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多·拜爾 - 基本紀錄烏多·拜爾
烏多·拜爾(UDOBEYER) 14歲時開始進行鉛球訓練,僅過一年就獲得了全國少年比賽的冠軍,1971年他又成為全國青 年冠軍。由于拜爾身體素質好,訓練刻苦認真,他的運動成績直線上升。1973年他的鉛球成績達到19.65米,跨入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行列。1975年他把鉛球推到了20.97米,排名世界第四位。1976年7月拜爾首次參加第21屆奧運會,他面對強手毫不畏懼,以21.05米的成績力挫群雄,奪得了奧運會金牌。1978年7月6日,拜爾以22.15米的成績第一次打破男子鉛球世界紀錄。 1980年他第二次來到奧運賽場,由于臨場發(fā)揮欠佳,只獲得了銅牌。1983年6月25日拜爾以22.22米的成績打破了他自己保持近5年的世界紀錄。1984年由于前民主德國抵制洛杉機奧運會,使他失去了奪冠的機會。1986年拜爾以22.64術創(chuàng)造了個人最高成績,并第三次打破男子鉛球世界紀錄。1988年,年已33歲的拜爾第三次參加奧運會,獲得第四名。在拜爾的一生中,他三次打破世界紀錄,三次獲得世界杯田徑賽冠軍,一次獲奧運會冠軍,被世界公認為“鉛球王”。他所取得的這些成就,不僅應歸功于他出色的技術,還應歸功于他出類拔萃的身體素質。他的100米跑成績?yōu)?1秒2,跳高為1.94米,跳遠為6.85米,這在世界級投擲運動員中都是極少見的。
烏多·拜爾 - 世界田徑名人堂
埃德溫·摩西(EDWINMOSES)
埃德溫·摩西是美國超級田徑明星,世界400米欄之王,被譽為“常勝將軍”。 埃德溫·摩西1955年8月31日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父母都是體育教育工作者。他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曾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獎金。1975年,20歲的摩西才開始進行跨欄訓練。由于他具有極佳的身體條件(腿長94厘米,要比一般成年人長19厘米,而且略高于欄高),加之出眾的速度和彈跳,使他在跨越9.14厘米高的欄架時,如履平地,簡直是在跑欄。1976年美國的“金牌”教練L·沃克博士把他招至麾下,用3個月的時間對他進行強化集訓,逐日記載他的進步,并指出:“摩西的身材和速度都極適合400米欄,
最重要的是他的感覺最佳,他可以準確測出欄間距離、步伐和起跨點,每項細節(jié)他都能自己體會,不需要教練!蹦ξ魍ㄟ^艱苦系統(tǒng)的訓練,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專項節(jié)奏:起跑至第一欄20步,欄間13步,沖刺平跑16步。世界上只有很少幾位選手能采用“13步節(jié)奏”。他以獨特的“13步跨欄法”創(chuàng)造了47秒02和連續(xù)取勝122次的紀錄,他獲得了兩次世界錦標賽、三次世界杯賽和兩屆奧運會冠軍。400米欄成了他的“專利”,只要有他參加比賽,其他選手只好甘敗下風,努力“爭第二”。天才、勤奮、加上科學訓練,造就了這顆田徑明星。摩西還把科學手段運用到運動訓練中,他經(jīng)常使用電子胸帶記錄生理狀況,調整訓練負荷。他的訓練就質和量來說,都是一般人望而生畏的。1984年摩西獲得“杰西·歐文斯獎”。同年被評選為“世界最佳運動員”。曾任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英格麗特·克里斯蒂安森(INGRIDKRISTIANSEN)
英格麗特·克里斯蒂安森是挪威著名女子長跑家,世界田徑史上第一位突破女子5000米跑“15分鐘大關”的運動員。 克里斯蒂安森1956年3月21日出生于挪威的特隆赫姆,從小酷愛長跑運動,耐力素質超群出眾。在教練
烏爾力克·邁法特(ULRIKEMEYFARTH)
