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陜北民歌簡介

    2022-03-01    榆林   

    陜北民歌是我國民歌的一種,廣泛的流傳在陜北,用陜北方言唱出的一種地方歌曲,是陜北漢族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jié)晶。一般是用來唱出自己在黃土高原上的心聲。陜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diào)三類。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陜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并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隨著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在內(nèi)容上表現(xiàn)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繡金匾》等。

    陜北民歌

    詞條概要

    陜北民歌,中國民歌的一種,廣泛的流傳在陜北。是陜北漢族勞動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結(jié)晶。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diào)三類。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等。

    民歌簡介

    陜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shù)厮追Q“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調(diào)、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種,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陜北 民歌昂揚著黃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著黃河兒女最通俗的 詞匯和最亮麗的激情。她是黃土地的母語和家園,更是黃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陜北 民歌有她鮮明的地域特征:土氣、大氣、美氣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這種既通俗又亮麗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壇圣殿之上,用小調(diào)小曲宣泄黃鐘大呂之勢。

    在陜北,人們的喜、怒、哀、樂哪一種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來表達。無論是站在崇山峻嶺之巔,還是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進在一馬平川的大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順風飄來的悠揚歌聲。這就是陜北 民歌!芭藗儜n愁哭鼻子,男人們憂愁唱曲子!睂嶋H上,陜北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民歌。黃土高原上,既有婆姨們?nèi)缙缭V的低婉吟唱,又有后生們的“攔羊嗓子回牛聲”的高歌回蕩。陜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

    民歌種類

    陜北民歌種類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調(diào)、攬工調(diào)、酒歌、秧歌、勞動號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陜北套曲、二人臺、風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調(diào)等,以小調(diào)和信天游為主。

    小調(diào)

    小調(diào),以敘事為主,一般都有場景,有人物,有故事情節(jié),還有細節(jié)描寫。如:《害娃娃》、《探瑜姐》、《送情郎》、《四保攬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較長的敘事體民歌。

    信天游

    信天游(在與內(nèi)蒙古接壤的地區(qū)叫“順天游”,在神木府谷一帶叫“山曲”)是廣泛流行于陜北的一種民歌,篇幅比較短小,是即興創(chuàng)作的產(chǎn)物,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們下地干活,上山放羊,進林子砍柴,趕毛驢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開嗓子歌唱起來。它語言質(zhì)樸,節(jié)奏明顯,韻腳多變,一般為兩句體結(jié)構(gòu),上下句押韻,不隔句押韻。以七字句或十字句為基礎(chǔ),上句主比興或?qū)懢盃钗铮戮涠嘀鼽c意,虛實結(jié)合,曲調(diào)悠揚高亢,粗獷奔放,節(jié)奏鮮明,韻腳和諧,抒情色彩濃。充分體現(xiàn)了陜北人的豪放性格。它兩句一段,段與段之間可分可合,也可獨立為一首,類似“散曲”。

    民歌內(nèi)容

    概述

    陜北 民歌反映社會生活內(nèi)容十分豐富,F(xiàn)在所流行的陜北 民歌,大部分產(chǎn)生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既有反映社會變革的內(nèi)容,也有“長工歌”的內(nèi)容,反映陜北人民對封建統(tǒng)洽階級的壓迫、剝削的反抗,特別是革命歷史民歌,是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資料。像著名的《當紅軍的哥哥回來了》《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在8000余首陜北 民歌中,這類作品畢竟是少數(shù)。多數(shù)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例如:小媳婦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親,出門人思念家鄉(xiāng),年輕人談情說愛,夫妻吵嘴逗趣等。還有,石匠們用歌聲來裝飾那單調(diào)的石錘聲;農(nóng)民們用歌聲驅(qū)逐寂寞和憂愁;趕牲靈的人將那悠揚的歌聲灑滿崎嶇的羊腸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婦用歌聲傾吐心中哀怨 。這些基本上是抒發(fā)感情的。此外,陜北人還用民歌形式來為日常生活服務(wù):貨郎用歌聲來叫賣,農(nóng)民用歌聲來祈雨,逢年過節(jié)時用歌來慶祝、娛樂,男婚女嫁用歌來舉行儀式,喝酒時用酒歌來猜拳,用歌來進述歷史故事,用歌來搞社交,用歌來記敘重大歷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談情說愛,用歌來記敘新人新事,甚至上墳哭靈也以歌代哭。乃至丑聞千里,以歌傳之;奇人怪事,以歌頌之。

