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存最早的是1200年前的韶關(guān)南華寺六祖慧能肉身和九華山百歲宮無暇和尚肉身。導(dǎo)游詞如何寫?個人簡歷網(wǎng)小編為大家奉上了南宮山導(dǎo)游詞這篇文章,大家不妨欣賞一下。
南宮山導(dǎo)游詞
安康的山,層巒疊翠,氣象萬千;有名氣的有南宮山、蠟燭山、鳳凰山等等,其中最為奇絕的是南宮山。今天我就領(lǐng)大家去南宮山游覽。
南宮山又名筆架山,距安康市南92公里,位于嵐皋縣溢河鄉(xiāng)境內(nèi),離縣城20多公里,總面積7648公頃。南宮山屬大巴山系化龍山支脈,矗立著三座青峰,直插云天,因形似筆架,所以叫筆架山,后因避免重名,改名南宮山,現(xiàn)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南宮山是以奇、險、野、秀、幽為特色的自然景觀,F(xiàn)在我們來到南宮山的中峰地段,這里是整個自然風(fēng)景區(qū)景觀最集中的地帶,秀峰高聳,石筍林立,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中峰之東的迦佛亞石林群,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似一排森林的化石,又像是一片閃著青光的刀山劍峰。請大家仔細(xì)觀察觀察,根據(jù)它們的形狀,像不像牛羊走臥、駿馬奔騰、和尚念經(jīng)、唐僧取經(jīng)、三星照、一線天、三柱香等?中峰之南還有大小雞公石、海螺石、天象石,不僅形狀惟妙惟肖,而且還有一個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呢!轉(zhuǎn)過豆腐巖,還可以看到懸崖凌空中的一塊巨石,底面方正平整約20平方米。站在下面仰觀,平面天然鑲嵌的小石,好像宇宙天象圖,有銀河、太陽、月亮,還有數(shù)以萬計的星星,人們叫它天象百。中峰之西,懸崖上有一溶洞,叫做黑龍洞,洞深莫測,洞口有走馬轉(zhuǎn)鼓樓、石門柱、百門檻、石船,天造地設(shè),令人叫絕。
南宮山最奇絕的是達(dá)鑒和尚的肉身歷經(jīng)170多年而不腐。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肉身寶殿,里面供奉著達(dá)鑒和尚的法體。他的舍利塔坐落在鐵堅古樹旁,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 (1820年),現(xiàn)僅存塔下地宮。地宮中央有一蓮花缸,里面坐著達(dá)鑒和尚肉身,缸為木質(zhì),已經(jīng)變黑朽爛,但仍可辨別出缸沿裝飾有仰蓮紋浮雕。舍利塔銘文記載:弘一邊慈和法眾達(dá)鑒兩個和尚死后分別建塔于筆架山大殿兩旁山巔。清道光末年舍利塔坍塌,先暴露出東山巔的弘一肉身。咸豐年時善男信女將肉身迎回磚坪廳城,修廟祭祖,其后就一直沒有回山。20世紀(jì)50年代當(dāng)?shù)厣矫裨谝蛔∩桨系臉涮賲仓邪l(fā)現(xiàn)了一座崩裂的舍利塔,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木缸內(nèi)有一具紅黑色木乃伊,正襟端坐,左手五指并攏,作誦經(jīng)狀,右手抱一缽,內(nèi)置如意;肉身光頭,面部完整無損,須眉?xì)v歷可數(shù),額頭飽滿無紋,兩頰豐頤,具有彈性,栩栩如生;年齡大約30多歲,一副莊嚴(yán)的說法像。他就是弘一達(dá)慈弟子法眾達(dá)鑒和尚。肉身作為一種宗教文化現(xiàn)象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第一具傳說是九華山的開山菩薩地藏王。據(jù)史料記載,我國共有八具肉身,五具已不存在,無考,一具被日本竊走,F(xiàn)存最早的是1200年前的韶關(guān)南華寺六祖慧能肉身和九華山百歲宮無暇和尚肉身。達(dá)鑒和尚肉身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一個令人難解的謎,有待科學(xué)考察揭示。
