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南生圍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
地理位置: 香港新界
著名景點: 夾道紅樹、河口鳥趣
基本內(nèi)容
南生圍 百科名片
南生圍是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區(qū)橫洲東面的地方,被東面的錦田河及西面的山貝河所包圍。南生圍的“圍”就是基圍的意思,基圍主要飼養(yǎng)的就是基圍蝦。南生圍原本很多基圍、魚塘及農(nóng)地的地方,而村民大多在塘邊架起小木屋居住。可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元朗急速發(fā)展,城市化之下南生圍亦不能幸免,以致大量魚塘及農(nóng)地被荒廢。相似情況出現(xiàn)于同區(qū)的天水圍。風(fēng)景名勝 南生圍位于元朗區(qū)橫洲東面,被東面的錦田河及西面的山貝河所包圍。南生圍的“圍”就是基圍的意思,基圍
主要飼養(yǎng)的就是基圍蝦。南生圍原本很多基圍、魚塘及農(nóng)地的地方,而村民大多在塘邊架起小木屋居住?墒亲20世紀90年代中,元朗急速發(fā)展,城市化之下南生圍亦不能幸免,以致大量魚塘及農(nóng)地被荒廢。相似情況出現(xiàn)于同區(qū)的天水圍。
錦田河與山貝河的交匯處有個小島,猶如一個雀鳥天堂。因為水退時,小島泥灘旁有很多候鳥在停留,尤其是黑面琵鷺。
名稱由來
2003年11月初在南生圍曾出現(xiàn)小灣鱷,香港政府為了市民安全,聘請澳洲“鱷魚先生”約翰·利弗及番禺鱷魚
專家“鱷魚釗”前來捕捉,引發(fā)市民的好奇心,使市民注意到南生圍這個地方。期后小灣鱷被命名為“貝貝”,并被送到香港濕地公園飼養(yǎng)并供游覽人士觀賞。
交通
喜歡去這的朋友:
可於元朗大馬路乘 76K巴士,過了博愛醫(yī)院開始準備,近3號干線/西鐵天橋底的巴士站下車。
● 1.) 南生圍路 【路口】:路口不遠有菜欄,再過有宏偉的3號干線大橋/橋躉景。
● 2.) 雙線【轉(zhuǎn)單線行車】路口: 由路口 {1} 步行至此處,大概 15-20分鐘。左邊開始有點魚塘景,水位低
時,河中不時有點候鳥覓食的蹤影。
● 3.) 落河出口(紅色鐵欄):這裏開始有不少紅樹、雀鳥及深圳高樓背景,很不錯。紅色鐵欄前有個河口位,能靠近河邊,在另一個角度近距離感受一下大自然,淤泥上更有彈涂魚、小膀蟹在活動。
● 4.) 若時間充裕,可在3、4、5區(qū)停留長一點的時間,等待欣賞候鳥的一舉一動,例如靜待小魚兒傻哽哽的神態(tài)、展翅起飛降落、與影子緊貼河面飛翔...。在觀鳥的季節(jié),白鷺更會多得密密麻麻,壯觀非常。還建議各位小心的攀上路旁石階上,遠眺對岸、顧盼四方,給你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陽光充足時,更能清晰見到深圳的景物,摩登大廈對比紅樹林,帶出層次分明的美感。在夏天,又會有另一種感覺,紅樹生長得較為茂盛翠綠,一遍綠油油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氣色。
(注2009年初:位置3紅樹林長高了,看候鳥較困難,到位置4-5可能好啲 )
● 5.) 錦田河與山貝河的交匯處:在這裏遠望,可看到水中央有個小島,猶如一個雀鳥天堂。水退時,小島泥灘旁有很多候鳥在停留,間中有些小艇駛過或雜聲,嚇驚雀鳥,隨時會有過百只候鳥同時飛起的場面壯觀。水漲時,有另一番景象,河位較寬,不見淤泥,兩岸有綠樹伴著兩河的交匯處,河面亦顯得格外遼闊。遠離煩囂鬧市,到這裏和朋友/情侶談天也不錯!據(jù)聞鱷魚小姐亦曾出游到此附近。
● 6.) 大草地
● 7.) 再往前行,這兒一大片草地,飛機愛好者較少來到這邊。不時會看到一家大小來這裏野餐,小朋友和愛犬流露出高興的表情,欣然地追逐。大草地伴著高高聳立的樹林,每棵樹高得彷似森林的大樹一樣,更能感受到大樹那種林立高大,猶如參天巨木。要領(lǐng)略這感覺就不要在柏油馬路上走,盡早踏上草地、走近點樹腳散散步,在草地上邊走邊看,是一個景;回頭看,又是另一個景。緊記要回頭看!排樹為草坪當(dāng)上屏障,構(gòu)成一個隔世游樂坊的景致。
● 7.1) 如果你是從車路盡頭才走到樹腳底的小徑,那就留意一下了,左面看來有點零亂,倒下的樹干欄斷了巨木小徑,其實要從這邊盡頭回看過來,才是看排樹最美的角度。
