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莎朱可娃 - 簡介
人們叫她Dasha Zhukova(達莎朱可娃),而實際上Dasha只是她廣為人知的昵稱而已,她的名字全稱是Daria Alexandrovna Zhukova,雙子座,出生于1981年6月8日,莫斯科。她的母親Elena Zhukov是化學家,目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做教授。
Dasha Zhukova是石油巨頭Alexander Zhukova 的女兒、時尚雜志《Pop》新任主編、莫斯科格拉吉當代藝術(shù)中心(the Garage Central forContemporary Culture,簡稱GCCC)創(chuàng)始人、時裝品牌Kova &T的老板和設(shè)計師。但她最著名的身份,還是俄羅斯寡頭、楚科奇自治區(qū)區(qū)長兼英格蘭球會切爾西老板Roman Abramovich的女朋友。
在新書《俄羅斯風格》(Russian Style)中, 作者Khromtchenko將“Z”字條給了Zhukova,將她稱作“一定要知道的姑娘”。“俄羅斯的高級定制客戶目前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中堅力量。”Khromtchenko 說, “俄羅斯的It girl 們擁有豐富的時裝知識,完全不亞于任何一本時裝雜志的主編!
達莎朱可娃 - 身世
朱可娃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俄羅斯富豪、軍火商、石油巨頭Alexander Zhukov。這位Zhukov先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jīng)坐擁上億美元的身家。
上世紀90年代,蘇聯(lián)解體時,Zhukov先生參與了國有石油天然氣以及金屬產(chǎn)業(yè)拍賣,發(fā)家致富。他本名Alexander Shayyaborhovich Radkin,婚后隨了自己孩子他媽的姓氏。
謠傳朱可娃她爹因為其巨額財產(chǎn)實在太巨,于是不得不在1993年移居英國,定居在倫敦的富豪區(qū)。
2001年,朱可娃她爹因為涉及3萬把沖鋒槍、1萬個手榴彈,1萬多個專門打坦克的導彈,還有320萬個彈藥筒的軍火生意處理不當,在都靈的監(jiān)獄待了幾個月,洗干凈牢獄之災后,她爹回到倫敦,將都靈的經(jīng)歷輕描淡寫稱為小丑聞。
這個小插曲的主要影響就是讓朱可娃的父親愛上意大利,在撒丁島買了幢房子。
達莎朱可娃 - 情感生活
第一任男友是網(wǎng)球沙皇薩芬
朱可娃10歲時,父母分居離婚,母親帶她前往美國生活。她在洛杉磯讀書,養(yǎng)成一口美國口音,并早早養(yǎng)成了不吃淀粉食物和乳制品的習慣。她爹和她關(guān)系一直很緊密,他爹再婚后,她有了對雙胞胎弟弟,她和繼母關(guān)系不怎么樣。
16歲開始,朱可娃成為倫敦和洛杉磯兩地名利場上名媛,白天穿Chloe和倫敦潮牌Luella,晚上穿YSL 和 Prada。一直到她和俄羅斯網(wǎng)球王子薩芬(Marat Safin)約會時,這個漂亮女孩子才真正引起媒體關(guān)注。
2003年她認識了薩芬。她讓薩芬在愛情的沐浴下,一步步走出傷病和失利的陰影,重新找到比賽節(jié)奏。而且,名草有主之后的薩芬不再去夜總會消磨時光了。“還去夜總會嗎?”有記者問。薩芬的回答是:“我已經(jīng)變老了。”
2005年,薩芬在澳網(wǎng)半決賽和決賽中先后擊敗費德勒、休伊特,成功捧起個人職業(yè)生涯第二個大滿貫獎杯。他脖子上佩戴的兩條項鏈引起人們的興趣,賽后他說分別來自妹妹薩芬娜和朱可娃,之后的感言中他更是不忘提及女友對自己的幫助。“我有了一個女朋友,而且我正在努力認真起來。我是說,更加認真地對待我的職業(yè)生涯,以及我的人生!彼囊晃幻苡岩餐嘎叮_芬花了很多時間和朱可娃在一起,比以前任何一個女友都多。
不過,幸福似乎總是很短暫。在經(jīng)歷了多次分分和和之后,薩芬和朱可娃之間已經(jīng)沒有了2004和2005年時的那種激情,他們的感情走到了盡頭。