    在8000首陜北 民歌中,反映愛情生活、婚姻問題,或與這個內(nèi)容有關(guān)的作品,占全部民歌的80%。被譽為勞動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幾乎全是這個內(nèi)容。因此,信天游又被說成是“愛的海洋”。

    陜北人平時最愛唱的民歌是情歌。舊社會青年男女戀愛、婚姻不能自主,他們只好用歌聲來表達對封建婚姻的不滿和對愛情的追求。由于自然條件等原因,從前陜北經(jīng)濟落后,農(nóng)民生活艱苦,男人成群結(jié)伙到外省給人攬工,即u2018走西口”。丈夫臨走之前,妻子多方叮嚀,娓娓動聽,情意綿綿,抒情色彩極濃。

    代表曲目

    走西口

    如膾炙人口的《走西口》:

    走路你走大路,

    莫要走小路。

    大路上人兒多,

    拉活解憂愁。

    住店你住大店,

    不要住小店。

    小店里賊娃子多,

    操心把你偷。

    睡覺你睡中間,不要睡兩邊。

    操心那挖墻賊,

    挖到你跟前。

    喝水你喝長流水,

    不要喝泉水。

    泉水里蛇擺尾,

    操心喝壞你。

    吃煙你自打火,

    不要和人家對火。

    梢林里綠林響馬,

    操心那蒙汗藥。

    ……

    “走西口”的人一去經(jīng)年不回,家里的妻子想起丈夫時,或手搖紡車,邊搖邊唱,或立于門前,低吟淺唱,抒發(fā)他們對遠方親人的眷戀之情:

    豌豆開花一點紅,

    拿針縫衣想哥哥。

    想哥哥想得見不上面,

    口含冰糖也像苦黃連。

    大河沒水養(yǎng)不住魚,

    妹子離不開哥哥你。

    一對百靈子鉆天飛,

    多會兒盼得見上你。

    ……

    想你實想你

    同是反映當?shù)鼗樗椎年儽?民歌,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特點!短m花花》、《大女子要漢》和《我給你尋個好婆家》等3首歌對嫁娶方式均有描寫,但因時代不同,嫁娶的方式也不同!短m花花》中是古老的傳統(tǒng)嫁娶方式,買賣婚姻,新媳婦過門要坐轎,還有“三班子吹來兩班子打”。到了《大女子要漢》時代,反封建的思想情緒已形成一股潮流,“大女子”敢說敢干,敢于向父母提出要求出嫁,婚禮也簡單化了,騎馬代替了坐花轎。而在《給你尋一個好婆家》這首歌里,女主人公已是“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嫁娶方式也不是頭上蒙蓋頭,腳上穿繡鞋,而是“騎著馬,戴著花”,和新郎“說說笑笑進婆家”。

    陜北 民歌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真實,感情色彩濃,情歌尤其這樣!断肽銓嵪肽恪分械闹魅斯俏晃闯鲩w的大姑娘,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抒發(fā)她的感情的:

    想你想你實想你,

    渾身上下都想你;

    頭發(fā)梢梢想你呀,

    紅毛頭繩難掙呀;

    腦瓜皮皮想你呀,

    榆林梳子難梳呀;

    眼睫毛毛想你呀,

    白天黑夜難閉呀;

    眼睛仁仁想你呀,

    淚水顆顆難收呀;

    舌頭尖尖想你呀,

    酸甜苦辣難嘗呀;

    ……

    如果說是只是人物內(nèi)在思想感情的揭示,那么這首信天游 《拉手手》卻是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

