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旬邑縣博物館
旬邑縣博物館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西側,建于1984年。館內陳列有距今約300萬年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世界首具板齒犀;途嘟窦s一億兩千萬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等展品。旬邑縣博物館還包文物保護單位北宋泰塔、莊嚴雄偉的明代文廟、明清石刻藝術拴馬樁等。
9、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
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館的前身是唐家地主莊園,原為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現(xiàn)存有兩進三院和其它兩院房子,一百五十余間,園內還有三品鹽運使唐廷銓的陵墓和石牌坊,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蘇杭園林藝術相結合,磚雕、木雕、石雕眾多,圖案精美、細膩。整個庭院屋頂脊臥獸飛,檐牙鳥啄,墻壁為水磨石磚,造型優(yōu)美,門欄窗棱更是玲瓏剔透。
8、馬欄革命紀念館
馬欄革命紀念館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鎮(zhèn),距旬邑縣城53公里,屬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翻開中國革命史卷,馬欄以其政治、經濟、文化、法制、軍事、政權建設的巨大功勛而彪炳史冊、輝耀神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被譽為陜甘寧邊區(qū)的南大門,中國革命英才培養(yǎng)的搖籃。
7、古豳文化博覽園
古豳文化博覽園位于旬邑縣城中心東大街以北縣城中心,占地6公頃。整個園區(qū)分為三大功能區(qū)。文化旅游區(qū)由陳列著具有世界之最的古象和犀;日滟F文物的古象犀;箯d和始建于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旬邑現(xiàn)存的一座供奉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文廟;還有建于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的泰塔,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泰塔
泰塔又名旬邑寶塔,位于陜西省旬邑縣旬邑中學院內。建于北宋嘉釣四年(公元1059年),高53米,直徑12米,建筑面積144平方米,結構為樓閣式青磚塔,塔內有旋轉木質樓梯可至塔頂。2001年06月25日,泰塔作為北宋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5、安仁瓷窯遺址
安仁瓷窯遺址位于陜西省咸陽市北110公里處旬邑縣城關鎮(zhèn)安仁村,是宋至元代文化遺址,屬耀州窯瓷系。。西臨三水河,東依原坡,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發(fā)掘面積1261平方米。清理出瓷窯11座宋至金元時期窯爐和晾坯場等,出土了大量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北方窯爐史提供了新的依。1992年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馬家堡關中特委革命舊址
馬家堡革命舊址有保護完好的關中特委、特區(qū)蘇維埃政府、保安司令部、特區(qū)各部門、魯迅師范和陜甘寧邊區(qū)第二師范舊址,有習仲勛、張仲良、霍維德舊居等革命遺存,新建革命先輩硅像館、關中特區(qū)紀念館、雕塑廣場。
3、陜西太白石頭河國家濕地公園
太白石頭河濕地公園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是2008年國家公布的新規(guī)劃的國家級濕地公園之一。大致南至太白縣與洋縣縣界,北至紅崖河口,東至核桃坪,西至牛尾河。含太白水河流域珍稀水生動物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隸屬于寶雞市下轄的太白縣、眉縣、岐山縣。石頭河是秦嶺深處太白山下,沿著斜峪·谷向北流淌的一條河流,石頭河大壩位于秦嶺腳下的斜峪關、五丈原下,地處3縣交界之地,河東眉縣,河西岐山縣,河上游太白縣。
2、馬欄革命舊址
馬欄革命舊址屬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馬欄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重要活動地區(qū)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在此駐扎和活動。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馬欄是陜甘寧邊區(qū)的南大門,是圣地延安的前沿哨所,是關中分區(qū)政治、軍事、經濟中心,是仁人志士和軍需物資通往延安的重要驛站和紅色通道,是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搖籃。2016年12月,馬欄革命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
1、石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山是子午嶺南段余脈,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地處陜西省旬邑、淳化、耀州三縣(區(qū))鄰接地域,其主峰和大部分山區(qū)位于咸陽市旬邑東南部23公里的清原鄉(xiāng)石門關村一帶,距古都西安130公里。石門山面積156平方公里,境內有54個自然村,總人口約3290人。主峰海拔1885.3米,為關中北部地區(qū)(渭北)的高點,也是子午嶺以及北山山系第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