● 7.2) 繼續(xù)向8區(qū)走不遠,是否覺得那條小木橋很相熟呢?因為近期不少MTV都在附近取景,亦是游人必到的地方之一。這裏也是較為接近鱷魚出沒的地方,在鱷魚還未被捕捉前,聽到草叢中的雜聲,都不奇然地有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感覺!魚塘上有些蘆葦草,荒廢的魚塘、石屋,還有遠處的小山丘,小樹林,小鄉(xiāng)村等等?梢娀膹U魚塘的倒影,加上遠處幾棵疏落的大樹,更是寫生、淡天說地的勝地。
曾在南生圍取景的MTV:方力申 (繼續(xù)游), 陳小春(相依為命) ,EO2(A Better Day),
呂方(心靈感應(yīng)) ,梁漢文(信望愛)
● 8.) 沿兩排大樹的小徑繼續(xù)前行,再轉(zhuǎn)右,便可走到橫水渡的渡頭,橫水渡歷史悠久,接載居民出入。渡頭雖然簡陋,但滲透著一種原始的鄉(xiāng)土氣息。過河後,緊記又要回頭看看!回首兩排大樹影襯簡樸渡頭的景色,緬懷昔日風(fēng)味、道別一天的行程。
離開了橫水渡,到大路時往右行便可到采葉庭乘搭專線小巴回市中心。有時間更可往左邊走,找找元朗舊墟,稱為滿清的一條街的舊墟。里有古老的北帝廟,晉源押,大王古廟,古老的米倉等等的圍村生活。
生態(tài)游蹤
香港的地形千皺百褶,形成了很多層層疊疊、參參錯錯、高高低低的磅礴山勢。身在城中,很多時都會讓人
以為香港只是一個沒有地平線的都市。不過,在新界的西北部,香港其實還留有一片廣闊無垠的田野和濕地。位于新界元朗東面的南生圍,便是香港其中一片還可以讓人感受天寬地闊的濕地景致的迷人地方。
夾道紅樹
從南生圍路口起行,一條沿著錦田河伸向天際的堤路,便會引領(lǐng)到訪那里的人,走向一個奇妙而美麗的濕地世界。首先,你會看到一片片生長在河道兩旁葉形如圣誕花葉、但葉緣卻滿是尖刺的老鼠簕。它們滿布鹽粒的葉面,顯示著這種類紅樹品種為了適應(yīng)咸淡水的生存環(huán)境而衍生的排鹽特性。而于每年的三四月份,只要細心觀察,你更可看見一種真紅樹品種- 秋茄樹,為了適應(yīng)河口潮浪循環(huán)不息的惡劣生長環(huán)境所衍生的一種獨特的胎生繁殖方式,就是樹上掛著的一條條尖尖長長的綠色胚軸。這些胚軸其實是秋茄樹一些已發(fā)育的種子,當(dāng)它們離開母樹之后,便可筆直地插進河床的軟泥里生長,而且由于早已從母樹身上吸取充足的營養(yǎng),因此可以很快長出幼根,逐步牢牢地抓穩(wěn)松軟的濕泥,拓展另一片生趣盎然的天地。
河邊生境
其實,身旁一些紅樹叢比較疏落的河岸,于潮退的時候,亦是另一片豐盛多姿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那些露出的河床上,你可以看見很多身體泥沼色、有著淺藍色斑點、能在泥面飛快彈跳的大彈涂魚。它們含著河水鼓起鰓室的有趣樣子,總會把人逗得會心微笑。而那些常佇立河邊靜候魚蟹出現(xiàn)、體色雪白皎潔的白鷺,因游人的到訪而在無際的漁塘上拍翼遠飛的柔美姿態(tài),或許會令微笑的人,看得更愉快入神。
河口鳥趣
而愉快的心境,在紅葉紛飛的深秋至荷花漸露的初春之間,卻可能變得難以平靜。那時候,在河道的兩旁及
前方錦田河流進山貝河的交匯處,將會有一群群過境或前來香港過冬的水鳥,為你展現(xiàn)出一幅幅可以看得人心神俱亂的生命景致。其中最亂人心神的,要算是大多數(shù)品種都是體色白色而翼上和上背均為灰色的海鷗,它們在空中起起落落、在水上回旋低飛的優(yōu)美姿態(tài),總把追看它們的人也弄得四周打轉(zhuǎn),眼花繚亂。幸好,體形優(yōu)雅尾羽尖長的針尾鴨、嘴黑而嘴端黃色的斑嘴鴨,以及更多更多在進入繁殖期后便會換上顏色鮮艷的婚羽的雄性水鴨,卻總會悠悠靜靜地在河里覓食或暢泳,好讓到訪的人靜觀它們各有異趣的覓食姿態(tài)。而說不定就在此刻,數(shù)只白身黑嘴、嘴狀如琵琶的黑臉琵鷺,會不經(jīng)意地在不遠的河邊飄然降下,令悠閑觀鳥的心情,變得興奮莫名。
基圍歲月
不過興奮的心情始終會平靜下來。尤其是沿著田壆繼續(xù)前行,于兩行赤桉樹中漫步,看著傾斜的日光,在身旁一片輕柔的蘆葦叢上徐徐淡去,心境總會變得空明澹遠。而當(dāng)看見已荒廢的基圍水閘,空明的心境更會悠然的想起:曾幾何時,在夏天每逢農(nóng)歷的初一、十五,以及前后幾天潮差最大的日子里,蝦民便會利用這個水閘,從黃昏直至夜深,把肥美的基圍蝦從閘口一網(wǎng)網(wǎng)的捕捉起來...
古渡舟橫
行程的盡處是一排排架在水道上的木屋和一個古樸的渡頭。你大可在那里流連一會,感受一下在大嶼山大澳以外,香港另一片純樸的水鄉(xiāng)風(fēng)情;蛘邚亩深^登船,讓船家一棹槳,輕舟便自橫。波浪輕輕,坐船的游人,便依依地從南生圍的河塘,落入元朗市區(qū)蒼茫的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