    你要拉我的手,

    我要親你的口,

    拉手手,親口口,

    咱二人疙嶗里走。

    歌子四句,通俗易懂,男女主人公雖然大大咧咧,但動作自然,情緒輕松,可謂是陜北的一首絕唱。

    其他

    由于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原因,陜北經(jīng)濟落后,文化不發(fā)達,加之人口稀疏,居住分散,因而,封建意識對這里的統(tǒng)治,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一些邊遠山區(qū)從前曾流傳過《三大怪》的民謠:“沙子打墻墻不倒,婆姨嫁漢漢不惱,嫖客跳墻狗不咬”?梢婈儽彼枷胍庾R之一斑。 陜北 民歌在陜北廣泛流傳,一般陜北人或多或少都能唱幾首,田間地頭勞作時,行路時,均可聽到歌聲。農(nóng)閑休息,茶余飯后,人們常聚在一起輪番演唱。除了這種日常生活中群眾自然流傳外,還有兩種流傳方式:一是民間歌手和藝人們的流傳;二是一些風俗活動中集體或個人的流傳。如“過事情”、迎送嫁娶、祭奠、祈時、秧歌等活動,都得唱歌。又如《迎親歌》中就有“落腳歌”、“走紅氈”、“拜天地”、“撒帳”、“上頭歌”、“送兒女歌”等。

    民歌藝術(shù)家

    贠恩鳳

    中國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銀鈴"。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少數(shù)民族聲樂學(xué)會理事、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名譽團長。

    贠(音:yun)恩鳳1940年生于西安,由于從小受到陜西悠久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民間音樂、戲曲藝術(shù)的熏陶,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演唱才能。1951年十一歲的恩鳳就步入了文藝工作者的行列,她演唱了大量陜北傳統(tǒng)民歌和數(shù)以千計的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作歌曲,走的是一條堅實的民族聲樂藝術(shù)道路。幾十年來,她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歌唱,她的歌聲深深地扎根在人民心中。她的演唱充滿著真摯、催人向上的激情,洋溢著陜北地區(qū)濃郁的生活氣息,為陜北民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強烈地感染著廣大聽眾和觀眾,受到熱烈歡迎。

    1965年以來,恩鳳隨中國藝術(shù)團、友好代表團出訪過蘇聯(lián)、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泰國、菲律賓、美國、香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自1980年起,恩鳳先后在西安、洛陽、上海、北京等地舉辦過四十多場獨唱音樂會,獲得了高度贊譽。為獎勵她對我國聲樂藝術(shù)事業(yè)作出的貢獻,恩鳳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wù)、全國?yōu)秀文藝工作者稱號。

    賀玉堂

    1949年生,陜西省安塞縣文化局局長,中國民間藝術(shù)家協(xié)會陜西分會會員。延安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

    賀玉堂生于歌手世家,從小酷愛民歌,日積月累,耳濡目染,練就一副金嗓子。他的歌聲高亢激越,優(yōu)美動情。經(jīng)專家測試,其發(fā)音高度為高音F,比舉世聞名的帕瓦羅蒂的高音C高出三度。一曲"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水流千里歸大海"無不令人心搖魄動,蕩氣回腸。

    賀玉堂自幼貧寒坎坷,純樸善良,蘊藉豐厚,黃土情深。經(jīng)他收集整理、創(chuàng)作改編的陜北 民歌達千首之多,信手拈來,即興清唱,真切感人,嘆為奇響。多年來為老百姓隨時演唱并為七十余部中外電影、電視配唱,潤飾主題,錦上添花。

    1986年賀玉堂在首屆中國民歌音樂比賽中獲演唱二等獎,創(chuàng)作三等獎,被中宣部正式命名為"民歌大王"。

    王向榮

    榆林市民間藝術(shù)團獨唱演員,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府谷縣人,被譽為“西部歌王”。

    他演唱的陜北 民歌 曲調(diào)豐富,內(nèi)容廣泛,行腔自如,風格獨特。

    曾多次獲國家、陜西省獎勵,數(shù)次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shù)團演出活動,并出訪歐洲、日本、香港、臺灣等地,受到國內(nèi)外觀眾的歡迎與好評。經(jīng)典歌曲《黃河船夫曲》經(jīng)他原唱后傳遍全中國。

    孫志寬

    榆林市民間藝術(shù)團獨唱演員,著名民歌演唱家,榆林市神木縣人,信天游“歌王”。l986年參加全國首屆民歌通俗歌曲大賽,獲金孔雀杯獎。后又兩次獲全國民歌大賽金獎、陜西省藝術(shù)節(jié)一等獎。由他原唱的《淚蛋蛋泡在沙蒿蒿林》、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流傳全國。

