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岳池翠湖
出岳池東門11公里,就到了我市著名的風景湖-岳池翠湖,即川北第一風景湖。翠湖,原名響水灘水庫,1959年開始動工興建,次年8月大壩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萬平方米。后縣委、縣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1 983p年將水庫興建為旅游風景區(qū),命名翠湖!按浜倍钟芍麜依畎肜钑鴮。
岳池鳳山公園
鳳山公園位于岳池縣城北翔鳳山。公園根據(jù)民國初年的“和溪公園”舊址,利用翔鳳山東側(cè)手扳崖、金石巖一帶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加以修整,于1983年建風景區(qū),占地面積100畝。公園內(nèi)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曲徑通幽。位于半山腰的地下龍洞長約300余米,穿越翔鳳山,幽深清涼。回鄉(xiāng)探親的臺胞和旅外僑胞捐資在翔鳳山上建有“懷鄉(xiāng)亭”。南山上建有雕龍畫鳳的長廓,游人憑欄俯瞰,岳池全城盡收眼底。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翔鳳山頭建有“放翁亭”!胺盼掏ぁ毕碌纳阶煊小绊础。據(jù)清代道光版《岳池縣志》記載,該洞系縣官政務(wù)之余置身洞中反省自己過錯,故此洞亦稱“省洞”。公園的巖壁上有多處石刻。雖經(jīng)風雨剝蝕和開山采石毀損,至今殘存有“種桃”、“雁塔”、“靈泉”、“鳳崖春曉”等字跡。這是古人留下的書法珍品。坐落在公園北門入口處的玉石鳳女石雕,原系岳池城標,1995年舊城改造時從南外街遷入。
鳳山腳下園林青叢蔚然,翠蔓交絡(luò),曲徑通幽,別有洞天,設(shè)有青少年宮、荷花池、茶園、兒童游樂等設(shè)施。瀏覽鳳山公園,登臨鳳山最高處,可鳥瞰岳池縣城全景。
顧縣古鎮(zhèn)
唐武周皇帝萬歲通天2年(公元697年)設(shè)立岳池縣?h治在今顧縣鎮(zhèn)。唐開元20年,岳池縣治遷徙,原治所降為場鎮(zhèn),取名“故縣”場。民國初年更名“顧縣”,即回顧之意。世易時移,舊縣城遺跡已淹滅在歷史的烽煙里。僅就現(xiàn)存顧縣場鎮(zhèn)房屋建筑格局和街道名稱看,依稀可見古城風貌!
如今,顧縣是省級旅游商貿(mào)型試點鎮(zhèn),幅員面積57.88平方公里,轄顧縣、高橋、觀橋三個辦事處,人口39321人,城鎮(zhèn)面積0.8平方公里。顧縣鎮(zhèn)交通便捷,省道儀(儀隴)北(北碚)路和廣(廣安)南(南充)高速公路貫境而過,廣南高速公路在顧縣鎮(zhèn)設(shè)出入口。到森林公園金城山15公里,距-故居僅19公里,是-故里旅游黃金線上一顆璀燦的明珠!
顧縣鎮(zhèn)的宗教文化久盛不衰。明清及民國時期,場鎮(zhèn)及市郊均建有多處寺廟。火爆的廟會帶來了商貿(mào)的繁榮、旅游的升溫、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文化檔次的提升。為紀念蜀郡太守李冰建的聚圣宮,占地千余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文革”期間部份文物被毀,現(xiàn)修復。亭臺樓閣古色古香,工藝精美。李冰及眾神像形神逼真!
