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英雄感人事跡學習心得(一)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東院的第八病區(qū)有位個子小小的女護士,名叫杜富佳。她來自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yī)院,是排雷英雄杜富國的妹妹。
作為貴州省支援湖北醫(yī)療隊的一員,27歲的杜富佳已在武漢抗疫一線戰(zhàn)斗了十多天。這些天,她在武漢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日前,總臺記者跟隨杜富佳,記錄了她的一天。
最像哥哥的時刻
這一天她值晚班,從下午2點上到晚上8點。
中午12點半的班車,杜富佳提前半小時就下樓。第一天去醫(yī)院熟悉環(huán)境時,她因錯過班車,懊惱了很久。之后,每次她都會早早去等車。
一起等車的同伴郭磊沖鋒衣上貼著“貴州醫(yī)療隊”的隊標和姓名,杜富佳也從包里掏出她那份不干膠,請郭磊幫忙。
“杜富佳,貴州援鄂醫(yī)療隊”,綠底白字,貼在胸口,她笑了。
杜富佳今年27歲,在家中排行老二。臘月二十六,哥哥杜富國負傷后首次回到湄潭老家,這也是他7年來第一次回老家過春節(jié)。
杜富佳原本打算好好陪哥哥過個年。一場疫情,卻讓杜富佳不得不改變計劃。
她所在的貴州省湄潭縣人民醫(yī)院被指定為貴州省開設(shè)新冠肺炎發(fā)熱門診的183家定點醫(yī)療機構(gòu)之一。1月27日,在接到醫(yī)院發(fā)出的加入抗擊新冠肺炎倡議書后,杜富佳第一時間報名。2月5日,杜富佳再次提交了支援武漢抗疫一線的請戰(zhàn)書。
杜富佳:醫(yī)院發(fā)了倡議書,我就報名了。過年的時候我看到部隊派人去支援武漢,那時候我在想,我要是能去就好了。
記者:有沒有想過,如果真讓你去了,可能就不能陪哥哥了?
杜富佳:也想過。但我想的是,我跟哥哥相處還有很多機會,疾病來勢洶洶,是等不了的。
杜富國:等你凱旋而歸,加油
2月14日,杜富佳接到醫(yī)院電話,讓她做好準備,她便默默開始行動了。在隨行的行李箱中裝好了牙膏、牙刷、肥皂、眼藥水、尿不濕后,她又去剪了頭發(fā)。
2月20日,剛下夜班還在補覺的杜富佳接到醫(yī)院通知,“趕快收東西,去貴陽參加培訓”。
下午4點,接到通知1個小時后,杜富佳就告別醫(yī)院領(lǐng)導和同事,獨自一人提著兩個大箱子,背著一個大背包,從湄潭啟程,趕往貴陽。
記者:有意不讓別人送嗎?
杜富佳:是,我覺得一個人走得干脆利落一點。
為了不讓哥哥杜富國擔心,去武漢的事情,杜富佳一直沒有告訴他。出發(fā)前,杜富國知道了這件事,給她發(fā)來語音。“注意安全,我們在家等著你的好消息,等你凱旋而歸。加油!”
今年春節(jié)杜富佳和哥哥杜富國的合影
2月21日傍晚,她作為貴州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的一員,抵達了武漢。
“大家來自四面八方,
但像家人一樣”
杜富佳所在的貴州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共有隊員172人,他們被分成4個工作組,分別和四川隊、齊魯隊、西安隊、華西隊一起工作。
杜富佳在第三組,和西安交大一附院的醫(yī)護人員一起,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東院的第八病區(qū)。相比抵達武漢那天記者第一次見到她,她的頭發(fā)被剪得更短了,還多了一個“沖天辮”。
記者:第一天工作順利嗎?
杜富佳:第一天還比較順利。我們剛開始都有老師帶著,老師都會幫我們檢查防護服有沒有穿好。
記者:第一次穿花了多長時間?