這就是久負(fù)盛名的道教圣地南宮觀,俗稱弘一大仙廟,曾是弘一達(dá)慈修煉的地方,始建于1126年,是陜南最早的道觀之一,當(dāng)時有道士十余人,后改稱觀音廟,廟宇宏偉壯觀,香火鼎盛!拔母铩睍r廟宇毀于一旦,但川陜鄂三省仍有香客前來頂禮膜拜,終年不絕。幾經(jīng)滄桑,幾經(jīng)修復(fù),現(xiàn)廟宇基本完好。
南宮山主峰倚天峰海拔2267.4米,高冠群峰,陡然峭拔,頂天立地。站在峰頂舉目四望,峰巒如黛,像是一幅規(guī)模驚人的青綠山水畫。遠(yuǎn)處時有冉冉的白云從山谷里升起,好似濃墨潑灑而成,濕潤淋漓。北坡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千姿百態(tài),樹葉的顏色紅、黃、綠、紫,深淺各異,郁郁蔥蔥。樹與樹之間幾乎被巨大的藤蔓和奇根充塞,不知名的古樹巨藤,小花小草擠滿了林間的小徑。像“七葉一枝花”、“頭頂一顆珠”、杜仲、天麻、金釵、靈芝等數(shù)十種名貴的中草藥,都可以在這里采到。這里是崗皋縣第二大林區(qū),樹木種類薈萃南北,除常見的鐵尖杉、云杉外,還有銀杏、珙桐等珍貴樹種。這里的動物也很多,有蘇門羚、林腐、豹、大小靈貓、青羊、錦雞、金絲鳥等,多數(shù)屬于國家保護(hù)動物。
南宮山山高水也高,在主峰之鼓竟有一泉,名叫天池,大旱不涸。主峰下有兩百對立,中間有小路,形似拱門,孤石突出,有五瓣百片聚成蓮花狀,名叫蓮花盆,可容一人而入。盆內(nèi)花蕊處,也有一泉,形狀像主體,缽中盛滿清水,久旱不千,久雨不溢,取之又涌,長流不斷,水質(zhì)清例,甘甜爽口,傳說能治百病;游人至此,飲以為快。
南宮山的云海也是一大奇觀,登山移步似有白云相隨,天上地下渾然一色,置身云中讓人不分高低,不辨南北,只覺一縷縷、一團(tuán)團(tuán)青煙白氣蕩于胸前,流于指間。特別是雨后初晴,云海更為壯觀,站在主峰上,目力所及,茫茫一片,好像是無邊無際的大海,只有最高的峰尖像點點島嶼在虛無綴紗之中時隱時現(xiàn)。
南宮山最壯觀的要算金頂觀日出了,金頂在主峰之巔,懸崖陡峭,如刀砍斧削一般,真有點五岳的險、雄、秀、奇、幽的韻味。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早晨6點多可以登上金頂觀日出,那將別有一番情趣。
到過南宮山的人,都贊嘆它具有華岳之險,兼有泰山之雄,集黃山之奇,擁峨眉山之秀。南宮山“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它將以其神奇;古怪、險峻、秀麗、幽雅、野趣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游人來探索、觀光、避暑、療養(yǎng)、度假。
內(nèi)容擴(kuò)展:民間習(xí)俗
守號與狩獵
在靠近大巴山的一些地方,山大人稀,野獸出沒無常。為了守衛(wèi)即將到手的莊稼,苞谷掛須、豆類結(jié)莢之時,山里邊便出現(xiàn)一些“介”字形的茅庵草舍。這是山民們?yōu)楸Wo(hù)勞動果實不受野獸糟踏而搭起的臨時“哨所”,當(dāng)?shù)厝税堰@種看秋護(hù)糧叫“守號”,把守號人住的簡易草房稱作“號棚”。
人煙稀少的地方,當(dāng)莊稼即將成熟之時,狗熊、野豬、獾、土老鼠等,就會夜里出來糟害。最厲害的是野豬,它們常常成群結(jié)隊,一夜之間就可將幾畝莊稼夷為平地。因此,人們在地邊搭上號棚,每晚除在棚前燒一大堆篝火外,還要不時地吼唱有韻無詞的山歌號子,敲梆子、吹牛角號,用來驚嚇野獸,避免他們靠近地邊。
