塌了下來,日月星辰也失去了光亮,使得人間一下子成了晝夜難分、混混濁濁的一片。天火燒著了所有的山林村舍,毒蛇猛獸也都乘機跑了出來,到處殘害生靈,人們遭受到一場嚴重的災難。當時有一位神通廣 大的女神驪山老母,見此情景,就想拯救這些受難的人們,便不顧一切離開天宮來到了人間。她施展法力,端來了東海的水,澆滅了大地上的火?墒怯捎谔斓囊唤 塌了下來,使天上出現(xiàn)了一個大窟窿,風雨雪電便從這個窟窿里不斷地襲擊著人們。
后來她想出了個煉石補天的辦法。她跟前有兩個女兒都很聰明能干,都很有一些 法力,她們聽說母親到了人間,也追了下來,一同幫著母親,四方奔波,從大江大河里揀來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彩色石子,放在驪山這個地方煉了起 來;鸸鉄t了天,燒紅了地,這些火光后來被日月星辰吸收去了,才使得日月星辰又恢復了光亮。這樣一直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所有的石子都都煉成了石漿,他 們又把煉好的石漿取出來,搟成一個又一個薄薄的石餅,然后再趁熱一片一片地補到天上去。這樣來來回回的奔波多費事呀!聰明機智的小女兒,為了爭取時間和減 輕母親和姐姐的勞累,就把自己變成一匹美麗的飛馬。
這樣一來,就方便得多了,她可以馱著母親和姐姐,把搟好的石餅飛快地補到天上去。一片、兩片,不知道來 回奔跑了多少次,也不知道補了多少片,直到把煉好了的石漿都搟完了,補完了,才算把天補住了,使天又變得和原來一樣好看。這時她們的心里好像吃了蜂蜜一樣 高興,就隨便躺了下來,準備歇息一會兒,這一歇息就都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當她們醒過來時,向四周一看,只見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什么也分辨不清 楚,不由得吃了一驚。原來她們把天并沒有完全補好,還有一些縫子。這些紛紛揚揚的雪花,就從那些破縫子里鉆了出來,撒向人間,覆蓋了大地。一急之下,她們 便就地挖起一把把的雪來,攥成雪球,又騎著飛馬,向著破了的縫子,使勁的扔去,一些破縫子便被堵住。了。她們不斷地擦著,扔著,又費了好大的力量,總算把 天孫好了。經(jīng)過 這樣幾次緊張的奮戰(zhàn),她們確實太勞累,便又倒下來睡著了,這一回就睡得更香甜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突然她們又被一陣巨大的怪叫聲驚醒了,急忙睜眼一 看,只見遍地洪水滔天,一些森林樹木沖倒了,一些房舍被淹沒了,人們都變成了魚蝦海物,這時候水借風力,風助水威,發(fā)出了陣陣怪叫聲。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由于天的一角塌了下來,把地的一角也給塌壞了。
她們補好了天,卻沒有補地,地下的水,便從這些塌壞了的地方涌了上來,橫沖著大地,水勢越來越大。這時 有一個兇猛的黑龍也跑了出來,推波助瀾,行兇作惡,趁著水勢,在水里追食著人們。她們便又和這個黑龍展開了搏斗,由水里一直打到天上,又由天上打到水里, 后來女神又遣來了一些天兵天將才把這個黑龍降服了。降服了黑龍以后,這個勇敢的飛馬,便又在水里尋找著人們,把僅剩下來的一些人,又一個一個馱到高埠的地 方,給他們找來東西吃。接著她們又把煉石子剩下來的灰燼,一掬一掬的向著地上塌了的地方填去。填呀,填呀,灰燼填完了,而地卻仍然沒有填起。這可怎么辦 呢?她們就按照原來補天的辦法,又從江河里揀來了五色石子,仍放在原來這個地方煉了起來,又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把石子都煉成了石漿,又照樣一塊一塊地搟成 石餅,然后由飛馬馱著,又一片一片趁熱飛快地補到地上去。可是這一次,因為揀的石子少了一些,把煉好的石漿搟完補完,地仍然沒有補好,水仍然不斷地向上涌 著。這時候大女兒一急之下,就把身子躺了下去,化成一條長堤,才擋住了洪水,使得大地又恢復了平靜。飛馬看見姐姐躺了下去,還以為是姐姐疲勞過度歇息了。
這時,她確實也有些太累了,便也躺在驪山這個地方歇息起來,這一歇息就又睡著了。女神知道女兒太疲勞了,想要叫她多歇息一會兒,不愿意去叫醒她?烧l知這 個飛馬醒來以后,睜眼向四面一看卻只見大地上山清水秀,花紅柳綠,風和日麗,燕語鶯鳴,一派美麗景象,便有了留戀之心,再也不愿意回到天官去了,就一直躺在這里,凝神注視著大地,天長日久,就化成一座大山。這個飛馬長得特別俊秀美麗,人們都很喜歡她,都親昵地叫她“驪馬”,所以,以后人們把座山也就叫做驪山了。
由于這位女神,補好了天,補好了地,使得天地之間恢復了原來的美麗,也使得這次災難中幸存下來 的人們得到了拯救,后來才得繁衍生殖,傳宗接代,并有了以后的美麗世界,所以人們便把她叫做老母,因為她經(jīng)常住在驪山,就又叫“驪山老母”。后來人們?yōu)榱?紀念她,便在驪山的西繡嶺上,修起了一座“老母殿”,在廟內(nèi)塑了她的金身,F(xiàn)在驪山附近的農(nóng)村,還流傳著一種習俗,每年到了農(nóng)歷正月二十日這一天,家家戶 戶都要吃蒸餅,餅子蒸好以后,要先給房上扔一片,再給地上扔一片,俗話叫“補天補地”。據(jù)說就是為了紀念驪山老母補天補地的豐功偉績。每當這時,人們也都 會想起這個為人類曾經(jīng)立過功績的驪馬來。
旅游特色
驪山是中國古今馳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因系西周時驪戎國國地,因此稱為驪山, 唐時臨潼名昭應、會昌,驪山又曾因此改名為昭應山、會昌山。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東西綿亙25 公里,南北寬約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古跡志》云: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 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圣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游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