烏爾力克·邁法特是前聯(lián)邦德國女子跳高超級明星,世界田徑史上傳奇式的英雄。 邁法特1956年5月4日出生于前聯(lián)邦德國的韋賽林,從小喜愛田徑運動,尤其是跳高。她12歲加入科隆體育俱樂部,在教練約尼茨的指導下,進行背越式跳高訓練。1971年她以1.85米的成績奪得全國少年女子跳高冠軍,同年獲全國比賽的第三名。1972年第20屆奧運會上,邁法特以1.92米的成績平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并獲金牌。她獲奧運金牌時年僅16歲又123天,是奧運史上年紀最小的女子田徑單項冠軍。她也是第一個用背越式技術創(chuàng)造跳高世界紀錄的女選手。奧運會上一舉成名之后,由于心理負擔過重,外界干擾過大,她的成績直線下降
,這使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及格賽中只跳過了1.78米,沒有達到及格標準。此后她轉到另外一個體育俱樂部,師從于著名教練歐森貝格,開始了新的訓練生活。1978年她以1.95米創(chuàng)造了新的全國紀錄,1980年由于前聯(lián)邦德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邁法特失去了一次奪標的機會。1981年她把自己的紀錄提高到1.96米,奪得第3屆世界杯田徑賽女子跳高的金牌。1982年她的成績又有了新的突破,首先在3月的歐洲室內田徑賽上奪魁,接著在7月25日她征服了2米的高度,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越過2米的女運動員。一個半月后她又跳過2.02米的高度,打破了世界紀錄。1983年她與前蘇聯(lián)運動員貝科娃雙雙跳過2.03米,再次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1984年,28歲的邁法特第三次出現(xiàn)在奧運賽場上,她以2.02米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女子跳高紀錄,并獲金牌。這是邁法特1972年首獲奧運金牌12年后獲得的第二枚金牌,她創(chuàng)造了空前絕后的奇跡,人們稱她為傳奇式的英雄。邁法特四次當選為本國最佳女運動員,并被《國際體育通訊》評選為1984年“世界最佳運動員”。1987年國際田聯(lián)慶祝成立75周年時,將她在1972年奧運會上金牌、紀錄雙豐收的成就,評選為世界田壇75年來“100個金色時刻”之一。伊倫娜·斯盧皮亞內克(ILONASLUPIANEK)
伊倫娜·斯盧皮亞內克是前民主德國著名女子鉛球運動員,被譽為“鉛球女王”。 斯盧皮亞內克1956年9月24日出生于前東德的德明。她自小活潑好動,十分喜愛體育運動。1970年經(jīng)體育老師推薦,14歲的斯盧皮亞克進入“迪那莫”體育俱樂部,開始進行鉛球訓練。當年她的鉛球成績是12.50米,在全國同年齡組中名列第一。第二年她把成績提高到13.32米。1972年16歲的斯盧皮亞內克已成為全國斯巴達克運動會的冠軍。1974年她的成
績達到19.23米,進入了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行列。1975年她以20.12米的成績突破“20米大關”躍居世界第五位。1976年斯盧成亞內克首次參加奧運會,就以20.54米的成績獲得第五名,引起了國際田徑界的關注。奧運會后,斯盧皮亞內克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情況,決定把技術、力量和速度作為突破口,開始了更加艱苦和系統(tǒng)的訓練。1977年她的成績突破了“21米大關”,并在第1屆世界杯田徑賽上以20.93米奪得金牌,首次成為世界冠軍。1978年她又以22.6米的成績躍居世界第一位。1979年她在第2屆世界杯田徑賽上以20.98米的成績蟬聯(lián)冠軍。1980年是斯盧皮亞內克運動生涯中最輝煌的一年。她先是以22.36米和22.45米的成績兩破世界紀錄,接著又以22.41米的成績奪得奧運會金牌。1981年在第3屆世界杯田徑賽上以20.60米的成績第三次蟬聯(lián)冠軍。1983年她獲得首屆世界田徑錦標賽銅牌。1984年由于前民主德國抵制洛杉礬奧運會,使她失去了蟬聯(lián)奧運會冠軍的機會。在斯盧皮亞內克的運動生涯中,她兩次打破世界紀錄、三次獲世界杯冠軍、一次獲奧運會冠軍、連續(xù)6年獲世界第一,被世人譽為“鉛球女王”。塞巴斯蒂安·科(SEBASllANCOE)
