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反思自我評價文獻綜述
一:相關概念鑒定
1.反思自我評價
指某個個體想象著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評價自己【反思自我評價與自信的關系:關系型自我構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主要采用實驗法。
如學者黃麗通過運用修訂的RISC(關系型自我構念量表)由Cross等人編制而成,讓大量被試進行實驗,得出個體的自信心受來自好朋友的反思自我評價影響顯著,在反思自我評價是積極的情況下,高自我構念者的自信水平會有顯著提高。反之則降低。再如學者岳彩鎮(zhèn)在其博士論文《對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及神經(jīng)機制》中采用Aron等人編制的(IOS)親密關系量表,ERP技術和自我參照研究范式對大量被試進行調(diào)查得出個體在根據(jù)自己所處的發(fā)展階段的不同,那么其對他人的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優(yōu)勢效應也不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人的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優(yōu)勢效應有分離效應等等結論。
3.反思自我評價研究特點
3.1國外研究現(xiàn)狀:
James強調(diào)社會自我,這為反思自我評價提出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來 Cooley提出反思自我或者鏡像自我,隨后Mead提出了符號互動論認為個體的自我反思受重要他人的影響,同時也受整個社會群體的影響。反思評價由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反思評價組成;緊接著符號互動論被許多研究者所支持,并開展了各項研究,如Kelly發(fā)現(xiàn)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也可能受到反思評價的影響。 隨著研究得深入Shrauger和Scholeneman對符號互動論提出了質(zhì)疑,F(xiàn)elson對兒童的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知覺會對反思自我評價產(chǎn)生影響。
1993年Kenny和DePaulo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判斷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是根據(jù)他們的自我知覺。2004年布朗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會將心中的觀點表達出來,這時會觀察別人的反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構建合適的形象或者肯定自我觀。2009年Nurra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反思自我評價和自我評價受他人實際評價的影響。
3.2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國內(nèi)專家學者對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非常少,經(jīng)過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博士論文一篇:學者岳彩鎮(zhèn)的《對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及其神經(jīng)機制》,碩士論文一篇:學者黃麗的《反思自我評價與自信的關系:關系型自我構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期刊兩篇:岳彩鎮(zhèn) 黃希庭 岳 童《青少年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岳彩鎮(zhèn) 黃希庭《反思自我評價研究述評》。
總之關于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國外較多,國內(nèi)非常少,因此對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前景廣闊,目前教師的教學能力越來越受到國際國內(nèi)的重視,因此在學校開展對學生以及教師的反思自我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篇二:反思自我評價文獻綜述
反思自我評價
一:相關概念界定
1.反思自我評價
Felson (1989)[36]Felson,R. B. (1989). Parents and the Reflected Appraisal Process: A Longitudinal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 965-971.認為反思自我評價指個體對于他人對自己看法的知覺; Kenny和DePaulo (1993) [37]Kenny,D. A,& DePaulo,B. M. ( 1993) . Do people know how othersview them? An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accou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4,145 - 161.在探討人們是否準確地知道他人對自己的看法時,引入元知覺(meta-perception)這一概念,也是指個體推斷他人對自己的看法。Tice和Wallace (2003)[39]Tice,D. M. ,& Wallace,H. W. ( 2003) . The reflected self: Creatingyourself as ( you think ) others see you. In Leary,M. R. ,&Tangney,J. P. ( Eds) . 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 New York:Guilford Press,91 - 105.