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位于湖南省長沙城南的回龍山下西側(cè),在天心閣東南方約一公里處,自古以來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從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斷。白沙古井始鑿于何時,已無法考證出來。明以前的長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長沙府志》記載:“白沙井,縣(指善化縣)東南二里,井僅尺許,清香甘美,通城官員汲之不絕,長沙第一泉”?梢姶藭r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謠稱:“無錫錫山山無錫,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
9、中山亭
中山亭原為清朝中期建筑,咸豐三年(1853年)重修,當時的清提督衙門府位于今天的市青少年宮,中山亭位置駐扎著保衛(wèi)衙門府的“先鋒衛(wèi)士營”,因此這一建筑就叫做先鋒廳。1930年新建中山路,與先鋒廳主樓相連建起了附屬鐘樓,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此建筑正式命名為中山亭。2002年初,黃興北路拓寬改造,長沙市政府將中山亭保留并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2006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8、杜浦江閣
杜甫江閣主樓的文化工程主要圍繞杜甫與長沙、杜甫在湘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以及杜甫對湖湘文化產(chǎn)生的影響而設(shè)計,同時注重整體環(huán)境布置,以期營造出較佳歷史文化氛圍,適應(yīng)不同社會層面的觀眾,達到融知識性、休閑性于一體的效果。在長沙,杜甫江閣與天心閣、岳麓山道林二寺和岳麓書院形成一條文脈帶。位于正中間的杜甫紀念館,高約20米,為4層建筑,采用中國傳統(tǒng)仿唐古建筑形式。杜甫江閣總平面布局按南北帶狀規(guī)劃,形成一排紀念性建筑群。南北連廊為詩碑廊,柱兩側(cè)立石碑刻杜甫詩歌。
7、長沙天心閣
位于長沙市中心東南角天心公園內(nèi)的天心閣,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也是長沙的古城標志,周邊的城墻,是長沙僅存的一段古城墻遺址。天心閣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當時的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如今游客看到的天心閣,是1983年重建的。天心閣整體建筑用四十六根紅漆圓柱支撐,栗瓦粉墻,灰白色石基敦厚穩(wěn)實,閣前、后的石欄桿上雕有62頭石獅,閣體上掛著32只風馬銅鈴,迎風作響。在天心閣下的天心公園游玩時,還能看到一座牌樓――“崇烈門”。
6、愛晚亭
愛晚亭,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下清風峽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來源于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愛晚亭與陶然亭、湖心亭、醉翁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也是革命活動勝地,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nèi)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是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請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國家級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賈誼故居
賈誼故居現(xiàn)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太平街(解放西路與太平街口交匯處)。賈誼故居始建于西漢文帝年間,為長沙王太傅賈誼的府邸。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西漢著名政論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賈誼住在這里,時任長沙王太傅。賈誼故居被譽為“湖湘文化源頭”,是長沙作為“屈賈之鄉(xiāng)”的標志性文化遺產(chǎn),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比較早的名人故居,擁有現(xiàn)存年代較久遠且連續(xù)使用至今的古井,其基址考古發(fā)掘出金磚、玉器、瓷器、陶器、銀元等文物。
4、麓山寺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萬壽禪寺,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山腰,由敦煌菩薩笠法護的弟子笠法崇創(chuàng)建于西晉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遺跡,現(xiàn)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湖南省佛教協(xié)會駐地。入麓山寺大門后可見放生池,前進為彌勒殿,佛臺上供彌勒佛像。彌勒殿左有鐘樓,右為鼓樓。中進為大雄寶殿,即正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頂,殿內(nèi)佛臺供奉釋迦牟尼佛三身佛像,莊重至極,殿左是五觀堂和客堂,殿右是講經(jīng)堂。
3、火宮殿
火宮殿,又叫火宮殿酒家,是湖南長沙集傳統(tǒng)民俗文化、火廟文化、飲食文化于一體的具有代表性的餐飲店,總店位于長沙市坡子街特別是火宮殿的風味小吃享譽三湘。長沙為歷史文化名城,荊楚歲時,先民祭祀火神,固無論已,稽諸何方志,今之火宮殿,又名乾元宮,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前,距今已有四百三十余年歷史。特色小吃有長沙臭豆腐、正宗紅燒肉、糍粑、姊妹團子、龍脂豬血等等。分別被原內(nèi)貿(mào)部、商務(wù)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餐飲,2009年,“長沙火宮殿傳統(tǒng)小吃”被湖南省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火宮殿酒家的樓上,可以一邊吃飯一邊欣賞窗外的風光,三、四樓作宴會廳、包廂,經(jīng)營湘菜。
2、開福寺(湖南省長沙市)
開福寺位于湖南省長沙市之城北新河,臨湘江,主體建筑南北朝向,為佛教禪宗臨濟宗楊岐派寺院。開福寺始建于五代時期,后歷經(jīng)宋、元、明、清各朝。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有佛殿三進,即三圣殿(彌勒殿)、大佛殿(大雄寶殿)和毗盧殿。東廂有客堂、齋堂、庫房、方丈居室,西廂為說法堂、禪堂等。寺內(nèi)有清康熙、光緒年間石碑各一道。開福寺是中國佛教重點開放寺院之一,被列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佛教協(xié)會和長沙市佛教協(xié)會均設(shè)在寺內(nèi)。
1、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tǒng)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書院延續(xù)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shù)研究傳統(tǒng),成為了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tǒng)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wù)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