塞巴斯蒂安·科是英國著名男子中跑運動員,第22、23屆奧運會1500米冠軍、800米亞軍。他創(chuàng)造了中跑所有項目的世界紀錄,被譽為“中跑之王”、“冠軍中的冠軍”。 科1956年9月29日生于英國倫敦,父親是一名工程師,還是一位自行車運動員?茝男∠矏圻\動,父親去俱樂部練習自行車,他就跟在后面跑步,父親漸漸發(fā)現(xiàn)了兒子有跑步的天才,決定當他的教練加以培養(yǎng)。在訓練中科的父親沒有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全面身體素質訓練,為科成為一名世界級運動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jīng)過幾年艱苦系統(tǒng)的訓練,他的速度及速度耐力水平提高很快,運動成績突飛猛進。1979年在42天之內他三創(chuàng)世界紀錄(800米、l英里、1500米)。1980年第22屆奧運會上,他勇奪1500米金牌(3分38秒4),800米銀牌(l分45秒3)。1981年是科運動生涯中成績最輝煌的一年。這一年國際田聯(lián)批準的9個男子世界紀錄中,他~人就占了4個。在1979年一1981年期間,他先后11次打破男子中跑項目的世界紀錄。1982年一1983年由于傷病,他在重大國際比賽中連連敗北,人們開始懷疑他是否還會東山再起。1984年洛杉脫奧運會上,28歲的科再次征服了人們的心,蟬聯(lián)了1500米冠軍和800米亞軍。他在1500米決賽沖刺時的場面成為世界田徑史上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剎那。在本屆奧運會上,他的聲譽僅次于卡爾·劉易斯。 年,科在英國奧運會田徑選拔賽中落選,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破例致函英國田聯(lián)為他說情,但遭婉拒,使他失去了三連冠的機會。科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運動員,是第2屆“歐文斯獎”的獲
歐文斯
被譽為"黑色閃電"、"褐色炮彈"的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歐文斯,1935年5月25日在45分鐘內連破5項,平一項世界紀錄,創(chuàng)造了世界田徑史上空前的紀錄,在柏林奧運會上獨獲100米、200米、跳遠和4×100米接力4塊金牌.成了大賽的頭號英雄.他所創(chuàng)造的9秒4的百米紀錄保持19年,跳
遠8米13的世界紀錄沉睡25年之久,被譽為"本世紀最佳田徑運動員。"從而成為一名廣為人們傳頌的傳奇人物。
比蒙
1968年10月,墨西哥城迎來了第1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10月18日,男子跳遠比賽在墨西哥的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當時,參加比賽的有英國黑人運動員--身高1.91米、體重73公斤的鮑勃。比蒙,世界跳遠紀錄保持者、美國的拉爾夫。博斯頓和蘇聯(lián)的伊哥。特奧幾內斯揚,以及日本、牙買加和聯(lián)邦德國的選手。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爭取奪得好名次。美國著名選手博斯頓在預賽中跳出了8.27米的好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比蒙跳了8.19米,也超過了7.65米的及格標準。第二天進行預決賽,在第一輪試跳中,日本、牙買加和西德選手相繼犯規(guī),比蒙排在第四個試跳。他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速度和彈跳力都達到了世界第一流的水平,他的100米跑成績10秒3,跳高2.05米、三級跳15.76米。輪到比蒙了,這時賽場上寂靜無聲,悶得就要炸了似的,在數(shù)萬名觀眾的密切注視下,走到起跑點上,稍一下蹲,然后加速助跑,旋風般地向沙坑沖去,踏板、騰起,象一只巨鳥飛了起來最后落在了沙坑的末端,沉悶的賽場頓進狂呼了起來。裁判員舉起了小旗,宣布這一跳有效,兩個手持鋼尺的裁判經(jīng)過認真的丈量,國際田聯(lián)的官員也跑沙坑旁,!8.90米科令人難于置信,當宣布比蒙的這一成績時,觀眾們激動地跳了起來。暴風雨般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比蒙也激動得雙膝跪在地下,吻著地面。比蒙這一跳,其他選手都驚呆了。比賽結束,比蒙取得了本屆奧運會的跳遠金牌。 比蒙這一跳,很快傳遍了全世界,人們評論說,"比蒙的一跳,已經(jīng)跨進了21世紀。"比蒙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的報刊上和郵票上。美國的《田徑新聞》雜志評他為1968年度世界最佳運動員。并且作為世界體育名人選入美國奧林匹克紀念館。