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驪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跡隨處可見,神話傳說層出不窮!拔妓锾彀,驪山晚照紅。”每當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陽里紅霞萬狀尤顯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驪山云樹郁蒼蒼,歷盡周秦與漢唐,一脈溫湯流日夜,幾抔荒冢掩皇王”,郭沫若在此對驪山勝景及其歷史地位做了恰當而準確地概括。遠在上古時期,這里曾是女媧氏“煉石補天”之處;西周時,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戲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歷史鬧;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將他的陵墓建于驪山腳下,還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唐朝時期,唐玄宗、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就連逃難而來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樂,這是驪山滄桑的經(jīng)歷,也是中華民族前進的歷史見證。
驪山不僅自然景觀秀麗,而且有幾十個馳名的文物景點勝跡,古往今來,驪山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回 憶,登驪山別有一番情趣。青石臺階路把著名的周烽火臺、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石甕谷、舉火樓、遇仙橋、秤錘石、雞上架、三元洞、鷂子翻身等古 跡連在一起。游人可拾級而上或乘坐驪山索道纜車登山至烽火臺。極目遠眺,在茫茫八百里秦川上,渭河如一條玉帶飄動在綠野之間,俯視山下,風景如畫,游人熙攘。
驪山半山腰有一塊上有金黃菌銹的巨石,遠望像老虎身上的斑紋。因此叫虎斑石,又因形狀似一只蹲 臥的老虎,也叫臥虎石。石上有一座水泥涼亭。這里是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被捕處。五十年代改名為“捉蔣亭”,并在亭內(nèi)正面上方石壁上題詞,敘述“西安事變” 大略經(jīng)過。近年改名為“兵諫亭”。
景點介紹
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黑色駿馬,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是游覽勝地,曾營建過許多離宮別墅,吸引著各代游人。這里有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臺”;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等。
日月亭
位于兵諫亭與晚照亭之間,取國共合作日月同輝之意。內(nèi)檐彩繪驪山各主要景點圖案,讓游人在休息的同時,感悟驪山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烽火臺 烽火臺 古代戰(zhàn)時傳遞報,調(diào)兵的設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邊,洛邑在東邊,所以歷史上把周朝在鎬京做國都的時期,稱為西周;遷都浴邑以后,稱為東周。從而留下一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老母殿
位于驪山西繡嶺第二峰,這座廟宇在歷史傳說中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始人女媧氏而修建的,相傳女媧“攥黃土做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三皇五帝均為其子孫,她又在驪山煉石補天,勞苦而功高,后世人尊稱她為“驪山老母”。她死后,人們將其葬于驪山之陽(今藍田縣境內(nèi)),又在驪山上修女媧祠紀念。
兵諫園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攜 夫人宋美齡來陜,以游山玩水為名,布置大規(guī)模的剿共活動,此期間,張、楊兩將軍在洛陽、西安、臨潼等地數(shù)次勸諫蔣“聯(lián)共抗日”均遭到拒絕,1936年12 月12日凌晨4時許,張、楊帶兵對華清池形成包抄之勢,酣睡中的蔣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虎斑石東側石峽洞 內(nèi),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xiàn),扶掖下山,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促進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這座兵諫園是2001年為紀念“西安事變”65周年時建造,陳列有當年“西安事變”時的兵器實物。
秤錘石
從石甕谷遇仙橋下行的途中,有一塊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狀如秤錘的大石頭,千百年來,無論遇到怎樣的大洪水,它卻穩(wěn)穩(wěn)地站在谷底,巋然不動。傳說此石為“二郎神楊戩”稱驪山的秤錘,故稱之“驪山秤錘石”。
雞上架
從石甕水潭處攀援西行,到雞上架。這里是從東繡嶺通往西繡嶺的一段險道。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盤旋而上,如同雞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達摩洞
烽火臺北面約200—300米處,有一深5米,高2米,寬3米的洞穴,這個洞相傳乃是印度佛教達摩的弟子鎮(zhèn)山王在此鑿洞苦修,人稱達摩洞。
翠蔭亭
又名翠云亭,唐華清宮著名景點。宋朝李埏有絕句贊譽“一別驪山歲已深,林花依舊繡嶺岑,歸尋當日新開路,隱約苔痕下翠蔭!