顧縣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尤以豆腐最為著稱。顧縣人酒足飯飽之后,坐茶館,聽川劇,談天說地,吟詩作賦,休閑逸樂,享受生活。·
據(jù)考證,顧縣人是三百多年前“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南永州而來的移民。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一篇《捕蛇者說》使永州名揚天下。如今顧縣人說話仍保留著蛇鄉(xiāng)濃重的鄉(xiāng)音,謂之“永”。顧縣人更以自己是開國領(lǐng)袖毛澤東的湖南老鄉(xiāng)而自豪。這些毛澤東故里人正為-故鄉(xiāng)的建設(shè)添磚加瓦。
岳池文廟
岳池文廟,亦名圣廟,位于岳池縣城中南街,根據(jù)《岳池縣志》記載,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至今1000余年時間。由官府出資修建。后經(jīng)過多次維修擴建,形成大成殿及東、西兩廡與名宦鄉(xiāng)賢兩祠。清乾隆52年移建于岳池縣城中南街現(xiàn)址。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完成文廟修建及善后事宜。民國時期,岳池文廟曾作為縣立女子師范學校校舍。建國初,為0南充地委辦公地址,現(xiàn)恢復為縣城著名觀光勝地。其建筑座東向西,是由前殿、正殿和左右?guī)拷M成的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1382.21平方米,建筑面積875.29平方米,為廣安市境唯一文廟,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岳池文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城山森林公園
廣安風光如錦繡,金城山色尤清幽。位于南充、蓬安交界的廣安市岳池金城山,風景獨具,為省級風景名勝。幽幽松林、茫茫竹海、九十九險峰、四十八奇洞、三十六清泉、鐘聲古剎給游人留下難忘印象。"金門鎖霧"、"龍泉插劍"、"抱撲曬經(jīng)"、"寶蓮圣燈"等景點與遍布在山間的古跡文物令人流連忘返。林間藤蔓纏繞,荊棘叢生,數(shù)百種植物,如臨植物王國,令人眼花繚亂。
民謠云:“岳池風光如錦繡,金城山色更清幽!苯鸪巧斤L景優(yōu)美,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攝氏17度左右。金城山山峰俊秀,樹木繁茂,森林面積3000余畝。有喬木、灌木、藤蘿、竹類和花草等多種植物資源,有松、杉、柏、揚、柳、油桐、映山紅、棕櫚等樹種,有檀香木、銀杏、杜仲、香樟等珍稀林木,還有松脂、茯苓、半夏、麥冬、粉葛、山藥、雞血藤、首烏、益貝母等多種中草藥資源。被植物學家稱為“古生物活化石”的鳳尾蕨等蕨類植物遍布山崖間。險峰、奇洞、清泉、古剎構(gòu)成一幅幅令人留連的自然圖畫和人文景觀。1991年,南充地區(qū)利用金城山的森林資源,建風景區(qū)。原-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金城山森林公園”七個大字鐫刻于門楣之上。主要景點有“小西天”、“南京門”、“神仙洞”、“曬經(jīng)石”、“臥佛巖”、“白龍洞”、“打石洞”、“觀日亭”、“金城禪院”等,有“金城山莊”、“-假村”等餐飲娛樂處。1993年,廣安建市后,金城山森林公園劃歸岳池縣所轄。
金城山交通便捷,廣(安)南(充)高速公路從東峰山腳下穿過并留有出入口,南充、岳池兩條道路上山。通訊便捷,電力、供水齊備。松濤、映山紅等賓館,建筑風格各異,服務(wù)設(shè)施齊全,其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是游人理想的避暑、休閑、度假、森林浴勝地。
岳池白塔
岳池白塔,又名文明塔。于清朝嘉慶25年(公元1820年)開始修建,歷時6年,至道光5年(公元1825年)竣工。白塔位于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岳池水匯合處。塔高30余米,共9層,形呈密檐式6棱椎體。
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huán)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門柱上對聯(lián)云:“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敝赂饔幸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托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zhuǎn)騰越,云彩護體,極為生動。門內(nèi)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nèi)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左邊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每環(huán)行一周為一層。層層辟有石門和神龕,龕內(nèi)有神像。最上一層為一木雕金的魁星點斗神像。六角塔頂有脊,脊端吊有鋼鈴。頂端用光滑合金盔鑄成,呈圓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層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層以上為青磚。層檐皆砌有花邊。塔身用石灰涂抹,潔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致。歷經(jīng)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筑技術(shù)之高超。
“白塔鐘曉”是岳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