    曾出訪歐洲、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2012年又獲央視12頻道西部民歌大賽信天游最佳歌手獎。

    郭云琴

    榆林市民間藝術(shù)團獨唱演員,榆林市米脂縣人,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百靈鳥,1986年獲全國首屆民歌通俗歌曲大獎賽優(yōu)秀演唱獎、兩次獲陜西省藝術(shù)節(jié)演唱一等獎。出版有演唱專輯。曾出訪歐洲、日本、香港等地。

    劉美蘭

    府谷縣文化館青年獨唱演員。曾獲榆林青年歌手大賽一等獎,并于1998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表演。

    獲得晉、陜、蒙民歌 二人臺大賽一等獎;第二屆中國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兒)歌手邀請賽獲三等獎。

    2004年1月,在CCTV“清逸佳雪杯”民歌大賽中榮獲對唱組比賽金獎。

    2004年2月,在陜西省榆林市和山西省呂梁地區(qū)聯(lián)合舉辦的傘頭民歌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王小怡

    榆林市民間藝術(shù)團青年獨唱演員,榆林市綏德縣人。曾多次獲陜西省聲樂比賽一、二等獎,隨團出訪新加坡。

    出版有陜北 民歌演唱集(與他人合作)

    賀 斌

    榆林市民間藝術(shù)團青年獨唱演員,榆林市橫山縣人。

    曾獲陜西省聲樂比賽二等獎,隨團出訪新加坡。

    出版有陜北民歌演唱集(與他人合作)

    雒翠蓮

    綏德縣黃土地藝術(shù)團獨唱演員,榆林市綏德縣人。

    曾獲榆林市、陜西省民歌大賽一等獎。

    由她演唱的數(shù)首民歌被中國唱片公司和陜西省音樂廣播電臺收錄出版、播放。

    許文華

    榆林市藝術(shù)學(xué)校聲樂講師,榆林市橫山縣人。

    1995年獲陜西省推新人聲樂大賽優(yōu)秀演唱獎,2002年獲陜西省文藝調(diào)演演唱二等獎。多次參加省內(nèi)外演出,受到觀眾的好評。

    溫永凱

    榆林市府谷縣文工團獨唱演員。1998年獲秦晉蒙三省五旗縣民歌、民樂大賽二等獎、2002年參加了山西電視臺“走進大戲臺”欄目、并獲演出獎;2003年8月,榮獲陜西省“農(nóng)穗卡”杯民歌大賽二等獎、2004年1月,獲中央電視臺“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電視大賽銅獎、2004年2月,獲秦晉傘頭、民歌大賽優(yōu)秀獎。

    雒勝軍

    綏德縣黃土地藝術(shù)團獨唱、小品演員,榆林市綏德縣人。

    曾出訪荷蘭、法國,兩次參加中國民間藝術(shù)節(jié),2002年獲第三屆中國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兒)歌手大賽金獎,2004年1月獲央視西部頻道民歌大賽最佳風采獎。

    郝全林

    榆林地區(qū)文工團獨唱演員。國家二級演員,民歌手,陜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戲劇協(xié)會會員。

    九七年獲陜西省聲樂大賽民間唱法二等獎,同年代表陜西參加黃河流域16省區(qū)民歌大賽獲銅獎。并代表陜西參加“七大古都”迎國慶進京獻禮演出獲特別貢獎。 九九年獲陜西省聲樂大賽民間唱法一等獎。

    二000年代表陜西省參加中央電視臺“步步高”全國青年歌手大賽獲優(yōu)秀獎。

    二00一年參加陜西省秦腔清唱大賽獲一等獎,同年代表陜西參加首屆中國秦腔藝術(shù)節(jié)清唱大賽獲金獎。

    二00四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清逸佳雪杯”西部民歌大賽,原生獨唱獲銅獎。

    馮曉榮

    個人簡歷:

    1980年8月21日出身于陜西省延川縣永坪鎮(zhèn)

    1987年----1992年在陜西省延川縣永坪鎮(zhèn)小學(xué)讀小學(xué)