將反思評價定義為個體推斷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我國學者對反思自我評價的界定如學者黃麗[40] 黃麗. 反思自我評價與自信的關系:關系型自我構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重慶:西南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2012:1.認為反思自我評價指某個個體想象著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評價自己。岳彩鎮(zhèn)[41] 岳彩鎮(zhèn).對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及神經(jīng)機制[D]. 重慶:西南大學博士論文,2012:2.認為反思自我評價作為鏡像自我的核心要素,指個體對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覺。
2.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實驗法對反思自我評價進行研究。
如學者黃麗通過運用修訂的RISC(關系型自我構念量表)由Cross等人編制而成,讓大量被試進行實驗,得出個體的自信心受來自好朋友的反思自我評價影響顯著,在反思自我評價是積極的情況下,高自我構念者的自信水平會有顯著提高。反之則降低。再如學者岳彩鎮(zhèn)在其博士論文:對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及神經(jīng)機制中采用Aron等人編制的(IOS)親密關系量表,ERP技術和自我參照研究范式對大量被試進行調(diào)查得出個體在根據(jù)自己所處的發(fā)展階段的不同,那么其對他人的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優(yōu)勢效應也不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人的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優(yōu)勢效應有分離效應等等結論。
3.反思自我評價研究特點
3.1國外研究現(xiàn)狀:
James強調(diào)社會自我,這為反思自我評價提出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后來 Cooley提出反思自我或者鏡像自我,隨后Mead提出了符號互動論認為個體的自我反思受重要他人的影響,同時也受整個社會群體的影響。反思評價由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反思評價組成;緊接著符號互動論被許多研究者所支持,并開展了各項研究,如Kelly發(fā)現(xiàn)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也可能受到反思評價的影響。 隨著研究得深入Shrauger和Scholeneman對符號互動論提出了質(zhì)疑,F(xiàn)elson對兒童的縱向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知覺會對反思自我評價產(chǎn)生影響。
1993年Kenny和DePaulo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判斷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是根據(jù)他們的自我知覺。2004年布朗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會將心中的觀點表達出來,這時會觀察別人的反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構建合適的形象或者肯定
自我觀。2009年Nurra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反思自我評價和自我評價受他人實際評價的影響。
3.2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國內(nèi)專家學者對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非常少,經(jīng)過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博士論文一篇:學者岳彩鎮(zhèn)探討對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及其神經(jīng)機制的研究,碩士論文一篇:學者黃麗探討反思自我評價與自信的關系:關系型自我構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研究,期刊兩篇:岳彩鎮(zhèn) ,黃希庭 ,岳童關于青少年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的研究;岳彩鎮(zhèn) ,黃希庭對反思自我評價研究的述評。
總之關于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國外較多,國內(nèi)非常少,因此對反思自我評價的研究前景廣闊,目前教師的教學能力越來越受到國際國內(nèi)的重視,因此在學校開展對學生以及教師的反思自我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篇三:自我過程綜述
自我過程理論概述
摘 要:自我過程分為自我評價、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現(xiàn)三個內(nèi)容。自我評價依賴自我估價和社會比較實現(xiàn)。自我美化的方式有:選擇性遺忘、自我照顧歸因、自我設障、缺陷補償?shù)。自我表現(xiàn)分為真實性自我表現(xiàn)和策略性自我表現(xiàn)。 關鍵詞:自我過程,自我評價,自我美化,自我表現(xiàn)
自我意識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就是對自己的心理體驗,即“我是屬于哪種人”的自我觀念。一般而言一個人的自我觀念都是根據(jù)自己過去的成功或失敗、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根據(jù)自己與環(huán)境中他人的比較意識,特別是童年經(jīng)歷等某方面不自覺形成的。而自我過程就是指影響自我意識形成、自我意識方向和目標的心理加工過程。個體作為社會生活的積極參與者,有著不同的社會目的,也為此追求著不同的目標。自我過程可以分為自我評價、自我美化和自我表現(xiàn)三個內(nèi)容。