舍身崖
在綠閣東側山谷中,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頂部為6平方米的平臺,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猶如刀削一般。其上刻有“舍身崖”三字。清人周燦《游驪山東繡嶺記》云:“敬虛和尚易其名曰護生崖!眱杀>慵,姑妄存之。
節(jié)慶活動
翠蔭亭
又稱“驪山老母女媒節(jié)”、“善嗣會”、“傳子會”、“禪子會”。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女媧通神媒”。為古老的民間廟會,文化源遠流長,在改革開放后旅游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今天,還添了新的內(nèi)容,古老的祈子活動漸漸被新文化風尚所代替。
補天補地節(jié)
臨潼一帶的風俗,農(nóng)歷正月二十前不準燒干鍋,要到這天才開禁。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烙干饃,饃烙好后,先往房上扔一塊,是謂“補天”;再往地上撂一 塊,是謂“補地”。是人們?yōu)榱思o念女媧補天補地拯救人類的豐功偉績,并把她尊為“老母”,在農(nóng)歷正月二十這日吃烙饃,過“補天、補地”節(jié)。這個風俗一直流 傳至今。
地方美食
秦鎮(zhèn)米皮
秦鎮(zhèn)米皮用產(chǎn)于戶縣灃河西岸的稻谷制作,皮子質(zhì)量上乘。
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用優(yōu)質(zhì)牛羊肉加佐料入鍋煮爛,湯汁備用。把烙好的“背菊花心”坨坨饃,掰成碎塊,加輔料煮制而成。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冬季最佳。
灌湯包子
灌湯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細。它以精粉燙面制皮坯,選用肋條肉為餡心,用鮮骨髓湯打餡,配以十多種上等調(diào)料佐味。灌湯包子以“賈三”名氣最大,常有許多上流社會的名士名媛在此就餐,并留下題詞和照片。
特色購物
彩繪泥塑
鳳翔彩塑是一種民間工藝美術品。它是將粘土和紙漿攪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涼干,上白色底粉,隨后涂彩,繪畫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圓塑體,也有浮雕式的掛件,既是兒童喜愛的玩具,也是陜西的旅游紀念品。價格40~150元。 草編 草編以玉米皮為主要原料,主要分為三大類:平編、纏扣、小辨。其特點為編工精細、品質(zhì)優(yōu)良、美觀實用。價格40~100元。
稠酒
西安稠酒是西安特有的古老名酒,釀造歷史悠久。相傳“李白斗酒詩百篇”,所飲即為稠酒。價格20~100元。
德懋恭水晶餅
德懋恭水晶餅是古城西安名特風味食品,因其餡晶瑩透亮,猶如水晶而得名。是秦式糕點的代表。價格5~10元。
管理概況
重視環(huán)境保護,優(yōu)化環(huán)境質(zhì)量
一是重視綠化美化。為了進一步豐富景區(qū)景觀,景區(qū)采取多種措施,豐富和充實景觀資源。累計投資 400余萬元,栽植苗木、花卉51萬多株;草皮萬余平方米;開墾苗圃地8畝,累計育苗30多個品種50萬余株,為綠化提供了大量苗木,使驪山林木覆蓋率達 到92%。通過了省環(huán)保局鑒定的ISO9000質(zhì)量保證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按照市區(qū)政府工作報告目標任務分解表中涉及景區(qū)的主 要任務關于建設驪山生態(tài)林帶的精神,及區(qū)政府實施驪山北麓生態(tài)建設工程的要求,不斷加大驪山綠化力度,在西繡嶺補栽長綠樹種及景觀林帶,在東繡嶺加大公益 林建設力度,全面完成下達的綠化任務。另外完成春季綠化1300畝,其中景觀林500畝、景點綠化美化500余畝、景區(qū)旅游道路綠化美化300畝。目前林 木、花卉長勢良好,實現(xiàn)了森林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
二是狠抓環(huán)境衛(wèi)生。景區(qū)根據(jù)市、區(qū)四城聯(lián)創(chuàng)工作精神,結合景區(qū)實際情況,對景區(qū)衛(wèi)生實行分片劃段承包責任制的辦法,一天兩掃、全天保潔、垃圾下山、分類處理;對廁所實行專人管理,使驪山的衛(wèi)生狀況大為改善,多次得到上級部門和領導的肯定和贊賞。
三是規(guī)范商業(yè)網(wǎng)點。對景區(qū)商業(yè)網(wǎng)點的數(shù)量、位置、經(jīng)營方向等進行有效控制,全部經(jīng)營戶亮證經(jīng)營、明碼標價、一貨一簽、掛牌上崗、規(guī)范管理,杜絕游售兜售現(xiàn)象,嚴禁景區(qū)內(nèi)占卜算卦,嚴厲整治黑導游、野導游,開展誠信經(jīng)營活動,維護游客合法權益。
特產(chǎn)
臨潼石榴
是中國最早從國外引進栽植的果樹。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從安石國(今伊朗)帶回長安,栽植于驪山溫泉宮,至今已兩千余年。今臨潼石榴遍植驪山北麓及塬 區(qū),面積三萬余畝,年產(chǎn)逾萬噸 ,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產(chǎn)量最高的地區(qū)。它以果大、色艷、汁多、味甜而被譽為果中珍品,其中軟籽石榴為天下一絕。
黃桂柿子餅
黃桂柿子餅,也叫水晶柿子餅,是一種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風味食品。西安黃桂柿子餅,是用臨潼縣產(chǎn)的“火晶柿子”為原料制作成的。這種柿子的特點是:果皮、果肉橙紅色或鮮紅色,果實小,果粉多,無核,肉質(zhì)致密,多汁,品質(zhì)極好。
新豐白醪酒