這個時候,朱可娃突然定居倫敦。不久被強大的英國小報記者們挖出內(nèi)幕,她是俄羅斯超級富豪阿布(Roman Arkadyevich Abramovich,出生于1966年10月24日)的最新約會對象,兩人坐著噴氣飛機在世界各地約會。最早的被拍攝下來的約會記錄是2005年2月在巴塞羅那。
第二任男友是“父親的戰(zhàn)友”俄羅斯巨富阿布
阿布算起來應該是她爹當年發(fā)家致富的戰(zhàn)友伙伴,或者說明爭暗斗的生意對手。而且阿布先生還是已婚,有一位16年的糟糠之妻和5個孩子。
曾有人打趣,“阿布用盧布征服斯坦福橋(斯坦福橋球場為英超切爾西足球隊的主場,阿布在2003年用8000萬英鎊將球隊購入),朱可娃用美色征服了阿布。”
兩人相戀后,阿布寧愿付出55億英鎊的分手費也要與相伴16年的妻子一刀兩斷(據(jù)傳最終的分手費為10億英鎊)。
阿布全力支持朱可娃的藝術(shù)品事業(yè),兩人攜手出入各大藝術(shù)品拍賣會,標價1.2億美金的珍品在他們看來仿佛是超市里的特價貨,便宜得不像話。雖然這對愛侶因突如其來的經(jīng)濟危機而推遲了婚禮,但仍然在忙碌之余盡情享受人生,比如到市值2.5億英鎊、位于法國南部的山頂別墅小住幾日。
達莎朱可娃 - 事業(yè)
創(chuàng)業(yè):推出時裝品牌Kova &T
2006年,在男朋友阿布和原配夫人打官司鬧離婚時,朱可娃決定干點正經(jīng)事兒,創(chuàng)業(yè)。
富豪千金們最熟悉的產(chǎn)業(yè)莫過于時裝業(yè)了,朱可娃發(fā)現(xiàn)自己滿世界也找不到一件稱心的牛仔褲或者白色T,市面上的名牌們顯然有些設(shè)計過度了。
朱可娃和發(fā)小、來自中國香港的女孩Christina Tang推出時裝品牌 Kova &T,品牌名字源自她和發(fā)小姓氏的縮寫。Christina Tang是朱可娃在洛杉磯讀書時結(jié)識的同學兼死黨,Christina Tang的父親“Shanghai Tang上海灘” 的創(chuàng)始人鄧永鏘(David Tang)。她們都認為:“人們有時只是想要一件T恤加牛仔褲,并非真的想要買下全套的Gucci服飾!眱蓚姑娘說,她們的時裝偶像是Vivienne Westwood以及法國版Vogue主編Carine Roitfeld與時裝總監(jiān)Emanuelle Alt。
Kova &T衣服設(shè)計強調(diào)隨意,不過,它的發(fā)布會絕對不隨意,選擇在倫敦的豪宅舉辦。品牌創(chuàng)立后,兩個姑娘的朋友們都很捧場,迅速進入美國和英國的各大一線百貨公司。
去年最受歡迎的KOVA &T設(shè)計單品是PVC材料的Legging,被Kate Moss、Drew Barrymore、Olsen Twins、Rihanna等街拍女王們瘋狂追捧,幾乎每天都要穿著出門溜達一圈,F(xiàn)在Kova&T在全世界已經(jīng)有83個服裝店。
朱可娃的朋友們,那些俄羅斯富豪們的第二代,認為朱可娃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在媒體面前,朋友們從不吝于贊美朱可娃:“她很認真對待大家的意見,她幾乎每周7天每天24小時的工作,至少有70個人在和她一起工作一起忙碌!
涉足藝術(shù)圈:成立Garage當代藝術(shù)中心(簡稱GCCC)
去年9月,朱可娃在莫斯科修建一家占地8500平方米的當代文化中心(the Garage Central for Contemporary Culture,簡稱GCCC)。開幕當日到場祝賀的嘉賓超過300人,其中包括摩納哥公主Charlotte Casiraghi、雅詩蘭黛家族繼承人Ronald S. Lauder、全球第三大收藏家Steven Cohen、當代頂級藝術(shù)家Jeff Koons……英國歌壇的話題女王Amy Winehouse登臺獻歌一首,兩百萬美金的支票就到手了。事后,《紐約時報》問朱可娃,打造這所中心的目的是什么,朱可娃答,“俄羅斯的年輕一代十分向往當代藝術(shù),但是他們在此之前只能依靠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它!
