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郝沛

    郝沛

    郝沛,男,1958年生,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地質(zhì)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

    郝沛 - 簡介

    郝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簽約攝影師。作為職業(yè)攝影人,主要拍攝對象為新疆地質(zhì)風光、礦業(yè)資源及民俗文化。近年來,曾多次深入天山托木爾峰、木扎爾特冰川及喀喇昆侖山脈喬戈里峰等攝影空白區(qū)。

    1976年,郝沛進入新疆地礦局第一區(qū)調(diào)大隊當美術老師,但郝沛認為自己沒有繪畫天賦,因為愛好攝影,1983年,郝沛調(diào)入剛籌建不久的新疆地質(zhì)礦產(chǎn)陳列館(現(xiàn)名為新疆地質(zhì)礦產(chǎn)博物館)搞攝影。那時對攝影沒什么概念,只要把照片拍出來就行,但這樣的生活似乎太平淡了一些。1985年,郝沛停薪留職,一邊拍照片,一邊做起了生意,郝沛在商海一帆風順,也正是有了這個基礎,才有了郝沛以后的職業(yè)攝影生涯。1992年,郝沛從朋友那兒看到了一本《國家地理》 ,他決定退出商海,成為一名職業(yè)攝影人。   

    那期的《國家地理》上有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美國攝影師索非里在亞馬遜河的拍攝過程,其中一段讓郝沛尤其難忘:在一個河汊子地帶,他與一頭美洲豹遭遇,但即使在危急時刻,索非里依然鎮(zhèn)定自若地按下了快門。那張照片給郝沛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索非里跑動時濺起的水花,美洲豹張開的大口……震撼,只有震撼才能形容,談起這些郝沛現(xiàn)在依然激動不已。而索非里對亞馬遜河流域居民原生態(tài)生活的記錄,更是讓他對攝影有了嶄新的認識:單純地做一個風光攝影人沒多大意義,而人的生活,人是怎樣生存的,才是更重要的,因為這是在記錄歷史。

    郝沛一下子買了兩套德國攝影設備,一套15萬元,一套17萬元,2000年,又買了一輛越野吉普車,幾年下來,已經(jīng)跑了20多萬公里,跑遍了新疆所有的礦區(qū),所有的地質(zhì)勘探隊,他是從地礦局出來的,他首先想拍攝的就是地礦勘探人的生活。

    1996年當選為中國地質(zhì)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1997年,郝沛完全辭去公職,開辦了“金石文化公司”。

    郝沛 - 個人傳略

    郝沛,1958年12月21日出生于內(nèi)蒙。
    1983年調(diào)入新疆地質(zhì)礦產(chǎn)博物館擔任攝影工作。
    1994年調(diào)入新疆地礦局宣傳處從事攝影宣傳工作。
    1995年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1996年當選為中國地質(zhì)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
    1998年辭職,創(chuàng)辦新疆金石圖片工作室,步入職業(yè)攝影的行列,主要深入新疆喀喇昆侖、天山托木爾峰等極限攝影空白區(qū)進行專題采訪拍攝。
    2005年當選為新疆攝影家協(xié)會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2006年選入“中外攝影家拍新疆”國內(nèi)攝影師。
    2009年榮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簽約攝影師

    郝沛

    郝沛 - 攝影之路

    1976年,郝沛進入新疆地礦局第一區(qū)調(diào)大隊當美術老師,但郝沛認為自己沒有繪畫天賦,因為愛好攝影,1983年,郝沛調(diào)入剛籌建不久的新疆地質(zhì)礦產(chǎn)陳列館(現(xiàn)改名為新疆地質(zhì)礦產(chǎn)博物館)搞攝影。那時對攝影沒什么概念,只要把照片拍出來就行,但這樣的生活似乎太平淡了一些。1985年,郝沛停薪留職,一邊拍照片,一邊做起了生意,郝沛在商海一帆風順,也正是有了這個基礎,才有了郝沛以后的職業(yè)攝影生涯。