俗話說:“名酒之地必有佳泉”。新豐酒自古聞名天下,除選用關中地區(qū)盛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原料外,還和新豐鎮(zhèn)水質(zhì)好密切相關。新豐鎮(zhèn)有玉川河故道,河道地下水是一 種優(yōu)質(zhì)礦泉水,它源于附近的華山、驪山。華山峰巒高聳,驪山枕金蹬銀,林茂修竹,蒼松翠柏,自古就是游覽、休養(yǎng)勝地。水經(jīng)沙石巖層過濾凈化后,清澈如鏡, 并含有微量礦物質(zhì),軟硬適中,極適于釀酒,是新豐酒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新豐白醪酒廠以新豐鴻門附近的甘泉水,采用優(yōu)質(zhì)酒曲,精選陜南盛產(chǎn)的上等江米(又稱糯 米),用傳統(tǒng)的釀造工藝,經(jīng)蒸坯、發(fā)酵、過濾等幾道工序,精工釀成白醪酒。新豐白醪酒呈乳白色,具有質(zhì)優(yōu)、濃郁芳香、酸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柔綿純凈等特 點。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欲等作用,老少皆宜,是宴請賓客的滋補佳品。“吹笙翻歸引,沽酒待新豐”。去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陵墓、華清池、鴻門宴 遺址旅游觀光的賓客,暢飲新豐白醪酒,不僅消渴解乏,而且饒有情趣,有助游興。帶一點新豐白醪酒回去,也是一個極富愛心的紀念。
旅游指南
景區(qū)資質(zhì):
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玩法:
爬山看森林看夕陽攝影感受歷史文化泡溫泉觀鳥 看古建筑體會道教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夏令營 氣候特征: 驪山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與西安市同屬濕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冬夏較長,春秋氣溫升降急聚,夏季炎熱,秋季多連陰雨,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41.7℃,降水多集中在7、8、9三個月。
交通:
在西安火車站東廣場解放飯店門口乘坐 306路西安到秦兵馬俑、驪山的專線汽車。從西安自駕車前往驪山,可沿西臨高速公路前行,行程約24公里(經(jīng)過灞橋收費站,路橋費用10元/輛)。
中心城市
驪山是西安主要周郊游景點之一、中國唯一一家在城市邊的山岳型景區(qū)。陜西的咸陽、渭南、銅川;河南的鄭州、洛陽、三門峽;山西的運城、臨汾;內(nèi)蒙古的包頭、呼和浩特、烏海,甘肅的蘭州、天水等可把驪山作為周郊游景。
住宿:
東花園溫泉山莊系仿古建筑,集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以餐飲娛樂為龍頭,配套設施齊全。另外您還可選擇住西安,西安的酒店發(fā)展迅速,良好的環(huán)境設施,齊全的服務項目、熱情周到的服務水平,可滿足不同需求。
小貼士
西安地區(qū)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相形之下氣候會比較干燥,請攜帶護膚品,并盡可能多飲水。
民間工藝
陜南挑花繡
人們都十分熟悉湘繡、蘇繡、粵繡和蜀繡,對陜南挑花繡不一定很了解。然而,有著500多年歷史的陜南挑花繡,卻以其主題突出、構圖簡練、色彩鮮艷、飽和 諧調(diào)、美觀實用、繡面光亮生動,針法勻整靈活,且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堪稱陜南傳統(tǒng)手工藝晶中的一顆絢麗的明珠,而成為中國的名繡之一。
刺繡與絲綢生產(chǎn)是分不開的。中國是絲綢的故鄉(xiāng),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絲綢生產(chǎn)的發(fā)展,刺 繡工藝也應運而生!渡袝分性小耙庐嫸牙C”的記載?梢娫缭4000多年前刺繡工藝已開始萌芽。西周時,有了新的發(fā)展,但還限于貴族奴隸主所享用。 漢代達到高度水平,使用范圍也有擴大。唐代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隨著對外貿(mào)易發(fā)展的需要,絲綢和刺繡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古都長安是“絲綢之路” 的起點,絲綢出口的中心,也是絲綢和刺繡生產(chǎn)的中心。長安城內(nèi),作坊林立,能工巧匠云集。據(jù)史書記述,僅楊貴妃一人,在華清池就設有700人之眾的絲綢刺 繡作坊。唐代以后,中國刺繡工藝更加發(fā)達,而且更加廣泛流行于民間。而民間的刺繡工藝品,在藝術上有著宮廷刺繡工藝品所不能企及的濃郁生活氣息。到北宋發(fā) 展到極盛時期,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不僅宮廷皇室專門設置了300多人的“文繡院”,而且官宦人家也有專門的繡工。在相國寺旁有一條街,名“繡 巷”,為民間繡工居住和產(chǎn)品交易之處。其產(chǎn)品有繡衣、繡帕、繡畫,繡傘、繡肩、繡鞋、繡球、繡額珠簾及兒童的各種“暖肚”等。
刺繡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它采用絲絨、彩線、棉線,在布帛或綢緞上憑借針的穿刺線的 疏密構成花紋、圖像,俗稱“繡花”,古代叫做“女紅”。明清以來,各地刺繡已由傳統(tǒng)習慣形成各自獨特風格,種類多種多樣,名稱因地而異。陜南挑花繡便是其 中之一。陜南挑花藝術歷來頗具盛名,據(jù)《西鄉(xiāng)縣志》記載:“女工之刺繡,其精妙不在顧繡、湘繡之下,世多珍之。有繡巧之美,無粗拙之態(tài)。此亦民性之自然流 露者也!
