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薛令之
薛令之,字君珍,號明月先生,長溪西鄉(xiāng)石磯津(今福安市溪潭鄉(xiāng)廉村)人,生于唐永淳二年(683年)八月十五日。福建(時稱建安郡)首位進士,官至太子侍講。薛令之生前著有《明月先生集》和《補闕集》,均已佚失,現(xiàn)存詩作僅有《自悼》、《靈巖寺》、《太姥山》、《草堂吟》、《唐明皇命吟屈軼草》、《送陳朝散詩》等6首,前3首收錄在《全唐詩外編》中,《全唐詩》僅錄其《自悼》和《靈巖寺》二詩。后3首存錄于《高岑薛氏宗譜》。
9、薛舜俞
薛舜俞 ,字欽父,南宋同安縣嘉禾里(今廈門)人。著有《易抄》、《詩書指》及文集共三百余卷。紹熙元年(1190)進士,任江東常平干官,賑荒多所全活。后改知金華縣,郡守嚴厲督促繳納賦稅,他請求延長期限,待糧食收成后繳清賦稅,百姓得以安寧。
8、林霍
林霍,號滄湄,家貧力學,博洽能文。尤重民族氣節(jié),清軍占同安后,隆武二年(1646)秋遷居廈門,流連于虎溪巖、白鶴嶺山水之間。著有《滄湄文集》、《滄湄詩話》、《鶼亭詩草》、《雙聲譜》、《荷樓詩選》等,所憾都已散失。
7、池顯方
池顯方,天啟二年(1622)舉人,著有《玉屏集》、《晃巖集》、《光南集》、《南參集》等。后參加應天府考試,以母老不作官。一生工詩文,喜游山川,結于玉屏端山,與董其昌、 何喬遠、黃道周等名士交誼甚深,時在一起唱和。其贈與意大利天主教傳士艾儒略的詩作,收錄于《帝京景物略》一書中。
6、李瑯琨
李瑯琨 名煜,又號懷溪,同安人。自幼喜歡詩書畫,特別偏愛梅花。1926年南渡新加坡華僑中學任會計。其書法蒼勁有力,灑脫俊秀。他的墨水畫曾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藝術展覽會。出版《懷溪集》一卷,每幅繪畫均配上親筆詩句,成為詩、書、畫相融的佳作。
5、洪絲絲
洪絲絲(1907.2.20~1989.5.11)原名永安,筆名漱玉。歷任國家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兼華僑圖書編委會主任,中國新聞社專稿部主任、新聞社理事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第一屆副會長、第二屆會長,全國僑聯(lián)第一屆常委兼副秘書長,全國僑聯(lián)第二、三屆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員、中央?yún)⒆h委員會委員。是第一、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著有長篇小說《異鄉(xiāng)奇遇》和《華僑史概論》。
4、黃肇昌
黃肇昌(1911.9.30~1981.1.23)筆名爽,少爽,祖籍同安,出生于上海。 著名版畫家。 1933年畢業(yè)于上海美術?茖W校西畫系,先后在上海、景德鎮(zhèn)從事美術設計、創(chuàng)作。抗戰(zhàn)后參加戰(zhàn)地寫生隊,歷經(jīng)八省收集軍民抗戰(zhàn)材料。 抗戰(zhàn)后,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任長沙《中央日報》藝術編輯。曾在江西、成都從事陶瓷設計工作。1949年后歷任 《湖南日報》美術編輯、美術攝影部主任,湖南師范學院藝術系(現(xiàn)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湖南分會副主席、湖南美協(xié)名譽主席。 作品有《放木排》、《補網(wǎng)》、《富饒的湖南林區(qū)》等。
3、魯藜
魯藜,原名許圖地。詩人。福建同安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1936年參加左聯(lián)。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曾任晉察冀軍區(qū)民運干事、戰(zhàn)地記者。建國后,歷任天津市文學工作者協(xié)會主席,中國作者協(xié)會第四屆理事、天津分會副主席。著有詩集《醒來的時候》、《時間的歌》、《天青集》、《山》、《魯藜詩選》。
2、高云覽
高云覽(1910.5.14?1956.6.13)原籍福建廈門。1926年到上海,在同鄉(xiāng)會館開辦的免費學校泉漳中學讀書。1927年以后,在廈門和漳州任教。寫過中篇小說《前夜》,描寫黨的地下工作者的艱苦斗爭。1932年在上海加入“左聯(lián)”。不久返廈門。七七事變發(fā)生后,赴南洋地區(qū)教書。在馬來亞參加“抗敵后援會”和南洋華僑回國慰問團。當時寫的中篇小說《春秋劫》,發(fā)表于馬來亞檳城《現(xiàn)代周刊》。1950年回國到天津定居。1952年開始,用4年時間寫成長篇小說《小城春秋》,生動地描寫了1930年廈門地區(qū)黨領導的劫獄斗爭。1956年患腸癌逝世。
1、黃文照
黃文照(1556~1651),字麗甫,又字季韜,號毓源,明末清初同安縣金柄人。出生于晉江外祖父家,24歲中秀才,篤信理學,又精琴藝,但科場屢挫,萬歷四十年(1612)決意離開科舉,云游閩浙,四處講學,人稱黃布衣先生。崇禎九年(1636),在泉州組織“筍堤社”從事教學,培養(yǎng)不少人才。明朝滅亡后,順治五年(1648),93歲高齡的他,回到原籍金柄,隱居星子莊三年后卒。著有《琴莊》、《隨筆》、《問答約言》、《道南一脈》、《兩孝經(jīng)》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