不過,曾幾何時,有記者采訪朱可娃最喜歡的藝術(shù)家是誰,這個俄羅斯女孩用標準的美國口音說:“我喜歡,嗯,我真的很不善于記名字!
這個俄羅斯最大的當代藝術(shù)博物館的另一個創(chuàng)始人兼出資人是朱可娃的男朋友阿布。至于她的男友在GCCC這一項目上投入了多少資金,外界難以知曉。不少莫斯科人認為,GCCC最終會成為這對情侶私人收藏的陳列館。
莫斯科的開幕展覽很成功,除了俄羅斯本土藝術(shù)家,還有Antony Gormley這樣的國際大牌藝術(shù)家撐臺腳,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作品參展。朱可娃不是藝術(shù)圈新人,而是有著龐大財力支持的藝術(shù)圈新貴,并且,她非常愿意求教。她求教的對象是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的Hans Ulrich Obrist 與 Julia Peyton-Jones,泰特美術(shù)館的Nicholas Serota以及蘇富比拍賣行的Mollie Dent-Brocklehurst。這些人顯然也知道怎么和這個年輕的俄羅斯女孩打交道,他們的心得是:“別提阿布,她不喜歡被當作附屬品!
也有人說,朱可娃這么做是為了擺脫男友盛名之下的陰影。可惜在莫斯科,人們反而更頻繁地將GCCC與阿布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這恰恰是當今俄國婦女影響社會的一種方式:不少女性開始做生意,用的往往是丈夫或父親的錢。
高調(diào)接手頂級先鋒時尚雜志《POP》
2009年初,朱可娃接手了英國最潮的時尚雜志《POP》,擔任新主編。
朱可娃四處游說朋友們加入POP雜志的重新創(chuàng)刊,比如Julia Restoin Roitfeld,她是法國版Vogue雜志主編的女兒,Tom Ford的寵兒。朱可娃引發(fā)的另一個話題是英國名媛Daphne Guinness是否會成為《POP》的一員。熱愛時裝的女富豪Daphne Guinness對媒體表示自己很開心能成為《POP》一員。而Ashley Heath出面澄清,這是一個不予置評的誤會,Daphne Guinness不會成為編輯團隊的一員,但是會參與一些項目。
雜志出街后,我們看到Julia Restoin Roitfeld的確出現(xiàn)在版權(quán)頁上,頭銜是美國特約編輯。她貢獻了兩頁內(nèi)容的制作,內(nèi)容是是她和親弟弟Vladimir的合影,拍照的人是裝置藝術(shù)家Tom Sachs,照片下方注解特別指出亮點是此乃是用寶麗來拍攝的。Daphne Guinness可能會比較尷尬,因為她沒有伊任何方式出現(xiàn)在雜志上。
新《POP》以13歲的美國時裝博主Tavi為封面
從朱可娃主編的第一期POP看來,這個完全沒有絲毫編輯經(jīng)驗的俄羅斯女郎深知掌握控制權(quán)的重要性,她不僅為自己爭取到唯一的、排他性的主編職位,還和Ashley Heath以及美術(shù)總監(jiān)一起出任創(chuàng)意指導。
重出發(fā)的POP一共制作了四個封面,兩個以13歲的美國時裝博客女孩Tavi為主角,然后和Damien Hirst 的作品拼貼在一起。另外兩個限量發(fā)行,另一個是藝術(shù)家Ed Ruscha為POP重生而專門制作的,第四個則是Ilona Staller,這位前色情片明星以及意大利國會議員依然美艷出鏡,并激情凸點。內(nèi)文里有她8頁的專訪,雖然基本沒穿啥蔽體之物,但是雜志特別標注衣飾全部來自紀梵希,并且安排紀梵希設(shè)計師采訪她。意大利籍的Riccardo Tisci待人友善,一上來就稱贊Ilona是自己最喜歡的 Style Icon。(雖然我也很喜歡Riccardo Tisci的設(shè)計,但是這個,好吧,讓我們對這個友善的意大利人也保持友善吧。)
內(nèi)容究竟如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是,朱可娃的POP雜志的編輯成本很貴,非常貴。314頁的雜志——至少使用了三種不同質(zhì)地紙張,并插入了3個小開本的刊中刊,以及一張折疊起來的大海報。這樣的成本能維系多久,沒人知道。只是,在經(jīng)濟不景氣,雜志們接二連三關(guān)門的今天,能有人繼續(xù)不及工本的大手筆做雜志,終歸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