陜南挑花繡,又稱“絮花”或“十字繡花”。它是一種手工刺繡,因產(chǎn)地以城固縣為主的陜南各縣而 得名。陜南挑花藝術,是世世代代留傳下來的。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培養(yǎng)了陜南婦女們高度的審美能力和熟練的技巧。明代以前,陜南民間婦女就用花針和彩線刺 繡荷包、枕頭、錦肚、煙包、鞋帽之類。于明代即已廣泛流傳,在城鎮(zhèn)已出現(xiàn)了”閨閣家家架繡棚,婦姑人人習針巧”的興旺景象。以至于鄉(xiāng)間也“家家養(yǎng)蠶,戶戶 繡花”。陜南挑花繡是在畫樣的基礎上,“以針代筆,以線暈色”的一種藝術。它的針法看似簡單,以小十字花構成紋樣,組織出千變?nèi)f化,錯綜復雜的人物山水、 飛禽走獸或花鳥蟲魚等多種圖案。陜南挑花繡多以土布、麻布或毛青布作底布,以藍色棉線或彩色絲線作繡線。圖案構思大膽而巧妙,構圖飽滿而勻稱,取材豐富多 彩。
陜南女子一般從7~8歲起,就開始跟媽媽學習挑花藝術,繡荷包、花鞋、枕頭、衣腳、褡褳、煙包 等。每逢節(jié)日盛會、過年、走親、訪友,特別是“趕集”時,她們都要穿著自己親手挑繡的花鞋等,互相比美。誰的花樣多,誰挑得精美好看,誰就會受到大家的稱 贊。年輕姑娘在初戀過程中,都把自己挑得最好最心愛的繡品作為紀念品,送給自己的心上人。很多陜南老婦人至今還保存著幾十年前的刺繡工藝品。
陜南挑花基本針法大致可分為“十字挑花”、“露花”和“架花”三種,而以十字挑花最為普遍。
(1)十字挑花,為在平布或麻布上,按經(jīng)緯線路,依紗眼用繡花線逐眼扣以十字形,組成各種花紋,作為服裝、手帕等的飾物。其針法為沿經(jīng)緯向左右兩方平行運 針,類似編織,針碼按圖樣需要,有長有短,產(chǎn)生的花紋于正、背兩面一陰一陽,適得其反。宜于作小件繡品,如領口、袖口、褲腳、裹腿、手巾、枕巾、包單等的 花邊與角花;或在游花中與其它針法摻合作為填充圖案;亦可在絲綢繡晶中出現(xiàn),但須先于繡面上另織經(jīng)線后始可挑花。用以彌補游花、繡花的單調(diào)。
(2)露花, 頗類砌磚的紋樣,故又稱磚花。與挑花相比,則挑花若編織,僅能平行運針,而露花能在繡面上按平布的紋路向四面八方發(fā)展。即從一點起,不僅能順布紋向四個方 向運針,而且可按布紋以45°夾角另向四個方向斜行。露花為“一”字針碼,順布紋及以45°夾角短線轉折運針時,則成復雜的凸凹形花紋圖案。露花繡成后, 正背兩面相同。因此,又稱“兩面花”。最適合做繡品的邊花、角花。亦常出現(xiàn)于繡品中間,但一般先用游花針法,將圖樣輪廓繡出后,用露花作為其內(nèi)的補充。同 挑花相同,可彌補游花的針法單調(diào),產(chǎn)生豐富多樣的變化,尤顯風格古樸。
(3)架花,類似露花,順平布的紋路及以45°夾角向八個方位運針,但其十字針碼如 數(shù)學中的乘號“X”。由于針碼不同,繡晶效果亦千差萬別。架花針碼于一般家織土布每三個布眼為一針,機器織寬平布四個布眼為一針。繡成后的架花,其背面為 一邊倒的平行斷續(xù)線路,顯示出與正面基本相同的圖案。尚有個別架花繡品,兩面則完全相同,稱作雙面架花,更為精美。架花、露花、桃花三者均按平布紋路刺 繡,并同以毛藍及棉白本色為主,色調(diào)清秀明快,圖樣古樸典雅。有時亦用少量五倍子、黃櫨樹桿,姜黃、核桃樹皮、紅花草等植物染料施染,制成彩繡。但從工藝 用途論,則架花遠勝其它兩者。因不拘繡品大小或設于邊緣或中間,均可不依靠其它針法輔助,單獨完成千姿百態(tài)的精美圖案。使花中有果,花中有花,果中有果, 以至人物、動物、山水、亭臺樓閣……變幻無窮。由于該針法簡便、靈活,表現(xiàn)力強,美觀實用,在陜南流傳最廣,技藝日臻完善,逐漸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組合繡晶 圖樣與格式。u2019如團花(包括橢圓、六角、八角形)、方花(包括一顆印)、樹花(包括折枝花)、瓶花、盆花、花籃及其它人物、景物等定型圖樣近20 種,100余個花樣。如雙喜圖、四喜圖、富足圖、富貴圖、福壽圖、福祿壽喜、五果花、事事如意、福祿滿堂、魚閣圖等。從藝術角度論,三種針法各有其特點, 繡者根據(jù)需要選擇,亦可在一個繡面上采用兩種或三種針法。
陜南挑花繡具有明顯的圖案特色。圖案造型多樣,千姿百態(tài),情趣盎然,色彩明快,飽和諧調(diào),單純樸素。當前產(chǎn)品以濃郁的地方色彩銷于各地。 陜南挑花繡豐富多彩:技術高超,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民族藝術之花。它反映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也反映 了勞動婦女們優(yōu)美的精神面貌。在陜南農(nóng)村,繡品往往是姑娘出嫁時嫁妝中必備的物品,通過它可以體現(xiàn)姑娘們多才多藝、心靈手巧的品性,也顯示了她們對幸福生 活的向往和忠貞愛情的憧憬。陜南挑花繡品,不僅有藝術效果,而且可以延長布織物的使用壽命,使實用和裝飾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陜南挑花繡 品用于服飾和生活用品,既經(jīng)濟實惠,又富于民族藝術特色,作為禮品饋贈親友,更覺幽雅別致,富有風趣。
鳳翔彩繪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用膏泥(俗名“板板土”)為胎,摻以紙漿為筋。根據(jù)神話與傳說內(nèi)容,塑成民俗化人物動物,飾以彩繪。造型生動夸張,色彩艷麗多目,富有生活 氣息,號稱“中國一絕”。與西方“抽象派”藝術異曲同工,與“印象派”藝術殊途同歸。因為西方兒童完全可以從中理解其象征意義。所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 參觀后說:“鳳翔彩繪泥塑是獻給世界兒童的最好禮物!兵P翔泥塑已二次作為“國家名片”——郵票的主體圖案。