1 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指個體對自身狀況所作的肯定與否定的判斷。通常依賴自我估價和社會比較實現(xiàn)。
1.1 自我估價
自我估價是指通過完成能提供有關自我能力或品質(zhì)的準確信息的任務來檢驗自我觀念的過程。當人們無法確認自己是否有某方面才能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去做它,來檢驗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選擇參加課外興趣班的時候,對書法班和音樂班都很感興趣,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哪個,于是報了兩個班。在三周體驗期內(nèi),確認自己音樂方面比較有天賦,而書法學起來很吃力。所以,退了書法班,選擇音樂班。這就是一個自我估價的過程。又如,目前奢侈品消費之風從自我過程角度來分析,人們通過購買和擁有奢侈品來驗證自我,證明自己。
1.2 社會比較
社會比較是指自己與他人比較以獲取有關自我的重要信息的過程。社會比較可分為三類:平行比較、上行比較和下行比較。
1.2.1 平行比較
在經(jīng)典的社會比較理論中,F(xiàn)estinger提出了相似性假說,認為個體想了解自己的觀點和能力,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沒有直接、客觀的手段,這時個體就會傾向于與他人,而且與自己能力和觀點相似的他人進行比較,因為相似的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這就是“相似性假說”。
例如:,在選擇報考的大學和所修的專業(yè)時,人們會重點參考和自己分數(shù)以及性格方面相似性較高的同學報考的學校和專業(yè)。
1.2.2 上行比較
Wheeler等人首次提出了上行比較的觀點,認為個體喜歡和比自己等級高的他人進行比較,為了與他人尋找差距,達到自我的進步的目的。Collins認為個體的預期會對上行比較的效果產(chǎn)生決定性的作用。如果預期自己將來會和上行比較目標不同,就會有一種對比效果,個體就會萌生一種自卑感,產(chǎn)生更為消極的自我評價;如果個體預期自己將來會與上行比較目標狀態(tài)相同,就會有一種同化效果,提升其自我價值感。
例如:現(xiàn)在選秀節(jié)目出來的歌手大多會說,自己從小崇拜某一歌星,以他為榜樣,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達到他的成就。但也有些認為自己一輩子也打不到偶像的成就,而灰心喪氣。
1.2.3 下行比較
該理論認為當個體遭遇失敗、喪失等任何消極生活事件時,個體的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就會下降,這時個體傾向于和比自己處境差的人比較,以此來維持其自尊和主觀幸福感。
卡耐基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若你在抱怨自己沒有鞋穿的時候,請看看沒有腳的他們,到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其實比很多人都很幸福,很幸運了,所以要好好珍惜,這個簡單,屬于我們的幸福!”這就是下行比較的典例。
總之,向上同化和向下對比易產(chǎn)生積極情緒,向上對比和向下同化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
2 自我美化
自我美化是指個體用以避免自尊心受損或增加自尊感的過程和結果。在自我
美化的過程中,常常采用下面幾種方式。
2.1 選擇性遺忘
該詞源于弗洛伊德的記憶抑制學說,他認為人通常會遺忘自己不愿保留的記憶。當回憶的事件有損個體自尊時,個體常常出現(xiàn)對回憶事件的選擇性遺忘。
例如:某些曾經(jīng)受到人身傷害或性侵犯的人在經(jīng)常與施暴者見面的情況下也記不得被侵犯的經(jīng)歷。又如經(jīng)典的心理分析影片《愛德華大夫》中,新上任的愛德華大夫是冒名頂替者,但由于選擇性遺忘他無法回憶出真正愛德華大夫的死因,在女大夫?qū)λ膲艟车姆治鱿,才喚起了他關于兇殺案的記憶。
2.2 自我照顧歸因
歸因指行為與事件原因的推論。這種方法是通過強調(diào)個體對積極的合乎期望的好結果的作用,縮小對消極的不合乎期望的壞結果的責任來保護自尊。
例如:考試失敗時把它歸因于試題難度和考場上的運氣,這樣做自己能很快走出考試失敗的陰影并進入努力爭取下次考試成功的良好狀態(tài)。
2.3 自我設障
在一些我們感到不適或感到威脅的情景下,我們無法保證自己能做得好,甚至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能成功。為了避免這種可能的失敗對自我價值感的損毀,我們往往會采取一些自我保護的策略,使自己可以避免這種潛在的危險,或者使這種危險既使成為事實但也不構成對自己的損害。所謂自我設障就是指個體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而事先設計障礙的一種防衛(wèi)行為。
行動式自我設障包括一系列個體所能控制的對學習不利的行為和事件,如不好好準備、休息不好、減少練習的時間等。自陳式自我設障指的是個體為將來可能的失敗尋找一系列不可控的借口,包括考試焦慮、緊張和疾病等。抬舉他人相比于前兩種自我設障的策略比較特殊:個體在面臨競爭或比較的情境時,并不選擇行為的或自陳式的自我設障行為對自己產(chǎn)生影響,而是提供給競爭者或比較者額外的信息或幫助對他們產(chǎn)生影響使其有更好的表現(xiàn),而自己同樣盡力以求最佳表現(xiàn)。若失敗,則可將之歸因于競爭者所獲取的額外利益,從而避免他人及自己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同時還可博取不自私、有愛心的美名。
2.4 向下的自我比較
當自我價值目標落空時,向上的和與自己類似的人比較就可能大大挫傷自尊心。這時個體會進行向下的社會比較,想象有些人的價值還不如自己。向下的社會比較可以避免自信心的降低和妒忌心的上升。
2.5 有選擇地接受反饋
當行為結果的評價性反饋多數(shù)有損于自尊時,便可以有選擇地接受反饋信息。 例如:當比賽失敗時,可以選擇接受這樣的反饋信息“這是一次不公平的競爭”來沖淡消極的情緒。