    1992年,郝沛從朋友那兒看到了一本《美國國家地理》,他決定退出商海,成為一名職業(yè)攝影人。1997年,郝沛完全辭去公職,開辦了“金石文化公司”。

    那期的《美國國家地理》上有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美國攝影師索非里在亞馬遜河的拍攝過程,其中一段讓郝沛尤其難忘:在一個河汊子地帶,索非里與一頭美洲豹遭遇,但即使在危急時刻,索非里依然鎮(zhèn)定自若地按下了快門。那張照片給郝沛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索非里跑動時濺起的水花,美洲豹張開的大口……震撼,只有震撼才能形容,談起這些郝沛現(xiàn)在依然激動不已。而索非里對亞馬遜河流域居民原生態(tài)生活的記錄,更是讓他對攝影有了嶄新的認識:單純地做一個風光攝影人沒多大意義,而人的生活,人是怎樣生存的,才是更重要的,因為這是在記錄歷史。

    郝沛一下子買了兩套德國攝影設備,一套15萬元,一套17萬元,2000年,又買了一輛越野吉普車,幾年下來,已經(jīng)跑了20多萬公里,跑遍了新疆所有的礦區(qū),所有的地質(zhì)勘探隊,他是從地礦局出來的,他首先想拍攝的就是地礦勘探人的生活。

    2002年,新疆地礦博物館籌劃要搞一個全疆地礦工作成就展,郝沛成了當然的人選。從策劃、拍攝到布展,郝沛一手操辦。就是那兩年,郝沛跑遍了新疆的所有礦區(qū)和地礦勘探隊。2004年攝影展結束之后,郝沛又產(chǎn)生了一個新想法:用這些圖片搞一本畫冊。說干就干,他很快拿出了一個方案,地礦局領導看后非常滿意。畫冊的基本設計理念是:礦業(yè)的開發(fā)是人類發(fā)展的基石。這本畫冊被定名為《寶地》,后來,他又編輯過一本《新疆地礦》的畫冊。

    自從決定走職業(yè)攝影人的道路以后,郝沛一年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在野外!拔乙跒豸斈君R連續(xù)呆6天不出去,就一定會生病。我并不覺得苦,一個自由的職業(yè)攝影人可以享受到許多別人享受不到的大自然奇觀!

    “從不模仿別人”,這是郝沛給自己的定位。秋天的胡楊林一片金黃,這是很多攝影師的選擇。但是,郝沛拍冬季的胡楊林!把┖蟮暮鷹盍,那種美,是很多人沒有體會過的!甭犚娞鞖忸A報有大雪,零下30多攝氏度,他常常開車就走。

    2003年,郝沛在蘭新鐵路線的紅柳村到尾亞之間,看到很多廢棄的舊枕木被護路工人們拿來樹立在鐵道兩旁阻擋風沙,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上,像一條條長龍伸向遠方,他被這些枕木的美感動了,于是拍攝了一組叫“退役的枕木”的照片。這組照片在新疆的一個攝影展上連入選都不行,有同行甚至嘲笑他,“拍一片舊枕木有什么意思”。但他們后來卻連獲第十一屆佳能杯“亞洲風采”華人攝影比賽(人與自然類)銅獎和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紀實類)優(yōu)秀作品獎。其他如《高原迎親》、《高原濕地》、《塔吉克人》等作品,都有他對人的生存環(huán)境與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在里邊。

    “現(xiàn)在新疆攝影人面臨的問題是一窩蜂地去拍風光,沒有多少人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人文的東西太少。風光任何時候都可以拍,任何時候都大同小異,而人的生活卻是各種各樣的!彼,他去拍冬窩子里的人,去拍喀納斯的圖瓦人,去拍那些小巷里的生活,F(xiàn)在,郝沛在《中國國家地理》等全國各類雜志上就發(fā)表近500幅照片。

    郝沛 - 獲獎情況

    1、獲新疆第三屆“天山文藝獎”
    2、獲《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攝影貢獻獎
    3、攝影作品《大漠之夜》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七屆攝影藝術展覽金牌獎。
    4、攝影作品《篝火伴我入夢鄉(xiāng)》在中國美術館由中國攝協(xié)與六部委舉辦的“五月的風”攝影藝術展覽中榮獲金牌獎。
    5、 攝影作品《高原濕地》(組照)在第十一屆佳能杯“亞洲風采”攝影比賽中榮獲人與自然類二等獎;“全國濕地”攝影大賽中榮獲銀牌獎。
    6、攝影作品《退役的枕木》在第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中榮獲記錄類優(yōu)秀獎;第十一屆佳能杯“亞洲風采”攝影比賽中榮獲人與自然三等獎。
    7、攝影作品《西部樂章》榮獲2007'全國攝影藝術展優(yōu)秀作品獎。
    8、編輯攝影、出版《新疆寶藏》榮獲全國科技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
    9、編輯、合作攝影出版《航拍新疆》畫冊獲新疆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
    10、五年中,先后編輯攝影、出版大型畫冊《寶地》、《寶地探秘》、《戈壁情懷》、《新疆地礦》、《中國壯美新疆》。
    11、自2000年以來,先后在《中國攝影》、《中國國家地理》、《大眾攝影》、《攝影世界》、《中國攝影家》、《中國科學探險》、《中國旅游》(香港出版)、《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等全國及雜志、報刊發(fā)表攝影專題、單幅攝影藝術作品近千余幅。
    12.、2009年4月,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于云天、梅生、譚明、朱恩光、李學亮、郝沛》六人攝影藝術作品展覽。
    13、攝影作品《白哈巴的笑臉》入選中國第十三屆國際影展。 