鳳翔縣紙坊鄉(xiāng)六營村,有100多戶做泥塑的, 且全家老少都會做。該縣縣志載:明興武五年間(公元1370元),開國皇帝朱元璋派李文兵在鳳翔一帶“兵屯”。后撒銷了屯兵制。兵屯的第六營士兵未走,就 在當?shù)匕布衣鋺簦_荒種地,逐漸形成村落——六營村。六營村有一部分人是江西人,會做陶瓷泥活,就利用當?shù)氐陌灏逋林谱鞒商沾扇ベu。以后又改作泥塑。為了 好看能拉住買主,就涂上 各種顏色,很受人們喜愛,尤以李、杜、胡三姓人家的彩繪泥塑最為有名。經(jīng)過600多年的發(fā)展,就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彩繪泥塑。且成為一門 獨立的藝術形式,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
鳳翔彩繪泥塑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以飛禽走獸、歷史傳說人物等為主。它以創(chuàng)作毛稿制模、翻 坯、粘合成型,經(jīng)精拋、彩繪、出線 、裝色、上光等數(shù)十道工序制作而成。并以其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形態(tài)逼 真、粗獷夸張、簡練概括、威武可愛的造型、大紅大綠的色彩、酣暢淋 漓的線條、浪漫神奇的紋飾而稱道,具有古漢陶、石雕之簡、艷、神、美的藝術特點,祈福、納祥、招財、避邪各具特色,從而獲得“中國民間藝術一絕”之美譽。 鳳翔縣紙坊鎮(zhèn)六營村的著名藝人胡深、胡新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2年壬午馬、2003年癸未羊生肖郵票圖案即其所創(chuàng)。
陜西剪紙
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在陜西,在全國的民間美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陜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 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娃娃”。與漢畫像所相似的“牛耕圖”等。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陜北剪紙中的“鷹踏 兔”、“蛇盤兔”、“鷺鷥銜魚”、“魚戲蓮”、“蛙、鹿、魚、鳥”等。
陜西自古是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傳說中的黃帝就葬于陜西境內(nèi)的共同陵橋山,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都發(fā)現(xiàn)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周秦漢唐等13朝都在陜西建都,留下了豐厚的民俗文化遺產(chǎn)。
剪紙是婦女們創(chuàng)造的文化,在陜北曾有“找媳婦,要巧的”的習俗,給娃找媳婦,“不問人瞎好,先 看手兒巧”,手兒巧就是看剪紙繡花。有“一看窗子二看簾”的說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門簾是看繡花的本事。人們普遍認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聰明,以 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聰明的。而今陜北農(nóng)村,誰會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臘月天婆姨女子們在一起相互學著剪花,有好樣子出來,爭相替樣。正月婦女們 相互串門看誰的窗花好,看誰手最巧。
陜西剪紙形式多樣,一是單色剪紙,二是色紙拼貼剪紙,三是點彩剪紙,四是滲染剪紙,五是紙塑窗花,六是剪紙熏樣。
陜北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簡潔質(zhì)樸、注重夸張變形,傳承著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nèi)容上 多以動物花草為主。據(jù)說孔圣人教化天下,唯獨遺漏了陜北,于是陜北人的性情不像關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創(chuàng)造性極強,喜怒哀樂表現(xiàn)的淋漓痛快,所以個性極強。 在陜北的靖邊、安邊、定邊,人們你三邊剪紙,剪紙變成了另一種風格,纖細入微,小巧玲瓏,小中見大,刻畫精到。打出的“樂樂”細如針尖,剪出的線細如發(fā) 絲,既不同延安綏?剪紙粗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寫實。據(jù)考證,三邊原是邊關重鎮(zhèn),朝廷常派南方將領在此地鎮(zhèn)守,他們帶著家眷在這里生活,也帶來了水鄉(xiāng)的 民間文化,與當?shù)毓抛镜拿耖g藝術待以結合,產(chǎn)生了獨特的三邊剪紙。
