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的設(shè)計與施工
園藝09-2 湯婉琪 090344215
內(nèi)容有:設(shè)計意向
設(shè)計圖
植物材料
預(yù)算
不同季節(jié)效果
種植圖
種植說明
施工過程記錄
一、設(shè)計意向
三個組統(tǒng)一節(jié)奏:主景植物:蛇鞭菊、黑心菊、松果菊、婆婆納。
六個組統(tǒng)一背景:美人蕉鋸齒狀種植,蜀葵根據(jù)各組情況而定:不搶主景、符合變化節(jié)奏。
我組花境設(shè)計主要是以夏秋季為主要觀賞季節(jié),以重復(fù)的色塊形式來構(gòu)成整體的花境;ㄐ鸵载Q線條為主,穿插以水平造型的植物,使得花境賦予變化,生動而有活力。在植物顏色方面,因為夏季給人以炎熱的感覺,所以主要利用藍紫色和白色這種清爽的顏色,讓人看后有神清氣爽的感覺。
二、設(shè)計說明
我組花境的原來面積為:3.5m(含0.5m背景)*12m,后來種植是有加了一塊3.5*4m 的面積的地塊。
花境栽植前的現(xiàn)場因為上面長期的堆積著建筑垃圾,使得花境的土壤板結(jié)化,營養(yǎng)流失。
采用原來花境留存下來的植物有:常夏石竹、德國鳶尾、蜀葵、萱草、千屈菜、紫菀、黑心菊、火炬花、耬斗菜、蓍草。
我組自己播種繁殖的植物有:藍薊、桔梗、宿根福祿考、矢車菊、雜種耬斗菜、花菱草。
在盡量不移動原來花境的植物以及用上自己培育的植物的基礎(chǔ)上,來設(shè)計我組的花境構(gòu)圖。
三、設(shè)計圖(長12m,寬3.5m+1.5m的草坪)
四、植物材料
最后設(shè)計完成后,我組所用的植物材料為:
編號 | 植物 | 拉丁 | 花期 | 高度 | 分類 | 花色 |
1 | 耬斗菜 | Aguilegia vulgars | 4~6 | 35~45 | 團狀 | 藍紫色 |
2 | 五彩石竹 | Dianthus chinensis | 4~10 | 20~30 | 團狀 | 紅、粉紅 |
3 | 月季 | Rosa | 4~10 | 50~80 | 團狀 | 粉、紅、黃 |
4 | 蛇莓 | Duchesnea indica | 4~5 | 10~15 | 團狀 | 黃色 |
5 | 德國鳶尾 | Iris germanica | 4~5 | 50~90 | 線狀 | 紫色、黃色 |
6 | 矢車菊 | Centaurea cyanus | 4~5 | 30~70 | 團狀 | 藍色 |
7 | 德國鳶尾(高) | Iris germanica | 4~6 | 30~50 | 線狀 | 藍色 |
8 | 常夏石竹 | Dianthus plumarius | 5~10 | 30 | 團狀 | 粉色 |
9 | 婆婆納 | Veronica spicata L. | 5~10 | 45 | 線狀 | 淡藍紫色 |
10 | 金雞菊 | Coreopsis basalis | 5~10 | 30~70 | 團狀 | 黃色 |
11 | 千葉蓍 | Achillea milleflium | 5~10 | 50~80 | 團狀 | 紅色 |
12 | 馬藺 | Iris lactea | 5~6 | 50 | 團狀 | 藍紫色 |
13 | 垂盆草 | Sedum sarmentosum | 5~6 | 10~20 | 團狀 | 黃色 |
14 | 花菱草 | 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 5~6 | 20~40 | 團狀 | 橙色 |
15 | 小花蔥 | Alium | 5~6 | 30~40 | 線狀 | 淺粉 |
16 | 宿根亞麻 | Linum perenne L. | 5~7 | 40~50cm | 散狀 | 淡藍色 |
17 | 金葉過路黃 | Lysimachia nummularia ‘Aurea’ | 5~7 | 5~7 | 團狀 | 黃色 |
18 | 山桃草 | Gaura lindheimeri | 5~8 | 60~100 | 團狀 | 粉、白色 |
19 | 藍薊 | Echium vulgare | 5~9 | 30~90 | 線狀 | 藍、紫粉紅 |
20 | 黑心菊 | Rudbeckia hirta | 5~9 | 50~110 | 團狀 | 黃色 |
21 | 美人蕉 | Canna indica | 6~10 | 100~150 | 團狀 | 大紅 |
22 | 假龍頭 | Physostegia virginiana | 6~10 | 40~80 | 線狀 | 粉、白色 |