科赫
前東德女子短明星瑪麗塔.科赫在12年的運動生涯中,16次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14次打破室內世界紀錄,是半個世紀以來,在徑賽中破世界紀錄最多的運動員,在世界杯和歐洲錦標賽上分別獲得六枚金牌,在第一屆田徑錦標賽上一人奪得三項冠軍,至今還保持著400米世界紀錄。她被美國《田徑新聞》雜志評為1978年、1979年、1982年和1985年田徑十佳運動員之一,并列十佳之首,在最近幾年,世界各大通訊社和有影響的報刊在評選世界十佳運動員時,她的名字總是名列前茅,她是田徑史上當之無愧的"田徑女皇"。 瑪麗塔.科赫1957年2月18日出生在德國波羅的海岸的維斯馬城,她身高1。71米,體重63公斤,她生著一頭粟色短發(fā),眉清目秀,身材修長,小時候她喜歡打手球,11歲時,她在學校"體育日"中參加跑步比賽,取得好的成績,這使她對田徑運動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開始了田徑運動的生涯。
劉易斯
1981年以來,每年被許多國家的通訊社和體育報刊評為世界十名最佳運動員之一的卡爾劉易斯,成為在一屆奧運會上一人奪得四枚金牌的又一英雄人物,再現(xiàn)了已故運動員歐文斯在1936年德國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勇奪四枚金牌的雄姿,被人們驚譽為"神奇小子。"1961年7月1日,在美國互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卡爾。劉易斯出生于一個體育世家。他的父母都是田徑教練,父親比爾是一位有天賦的田徑和橄欖球運動員,母親艾英琳曾是跨欄和跳遠運動員,曾入選美國隊參加過泛美運動會, 1984年,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的洛杉磯舉行,劉易斯不負重望,終于奪得了100米(9秒99)、200米(19秒8)、跳遠(8米54)和4×100米接力(37秒8、破世界紀錄)四枚金牌。這位"神奇小子"重演了1936年由杰西。歐文斯在柏林奧運會的壯舉,成為第二個在一屆奧運會上一人奪得四枚金牌的英雄,成為"歐文斯第二"。 90年代,劉易斯創(chuàng)造了他的第三個運動高峰。1991年6月在美國參加世界錦標賽預選賽上,30歲的劉易斯跑出了9秒93的好成績,在跳遠比賽中,跳出了8。64米,奪得冠軍,這是他第36次跳出8。60米以上,充分顯示了他的實力,他稱這是他’第三生涯’的開始。1991年8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劉易斯創(chuàng)造了100米跑的世界紀錄,成績?yōu)?秒86,重新登上世界飛人的寶座。 國際業(yè)余田徑聯(lián)合會,在1992年在意大利都靈市向國際奧委會主席、田徑名將劉易斯、摩洛哥王子阿爾伯特授予該組織的最高榮譽獎--金質勛章,薩馬蘭奇在發(fā)獎儀式上贊揚劉易斯說:"我很高興,能和劉易斯一起接受這項榮譽。他不僅在世界田壇排名第一而且經(jīng)常幫助我們?yōu)榉磳εd奮劑而斗爭。"薩馬蘭奇希望劉易斯能參加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動會。" 劉易斯連續(xù)參加了洛杉磯、漢城和巴塞羅那三屆奧運會,共獲得8塊金牌,堪稱當今世界田壇最具傳奇色彩的運動員。
南部忠平(NAMBUGHUHEI)
