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安徽名人館
安徽名人館建于2009年,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qū),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 名人館將安徽歷史和文化精髓相融合,通過展現史前至現代安徽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匯聚了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風采,體現安徽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好形象。采用徽派建筑主要的黑白灰三色。一層由蠟像館(建成中)、3D影院、臨時展廳、互動體驗廳、國學講堂、數位智庫組成;二、三層為基本展陳區(qū),展陳面積1萬平方米,國家級2a景區(qū)。
14、合肥科技館
合肥市科技館是合肥市科學技術協會直屬的公益性事業(yè)單位,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安徽大學等國內重點學府比鄰,位于合肥的文化長廊和科教旅游的核心板塊,是合肥科學普及的主陣地。科技館多次榮獲中國科協“全國優(yōu)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連續(xù)六年獲評“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優(yōu)秀集體”稱號,先后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優(yōu)秀基地”“科技館活動進校園項目優(yōu)秀單位” 等各類榮譽。
13、巢湖市博物館
巢湖市博物館位于巢湖市東郊放王崗,1996年放王崗發(fā)掘出一座墓主叫呂柯的西漢古墓,墓葬規(guī)模之大、規(guī)格之高、棺槨結構之殊,為全國所罕見。在此基礎上興建的巢湖市博物館占地65畝,總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是巢湖市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館中開放的基本陳列有“巢湖漢墓出土文物精品展”、“放王崗漢墓原址展”和“凌家灘遺址出土玉器展”三部分,現有館藏文物上萬件;其中,一級文物39件、二級文物35件、三級文物77件,館藏文物及一、二級數量在全省博物館中位居前列。
12、宿州市博物館
宿州博物館,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政務中心對面,占地50畝,建筑面積1萬平米,2010年10月建成開放。建筑風格充分吸納了漢文化元素,仿漢式高臺大屋頂規(guī)制,大理石外墻,正立面鑲嵌著取自漢化像石圖案的浮雕,莊重古樸。全館共分為三層:一層為庫房、辦公區(qū)域、臨時展廳和民間藝術館。其中,民間藝術館包括地方戲曲、·橋馬戲、民間工藝、書畫藝術和靈璧奇石5個部分。二、三層是展示宿州歷史文化展廳,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漢雄風、汴水咽喉、明清遺韻、現代風云、人杰地靈等7個部分。
11、李鴻章故居陳列館
李鴻章故居陳列館由兩部分組成,李鴻章故居和李鴻章享堂,均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鴻章故居是晚清軍政大臣李鴻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廬陽區(qū)繁華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qū)民居建筑。布局整齊,結構嚴謹,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東面新開放的淮系展館1500多平方米。截止2016年7月,李鴻章故居的占地面積共計3500多平方米。
10、亳州市博物館
亳州博物館位于亳州市芍花路,以收藏、整理地方文物史料為主,兼集地方自然標本,是建立最早的安徽省地方博物館,是中國地志性博物館。2010年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為仿漢城堡式建筑,為綜合性博物館,館名于1963年由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占地2.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200平方米,室內基本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館藏文物2071件套。
9、安徽祁紅博物館
中國祁紅博物館位于祁門紅茶原產地――安徽祁門縣祥源祁紅產業(yè)園內,由祥源控股集團斥巨資興建,總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是目前安徽省規(guī)模最大的茶葉專業(yè)博物館,亦是中國唯一祁門紅茶博物館,并由茶界泰斗、中國工程院陳宗懋院士題寫“中國祁紅博物館”館名。中國祁紅博物館重點展示了祁門紅茶深厚的歷史文化脈絡、優(yōu)異品質形成、名揚四海盛況和祁紅科普知識。共分為“千年一葉、神奇茶境、精工細作、風云際會、蜚聲四海、紅色夢想、品飲時尚”七大展廳,全面展示了祁門紅茶的傳奇歷史與無上榮耀。
8、壽縣博物館
壽縣博物館又稱壽春楚文化博物館,位于古城西大街中段南側。該館始建于1958年10月,是安徽省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200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558平方米,布展2650平方米,分為楚都遺珍、晚蔡履跡、楚墓擷寶、漢魏流韻、璀璨文物、淝水之戰(zhàn)、翰墨流芳、彩瓷繽紛、古窯之光、宗教藝術等陳列專題,較全面地展示了壽州大地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壽春楚文化博物館在文博界享有很高聲譽,在安徽僅次于安徽省博物館,2009年批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7、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
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位于安慶市,2009年建成開放。建筑面積達4000平方米,展覽面積1800平方米,總投資8500萬元。安徽中國黃梅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黃梅戲博物館,也是安徽省第一個黃梅戲博物館,是研究黃梅戲的重要史料庫,是發(fā)揚并傳承黃梅戲的重要戲曲文化基地,是安慶市民極力支持的文化工程,是中共安徽省委提出“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建設文化強省”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重要推動力。
6、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
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于2008年10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qū)的巢湖之濱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設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規(guī)劃場地成半島狀突出巢湖,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zhàn)艦,紀念館已于2012年4月份正式開館。渡江戰(zhàn)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zhàn)略追擊的第一個戰(zhàn)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zhàn)的偉大起點。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是和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zhàn)役紀念館等同規(guī)模的國家一流紀念館。
5、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是依托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新四軍軍部駐扎云嶺期間留下的主要遺址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位于安徽省涇縣,處于安徽省“兩山一湖”旅游經濟圈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捷。1961年國務院公布新四軍軍部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7月陳毅元帥敬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名。1985年正式對外開放。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統一戰(zhàn)線教育基地、全國消費者滿意景區(qū)、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4、淮南市博物館
淮南市博物館位于淮南市洞山中路15號,東距市政府200米,北臨洞山中路,交通便利,環(huán)境幽雅淮南市博物館始建于1958年,是全省首批建立的市級博物館之一。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全市文物與自然標本的主要收藏、宣傳、教育和科研機構,同時擔負著全市文物保護、管理和搶救性發(fā)掘工作。坐落在洞山中路15號的新館已建成,建筑面積9812平方米,2007年完成二期續(xù)建工作,三期續(xù)建工程即將展開。
3、淮北市博物館
淮北市博物館,又名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始建于1976年,著名考古學家、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先生為我館題寫了“淮北市博物館”館名。我國著名古建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先生親自題寫了“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館名。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的新城區(qū)中心,占地40余畝,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數萬余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祁康先生主持設計。地域特色濃厚,造型別致,新館于2004年9月開館。
2、安慶市博物館
安徽省安慶市博物館坐落于安慶市沿江東路150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熊、范二烈士”專祠內,與安慶市革命文物陳列館暨黃鎮(zhèn)生平事跡陳列館,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建筑面積3500多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800平方米,F為國家重點博物館、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隊教育基地、安徽省國防教育基地。安慶市博物館是以近現代史為主的地志性綜合博物館,是安慶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單位。
1、安徽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懷寧路268號,是安徽省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占地面積約6.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6萬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筑高度37.7米,展廳15個,館藏文物21.8萬余件。新館從側面綜合展示安徽的歷史文化亮點,老館則以陳列安徽近現代特色專題。安徽博物院是安徽一標志性文化設施。安徽博物院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