23 | 松果菊 | Echinacea purpurea | 6~10 | 60~150 | 團狀 | 紫紅色 |
24 | 費菜 | Sedum kamtschaticum | 6~7 | 15~40 | 團狀 | 黃色 |
25 | 玉帶草 | Phalaris arundinacea var. picta | 6~7 | 20~40 | 線狀 | 白色 |
26 | 火炬花 | Kniphofia | 6~7 | 80~120 | 線狀 | 橙色 |
27 | 蛇鞭菊 | Liatris spicata | 6~8 | 120~150 | 線狀 | 紅紫色 |
28 | 蜀葵 | Althaea rosea | 6~8 | 150~200 | 線狀 | 粉、白、紫 |
29 | 闊葉風(fēng)鈴草 | Campanula lactiflora | 6~8 | 50~80 | 線狀 | 藍紫色 |
30 | 福祿考 | Phlox drummondii | 6~9 | 15~45 | 團狀 | 粉色 |
31 | 桔梗 | Platycodon grandiforus | 6~9 | 40~90 | 團狀 | 藍紫色 |
32 | 日光菊 | Heliopsis helianthoides | 6~9 | 60~150 | 團狀 | 黃色 |
33 | 千屈菜 | Lythrum salicaria | 6~9 | 60~90 | 線狀 | 紫色 |
34 | 波斯菊 | Garden cosmos | 7~10 | 30~120 | 團狀 | 粉色 |
35 | 八寶景天 | Sedum spectabile Boreau | 7~10 | 30~50 | 團狀 | 粉色 |
36 | 大花秋葵 | Hibiscus moscheutos | 7~10 | 50~100 | 團狀 | 粉色 |
37 | 紫菀 | Aster tataricus | 7~8 | 100~150 | 團狀 | 紫色 |
38 | 大花萱草 | Hemerocallis middendorffii | 7~8 | 花莖120 | 線狀 | 橙黃 |
39 | 一枝黃花 | Solidago decurrens | 8~10 | 35~100 | 線狀 | 黃色 |
40 | 落新婦 | Astilbe chinensis | 8~9 | 45~65 | 團狀 | 粉色 |
五、預(yù)算
植物 | 植物塊編號 | 面積m2 | 總面積m2 | 用苗量 | 單價 | 總預(yù)算 | 備注 | 公司 |
蜀葵 | 1+6+11 | 0.4+0.4+0.3 | 1.1 | 30 | 2.5 | 75 | 2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蛇鞭菊 | 4+9+15 | 0.4+0.4+0.4 | 1.2 | 25 | 3 | 75 |
| 綠普方圓花卉 |
黑心菊 | 3+16+26 | 1.4+1.8+1.2 | 4.4 | 70 | 1.5 | 105 |
| 綠普方圓花卉 |
松果菊 | 5+10+14 | 1.6+1.1+1.1 | 3.8 | 50 | 1.5 | 75 |
| 綠普方圓花卉 |
婆婆納 | 21+27+32 | 1.4+0.8+0.9 | 3.1 | 50 | 1.5 | 75 |
| 綠普方圓花卉 |
釣鐘柳 | 23 | 0.5 | 0.5 | 13 | 1.3 | 16.9 |
|
|
耬斗菜 | 22+38+57 | 0.4+0.2+0.2 | 0.8 | 15 | 2.0 | 30 | 育雜種耬斗菜21株,地里株2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宿根亞麻 | 36+42 | 0.4+0.8 | 1.2 | 30 | 1.5 | 45 | 育8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矢車菊 | 19+25 | 0.5+0.6 | 1.1 | 73 | 0.0 | 0 | 育73株 |
|
桔梗 | 36 | 0.4 | 0.4 | 20 | 2.0 | 40 | 育77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德國鳶尾 | 29 | 0.6 | 0.6 | 0 | 0.35 | 0 | 18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福祿考 | 30 | 0.4 | 0.4 | 18 | 1.5 | 27 |
| 綠普方圓花卉 |