差距地區(qū)因為經(jīng)濟基礎較好,剪紙的形式變得多樣起來,單色、點彩、拼貼、紙塑等多種形式相互運 用,內(nèi)容上以戲曲人物為主,花鳥動物中常常加進象征文化符號的琴棋書畫,八寶等,有濃烈的中原文化特征。庫淑蘭是旬邑縣民間拼貼剪紙的高手,今年八十多 歲,陜西省文化廳命名的剪紙藝術大師。她把拼貼剪紙發(fā)展到極致,使專家學者驚嘆不已,臺灣漢聲為庫淑蘭出版了大型專輯畫冊。中央電視臺、陜西電視臺拍攝專 題片進行報導。合陽縣羅占花老人創(chuàng)作的紙塑剪紙,人物的造型采自于戲劇,把戲劇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畫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單色剪紙受其皮影造型的影響,而西府 的單色剪紙受木板年畫影響,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蘊。
隨著改革開放,民間剪紙也成為婦女們致富的產(chǎn)業(yè),婦女們走進旅游點、飯店表演自己的藝術,有些 剪紙高手被邀請到國外表演。安塞白鳳蓮大娘把自己的作品上到英特網(wǎng)上進行網(wǎng)上銷售。剪紙活動在民間空前活躍,延安、安塞、延川,每年舉辦剪紙創(chuàng)作班、舉行 剪紙大比賽,推動了剪紙藝術的發(fā)展。
相關傳說
女媧補天的傳說:相傳,天地混沌初開之時,火神祝融與水神共工起了紛爭,大打出手,撞到了撐天的不周山,頓時天崩地陷,洪水肆虐,山林起火,龍蛇猛獸出 沒人間,人類面臨大災難。女媧心痛不已,她采來了東海之水,撿來了五色石子,熔化成漿來補天,首先補好了天,接著又用同樣的方法,在正月二十日這天補好了 地,此后,每當農(nóng)歷正月二十都要是吃烙饃,過“補天,補地”節(jié),這個風俗流傳至今。女媧補好天地后又斬擒龍蛇,堵住洪水,終于使天地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但 煉石的火堆卻無法熄滅,女媧用了很多辦法卻失敗了,后來女媧的坐騎,驪馬縱力一跳,撲在火堆上,火終于熄滅了,但那匹駿馬卻再也沒有站起來,漸漸化成一座 山,這就是驪山。
地質(zhì)文化
驪山周圍的斷裂主要為牡丹溝斷層和驪山北緣斷層。驪山北緣斷層 第四紀以來斷裂活動標志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①斷層一線地震活動性較強,區(qū)內(nèi)發(fā)生的1478年臨潼6.5級地震和1568年臨潼5.5級地震與該斷層的活動有關;②沿斷層一線,新老滑坡十幾處,部分滑床還利用了斷層面;③沿斷層一線地裂縫較發(fā)育,多處沖溝被錯斷,顯示斷層左行扭動;④斷層活動造成驪山斷塊持續(xù)上升,在地形上造成渭河河床剝蝕北移,平均每年北移1.98m;⑤斷層一線沖溝中泉眼連綿,華清池和其它多個熱水井均為斷層泉,地下水異常是該斷層現(xiàn)今活動的主要標志。
L2牡丹溝斷層
沿途所見,驪山上多植石榴樹。石榴花是西安市的市花,石榴花紅艷似火,被視為欣欣向榮的吉祥花,而石榴果實籽粒飽滿,晶瑩剔透,預示著豐收的喜悅和子孫繁衍的興盛。臨潼石榴據(jù)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jù)記載,西漢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石榴,從此成就了“臨潼石榴甲天下”的美譽,臨潼現(xiàn)種植石榴12萬畝,品種眾多,享譽全國。
這些星星點點散落在山間的小屋是當?shù)氐霓r(nóng)家樂,是市民們休閑娛樂、放松心情的好去處。
目前的位置是牡丹溝斷層。
走向近南北,斷面高角度向西傾斜,上盤為新近系泥巖、砂巖和第四系黃土,下盤為形成于距今17億年的中元古界鐵銅溝組絹云石英片巖,構造碎裂巖發(fā)育。
牡丹溝斷層是驪山斷塊的西部邊界。新生代以來,驪山就是沿著這組斷裂從渭河裂陷帶整體崛起成為地壘式斷塊山的。
白堊紀末﹙6500萬年﹚秦嶺后緣拉張斷裂組萌發(fā)下陷,形成渭河盆地,沉積了巨厚的古近-第四紀沉積物;古近紀末該斷裂組差異活動導致驪山逐步隆起,到新近紀末﹙260萬年﹚驪山凸出地表,并一直上升到今天200-300米的高度,伴隨驪山升起,這些斷層一直活動著,留下高聳的斷崖地貌。
牡丹溝因盛唐時期廣植牡丹而得名。
這座氣勢宏偉的仿古建筑是號稱“西北第一觀”的明圣宮。它始建于1992年,是臺灣著名愛國人士捐資修建的,是西北規(guī)模最大的道教宮觀。
驪山鳥語林巧妙地運用了驪山峽谷地帶,存養(yǎng)有上百種近十萬只珍禽異鳥,置身其中,給人以回歸自然,世外桃源之感。
左側高臺之上的宏偉建筑是坐落在驪山第二峰的老母殿。老母殿是為紀念傳說中中華民族始祖女媧氏而建,相傳女媧在驪山上煉石補天,摶土做人,后人敬仰其功德,建祠紀念。
位于驪山最高峰的是烽火臺。烽火臺是古代傳遞信息的設施。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得愛妃褒姒一笑,無故點燃了狼煙,戲弄諸侯,加速了西周的滅亡,留下來“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從此處前往滑索站。漫山遍野的柏樹稱作“擰擰柏”。相傳,一位老者趕毛驢途徑此地,休息時用路旁的一個石槽為驢喂食,毛驢吃飽后石槽里的豆子還滿滿的,老者這才發(fā)現(xiàn)石槽是個寶貝,便將石槽旁的柏樹擰成麻花狀作為記號,準備回來后帶走,可回來時,卻發(fā)現(xiàn)所有的柏樹都成了麻花狀,石槽不知了去向。
L 3.侏羅紀復成分礫巖
礫巖為紫紅、灰紫紅色,礫石呈卵石狀,大小不一,圓-次圓狀,成分主要有硅質(zhì)巖、石英巖、花崗巖、片麻巖等,是侏羅紀古河床沉積物遺跡。它不整合覆蓋在古元古界鐵銅溝組絹云石英巖之上,發(fā)育兩組節(jié)理。
該處礫巖形成于距今1.7億年的侏羅紀,而其下面的鐵銅溝組形成于距今17億年的古元古代,兩者之間的界面代表了長達約15億年的時間跨度!