2.6 缺陷補償
人們在社會上不可能事事成功。當遭遇失敗時,便可對社會上相關的事情做重新評價,以此進行自我定義,補償自己的角色缺陷。例如:一個參加唱歌比賽不成功者可以這樣認為:“學習對我來說比唱歌比賽更重要。”缺陷補償有助于我們自身度過困境,在困境中強調(diào)自我的“優(yōu)勢”有助于增強自信心。
3 自我表現(xiàn)
自我表現(xiàn)是指個體通過自己社會行為的顯示以形成、維持、加強或澄清他人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
3.1 真實性自我表現(xiàn)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個體的公開形象和自我的實際情況是相當一致的,個體一般都希望別人了解一個“真實的自己”,力圖通過自我表現(xiàn)給人留下一個與自己真實情況相一致的公開形象,我們稱之為真實性自我表現(xiàn)。
開誠布公,誠心誠意,坦誠相見等成語都便顯出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希望彼此真誠。
3.2 策略性自我表現(xiàn)
在某些情況下,自我表現(xiàn)是出于策略性的考慮,努力形成或控制他人對自己的知覺印象,稱之為策略性自我表現(xiàn),或自我監(jiān)控。高自我監(jiān)控者往往是社交中的高手,可以根據(jù)交往情境,交往對象和交往目的的不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自己的形象。
例如:格根以一群新入學的海軍學員為研究對象。把他們分成A、B兩組,交
給每組被試同樣的工作任務,但是給以不同的指導語。對A組說的指導語特別強調(diào)必須團結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對B組的指導語強調(diào)必須正確而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強調(diào)要有效解決問題的B組被試,較多地作出對自己肯定的自我評價,讓大家知道他的才能、特長和優(yōu)點,目的是讓他人了解自己和自己保證完成任務的決心與信心。而強調(diào)搞好關系的A組被試,他們在作自我介紹中表現(xiàn)得非常謙虛,甚至批評自己的缺點,他們估計這樣的自我介紹會給大家留下好的印象,便于以后的和睦相處、團結合作,把工作做好。
又如:有的少先隊員在馬路上與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進而動手扭打之前先把紅領巾解下來放好,然后再打架。說明這個少先隊員意識到:少先隊成員不允許作出越軌行為,而打架是少先隊組織所不允許的,要受到社會的指責。因此,解下紅領巾打架這一自我表現(xiàn),是為了免受團體規(guī)范的約束。
總觀已有的關于自我過程的研究,我認為自我過程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學課題,國外心理學家對有關問題進行了許多研究,但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僅僅關注社會比較、自我表現(xiàn)的類別策略等問題,對于更廣泛的領域尚未涉及。
參考文獻:
[1]崔麗娟,才源源. 社會心理學:解讀社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
[2]黃佳妮. 基于自我過程的中國奢侈品消費動機探析[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0(02):204-207
[3]方華. 大學生的社會比較與自我發(fā)展關系探究[J].學術縱橫.2008(11):97
[4]陳閱. 簡析自我設障[J].職業(yè)圈.2007(18):188-189
[5]邢淑芬,俞國良. 社會比較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心理科學進展.2005,13(1):78-84
[6]史清敏,趙海. 自我表現(xiàn)理論概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2,10(4):425-432
篇四:課題自我評價
課題自我評價
本課題在白銀區(qū)教學研究室相關人員的悉心指導下,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jīng)過我校課題組成員及廣大教師二年積極、認真、深入的探索研究,著眼于“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開發(fā)并建構生活化、開放化的作文教學系統(tǒng)和評價體系。為學校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可借鑒推廣的作文教學經(jīng)驗。
課題的選題針對當前我市小學作文教學的實際,以及我校作文教學的需要,特提出“情境體驗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相對于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它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注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和價值取向,一句話,它關注寫作的全過程。情境體驗作文教學作為一種發(fā)展性的作文教學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由于課題能緊扣基礎教育課堂教學實際,所以其研究內(nèi)容具體、明晰,研究目標合理、可行。課題組成員均為我校有影響的負責人和骨干,他們在科研方面具有一定的經(jīng)驗,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加之選取了合理、科學、有效的研究路徑和方法,課題組的團隊精神和整體實力得以較好地發(fā)揮。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采用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資料綜述、探討研究、個案分析等科研方法,使課題研究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課題研究使教師轉(zhuǎn)變并更新了教育觀念,提高了科研水平,提高了作文教學的能力與教學效果;使學生的學習及習作興趣有了較大的提高,認知能力獲得了較快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了具有一定特色、關注體驗的作文教學模式;撰寫科研論文,推動了相關領域內(nèi)的教學研究。