杜富佳:穿的時候就花了半個多小時,脫比穿還要麻煩一點。脫的時候絕對不能被污染。
杜富佳所在的第八病區(qū),是重癥病房。對她這樣一個剛剛工作5年的急診科護士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杜富佳: 那天我一個人過去,老師下來接我,她說:“好小的一個娃娃啊!迸嘤柦Y(jié)束后,她往我書包里塞零食,邊塞邊說:“你們小娃娃不是最喜歡吃零食,都拿著多吃點。”雖然大家都來自四面八方,但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樣。
我來了之后,需要學習的還有好多,有些知識我還不知道。那天我還在和我們隊的老師說,我也想學。
“加油,舒膚佳”
來到武漢后,杜富佳只給媽媽打過一個電話。之所以沒有給哥哥打電話,因為不用打,她就知道哥哥會對她說什么。
“他就算擔心我,他也不會跟我說‘我擔心你了’。他只就會說,你照顧好自己,注意安全,做好防護。”杜富佳說。
杜富國入伍后第一次回家探親時拍的全家福
清潔防護室里,杜富佳小心地調(diào)節(jié)著護目鏡的松緊。這是她第四次進重癥病房。防護室的墻上,貼著穿脫防護裝備的14個步驟。她有條不紊地執(zhí)行著每一個步驟,直到最后得到感控老師的認可,才終于放松下來。
出門右轉(zhuǎn)幾步,就是病房的入口。因為要進病房,杜富佳今天在白色防護服外,又套了一層藍色隔離服。隔離服的后背上,寫著五個字:舒膚佳,加油!“舒膚佳”,這是她的昵稱,也代表她的職責與愛心。
推開重重的隔離門,走進去,那是屬于她的戰(zhàn)“疫”時刻,也是她最像哥哥的時刻。
抗疫一線英雄感人事跡學習心得(二)
17年前,非典疫情暴發(fā),北京佑安醫(yī)院護士長郭會敏請戰(zhàn)進入一線。17年后,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郭會敏又一次請戰(zhàn),請戰(zhàn)理由很簡單,“讓我上,我有經(jīng)驗!”
在后方,就要做好護士的堅強后盾
2020年大年初一,郭會敏接到醫(yī)院護理部組建新冠隔離病房收治患者的通知,作為有著28年傳染病護理經(jīng)驗的“老兵”,她立即趕往醫(yī)院第一時間請戰(zhàn)。只不過,這一次她沒有被派往第一線。
作為內(nèi)科總護士長,郭會敏管理經(jīng)驗豐富,又熟悉護士情況,因此,醫(yī)院首先安排她協(xié)助開展護理人員調(diào)配。
她協(xié)助護理部,根據(jù)護理人員專業(yè)能力、特點和家庭情況“排兵布陣”,確定后備人員梯隊,分批次安排護士長、骨干護士、不同層級護士及?谱o士進入病區(qū),做到人員有儲備、安排有計劃、科室早通知、護士早準備,保證新冠肺炎病區(qū)護理工作有序開展。
針對新冠肺炎病區(qū)護士定期輪換班次多、人員不固定、不能集中培訓學習等情況,她就錄制標本轉(zhuǎn)運、新冠肺炎病區(qū)行走路線等視頻,發(fā)在護士群里方便大家學習。
郭會敏深知,后方也是“戰(zhàn)場”,作為護士長,她必須成為護士們的堅強后盾,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上一線,是護士,也是“心靈撫慰師”
隨著疫情的發(fā)展,郭會敏進入隔離病房,擔任感染中心總護士長。每天,她都是早上7點多到病區(qū),一直忙碌到深夜。一天下來,除了做好照護工作,帶著病區(qū)護士不斷完善、細化護理工作流程,郭會敏更要做好患者們的“心靈撫慰師”。
與其他住院患者不同,新冠肺炎患者的家屬不能探視,更不允許陪護,病房醫(yī)護人員是他們唯一可以朝夕相處的對象。沒有親人的陪伴,不少患者仿佛置身孤島,產(chǎn)生恐懼和孤獨情緒。
為了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郭會敏每天都會到病床前和他們聊聊天,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需求。
在一次查房中,一對母女引起了郭會敏的注意。那是位年輕的媽媽,她的女兒才剛剛一歲。雙雙感染的她們焦慮不安,尤其是母親,覺得身體和心理的負擔很大。而孩子看到這么多穿著“怪異”的叔叔阿姨,也是一臉的害怕。郭會敏也是母親,孩子那恐懼害怕的眼神讓她揪心。為了讓孩子重綻笑顏,郭會敏立即動員全科護士,為孩子買來了玩具和生活必需品。不僅如此,每次查房前,郭會敏都會先抱抱孩子,陪孩子玩一會。
郭會敏和病房里的小寶寶
不知不覺中,孩子總是發(fā)出“咯咯咯”的笑聲,而這也讓孩子的母親減少了焦慮。
“雖然隔著厚厚的防護服,病人看不到我們的樣子,但通過撫觸患者的手臂,輕輕拍拍患者的肩膀,說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患者感到親切,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惫鶗粽f道。
進隔離病房,防護工作不能有絲毫馬虎
作為護士長,精湛的業(yè)務(wù)能力是職責所需,而保護每一名進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