農(nóng)閑時,居住在山里的人也想學(xué)城里的人來一點“閑適”,帶上彎刀背上干糧扛上槍外出打獵,俗稱“攆山”。他們不但熟悉獵物出沒的地方,還能憑響動、氣味、足跡、糞便之類的判斷出各種不同的獵物,哪些是受保護(hù)的,哪些是可獵的,并且對一些山禽野獸的習(xí)性了如指掌,如數(shù)家珍。
打獾之類的動物,有一兩個人即可。打野豬人要多,進(jìn)山先查出腳跡,由經(jīng)驗豐富的人指揮,找準(zhǔn)“交口”,由槍法最好就用墨汁打上碼子,的獵手“座交”。“攆腳子”帶上自養(yǎng)的獵狗,拿上竹竿或木棍,從三個方向驅(qū)趕,嘴里不時地吼著動聽的攆山號子。坐交的守候在能隱退的地方嚴(yán)陣以待,只要獵物“上交”,十之八九逃脫不掉。
打死野豬的獵手,從豬脖子上先扯一撮毛用火燒掉,再扯幾根蘸上血粘貼在火槍的點火處。裝上火藥朝天放一槍,通知大家前來分享勝利果實,誰擊中的誰優(yōu)先,將尾巴使勁往后扯,扯到哪里就從哪里砍下來。其余的大伙平分,凡攏了場的個個有份,連帶的獵狗也不例外!耙娚酱颢C,人人有份”,這種獵規(guī)至今尚存。
殺年
嵐皋地方,殺過年豬很有一番講究。不僅要選擇吉日(屬牛、屬馬的日子最好,象征來年喂的豬膘肥體大),還要請把式(殺豬匠)和二把手,準(zhǔn)備“卯子”(用棕葉扭成,以備縛肉塊之用)。殺豬時要一刀斃命,稱之為“過山快”,預(yù)兆來年槽頭順。毛要刮得干凈,肉也要砍得周正。當(dāng)毛剖凈,將整豬支在大澡盆上,殺豬匠就從脊背處“開邊”,看是否“通脊”(首尾膘的厚度均勻),圍觀者多用手指插入量出幾指膘來。也就在這時,內(nèi)當(dāng)家的才很自信地走出來,享受人們的稱贊。割下豬頭,往往要先稱一下,好預(yù)測該豬的凈重,一般是一比十,就是豬頭30斤,凈肉就是300斤。下來就是實測,也就是將砍下的半邊一稱,就會得出整條豬的實際重量,此舉稱之為“吊邊”?橙庖灿兄v究,常言說:“豬大豬小,二十四個卯”。肉從尾部砍起,依次稱之為:坐墩、二道臀、腿筋、黃鱔肉、倒尖、軟膛、腰綹、寶肋、槽頭、項圈?骋粔K從一到十的寫法為:“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如三斤二兩,就寫成“〣 :”,四斤六兩就寫成“〤〦”。
趁著豬血未冷,“便倒進(jìn)早巳準(zhǔn)備好的豆腐盆里,再加上蒜瓣、花椒之類的佐料,捏成疙瘩放在火爐上面熏干.這種“色香味”俱全的血豆腐干,當(dāng)?shù)亟小把昔巍保浅磁D肉下酒的上等佳肴。家家殺豬,家家都有一頓豐盛的泡湯肉,即使剛在鄰家吃過,主人也不馬虎。所謂吃泡湯肉,也就是主人用剛殺出來的新鮮肉置辦一桌酒席;一來犒勞殺豬匠和前來幫忙的鄉(xiāng)鄰,二來共慶豐年。嵐皋人厚道,遇誰家殺過年豬,不論生人熟人,只要趕上了就得入席就坐,如果過多謙讓,主人反倒不悅,說你見外。真有點“有難同當(dāng),有福同享”的味道。
泡湯肉一般用的是“槽頭”,因為這兒的肉塊頭大,一塊就是十幾斤,而且有肥有瘦,便于廚房調(diào)理。待頭蹄下水收拾停當(dāng),剛把煙吸過,茶喝罷,鮮美可口的泡湯肉就端上了桌。幾碟子幾碗,有炒有燉,再滿滿斟上幾碗自家烤的柿子酒或拐棗酒。因為酒勁(度數(shù))不大,通常用碗不用盅,真應(yīng)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說法。一人一碗酒下肚,再猜寶劃拳打通關(guān),直鬧到夜深入靜方罷。雖不是“家家扶得醉人歸”,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了。這種泡湯肉,從冬月初一直要吃到大年三十,只要你勤快肯幫忙,天天都有吃的。
這殺年豬吃泡湯肉的風(fēng)俗,不知興于何年,就連地方志上也沒有記載,但“文革”期間,殺得起過年豬的家兒屈指可數(shù),若是遇上一頓泡湯肉,那真是享了天福。家家戶戶都喂三四頭大肥豬,除了自家食用外,還要扛到集市去賣,吃泡湯肉成了家常便飯,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