    14、2010年由《文明雜志》評選出田捷硯、孫晉強、莊艷平、李學亮、孟慶然、郝沛、唐志遠、奚志農(nóng)、袁學軍、葛玉修中國十位優(yōu)秀自然地理攝影師稱號。 

    郝沛 - 人物事跡

    開拔 
    挺進冰川,意味著這是猶如生死離別的出發(fā)。早在2008年4月8日到26日,攝影家郝沛與趙磊就計劃進行特拉木坎力冰川的考察,無奈,在前往特拉木坎力冰川的路上,一道移動的冰川把整條河道堵死了,形成了大約50米高的天然冰障,兩位攝影家只得作罷,在返回的途中用鏡頭記錄了喀喇昆侖4座8000米級高峰!

    從決定5月進喀喇昆侖,郝沛就一直在擔心,河道上50米的冰障還在嗎,此次行程開始的半年前,郝沛與李學亮就進入了籌備期,最初的策劃中定下的行程時間是5月6日到27日,在多方聯(lián)系后,郝沛憑借經(jīng)驗推遲了13天,在出發(fā)前的半個月,郝沛列出了采購明細表,兩位攝影家分頭采購,不停完善行程,甚至詳細地確定到每一天的路線及宿營地。因為是進喀喇昆侖拍攝冰川,喀喇昆侖山中又經(jīng)常發(fā)生雪崩、洪水、冰塌……兩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郝沛一臉嚴肅地告訴記者,每一次出門拍攝冰川,都是與家人朋友的一次生離死別!

    5月19日,兩位攝影家分別開著裝滿物資的越野車,正式從烏魯木齊出發(fā),21日到達葉城,沿新藏公路翻越頂上庫地達坂,到達庫地兵站。之后來到苦魯勒村,在這雇了12峰駱駝,郝沛找到了2008年考察時的駝隊隊長丹尼爾,又雇了兩位駝工,當晚開會詳細落實了線路!“凑沼媱,24日從苦魯勒村出發(fā),苦魯勒村屬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西和修鄉(xiāng),全村都是柯爾克孜族,僅有38戶138人,當天一大早,烏云密布,飄舞著雪花,村民們幾乎都來了,自發(fā)地幫忙往駱駝上綁行李。駝工托乎那扎提走到自己的兩個孩子跟前,在他們的面頰上深深地親吻,他的妻子抱著不到兩歲的孩子與他擁抱,久久不愿分開,那深藍色的眼眸中充滿了無限的不舍!

    11點30分,12峰駱駝全部就緒,駝工丹尼爾、阿尤甫、托乎那扎提各自騎了一頭毛驢,在全村人的注視與祝福下,此次攝影考察隊正式出發(fā),挺進喀喇昆侖深處。 

    遇險 
    駱駝失蹄,相機落水,由于缺氧攝影家徹夜難眠。25日早上,考察隊走進布滿滾石的河道中,沒走10米,郝沛騎的駱駝被石頭硌著蹄子,突然身子一趔趄,郝沛的135相機與裝在相機上的24-70MM鏡頭一起掉入河中,郝沛身子一歪,從駱駝右側滑下,頭還未著地,在郝沛前方的駝工托乎那扎提迅速跳下毛驢,跑上前托住他的身子,把他從駱駝上扶下,好險啊。待郝沛站穩(wěn),趕緊跑到河里把相機打撈出來,左右晃動相機,水像下雨一樣流下,相機是肯定報廢了。郝沛沮喪地收起相機,剩下的相機都打到包里了,在路上只有看著李學亮拍攝了!