侏羅紀古河床沉積物現(xiàn)今出露于半山腰,應為新構造運動抬升所致,可謂是滄海桑田的變化。
L 4.古元古界鐵銅溝組礫巖
鐵銅溝組礫巖﹙形成于距今17億年﹚覆蓋在太古界太華群斜長片巖﹙形成于距今25億年﹚之上,雖然看不到接觸面,但從區(qū)域上講,前者不整合在后者之上,說明上覆鐵銅溝組與下伏太華群之間有相當長時間的沉積間斷。
礫石形態(tài)多樣,成分有斜長片巖、石英巖、脈石英等,次圓-次棱角狀,膠結物含量大,基底式膠結。
上善湖取“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之意。完善了驪山上的生態(tài)用水系統(tǒng),同時也為游人提供了一處極佳的休閑觀景地。
驪山朝陽門是進入驪山的東大門。因舊址為古華清宮東門,沐浴每日第一縷陽光,定名朝陽門。
L 5 驪山北緣正斷層
是驪山斷塊山北側的一條近東西走向并向北傾斜的正斷層。斷裂形變遺跡、地貌標志、新生代沉積物的厚度變化特征表明,該斷裂第四紀晚期以來,在區(qū)域構造引張應力場的控制下,一直作掀斜式的傾向拉張運動。在長期的形變過程中表現(xiàn)了蠕滑和粘滑兩種活動方式。現(xiàn)在仍在以蠕動的方式運動著。
斷層下盤為太古界太華群斜長片巖,上盤為新近系紅色泥巖和第四系黃土。驪山就是沿這個斷層大幅度抬升崛起成山的,留下直立陡峭的兵諫廳大斷崖。這個斷層被走向近南北的斷層所錯斷。
在溝西,上盤發(fā)育多條次級正斷層,組合成階梯狀。
在溝東,上盤發(fā)育三套地層,下部為新近系紅色泥巖夾砂巖,層理近水平,其中發(fā)育階梯狀正斷層;中部為下-中更新統(tǒng)礫巖,無層理,系坡積物,與下部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上部為中更新統(tǒng)-全新統(tǒng)黃土,披覆在下面的地層之上。
在溝東還可看到新構造巖塊,新近系紅色泥巖中的鈣質(zhì)層因受到不同方向的剪切、斷裂作用而呈現(xiàn)錯開的塊狀,剪切面清晰可見,這是第四紀構造運動的遺跡。
在紅土溝之上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fā)生地。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諍諫、哭諫蔣介石無果的情況下,不顧個人安危,決定逼蔣抗日。在華清池行轅內(nèi),睡夢中的蔣介石聽到槍聲,從后窗逃往驪山半山腰,最終被搜山部隊發(fā)現(xiàn)。西安事變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1946年,胡宗南在當年蔣介石藏身的地方建起一座石亭,起名“正氣亭”,解放后更名為“兵諫亭”,F(xiàn)在,在兵諫亭的周圍還分布著兵諫園,西安事變浮雕等景點,為游人展現(xiàn)出一幅更為完整的歷史畫面。
L6 溫泉
溫泉,顧名思義,就是指“從地下涌出的天然熱水”, 對于泉水溫度達到多少才算溫泉,目前各國標準不一,如:意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是20攝氏度;美國則是21攝氏度;而臺灣和日本、南非則是25攝氏度。一般而言,凡是高于當?shù)啬昃疁?攝氏度以上者,即可稱之為“溫泉”。
中國有溫泉2700余處,像驪山溫泉從發(fā)現(xiàn)到利用時間足有6000年者絕無僅有,具有3000年御湯歷史實屬全國之首例。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美稱。相傳西周的周幽王曾在這里建離官。秦、漢、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數(shù)次增建。名曰湯泉宮,后改名溫泉宮。到了唐玄宗時又大興土木,治湯井為池,環(huán)山列宮殿,此時才稱華清宮。因?qū)m在溫泉上面,所以也稱華清池。唐代華清池是帝王妃嬪游宴的行宮,每年十月到此,年終返回。
溫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3℃,總流量每小時113.65立方米。水質(zhì)純凈,細膩柔滑,屬中性硫酸氯化物鈉型水,富含47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水中的多種礦物質(zhì),對風濕、關節(jié)炎、皮膚病等有特殊療效,也因此吸引著歷代帝王沐浴游幸。
華清池溫泉約形成于二三百萬年以前,千百年來“不盈不虛,與日月同流”。它是大氣降水滲入地殼斷層深處,與地下熱異常體接觸經(jīng)過長期滲透、加熱演變,最終轉移到地表形成。它是渭河裂陷帶、驪山斷塊山新構造運動的產(chǎn)物。
正是有了驪山溫泉,也才有了華清池的千古文明和繁華,也才能留給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機構簡介
驪山,秦嶺的一個支脈,北臨渭水,南依秦嶺,隸屬京畿之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重點名勝風景區(qū)。1985年4月成立驪山風景林場,1987年5月經(jīng)西安市人民政府批準(市林政發(fā)[1987]077號文件)在林場的基礎上成立驪山森林公園,2000年3月經(jīng)西安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驪山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下轄驪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和原東花園飯店兩個機構。為區(qū)人民政府管理的正處級事業(yè)單位,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的管理體制。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負責制訂驪山國家森林公園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和各項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二)負責驪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文物景點和人造景點等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建設、管理、經(jīng)營和保護工作。
(三)負責驪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服務接待工作,負責園內(nèi)游客投訴的受理工作。
(四)負責園內(nèi)天然林管護、植樹綠化、病蟲害防治、古樹名木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等工作。
(五)組織實施旅游開發(fā)和宣傳促銷活動。
(六)負責園區(qū)內(nèi)安全保衛(wèi)和森林火災的預防撲救工作。
(七)協(xié)助有關部門做好園內(nèi)宗教事務和文物保護工作。
(八)承辦區(qū)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領導致辭
幾年來,在全體職工的關注、理解與支持下,經(jīng)過各方的努力與拼搏,公司正朝著健康向上的軌道發(fā)展,這與所有員工和中層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值此,感謝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厚愛。
這幾年經(jīng)過不斷豐富景區(qū)內(nèi)涵,完善基礎設施,整修道路,擴大綠化面積,驪山景區(qū)知名度日益提高,游客入園率不斷增加,先后被評定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和世界地質(zhì)公園,并分別榮獲陜西省平安景區(qū)和西安市服務業(yè)名牌稱號。過去的成績是喜人的,但是,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我們要不斷進取,再創(chuàng)佳績。讓我們在公司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以飽滿的熱情、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愛崗敬業(yè),密切配合,齊心協(xié)力,奮發(fā)進取,扎實工作,積極勇敢迎接新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出新的天地。
回首昨日,我們由衷喜悅,感慨萬千!
縱觀今天,我們心潮澎湃,欣喜自豪!
展望未來,我們滿懷信心,鑄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