肥皂花 | 2+13+17 | 0.7+0.7+0.4 | 1.8 | 35 | 2.0 | 70 |
| 綠普方圓花卉 |
千蓍草 | 20+28 | 0.5+0.3 | 0.8 | 0 | 1.3 | 0 | 22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山桃草 | 18+33 | 0.2+0.7 | 0.9 | 23 | 2.5 | 57.5 |
| 綠普方圓花卉 |
地被菊 | 35+44 | 0.7+0.4 | 1.1 | 28 | 1.2 | 33.6 | 待定,有可能是濱菊(3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高山紫菀 | 8+12 | 0.9+0.4 | 1.3 | 35 | 2.0 | 70 |
| 綠普方圓花卉 |
美麗飛蓬 | 7 | 0.5 | 0.5 | 0 | 0.0 | 0 | 待定(或是旋復(fù)花)地里有223株 |
|
五彩石竹 | 39+43 | 0.6+0.3 | 0.9 | 25 | 1.2 | 30 | 原有常夏石竹3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大花萱草 | 56 | 0.4 | 0.4 | 0 | 1.8 | 0 | 原有萱草8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德國景天 | 37+41 | 0.9+0.8 | 1.7 | 40 | 1.5 | 60 |
| 綠普方圓花卉 |
金葉過路黃 | 40+47+54 | 0.6+0.2+0.2 | 1 | 30 | 1.5 | 45 |
| 綠普方圓花卉 |
紅花酢漿草 | 45+49+53 | 0.2+0.6+0.4 | 1.2 | 30 | 1.5 | 45 |
| 綠普方圓花卉 |
蛇莓 | 48+50+52 | 0.4+0.3+0.2 | 0.9 | 8 | 1.2 | 9.6 |
| 綠普方圓花卉 |
垂盆草 | 46+51 | 0.2+0.4 | 0.6 | 25 | 1.5 | 37.5 | 原有1株 | 綠普方圓花卉 |
天人菊 | 34+55 | 0.8+0.7 | 1.5 | 38 | 1.5 | 57 |
| 綠普方圓花卉 |
小花蔥 | 24+31 | 0.5+0.6 | 1.1 | 28 | 2.5 | 70 |
| 綠普方圓花卉 |
美人蕉 |
| 6 | 6 | 25 |
|
| 統(tǒng)一背景 |
|
其中有顏色標(biāo)記的為原有的植物以及自己培育的植物,但數(shù)量不夠,所以還是要購買。此預(yù)算總的合計為:1149.1
六、不同季節(jié)的效果圖
七、種植圖
1 | 大花秋葵 | 11 | 山桃草 | 21 | 耬斗菜 | 31 | 蛇莓 |
2 | 松果菊 | 12 | 福祿考 | 22 | 五彩+常夏石竹 | 32 | 未知 |
3 | 蛇鞭菊 | 13 | 假龍頭 | 23 | 桔梗+垂盆草 | 33 | 闊葉風(fēng)鈴草 |
4 | 黑心菊 | 14 | 千屈菜 | 24 | 藍薊 | 34 | 日光菊 |
5 | 蜀葵 | 15 | 德國鳶尾(高) | 25 | 金葉過路黃 | 35 | 大花萱草 |
6 | 火炬花 | 16 | 小花蔥 | 26 | 玉帶草 | 36 | 美人蕉 |
7 | 婆婆納 | 17 | 千葉蓍 | 27 | 費菜 | 37 | 未知 |
8 | 一枝黃花 | 18 | 德國鳶尾(矮) | 28 | 馬藺 | 38 | 落新婦 |
9 | 金雞菊 | 19 | 矢車菊 | 29 | 八寶景天(色淺) | 39 | 波斯菊 |
10 | 紫菀 | 20 | 桔梗+宿根亞麻 | 30 | 八寶景天(色深) | 40 | 月季 |
|
|
|
|
|
| 41 | 花菱草 |
八、種植后的四季效果圖
主景植物 |
立體效果圖 |
九、種植說明
主要對種植圖與原設(shè)計圖不同的原因進行一定的分析與說明。
種植圖與原設(shè)計圖不同的因素有:
1、在種植時又臨時加入了上一屆混播的地。使得原來的購苗量不足,所以我們在栽種的時候,植物的株距相比較之前設(shè)計的植物株距要大。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2、放線是由兩個人放線,各自把握的尺度不一樣,導(dǎo)致中間結(jié)合處的植物塊的面積及植物位置與原設(shè)計圖嚴(yán)重不符。
3、原花境里面的植物在栽植時已經(jīng)長大,比設(shè)計時的冠幅要大得多,導(dǎo)致這種植物周圍的新植物的面積變小,位置不準(zhǔn)確。