    繼續(xù)從向南的河道逆水而上,在亂石中行進,不一會,眼前呈現(xiàn)一個大約45度的陡坡,駝隊隊長丹尼爾下了駱駝,指著前方的陡坡,做了一個傾斜的姿勢,不住地說“塔西浪”(漢語意思為死亡),丹尼爾是在讓隊員們都下駱駝走路上去。此時海拔已經(jīng)過了4000米,兩位攝影家跟在駝隊后,一步一步地走,氣喘吁吁。當晚的宿營地海拔4330米,兩位攝影家一夜未睡,胸悶異常,呼吸困難,不敢翻身,郝沛進山時還感冒未痊愈,咳嗽了一整夜,從這一天起,宿營地就一直在海拔4300米左右,翻越的達坂都在海拔4800米之上!

    郝沛一路負責記錄海拔及坐標點數(shù)據(jù),擔心數(shù)據(jù)會對李學亮造成心理負擔,郝沛一直隱瞞低報數(shù)據(jù),4300米報3800米,5000米報4300米,聽到數(shù)據(jù),李學亮心里確實安慰不少,舉起相機就忘了海拔,頭也不暈,心也不慌?赏砩弦换氐綘I地,頭就開始暈了,氣也上不來了,到了營地第一件事是往鼻子里插輸氧管,連李學亮都奇怪,怎么天一亮,舉起相機氣就夠用了呢!

    偶爾兩天扎營地有一些草,晚上立刻覺得氧氣夠用,上高原最難受的是第四天,晚上兩位攝影家難受得一夜未眠,過了第四天,相對來說要好一些,但一路海拔增高,一直到下山,兩位攝影家未舒服地睡過一夜。 

    在高原上做飯,海拔的影響也很大,水燒到70℃就開了,倒出來就能喝;吃一頓飯,要熱三次,吃兩口飯涼了,熱了再吃兩口,再熱;燉起肉倒快了很多,十分鐘肉好了,加入胡蘿卜再燉十分鐘,起鍋開飯了。兩位攝影家還遇見一次無法做飯的天氣,27日晚上,雪一直沒有停,越下越大,中午扎營后就開始鉆進帳篷,無法做飯。那一晚天寒地凍,雪一直沒有停,兩位攝影家躲在帳篷里,只吃了巧克力和餅干。到了晚上,駝隊隊長丹尼爾害怕駱駝受不了這冷,把駱駝帶回到半路上一個山洞中,氣溫降得太快了,高原上的牧民將駱駝的生命看得很珍貴。 

     深入 
    路通了,特拉木坎力冰川,我們來了,灰色調(diào)的克勒青河圍繞在喀喇昆侖的腳下,依山勢蜿蜒,從衛(wèi)星遙感圖上看,喀喇昆侖壯美龐大,克勒青河呈現(xiàn)灰色調(diào),柔柔地依靠著喀喇昆侖山。兩位攝影家從26日開始進入克勒青河,此后一直沿著克勒青河向前行進,克勒青河很神奇,有時候河邊布滿剛剛吐芽的紅柳與草地,有時候周圍都是第四紀陡巖,而此次攝影考察的目的地特拉木坎力冰川正是克勒青河的源頭!

    27日的路上,可以遠望到喀喇昆侖4座8000米級高峰,只見四座高峰亭亭玉立,銀裝素裹,山體整個被冰封雪裹,山腰白云纏繞。在這樣絕美的喀喇昆侖風光之中,很快進入了迦雪布魯姆腳下,此時距離迦雪布魯姆冰川僅僅3公里,這3公里,郝沛的心是懸在空中度過的,他不斷回想起2008年4月,在迦雪布魯姆冰川前端,被迦雪布魯姆冰川一道移動的冰塔堵死了,與特拉木坎力冰川擦肩而過,此次行程是否能順利完成拍攝考察,就看迦雪布魯姆冰川前端的路是否暢通了。 

    迦雪布魯姆冰川的前端越來越近了,當駝隊進入冰川前端,一幅冰川卷軸緩緩拉開,陡峭的冰體猶如一面巨大的冰墻,倒下的冰體在河水中運動,最高處的冰川有30米之高,仿佛一個氣勢磅礴的冰宮,李學亮不走了,激動地說,“郝沛,回來時一定要在這里住一晚上,好好拍一下!贝藭r,郝沛已經(jīng)聽不到李學亮的喊話,兩眼直盯盯看著前方,突然,郝沛看到迦雪布魯姆冰川最前方有一條暢通的小道,他驚喜地大喊起來:“通了,通了!”幾天來的擔心突然煙消云散,兩年前的擦肩而過,此次,終于可以見到中國六大最美的冰川之一了!

