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超
去麗江。
飛機降落后,有車來接。出機場,去客棧,路上看見了一片嫵媚和蒼古。不,還有一種溫暖的艷的氣味兒,一種古色古香的氣味兒。
我不知道該怎么形容麗江,只是覺得她哪里都好。
這里客棧很多,建筑古樸,有味道,而且名字大都帶著獨特的個性,比如:“麗江故事”、“城南舊事”、“等你來”、“等一個人”、“子非魚”、“一米陽光”、"千里走單騎"、“緣遇麗江”等。
四方街小廣場很熱鬧,一意孤行地喜歡這里,因為小廣場上每天都會有一些納西族婆婆和少男少女跳舞。如果覺得累,可以去附近找一家咖啡店,要一杯卡布奇諾,就著跳舞者時不時發(fā)出的“瑪達(dá)咪”的祝福聲,邊品,邊愜意小坐。陽光很好,暖暖的,抬頭看遠(yuǎn)處,石板路上,不時有成群的游客走過,就連外地來的老頭老太太也仿佛變成少男少女,在石板路上高興地偶爾跳躍,真擔(dān)心這些老人家不靈便的手腳。
登上茶馬古道曾經(jīng)最富裕的李家大院的哨樓,可看遍整個麗江古城,一片片古色香,一簇簇石墻木樓閣,于如此的飄渺里享受閑適,真是自在。
很久很久以前,麗江初建,從中原請工匠,所以建筑上都是中原文化的元素。工匠們也是用了心的,以至于千百年后,古城大小建筑歷經(jīng)風(fēng)雨,依舊歸然不動。上世紀(jì)九十年代中期,這里發(fā)生一場大地震,周圍地區(qū)房倒屋塌,唯麗江毫發(fā)無損,到此救災(zāi)的中外人士大為驚奇,嘆為觀止。
束河古鎮(zhèn),是一個安靜的小鎮(zhèn),沒有因為游客的到來而顯得喧鬧,青磚黛瓦白墻,如畫。納西族或者白族姑娘背著竹簍,從身旁走過,竹簍里有好吃的,你買,她們就微笑著賣給你,你不買,她們就那么走過去,一直走。
第二天清晨,起了薄霧,愈發(fā)顯得如身處仙境。玩累了,大家還都在睡夢中,只剩一城寂靜。獨自走出客棧,漫步古城的青石小巷,看刻在舊墻上的千年前的納西文字(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失去了自己的文字,而納西族保留下來了民族文字),看風(fēng)擺樹木,耳邊仿佛聽見馬蹄聲響起,又漸行漸遠(yuǎn),終于消失。又仿佛這曾是我的故園,小時候的小小的我,就從那巷子口跑出來,跑到水邊,撩潑著水玩兒,水邊有一大棵茶樹,圣潔的雪山之水從它腳下淌過,流過每一戶人家,濕潤著每一層臺階……
麗江,這個當(dāng)年茶馬古道的補給地,如今是一個可以給人一場宿醉的地方。
麗江,也是一個可以做夢的搖籃,拉一把躺椅過來,讓從薄霧中透出的陽光撫摸著,再有一杯清茶捧在手上,就可以做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