南部忠平是日本著名運動員,是亞洲唯一打破男子跳遠世界紀錄的運動員. 南部忠平1904年5月27日出生于日本的北海道,自幼愛好體育運動,擅長跳遠和三級跳遠.1928年南部忠平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獲得了三級跳遠第四名和跳遠第九名,顯示了非凡的運動才華,后來在日本著名運動員織田干雄的指導下,他形成了助跑速度快(100名成績達到10秒4),踏跳有力,騰空階段上體顯著前傾的跳遠技術風格.1931年10月27日在東京,他以7,89米創(chuàng)造了男子跳遠世界紀錄,這是現(xiàn)代田徑史上迄今為止亞洲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打破跳遠世界紀錄,為日本也為亞洲田徑運動立下了第一塊豐碑.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上他以世界紀錄保持者的身份參賽,但僅或跳遠銅牌(7.45米),兩天之后,他終于在三級跳遠比賽中以15.72米刷新了15.58米的世界紀錄,并獲金牌,南部忠平曾在大阪每日新聞社工作,并擔任過日本一個短期大學教授.后來任日本女子學院院長.為了表彰他作為奧運會冠軍和有序田徑教練員對世界田徑運動做出的貢獻,1983國際奧委會向他頒發(fā)了銀質奧林匹克勛章.
人見娟枝(HITOMIKINUE)
人見娟枝是日本早期優(yōu)秀女運動員,第一個女子跳遠正式世界紀錄的創(chuàng)造者. 人見娟枝1907年1月1日出生于日本岡山縣,從小酷愛田徑運動,是一名能跑擅跳的多面手.1926年的第二屆世界女子運動會上,她獲得女子跳遠和立定跳遠兩枚金牌.1928年5月5日她創(chuàng)造了400米59秒整的世界紀錄.同年5月20日,她創(chuàng)造了100米12秒2和跳遠5.98米兩項世界紀錄.其中5.98米的跳遠成績被國際田聯(lián)承認為第一個女子跳遠的正式世界紀錄.她這一紀錄保持了11年之久,直到1939年才被德國的舒爾茨打破.同年7月14日,她在倫敦又創(chuàng)造了220碼的世界紀錄.8月2日在第九屆奧運會田徑賽首次列入奧運會的女子800米決賽中,以2分17秒6的成績奪得銀牌,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獲奧運獎牌的亞洲女運動員人見娟枝曾仁大阪每日新聞記者,著有許多田徑書籍.1931年8月2日,24歲的人見娟枝不幸逝世.在她短暫的一生中,為世界女子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不朽業(yè)績,她是亞洲第一個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獲得世界冠軍和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
弗朗西娜"范尼".布蘭科爾斯-科恩(FRANCINA"FANNY"BLANKERS-KOEN)
科恩是荷蘭著名女子田徑運動員,第十四屆奧運會四枚金牌獲得者,被譽為"女歐文斯". 科恩1918年4月26日出生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從小酷愛體育運動,14歲那年,在父親的鼓勵下,她開始轉入田徑運動的訓練和比賽.1936年科恩首次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就獲得跳高第六名,4*100米接力第五名.1940年科恩與她的英籍教練布拉克爾斯結成終生伴侶,并生有一女.科恩并為因生兒育女和家務的勞累而退出體壇,她仍舊馳騁在田徑場上.1948年,30歲的科恩在倫敦舉行的第十四屆奧運會上,一人獨得100米,200米,80欄米.4*100米接力四枚金牌.由于她的成績特別出眾,,這屆奧運會獲得"范尼奧運會"的別稱,她本人獲得了"女歐文斯"和"飛行的家庭主婦"的美名.1952年全身傷病的科恩第三次出現(xiàn)在奧運會上,雖然未能奪得錦標,但她那頑強拚搏的精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她獲得了"穆罕默德.塔赫爾杯".科恩堪稱世界田徑史上最全面的女選手.她在長達20年的運動生涯中,曾十五次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其中100碼跑四次,100米欄一次,80米欄三次,4*100碼接力兩次,跳高三次,跳遠一次,五項全能一次.科恩退役后曾任荷蘭國家女子田徑隊的教練.1987年國際田聯(lián)慶祝成立七十五周年的同時,將其在1948年奧運會連奪四枚金牌的偉績,評選為世界田壇七十五年來的,"一百個金色時刻"之一.