    在迦雪布魯姆冰川前端的通道,也是克勒青河最狹窄的區(qū)域,駝隊涉水而過,右側冰體中有一處巨大的冰洞,洞口有塌下的冰塊,那墜落的一塊塊晶瑩剔透的冰塊,仿佛藍色的寶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穿過這片狹窄的區(qū)域,河水明顯增多,水最深處沒過毛驢肚子,而且越靠近源頭,河道越難走,基本都是在亂石中穿行,天氣變化更快,時而晴天時而下雪,從冰川吹來的風寒氣刺骨,在這越來越惡劣的路途中,郝沛的心情卻是半年以來最輕松愉快的,終于要圓了多年的夢:特拉木坎力冰川,我來了!

    抵達 
    特拉木坎力冰川,美得讓人無法呼吸。5月28日,越發(fā)接近特拉木坎力冰川,空氣明顯開始寒冷潮濕,也越發(fā)稀薄,但生態(tài)環(huán)境卻異常獨特,自然景色更是壯觀。走在山谷中,兩側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甸卻依山勢而生,有的草甸幾乎臨著冰體而生,有時候還可以看到小小的黃色的花,這里已經(jīng)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在這樣的景色之中,兩位攝影家開始激動,特拉木坎力冰川馬上就要到了。果然,15點左右,右側出現(xiàn)大面積冰塔林,根據(jù)特拉木坎力冰川資料介紹,特拉木坎力冰川前端直通克勒青河谷底,而且在特拉木坎力冰川前端有一處冰川湖,因5月冰川消融較慢,此時湖水面積不大,由于眼前的景象與資料吻合,兩位攝影家斷定,這就是特拉木坎力冰川!

    于是,從29日到30日,兩位攝影家在特拉木坎力冰川拍攝了兩天,駝工告訴攝影家,山中經(jīng)常發(fā)生雪崩和山洪,考察隊每天的扎營都是緊靠著山體,每天夜里,郝沛都會將頭伸出帳篷,看看是否有山洪暴發(fā)的跡象。而雪崩的轟隆聲更是驚心動魄,幾乎每天或遠或近都有雪崩與冰塌,在這樣的轟鳴聲中,再加上高原反應,攝影家每一夜都在半夢半醒之間度過。特拉木坎力冰川最奇異的自然景觀是高達數(shù)十米的冰塔林,自海拔5200米處延伸向下至冰川末端,長度在11公里以上。冰川上的連座冰塔形成的一座座冰峰甚是壯觀,冰峰下常伴有冰湖,碧波蕩漾!

    兩位攝影家步行走進冰塔林,并留下出來的記號,以防迷路,在冰塔林中,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冰錐有的高一兩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裂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并發(fā)出巨大的響聲。其中有一尊獨立的冰體,高約十幾米,下端橫切面有9平方米的冰柱,遠看仿佛一尊女神像,冰清玉潔,婀娜多姿,可是在攝影家拍攝完不到24小時,便轟隆倒地,仿佛她就是為了等待攝影家的虔誠拍攝,在30日清晨,兩位攝影家再次來到“女神”面前,只見冰體破碎散落了一地,只有那冰依舊冰清玉潔,殘留著冰川“女神”的遺韻!

    在冰塔林中,為了拍攝一張?zhí)乩究擦Ρǖ娜,郝沛決定攀爬到一處高聳的冰體頂部,那座冰川有45度斜角,爬上冰體后,他發(fā)現(xiàn)一處冰洞,走進冰洞,冰洞一側是深不可測的冰裂縫,郝沛準備拍攝,未想沒有把登山杖放好,登山杖順著冰裂縫滑了下去,只聽到“叮叮咣咣”的余音未斷,持續(xù)了很長時間,可見這裂縫有多深,當時嚇得郝沛心驚膽戰(zhàn),腿都在發(fā)抖。于是,郝沛開始沿著冰塔林左側往上攀登,看到一片巖石上留下數(shù)不清的擦痕,這是冰川頻繁運動的結果,從這再向前,幾乎沒有攀登的可能,都是陡坡,無奈,郝沛又折回頭另覓出路,爬往最高峰。再折回到剛才經(jīng)過的冰洞時,他仔細觀察了冰洞,冰洞的底部洞口排列整齊的冰溜柱,晶瑩剔透,大小仿佛都很一致,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著幽藍的光,這是太陽無法照射到的冰體,借用手電微弱的光,無法探到整個冰洞的宏偉,只能略窺一角!

