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派盆景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之一,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始于唐朝,以江蘇揚州市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它那一寸(一寸為3.3.cm)三彎的制作技藝可謂獨步天下。為了更好地保護這種套特殊的盆景制作技藝,揚州盆景博物館近期已經(jīng)向有關部門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已獲得受理。 揚派盆景源遠流長,它層次分明、嚴整平穩(wěn)的獨特造型,關鍵就在于精巧的剪扎技藝。 據(jù)了解,揚派盆景正是憑著這套嚴謹?shù)闹谱骷妓,屢屢在全國盆景大獎賽中摘金奪銀,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又被確定為全國五大盆景流派之一
簡介
揚派盆景唐、宋時已有制作,至清代,揚州廣筑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yǎng)盆景”之說,并形成流派。1949年,揚派盆景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1950年初,揚州曾調(diào)36盆松柏盆景送北京中南海,1973年揚派盆景與嶺南派、川派、蘇派、海派盆景被國家城建總局園林綠化局列為全國樹樁盆景五大流派。揚派盆景技藝精湛,尤以觀葉類的松、柏、榆、楊(瓜子黃楊)別樹一幟,具有層次分明、嚴整平穩(wěn)、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地方特色和中華文化韻味,飲譽海內(nèi)外。
歷史
揚派盆景以揚州為中心,包括高郵、泰州、泰興、泰縣、興化、東臺、鹽城、寶應等蘇中、蘇北縣市,是以揚州命名 的盆景藝術流派。
揚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曾稱過廣陵、江都等名,6世紀末的隋代稱揚州。揚州位于長江下游北岸,南隔江與鎮(zhèn)江相望,北靠蜀崗,東沿京杭大運河,長江與大運河在此處交匯,是蘇北水陸交通樞紐。自古以來 經(jīng)濟繁榮,文化發(fā)達,隋唐時期就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yè)都市。清 代為兩淮鹽運中心。市內(nèi)有春秋時代開鑿的古運河;有1 500多 年歷史的古剎大明寺;有隋唐時代的瘦西湖;有明代古建筑文昌 閣;以及清代園林。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寫道:“杭州以湖 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 觀賞揚州園林,則有湖石假山,回廊曲徑,波光月影,橋畔簫聲,景色宜人;無論春蘭夏荷,秋菊冬梅以及長堤春柳,均得園林之趣,景色迷人。
古代揚州曾是人文薈萃,風流人物輩出之地,許多帝王將相,騷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他們的蹤跡和美好詩句,如:“故人 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等。清代中葉,“揚州八怪”畫派的大膽、潑辣的藝術風格對揚州盆景藝術的發(fā)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如大畫家石濤和尚,又是著名的園林專家,他善于壘石植樹,他的作品至今令人贊美和推崇。
揚州盆景相傳在唐代就在社會上流傳。元、明兩代就有了扎片的造型技藝。清代揚州盆景進一步地發(fā)展,形成了形式多樣的 盆景。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多處記載揚州盆景的內(nèi)容!皳P州八怪”畫家鄭板橋曾繪過梅花的盆景,F(xiàn)在陳設在揚州盆 景園的一盆古檜柏盆景,是明朝末年的盆景,幾經(jīng)轉折,保存在 揚州天寧寺,后轉至園林。樹干高二尺許,枝干屈曲,形如虬龍,樹皮僅存l/3,枝片為云片,形若傘蓋,枝繁葉茂,蒼翠欲 滴,此型是揚州盆景的代表作品,由此可見,揚派盆景的形成, 一定在明代之前。
特點
揚派盆景的藝術特點是“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揚派盆景采用棕絲“精扎細剪”的造 型方法,如同國畫中的“工筆細描”。揚派盆景還特別講究“功 力深厚和自幼培養(yǎng)”,這就是“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由于受揚州經(jīng)濟文化和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揚州盆景和揚州園林一樣,既有北方雄建的特點,又有南方秀美之特征。這也是形成揚州盆景藝術特點的原因。