阿貝貝.比基拉(ABEBEBIKILA)
比基拉是埃塞俄比亞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奧運會上第一個連獲兩屆奧運會馬拉松金牌的運動員.
比基拉1932年8月7日出生在埃塞俄比亞的斯亞貝巴附近的農村.因家境貧寒,他總是跑步到離家?guī)坠锿獾膶W校上學.18歲那年,比基拉被招參加了近衛(wèi)軍,當上了埃塞俄比亞皇帝賽拉西一世的宮廷衛(wèi)士.在部隊里,除了站崗放哨和軍事訓練外,比基拉最大的樂趣就是練長跑.1960年9月10日,比基拉參加了在羅馬舉行的第十七屆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當看到他赤著雙腳站在起跑線上,,在長的裁判員為此感到為難,最后大會決定,為了照顧非洲人的生活習慣,允許他赤腳參加比賽.比基拉不負眾望,以2小時15分16秒2的成績打破了男子馬拉松跑的世界紀錄并獲金牌.成為非洲第一位奪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比基拉因赤腳參賽而得到了"赤腳大仙"的美稱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前,比基拉做了闌尾切除手術,體力受到嚴重影響,人們普遍認為,比基拉參賽已屬勉強,,要想奪魁則更難.但他在比賽中以堅定的信仰和頑強的意志又一次打破了世界紀錄,蟬聯(lián)奧運會馬拉松冠軍.1968年,他第三次參加奧運會,由于受傷,只跑了十七公里就退出了比賽.1969年比基拉因車禍不幸致殘,1973年10月25日逝世,年僅41歲.埃塞俄比亞政府為這位民族英雄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參加葬禮的人多達七萬.1987年國際田聯(lián)慶祝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將他1964年東京奧運會蟬聯(lián)的馬拉松冠軍,評選為世界田壇七十五年來"一百個金色時刻"之一.
約蘭達.巴拉斯(IOLANDABALAS)
巴拉斯是羅馬尼亞著名的跳高運動員,被譽為"跳高女王". 巴拉斯1936年12月12日出生于羅馬尼亞的蒂米什瓦拉.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對跳高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1951年十四歲的巴拉斯跳過了1.51米的高度,達到了當時的運動健將的標準.1953年她在華沙比賽時結識了當時的世界跳高名將,前蘇聯(lián)的運動員丘金娜.她以丘金娜為榜樣,堅持大運動量訓練,成績又有了新的飛躍.1955年]7月11日巴拉斯采取腹臥式技術以1.75米的成績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成為當時世界上跳的最高的姑娘.1956年巴拉斯首次參加第十六屆奧運會,只取得第五名.她沒有因此喪失信心,而是以昂揚的斗志投入到更加艱苦的訓練中去.1958年,可以說是巴拉斯光輝燦爛的一年.這一年,她五次刷新世界紀錄,最好成績達到1.83米,從此女子跳高進入了"巴拉斯時代".1960年她以1.85米和1.86米的成績兩破世界紀錄,同年在羅馬奧運會上以1.85米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女子跳高紀錄,并獲金牌.1961年巴拉斯又四次改寫了世界紀錄,把世界紀錄提高到1.91米.這一紀錄保持了長達十年之久.1964年二十七歲的巴拉斯第三次參加奧運會,以1.90米的成績蟬聯(lián)奧運會女子跳高冠軍,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連獲女子跳高金牌的選手.在她的一生中,,她十四次平破女子跳高世界紀錄,是跳高史上破世界紀錄次數(shù)最多的女運動員.同時她也是女子跳高史上第一個突破1.80米和1,90米"兩個大關"的運動員.在1956年-1967年間,她連續(xù)取得了一百四十次比賽的勝利,成為世界田徑史上獲勝次數(shù)最多的女運動員.1987國際田聯(lián)慶祝成立七十五周年,將她1961年飛躍1.90米的精彩場面,評選為世界田壇七十五年來的"一百個金色時刻"之一.