一、研究的主要結論與觀點:
一、構建了情境體驗作文的教學模式:(1)組織活動,營造氛圍,誘發(fā)學生的體驗。(2)激活原型,生成表象,喚醒學生的體驗。(3)抒發(fā)真情,張揚個性,流瀉學生的體驗。(4)在體驗中交流,把親身體驗轉(zhuǎn)換為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言。
二、形成了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的步驟與方法:(1)確立主題。(2)感悟積累。(3)交流合作。(4)構思成文。(5)反思評價。
三、總結了情境體驗作文教學的評價方法。情境體驗作文教學作為一種發(fā)展性的作文教學策略,評價是多緯度的、整體性的。(1)多樣化的評價標準。(2)多層面的評價主體。(3)多樣化的評價形式。
二、三年來,我們?nèi)〉玫闹饕晒牵?
一、研究的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通過幾年來的研究工作,在課題組的帶領下,我校全體教師的素質(zhì)得到了整體提高,從2011年至今,學生有40多人次獲區(qū)、市、省、國家習作競賽獎。教師在省市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10篇,多篇論文在省市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
二、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jīng)驗,及時進行了總結。研究論文和相關成果成為我校寶貴的經(jīng)驗財富。為我校作文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與借鑒作用。
三、構建了情境體驗作文教學的模式,提出了教學設計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四、構建了我校情境體驗作文教學的評價體系,極大提高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為教師高效開展作文教學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方式方法。
三、實驗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與創(chuàng)新:
一、領導重視
學校校長及行政人員參與課題研究,他們既是領導者又是研究者,既參與研究又指導管理,這種研究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示范和引導;主持人還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掌握教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正確把握科學的理論,及時關注、了解課題研究動態(tài)和方向;還不定期請教研員和一線專家指導課題研究和實踐工作;眾多舉措,有力確保了研究工作按既定方向和目標推進。
二、專家引領
兩年來,我們始終在課題組的指導下開展工作,相關教研專家給我校課題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把握住了課題研究的要點,明確了課題的要求。通過專家引領,我們確立了課題研究的三個步驟:第一步,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要在實踐中修改和完善方案;第三步:收集案例,進行對比,總結成績,查找不足。制訂了三點要求:一是以課題研究促教師自身發(fā)展,抓住契機,努力提高;二是相互交流,把課題研究作為全校老師展示教學的一個平臺,讓教師在這個平臺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三是及時反思,及時總結。
三、把課題研究當作教學研究的主心軸
學校將課題列為重點工作,寫入了學校的工作計劃,領導親自抓要求,重落實。
課題研究跳出課題組成員的小圈子,形成了全員參與的研究氛圍。使課題研究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實踐上分析因果,總結理論。突出“問題即課題”,探索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落實“問題即課題”的理念,全員參與課題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全體教師的課題研究按“六個一”的要求展開,即從教學實際中尋找一個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學習一組與課題相關的理論文章——選擇教學內(nèi)容,設計一堂課題探課——在教科研組以上一堂課題研究探索課——記錄一組與課題相關的教學案例——撰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報告。這些措施,把課題研究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之中,并為之形成了有力的保障。
四、以案例為載體,探索教學模式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主要以案例為載體來進行探討。通過一個個的案例分析,來發(fā)現(xiàn)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也能找到在研究過程中具有實效性的、可操作性的東西,使課題研究做到了“從小入手,探索共性,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形成模式”的研究思路。
三、學術價值應用的自我評價:
課題研究得出的一些分析結論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和指導性。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如課題初步構建的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強,便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