    1992年----1994年在陜西省延川縣永坪中學(xué)讀初中

    1994年----1996年在陜西省延川縣就讀高中

    1996年----1999年在江蘇省南京市六合縣86923部隊82分隊服役

    2000年----今在延安煉油廠電氣車間工作

    演藝簡歷:

    1997年在部隊開始學(xué)習吉他,

    1999年退伍后在酒吧跑場,

    2000年轉(zhuǎn)學(xué)電吉他并組建自己的第一支搖滾樂隊-“918樂隊”

    2002年曾榮獲“延安市地稅杯青年歌手大獎賽”第二名

    2002年8月受延安電視臺文藝部邀請制作個人專訪。

    2003年7月受延安電視臺文藝部邀請制作樂隊專訪。

    2004年曾用原創(chuàng)歌曲《秋日戀雨》榮獲“中國大學(xué)生校園歌手大獎賽”

    陜西賽區(qū)二等獎。同年前往北京參加決賽榮獲三等獎。

    2005年受西安電臺邀請做客u2018西安交通音樂廣播u2019 并推廣作品《風花碧草》

    2005年9月“TOM”網(wǎng)全國巡演代表陜西在西安雁塔北廣場與劉嘉亮、劉剛等同臺演出。

    2005年底被陜西古城熱線評為年度最佳原創(chuàng)歌手獎。

    2006年5月原創(chuàng)歌曲《西藏之愛情》連續(xù)4周打入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榜前6位。

    2007年6月樂團成功舉辦了專場演唱會!

    2007年底參加了“魅力延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2008年2月接受延安電視臺相約星期天欄目組的專訪。

    2008年4月參加陜西省職工文藝調(diào)演獲得音樂組二等獎,馮曉榮原創(chuàng)作品《二后生》獲最佳原創(chuàng)作品獎。

    2008年5月參加共青團延安市委、延安電視臺舉辦的《第十二屆延安市十大杰出青年》頒獎晚會。

    王二妮

    王二妮小檔案:

    王二妮,1985年生于榆林市 榆陽區(qū) 大河塔鄉(xiāng) 馮家灣村。

    1999年畢業(yè)于榆林百花藝術(shù)學(xué)校,為安塞縣民間藝術(shù)團主要演員。 1999年獲延安青年歌手大獎賽一等獎。

    2000年獲陜西省MTV大獎賽三等獎。

    2001年獲21世紀首屆全國農(nóng)民歌手大獎賽一等獎。

    2002年在陜西省第三屆藝術(shù)節(jié)上領(lǐng)唱《三十里鋪》,獲一等獎。

    2004年獲第十界全國推新人大賽優(yōu)等獎、安塞縣 “新秀杯”第三屆陜北 民歌大賽“特殊貢獻獎”。參加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回延安》節(jié)目的演出。

    2005年被授予第一屆安塞縣“十佳青年”稱號。

    曾在電影《信天游》,電視音樂片《走西口》中擔任主唱。

    曾隨劇團到德國、泰國出訪演出,多次在北京、上海、香港、廣西、山東、山西等地參加文化演出等活動。

    民歌起源

    陜北 民歌流傳于榆林的山坡、溝洼、田野、村落,是世世代代的陜北人“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用攔羊嗓子回牛聲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聲、里巷之曲。陜北 民歌的歷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調(diào),并與古來有之的春節(jié)“鬧紅火”的習俗緊密關(guān)聯(lián),如綏德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有樂舞百戲和秧歌的內(nèi)容,可見當時陜北歌舞已經(jīng)盛行,民歌必然隨之濫觴。

    民歌是最簡便的藝術(shù)形式,它隨著陜北人民的勞動生活和陜北的歷史以及民俗活動而誕生,并留傳至今。如《腳夫調(diào)》的曲調(diào)只有三個音,是較為原始的反映陜北人民勞動生活的信天游山歌。再如《調(diào)兵曲》反映了清代順治五六年間,滿清政府鎮(zhèn)壓回民起義的史實。20世紀30年代以前,陜北民歌是陜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與習俗,在耕地、趕腳、放牧、喝酒、過節(jié)、蓋房、祝壽、婚喪嫁娶、廟會等生活場景里,觸物生情,即興編唱出來的,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獷、悠揚的風格,寄口頭傳唱而流行,靠集體編創(chuàng)而繁盛,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陜北人民的生活、歷史沿革和社會變遷。