烏多·拜爾 - 奧運史上的“家庭組合”
編者按:廣大讀者翹盼已久的第28屆奧運會將于今年8月13日在希臘雅典點燃“戰(zhàn)火”。本報從本期開始,每周用一個版擷取最精彩、最奇特的片斷或故事,從奧運趣事、精彩瞬間、風云人物等多方面、全方位回顧百年奧運史,以饗讀者。 今年8月雅典奧運會田徑場的3000米障礙比賽中,很可能會出現(xiàn)一對卡塔爾的弟弟塞夫·薩義德和肯尼亞的哥哥切羅諾同場“相煎”的一幕。此二人皆為當今該項目的頂尖選手。薩義德原為肯尼亞人,去年加入卡塔爾國籍,并且在田徑世錦賽上獲得過冠軍。 親骨肉代表不同國家在奧運會“兵戎相見”,這可是奧運會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不過,歷次奧運會上,兄弟、姊妹、父子、夫妻同臺競技的場面并不鮮見。
烏多·拜爾 - 同胞兄妹比翼齊飛
1920年第7屆奧運會,挪威獲得12米級帆船比賽金牌的9名選手中,有奧斯特沃爾德4兄弟,還有比爾克蘭德哥倆。 美國曾有一對自由式摔跤兄弟大衛(wèi)和馬克,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雙雙奪得各自級別的金牌。談及對方,馬克講:“作為弟弟,我從哥哥那里受益匪淺,他給我引路,教我許多摔跤的竅門。”哥哥大衛(wèi)則說:“馬克是我最好的訓練對手,而我也是他最好的伙伴! 迄今為止,姐妹雙雙參加奧運會的不勝枚舉,而兩人分別奪得金牌的卻鳳毛麟角。前蘇聯(lián)的普雷斯姐妹出生于一個汽車司機家庭。1960年,姐妹倆首次并肩參加奧運會。田徑比賽上,妹妹伊里娜·普雷斯先奪得80米欄冠軍;姐姐不甘落后,第二天便胸掛鉛球金牌,數(shù)天后又獲鐵餅銀牌。 8年后的東京奧運會上,前蘇聯(lián)隊的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普雷斯姐妹雄風依然。妹妹又是先拔頭籌,將首次進入奧運會的五項全能項目桂冠據(jù)為己有;姐姐緊步后塵,并超出妹妹,連奪鉛球、鐵餅兩項桂冠。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美國的威廉姆斯姐妹可謂風頭出盡。姐姐大威先奪得網(wǎng)球單打冠軍,又和妹妹以兩個6比1輕取對手,獲得雙打冠軍。 奧運會中兄妹同行的,以原東德的拜爾三兄妹,美國劉易斯兄妹名聲最響。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東德大力士烏多·拜爾繼四年前獲奧運會男子鉛球金牌之后,再獲銅牌。而其弟漢斯·拜爾是該屆手球冠軍隊成員,妹妹戈塞拉·拜爾系女子鉛球第四名。 1984年奧運會,美國的卡爾·劉易斯大出風頭,獨得男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遠項目的4枚金牌。其妹妹卡蘿爾·劉易斯也參加了跳遠比賽,怎奈運氣欠佳,僅獲第9名。
烏多·拜爾 - 雙胞胎榮辱共享
更有趣的是,奧運會史上曾出現(xiàn)過十幾次孿生兄弟同上領獎臺的精彩鏡頭。 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瑞典一對孿生兄弟卡爾欠格兄弟倆為祖國奪得小口徑步槍團體亞軍立下了大功,開奧運會“雙胞胎”獲獎之先河。 1988年漢城奧運會成了“雙胞胎”的大聚會,達到15對之多。其中美國3對、前蘇聯(lián)和葡萄牙各2對。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也派出一對孿生兄弟李大雙和李小雙。哥倆雖是第一次在國際大賽同場競技,但相互鼓勵,使中國隊獲得男子體操團體亞軍;弟弟小雙還獲得自由體操冠軍,4年后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再奪全能金牌。 奧運會上最“冤”的一對雙胞胎該是美國的哈里森兄弟。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他倆和隊友一起奮力奪得4×400米接力跑金牌。但4人中的杰羅米·楊服用禁藥,前不久東窗事發(fā)。