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 簡介
唐云(1910—1993),浙江杭州人,名俠塵,號藥城、藥塵、藥翁、老藥、大石、大石翁,畫室名“大石齋”、“山雷軒”。唐云是他成為畫家后用的名字。唐云性格豪爽,志趣高遠,藝術造詣頗高,可謂詩書畫皆至妙境。自學成才的他青年時即被冠以“杭州唐伯虎”的美稱。
唐云的花鳥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石濤。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于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效。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陽》、《紅荷》、《生香碩果》、《松鷹》等。亦擅書法,長于早篆及行書,工詩文,精鑒賞。
唐云對古書畫收藏亦情有獨鐘,醉心于石濤、八大、新羅、金農(nóng)、伊秉綬、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諸家作品,欣賞揣摩之余奠定了他清新俊逸,沉郁雄厚的畫風。此外,先生對紫砂壺、硯臺、竹刻、印章、木版畫籍等均樂之不疲,一一涉獵,其中尤以收藏的八把曼生壺著稱于世,現(xiàn)存于唐云藝術館。
唐云晚號“老藥”、“藥翁”,是取醫(yī)藥救民于水火之意。他的一生也正是這樣,對藝術“愛畫入骨髓”,一片至誠;對朋友肝膽相照,一往情深;對民眾社會,以濟世懸壺的態(tài)度,卓有奉獻。
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代院長、名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名譽院長,上海博物館鑒定委員等職。
唐云 - 藝術作品
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國文代會,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同年應邀赴日本參加福岡市美術館開幕式并進行藝術交流。代表作品有《朵朵葵花向太陽》、《棉花谷子》、《紅荷》、《鮮花碩果》、《郁金香》、《松鷹》、《竹》、《白荷》、《海棠雙鳥》、《山雨欲來》、《詠梅》等。出版《唐云花鳥畫集》、《革命紀念地寫生選》等多種。
唐云 - 藝術特色
擅花鳥、山水,偶作人物;B取法八大、冬心、新羅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兼涉明代沈石田、清代抓住特點大膽落墨,細心收拾,筆墨上能融北派的厚重與南派的超逸于一爐,清麗灑脫,生動有效。亦擅書法,長于早篆及行書,工詩文,精鑒賞。
唐云 - 人格魅力
唐云令人最為崇敬的是他心胸豁達的為人,在上海的書畫界中,受過唐云恩惠的人不計其數(shù)。唐云的好友若瓢和尚在香港因身患重病,借了很多錢治病,無力償還債務,便寫信給唐云求助。唐云聽到消息即刻去了香港,舉辦個人畫展賣畫籌錢,不僅為若瓢還清債務,還把賣畫所得的大部分錢留給若瓢,只身回到上海。而這樣的事在俠義心腸的唐云身上數(shù)不勝數(shù)。藝術說到底,即是眼界、胸襟與學養(yǎng)的一種結(jié)合。古往今來,藝術家凡能傳名于世均有鑒于此三點,而唐云正因為具備了這些,他的藝術成就才會有如此的高度。唐云 - 唐云藝術館
唐云藝術館是一個公益性的文化事業(yè)單位,占地面積為3500平方米,西湖南線工程后增至7000平方米,1999年4月由杭州市市政府批準單獨建制,并于同年5月16日正式開館。它坐落在西子湖之東岸南端,南接長橋公園,東臨萬松嶺,北近柳浪聞鶯,西與雷峰夕照相映成輝,沿湖岸線達百余米,是一座仿古型的江南園林式建筑。目前館內(nèi)藏有中國當代國畫大師唐云家屬捐贈給杭州市人民政府的藝術珍品195件(其中唐云先生作品38件、書畫藏品106件、曼生壺等51件)及唐云先生的有關文獻。七年多來通過各種藝術交流活動的開展,館藏品增至700多件。
藝術館的建立旨在弘揚我國當代國畫大師唐云先生在書畫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及先生的愛鄉(xiāng)敬業(yè)精神,是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和杭州市對外開展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迄今為止,已緊密配合杭州市委、市府及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的中心工作,舉辦了眾多豐富多彩的交流展出活動,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其中最具影響的有:1999年為迎接澳門回歸舉辦了“中國荷花國畫名家邀請展”,2000年《“金秋錢塘”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暨《西湖新千年國際書畫藝術研討會》,全國十余個省、市、港、澳、臺地區(qū)以及美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的著名藝術家就當今藝術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在西子湖畔潑墨揮毫,聯(lián)手創(chuàng)作了“荷塘野趣”、“江山如畫”等數(shù)幅巨制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