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斯蒂芬·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傳記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后周游世界,結(jié)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響。創(chuàng)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從事反戰(zhàn)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qū)逐,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
13、弗蘭茲·卡夫卡
弗蘭茲·卡夫卡,生活于奧匈帝國統(tǒng)治下的捷克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yè)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ǚ蚩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上按蠖辔窗l(fā)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tài)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征直覺的手法,表現(xiàn)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huán)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
12、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余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征是對丑惡現(xiàn)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tǒng)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契訶夫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11、普羅斯佩·梅里美
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劇作家,歷史學家。主要作品有收集出版的劇本集《克拉拉·加蘇爾戲劇集》和歷史劇《雅克團》,有長篇小說《查理九世的軼事》和中、短篇小說《馬特奧·法爾哥內(nèi)》、《攻占棱堡》、《塔曼果》、《高龍巴》、《卡門》、《伊爾的美神》等。1829年,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連續(xù)寫出了一批成功的中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馬鐵奧·法爾哥尼》,成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10、居伊·德·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紀后半葉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品有《項鏈》、《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國上諾曼府濱海塞納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曾參加普法戰(zhàn)爭,且此經(jīng)歷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六部長篇小說、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說及三部游記,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數(shù)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9、埃德加·愛倫·坡
埃德加·愛倫·坡,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埃德加·愛倫·坡1809年1月19日生于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他年幼時父母雙亡,隨即被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約翰和弗朗西絲斯·愛倫夫婦收養(yǎng),在弗吉尼亞大學就讀了短暫的一段時間后輟學,之后從軍,愛倫·坡離開了愛倫夫婦。愛倫坡低調(diào)地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匿名出版了詩集《帖木爾和其它的詩》。1838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出版并被受到了廣泛的關(guān)注。
8、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美國作家、演說家,真實姓名是薩繆爾·蘭亨·克萊門。“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shù)語。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2006年,馬克·吐溫被美國的權(quán)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6名。
7、歐·亨利
歐·亨利,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創(chuàng)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后一片葉子》、《二十年后》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后逃亡洪都拉斯。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yè)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xiàn)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6、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日本小說家。 代表作有《羅生門》、《竹林中》、《鼻子》、《偷盜》、《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橘子》、《一塊地》以及《秋》等。芥川龍之介生于東京,本姓新原,父經(jīng)營牛奶業(yè)。生后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yǎng)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游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
5、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鄉(xiāng)間度過。1846年發(fā)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窮人》,受到高度評價。1848年發(fā)表中篇小說《白夜》。1849年因參加反農(nóng)奴制活動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此期間發(fā)表有長篇小說《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罪與罰》、《白癡》、《卡拉馬佐夫兄弟》等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jié)發(fā)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出資產(chǎn)階級關(guān)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
4、查爾斯·狄更斯
查爾斯·狄更斯,全名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英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衛(wèi)·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匹克威克外傳》,是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后來創(chuàng)作才能日漸成熟,出版了《霧都孤兒》(1838),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為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3、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xiàn)代法國小說之父”,生于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chǎn)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yè)后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后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說和神怪小說的創(chuàng)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jīng)營企業(yè),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yè)和企業(yè)上的失敗使他債臺高筑,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chǔ)。
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 1873~1877年他經(jīng)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fā)生巨變,寫成《懺悔錄》。80年代創(chuàng)作:劇本《黑暗的勢力》,中篇小說《魔鬼》、短篇小說《舞會之后》,特別是1889~189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shù)探索的總結(jié)。
1、威廉·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魯迅在《摩羅詩力說》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shù)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chuàng)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chuàng)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