    歷史興衰

    1935年毛主席率領(lǐng)的中央紅軍到達陜北以后,陜北成了中國革命的指揮中心。此時陜北 民歌主要反映“鬧紅”,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等內(nèi)容,形成革命歷史民歌。1942年興起的大生產(chǎn)運動和新秧歌運動,對陜北 民歌的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在大生產(chǎn)運動中,佳縣、綏德、米脂、清澗等革命老區(qū)人民,積極響應(yīng)邊區(qū)政府的號召,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移民到人煙稀少、土地較多的延安地區(qū),開梢林、墾荒地,其中許多人以后就定居延安各地。移民們將許多民歌和民間藝術(shù)帶到延安。如《東方紅》原名《移民歌》,歌中唱到“佳縣移民走延安,一定要開老南山,不過幾年再來看,盡是一片米糧川”。再如橫山說書藝人韓起祥到延安后,說新書、唱工農(nóng),受到毛主席贊揚。陜北 民歌經(jīng)革命文藝工作者的采集和改編,出現(xiàn)了《東方紅》、《翻身道情》、《繡金匾》、《擁軍秧歌》等一批響譽全國的陜北民歌。有人說陜北 民歌“唱紅了天”,這是指《東方紅》唱出了時代的心聲,表達了億萬中國人民敬愛毛主席,跟著共產(chǎn)黨鬧革命求解放,建設(shè)新中國的決心。有人說陜北 民歌“唱出了一個新天地”,這是指《翻身道情》以鮮明的特色,將陜北民歌的影響力、感染力演繹到了極致,“大家團結(jié)鬧翻身”成了引領(lǐng)當時時代的共識,陜北人民唱著《東方紅》和《翻身道情》迎接了新中國的誕生。這一時期除了革命民歌,又有了《三十里鋪》、《趕牲靈》、《黃河船夫曲》、《跑旱船》、《五哥放羊》等許多精曲陜北 民歌相繼問世。1952年中央歌舞團在綏德縣數(shù)千名歌手中精選了三十多人,組建了陜北 民歌合唱隊,使陜北民歌有了國家級演唱團體,讓陜北民歌不僅唱響了中國大江南北,而且享譽國際舞臺,這在我國民歌發(fā)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至文革前,榆林各地民歌演唱活動非常活躍,以至許多村鎮(zhèn)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歌村”,以綏德為中心,各地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藝人,他們有的參加全國民間文藝匯演,有的被音樂院校聘請任教,有的以后成為專家、教授。陜北民歌的曲目,有的被改編為民歌管弦樂曲,有的被改編為電影音樂,有的成為音樂院校的教材。總之,1935年以后至1965年是陜北民歌的紅盛期。

    文革期間,陜北民歌被禁唱,只有《東方紅》如同第二國歌被中央廣播電臺每天播放。1975年以后,陜北民歌逐漸恢復(fù)演唱,1979年榆林民間藝術(shù)團赴省、赴京演出,受到廣泛贊譽,并被攝入電影藝術(shù)片《泥土芳香》中,1982年文化部專調(diào)榆林民間藝術(shù)匯報演出團赴京進行示范表演,對遏制當時國內(nèi)藝術(shù)界崇洋媚外思潮,起到重要作用,并推出了王向榮、郭云琴等一批民歌演唱家和優(yōu)秀民歌手。1985年地區(qū)正式成立民間藝術(shù)團,并連年出國演出,陜北民歌再度唱響國際舞臺。從80年代始至90年代初,完成了陜北民歌集成工作,共收集各類民歌八千多首。改革開放以后,各種陜北民歌演唱會和賽事,在榆林頻頻舉行,不斷涌現(xiàn)出陜北民歌演唱優(yōu)秀人才,并在全省、全國大賽中頻頻獲獎,特別是2006年陜西省陜北民歌大賽中評選出的“十佳歌手”均屬我市籍選手,這在建國以來的民歌賽事中,尚屬首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陜北民歌的源頭、主流在我市,榆林民歌是陜北民歌的代表。

    相關(guān)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