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厚的,還是薄的?通俗的,經(jīng)典的,還是無聊的?書是自己寫的,對人生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雖然每個人看上去普普通通,但是都有一段段的傳奇經(jīng)歷,一段段的曲折故事,一段段的心路歷程。
每個人都在用生命撰寫著自己的那本書,無論高貴或低賤,富貴或貧窮,亦無論幸;蛲纯。
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沒有任何人可以取而代之!一個人如果將這唯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絕無機會重新選擇一次。
鄉(xiāng)下窮孩子——胡雪巖的成才是極值得我們深思的,在他的生命里程中,他遇到了三次機遇,從一個13歲鄉(xiāng)下孩子到大阜雜糧店的學徒,從糧店學徒到15歲金華火腿行的學徒,最后到杭州莊的得力助手,他牢牢抓住了人生中的三次機會,為后來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古代貪官,到下級州府視察,總是格外歡癲的——吃香的,喝辣的,還有美女相陪,大把銀子進腰包。這些巨額開銷,豈是一個個小縣官所能招架的,于是便有了大官吃小官,小官吃民,民吃樹皮的現(xiàn)象。但這一套在為官清廉勤儉的寇準那里就行不通。他愛民如子,常常節(jié)衣縮食,救濟貧苦百姓,凡上方來訪,他也就擺出最好的菜——炒豆腐來招待,并不想著去巴結(jié)討好誰。這是因為他心中熊熊的清廉節(jié)儉的焰火在燃燒。
他傻嗎?不!他不是不懂“規(guī)矩”,而是因為他有一顆責任心,對他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相反,有的人活著,純粹以金錢權(quán)利定義自己的人生。如昔日云南省省長李嘉廷連家里的水龍頭都要用純金的,追求生活的安逸,追求人生的安逸,這樣的人能不腐化嗎?他對金錢的迷戀,對權(quán)力的蔑視,最終把他送進了監(jiān)獄的大門。和他一樣的人何其多!他們原以為他們坐上了高高的椅子,沒有人能把他們拉下來。他們錯了,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遲早有一天他們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21世紀的我們,大多沒能沿襲美德的傳承,卻學會了大手大腳花錢:請朋友胡吃海喝,甚至上KTV,追求名牌衣飾,考試作弊等。這僅僅是社會腐敗的影響嗎?未必吧——這是因為我們沒有一顆對自己負責的心!
現(xiàn)實告訴我,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人生需要負的責任。他們渾渾噩噩的活著,別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金錢崇拜,使這個世界變得骯臟。我們需要盲目隨波逐流嗎?不!我們需要站起來,反抗它!以我們自己對人生的負責馴善它。
中華民族的誠信操守其實就是指對自己要負責。那么,作()為中華民族社會良心、智慧化身的知識分子——我們,是否更應(yīng)該有自己正確的人生觀,為自己寫一本絢爛之書呢?我始終認為,對自己人生的責任心,是其他一切責任心的根源和出發(fā)點——要想成為卓有建樹的人,誠實守信,勤儉節(jié)約,廉潔等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必不可少,需要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