倒霉的哈里森兄弟也受連累。 孿生姐妹或孿生兄妹并肩參賽奧運會的為數(shù)甚少。漢城奧運會惟一的雙胞胎姐妹是匈牙利的阿格內斯和朱茲珊娜,她倆均參加體操比賽。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花樣游泳的碧水池中,雙胞胎姐妹倒是占盡風光。決賽8對選手中,就有2對雙胞胎:美國的約瑟夫森姐妹倆和加拿大維拉格斯姐妹倆,她們包攬了金、銀牌。 在已經(jīng)參加過的五屆奧運會中,中國先后有2對雙胞胎姐妹參賽。1992年第25屆奧運會,李雙紅、李對紅姐妹倆并肩參加了射擊比賽;4年后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李對紅還獲得金牌。也就是在亞特蘭大,中國的另一對孿生姐妹黃婷和黃瑩,一起參加了藝術體操角逐。
烏多·拜爾 - 夫唱婦和多情趣
夫妻攜手在奧運會賽場折桂,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熱門話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還算上世紀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長跑名將艾米爾·扎托倍克和其妻、投擲名將達娜·扎托倍克了。 艾米爾和達娜同出生于1922年9月1
9日,艾米爾僅僅比妻子年長6個小時。1952年,夫妻倆一起到赫爾辛基參加第15屆奧運會。開賽4天中,艾米爾連奪10000米、5000米金牌。其中5000米奪冠當天,艾米爾領獎后僅僅20多分鐘,達娜便一槍定乾坤,改寫奧運會紀錄,并奪得標槍金牌。 夫妻倆同一天雙雙奪冠,書寫了奧運會空前的歷史。以后,夫妻兩人參加奧運會的不在少數(shù)。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就有8對夫妻參賽,其中包括中國“射擊夫妻”王義夫和張秋萍。作為夫妻,王義夫和張秋萍一起參加了第24、25、26、27共4屆奧運會,王義夫在第25屆還獲得1枚金牌。 1988年漢城奧運會,當年扎托倍克夫婦同日奪魁的奇跡再度重現(xiàn)。10月1日,前蘇聯(lián)一對短跑夫妻:丈夫維克·布雷茲金獲4×100米接力金牌;掌聲未息,在緊跟著進行的女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妻子奧莉金·布雷茲金便與隊友一道獲得冠軍。烏多·拜爾 - 兩代人的閃光足跡
或許是先天遺傳所致,也許與耳濡目染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奧運會競技場上,兩代人同時留下閃光足跡的同樣舉不勝舉。 最著名的是瑞典的斯旺父子。1908年,61歲的奧斯卡阿·斯旺和29歲的兒子阿夫雷德·斯旺一起,代表瑞典參加倫敦奧運會,同獲跑鹿射擊金牌。老斯旺還參加了1912年的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和1920年的安特衛(wèi)普奧運會;1920年時他已73歲高齡。他一生三度進軍奧運會,獲3枚金牌、1枚銀牌和2枚銅牌。若不是突然病倒,老英雄還準備參加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斯旺父子共奪得奧運獎牌13枚,碩果之豐在奧運會史上迄今尚無二例。真可謂“老子英雄兒好漢”! 1920年第7屆奧運會,東道主比利時選手科爾奈利父子與另一隊友搭檔,奪走6米級舊型船金牌,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對父子帆船冠軍。丹麥則有一對馳名帆船賽場的父女宿將。1948年,該國20歲的埃弗斯特參加第14屆奧運會帆船比賽,并獲得個人項目金牌;接著又連續(xù)在奧運會上蟬聯(lián)桂冠,他先后8次參加奧運會比賽,其中最后兩次都和女兒特琳娜一起參賽,并獲得第4名的佳績。(摘自《環(huán)球》2004年4月刊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