4、在種植時,有的放線面積偏小,有點放線面積偏大,這個時候,我們是拿多的植物有一定規(guī)矩的填補到面積大的設(shè)計塊中以達到植物的均勻分布。
5、由于我組人數(shù)較少,并且種植的那兩天陸續(xù)的有同學(xué)請假,所以最后進度沒達到預(yù)期要求,為了防止種苗萎焉,我們將這些植物給了其他缺少種苗的組,從而導(dǎo)致實際種植的植物數(shù)量與原預(yù)算的植物數(shù)量不符,種植圖與設(shè)計圖也不大相符。
十、施工過程記錄
1、整地
我們組的整地是在種苗的前一天下午進行的。
其目的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耕層構(gòu)造和表面狀態(tài),協(xié)調(diào)水分、養(yǎng)分、空氣,熱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為播種和作物生長、田間管理提供良好條件。在中國,整地的主要作業(yè)包括淺耕滅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鎮(zhèn)壓、平地、耖田、起壟、作畦等。因為現(xiàn)場地形地形的不同,以及受到后八家工具種類的限制,我們那天整地做的事有:淺耕滅茬、翻耕、深松耕、耙地、平地、起壟。
2、移苗、假植
我們把原來地里有的苗,但跟設(shè)計圖上的位置不符的,從地里帶上土球起出來,放在旁邊的畦地里假植。因為那天太陽特別大,所以我們給假植的苗還蓋上了一層遮陰網(wǎng),防止幼苗失水量太大。
3、放線
在把不符合設(shè)計圖上的苗移地里之后,就開始用玻璃繩拉出50*50cm的網(wǎng)格,直到把整塊地里都覆蓋住。拉完網(wǎng)格之后就進行放線的工作,放線是拿石灰裝在飲料瓶子里按著拉的網(wǎng)格的大小來畫出每塊植物的面積,并在上面標(biāo)示出對應(yīng)的植物塊的植物種類。以便后期的擺苗、種苗的工作。
4、卸苗
就在我們剛好放完線后,公司的苗就拉運過來來了,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看著這些我們即將要種下去的小苗。卸苗時男同學(xué)負責(zé)把裝有小苗的筐從車上拿下來,我們女生就負責(zé)把小苗從筐里一個一個的拿出來,然后按照順序把苗進行歸類,擺放好。
5、擺苗
直到所有的小苗都從車上卸下來后,班長就組織大家分別把自己組花境里面訂購的苗木拿到自己的地里進行擺苗工作。擺苗時按照前期整理出來的苗木之間的株距來確定每個植物塊里面所要擺放的苗木的數(shù)量。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剛才放線時用字母來表示的植物名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認(rèn)出來了,所以最后我們還是對照著設(shè)計圖里植物的位置來擺苗,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可以用名稱中的一個漢字來表示植物的名稱,以免做無用功。
6、栽苗
在擺好苗之后,就開始挖坑栽苗了,栽苗的時候一定不能種得很整齊,要橫不齊,豎不直。這樣才能使得小苗以后長出來的姿態(tài)更趨于自然化,更接近于花境的本質(zhì)。還有就是栽植那些姿態(tài)很纖弱,莖稈很細弱的小苗應(yīng)該埋得深一些,防止它倒伏。栽苗是工程量最大,也是最復(fù)雜的一件事,但我們組的成員依舊頂著大太陽,在努力地干著。我們都是將栽苗和擺苗同步進行,擺完苗就隨時栽入地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其中玉帶草因為繁殖能力特別強,所以我們在栽植玉帶草的時候是把他放在一個瓦質(zhì)的大盆里,然后再入地,限制它的生長范圍,當(dāng)值它入侵到其他植物的領(lǐng)地。
7、澆水
在完成栽苗這項工作后,我們組的成員早已經(jīng)是汗流浹背的狀態(tài)了,但忘著這一地的小苗,大家還是很欣喜的。澆水是為了彌補苗木剛才缺少的水分,緩解他們?nèi)彼臓顟B(tài)。澆水是我們大家最喜歡的一步,大家澆水的時候臉上的笑容都將兩天的疲勞遮蓋掉了。
經(jīng)過兩天辛苦的栽植之后,我們的設(shè)計圖終于在地里實現(xiàn)了,我們會期待著小苗一天天的長大,最后散發(fā)出自己的光彩。
十一、現(xiàn)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