史料記載
揚派盆景的史料雖少,但并不是沒有。例如明人李日華在《味水軒日記》卷一里,記作者與友人經(jīng)過一家花圃時,看到一種天目小松,松針很短,樹干卻并無偃蹇之勢。本來這種細葉松樹,只要略加捆扎,就可以做成盆景的,但主人沒有這樣做。于是作者聯(lián)想到揚州豪門常以歌舞彈唱強行調(diào)教貧家女子,這種現(xiàn)象與工匠對花木施行砍削綁扎十分相似:“圃人習燒鑿捆縛之術,欲強松使作奇態(tài),此如揚州豪家收畜稚女盈室,極意剪拂!泵鞔そ骋蚜晳T于用火燒、斧鑿、捆綁、縛扎等技術,強迫松樹呈現(xiàn)出各種奇異姿態(tài),這與揚州豪門收養(yǎng)幼女、恣意加以調(diào)教沒有兩樣。揚州人既然善于對稚女“極意剪拂”,自然也善于對花木“燒鑿捆縛”。作者以為,人和樹一樣,經(jīng)過特殊剪裁之后,固然也有賞心悅目者,可供達官貴人一時之需,但世間最美的往往藏在深山,要像西施那樣等待范蠡去發(fā)現(xiàn)。作者想要表達的實際上是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這比龔自珍的《病梅館記》更早。
人工美也許永遠不及自然美,但從盆景發(fā)展史的角度看,《味水軒日記》依然不失為揚州盆景的重要史料。又如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卷二里,談到當時揚州已用盆景作為貴重物品送禮,但他十分懷疑揚州商人的審美水平:“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游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余未見其可也。”作者認為,作為盆栽植物,如若一味追求將枝葉盤如寶塔,把樹干曲如蚯蚓,便成“匠氣”。點綴盆中花石,最好是小景入畫,大景入神,一甌清茗在手,神能趨入其中,方可供幽齋之玩。作者談自己親手制作盆景的經(jīng)驗尤為可貴:“種水仙無靈壁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黃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長方盆內(nèi),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頗有意思。以此類推,幽趣無窮,難以枚舉。如石葛蒲結子,用冷米湯同嚼噴炭上,置陰濕地,能長細菖蒲,隨意移養(yǎng)盆碗中,茸茸可愛。以老蓬子磨薄兩頭,入蛋殼使雞翼之,俟雛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門冬十分之二,搗爛拌勻,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曬以朝陽,花發(fā)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鄙驈蛠碜蕴K州,寓居揚州大東門,他的記述對我們了解清代揚州盆景制作實況及文人情趣,極為寶貴。
記述揚州盆景的文字,以《揚州畫舫錄》最為豐富,但很少有人仔細搜羅。李斗談盆景的文字,至少有五處:清代湖上園亭,都有花園,為蒔花之地!梆B(yǎng)花人謂之花匠,蒔養(yǎng)盆景,蓄短松、矮楊、杉、柏、梅、柳之屬。海桐、黃楊、虎刺,以小為最!碑敃r的揚州盆景,以景德盆、宜興土、高資石為上等,取材講究。種類則有以樹根、青苔為主的“花樹點景”,以石頭、水沼為主的“山水點景”。此見卷二。古代的盆景匠人,極少有記載。但揚州有一位張秀才,卻以制作梅樹盆景出名!靶悴琶 ,字飲源,精刀式,謂之u2018張刀u2019。善蒔花,梅樹盆景與姚志同秀才、耿天保刺史齊名,謂之u2018三股梅花剪u2019。”其后又有張其仁、劉式、三胡子、吳松山等人效其法,這都是非常珍貴的人物史料。此見卷四。現(xiàn)在的荷花池為清代九峰園舊址,園中曾有風漪閣,閣后池沼旁建小亭、門洞、長廊,“中有曲室四五楹,為園中花匠所居,蒔養(yǎng)盆景”。九峰園的花匠,為園主人所蓄,當與張秀才等人身份不同。此見卷七。揚州多徽人,其中也有盆景高手。“吳履黃,徽州人,方伯之戚。善培植花木,能于寸土小盆中養(yǎng)梅,數(shù)十年而花繁如錦!蔽闹械摹胺讲,即康山草堂主人江春。江春精鹽務、善交往、愛戲曲、喜園林,吳履黃隨他來揚,則江春也必然好盆景無疑。此見卷十二。蘇揚盆景在清代已有交流。有個蘇州和尚,俗姓張,法號離幻,因唱昆曲得罪御史,憤而出家。他喜歡收藏宣德爐、紫砂壺!白苑N花卉盆景,一盆值百金。每來揚州,玩好、盆景,載數(shù)艘以隨!彼迤炕ǔ缟凶匀,不用針線和鐵絲之類的輔助材料,與揚派迥異。此見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