    在冰洞中,仿佛與世隔絕,寂靜無聲,出了冰洞,耳邊又傳來轟隆的聲音,似在耳邊,又似在另一條山谷,在返回的途中,兩位攝影家發(fā)現(xiàn)了一處冰截面,于是,他們撥通衛(wèi)星電話,與本報社長取得聯(lián)系,決定在特拉木坎力冰川腳下,擺出“烏魯木齊晚報”字樣,并將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畫面記錄下來!

    返回 
    身后幾乎不到兩米的地方,巨大的冰體突然坍塌……終于要離開特拉木坎力冰川,在路過一片草地時,駝工要讓駱駝吃些草,正好休息一小時。這時,兩位攝影家輕松了許多,坐下聊天,此時,太陽直射,不用拍攝了,兩位攝影家突然感覺臉似火燒一般,火辣辣地疼,就那樣互相看著對方的臉,突然笑了起來,在高原近距離地接受太陽的照射,再加上冰川刺目的反光,兩人的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比當?shù)伛劰さ哪槣嫔5枚啵顚W亮開起玩笑,這回到烏魯木齊,不把路人嚇倒才怪呢。 

    就這樣說笑著一路向前走去,返回到迦雪布魯姆冰川口,剛從迦雪布魯姆冰川口走出,就在最后一峰駱駝的身后,幾乎不到兩米的地方,突然間,天崩地裂一般,巨大的冰體就在他們眼前咆哮著倒下,漫天飛舞的冰體碎片,白霧裹著涼氣襲面而來,令人不寒而栗,冰體繼續(xù)在倒塌著,一百多噸的冰塊飛揚,轟隆的聲音令人無法呼吸,駝工拉著駱駝迅速向前跑去,一邊跑一邊回頭張望,兩位攝影家騎著駱駝邊回頭邊向前跑著,一時間,所有的人都被這自然的偉大震懾住了,在回去的路上都沉默著,幸虧早出來那么一兩分鐘,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就是那樣的瞬間,冰塌的轟隆聲與場景,震撼著攝影家的思維,即使是回來這么久,兩位攝影家依然在睡夢中聽到這轟響,不絕于耳,甚至夢中驚醒,以為依然在喀喇昆侖山中徘徊。 

    此后,回去的路途很順利,回到烏魯木齊后,在不停的講述中,兩位攝影家才開始感到后怕,進入特拉木坎力冰川需要五六天,如果在進入的途中,出現(xiàn)嚴重感冒、肺氣腫或強烈高原反應,往回送根本來不及,生命在高原上不堪一擊,但即使是這樣冒險,兩位攝影家也同時感嘆道,特拉木坎力冰川太美了,冒再大的險也值得! 

    TAGS: 攝影家 攝影師 新聞人物
    名人推薦
    • 黃一鳴
      黃一鳴,字厚程,號冠杰堂主,原名黃紹剛,內(nèi)蒙古包頭人。代表作《中國繪畫年鑒》、《百年中國書畫名錄》等。
    • 侯波
      侯波(1924.9.17—2017.11.26),女,山西夏縣人,1938年參加革命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1944年在延安邊區(qū)中學、延安大學、延安女子大學學習;抗...
    •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
      哈斯克爾?韋克斯勒英文名Haskell Wexler,又譯名哈斯高·韋斯勒,好萊塢著名攝影師、導演、演員、制片。1926年2月6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
    • 霍華
      土家族,1963.3.24出生, 三峽大學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畢業(yè)本科學歷 ,中共黨員 ,F(xiàn)供職于湖北省長陽縣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調(diào)查隊, 高級統(tǒng)計師。中國攝影函授學...
    • 胡志平
        胡志平,男,漢族,1973年7月生。同濟大學地下建筑與工程系結構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長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主要...
    • 簡慶福
      簡慶福于1921年生于香港,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從國際知名藝術家劉海粟及張充仁。他在年僅30歲時,獲美國攝影家協(xié)會頒授基石級會員榮銜,并獲新加坡...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