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介休五岳廟
介休五岳廟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介休市城內東大街草市巷,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是一處建筑宏偉的道教古建筑群。廟坐北朝南,總面積為2158平方米,F存建筑有臨街影壁、八字影壁、山門、戲樓、鐘鼓樓、正殿、獻殿、東西配殿、后寢殿等。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硬山頂,殿內明間金柱上有“二龍戲珠”懸塑。獻殿平面呈“凸”形,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出單檐歇山頂抱廈。
9、介休城隍廟
介休城隍廟位于中國山西省介休市北關街道東大街275號,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碉,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弘治八年(1495年)大修,F存建筑有山門、戲臺、鐘鼓樓、正殿、東西跺殿及東西廊廡等。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介休市博物館
介休市后土廟是一座一組五進院落的道教全真派公觀,坐落于介休縣城內,它始建于北魏年間。后土廟主要供奉的是后土夫人,是掌管陰陽生育、大地、山河的女神,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多有祭祀,把她和玉帝的祭祀規(guī)格一致,可見她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進入后土廟門,右手就是古戲臺,有二三層樓那么高。從明代保存到現在,依然完好,在這樣的戲臺,一切都具有民族文化的濃重感,現已經被辟為介休市博物館 。
7、介休東岳廟
介休東岳廟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鎮(zhèn)小靳村。廟院坐北向南,占地31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影壁、山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正殿、后寢殿等建筑,為元、明、清代遺構。廟內現存明清彩塑30余尊,碑碣16通。山門、正殿、寢殿內皆有完整、精美的壁畫。有圣母祠、清虛宮、地藏祠、地獄、角樓以及環(huán)周樓廊等六十余座建筑。
6、回鑾寺
回鑾寺位于山西省介休市東南20公里的綿山腳下,興地村西北隅,因唐太宗登綿山禮佛未成在此處回鑾得名,寺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間,五代毀于兵火。北宋建隆三年(962)重建,后又毀。金天會、大定年間又重建,F存寺院保存完整,為元代建制,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依次有山門、天王殿、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垛殿等50間;罔幩碌闹鹘ㄖ笮蹖毜顬5間,懸山頂,建在長10米、寬30米、高2米的臺基上。
5、祆神樓
祆神樓,當地人稱之為玄神樓。位于介休市北關順城街。是三結義廟(舊為元神廟)前的樂樓,又是街心點綴的過街樓。明萬歷年間改建,清康熙、乾隆間重修,規(guī)模不大,另有殿和獻亭,均為清建。神樓是一個三重檐歇山頂轉頂結構的古代建筑物,樓平面“凸”字形,總深度20米,突出于廊外的過街樓面寬三間,進深也是三間,街心部分面寬五間,進深四間。周設回廊,下層為廟門,上層為樂樓,中心為神龕。祆神樓,據考證為中國唯一僅存的祆教建筑。位于介休市順城關大街東端。
4、山西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
介休汾河濕地森林公園是汾河公園的北延工程,它位于介休市三賢大道汾河大橋以南、108國道以北區(qū)域,南北兩岸各長2.4公里,南起勝利橋北汾河橡膠壩,北至森林公園西門,總占地面積為1000畝(其中水面450畝)。它以“自然、生態(tài)、野趣”為建設理念,其景觀簡而言之就是“一條水帶、兩條長廊、三個綠島、四個景點”。其中,四個景點分別是東岸的“芳草渡”、“輪之舞”和西岸的“匯石園”、“野趣園”。
3、介休市綿山風景名勝區(qū)
綿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清明節(jié)(寒食節(jié))發(fā)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q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佛教禪林。綿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仿古建筑群風格多樣,從建筑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長,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筑物的獨特風格。
2、介休市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國家AAAA級景區(qū))是中國現有較為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星象、宗教活動為一體,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臺、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跡,特別是北朝古地道、可汗廟、琉璃碑等為全國罕見。張壁古堡整個村子遵循中國傳統(tǒng)古代星象和堪輿理念建造,地面布局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因此,張壁古堡還被稱為“中國星象第一村”。
1、晉中市介休綿山景區(qū)
綿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中國清明節(jié)發(fā)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山風景名勝區(q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條支脈。綿山四季景色各異,皆宜游覽,尤宜冬日雪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