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施奈德是二十世紀最令人感慨的女演員,從極其淺薄到相當深厚,從洋娃娃到母性光輝的代表人物,從絢麗的開端到悲涼的結(jié)局,從一張傻氣十足的臉到耐看得令人噙淚的面孔,從矮墩墩胖乎乎的印象到這個世紀最為高挑輕盈的背影之一……一朵從缺陷中奮力開出的花,它怒放的那一刻就是驚世駭俗!
羅蜜·施耐德 - 個人資料
姓名:羅蜜·施耐德
生日:1938年9月23日
出生地:奧地利維也納市
崛起:1954年主演影片《希茜公主》而一舉成名
重要關系:
男友:阿蘭·德隆,法國演員,兩人1958年相識,1964年分手
前夫:哈里·邁恩,德國演員,1966年結(jié)婚,1975年離婚
前夫:丹尼爾·比亞西尼,施耐德的秘書,1975年結(jié)婚,1978年離婚
家族:
父親:沃爾夫·阿爾巴赫-雷蒂
母親:瑪格達·施耐德
兒子:大衛(wèi)·邁恩,1981年死于意外
女兒:薩拉·比亞西尼,生于1977年
得獎獎項:
1979:以《一個簡單的故事》獲得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
1975:以《夜盲病人》獲得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
1977:以《GruppenbildmitDame》獲得德國電影獎金膠片獎
羅蜜·施耐德 - 個人簡介
1982年5月,43歲的著名影星羅蜜·施耐德孤獨地離開了人世。羅蜜一生事業(yè)輝煌,從影29年拍攝電影近60部,其中尤其以《茜茜公主》最為著名。她把純真美麗、活潑開朗的茜茜公主演得栩栩如生,深獲各國觀眾的喜愛。
然而現(xiàn)實中的羅蜜并不幸福,童年孤獨,婚姻多變,中年喪子,多舛的命運終于使她英年早逝。1938年9月23日,羅蜜降生在維也納的一個藝術世家,祖母是皇家歌劇院的明角,父母在影壇也小有名氣,家庭的熏陶使羅蜜自喜歡表演。然而,紛繁的戰(zhàn)爭和父母頻繁的演出擾亂了溫馨的家庭生活。羅蜜7歲那年,父母離異。
她同母親生活在一起,并改隨母親的姓,更名為羅蜜·施耐德。母親沒有時間照顧女兒,于是,羅蜜11歲就進了一所天主教寄宿學校。四年中,母親因為常年拍電影只來看望過女兒兩三次。冷漠的父親則連信都不寫。童年家庭溫暖的匱乏,影響了羅蜜的性格和一生。她時常在現(xiàn)實和自我之間尋覓,不斷地渴求自我。這種內(nèi)心的煩亂和分裂,孕育著她日后生活的不幸。就是在這所森嚴的寄宿學校,羅蜜立志要成為一名遐爾聞名的電影演員。
羅蜜·施耐德 - 紀念
1982年,德國著名女演員羅密·施耐德去世。她死于心力衰竭。在此之前不久,她的兒子在翻柵欄時失手,被尖刺刺中心臟而死。說羅密是心碎而死是準確的,任何一個有著類似遭遇的母親都受不了這種打擊,但她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還是能夠活下去;但羅密活不下去。她甚至不能為她另一個孩子、年僅四歲的女兒活下去。刺中她兒子的那根刺實際上也刺中了她同一個部位!
1999年5月,維也納舉辦了一次別致的羅密·施耐德回顧展,紀念她逝世17年。奧地利人是偏愛羅密的,因為他們特別喜歡茜茜。有關這個回顧展的報道中說,1000平方米的展廳里陳放著1200余件羅密生前曾經(jīng)穿過的衣物,用過的道具、照片和信函等物品。展廳里設了12部電話,拿起話筒就能聽到羅密在不同影片中的精彩臺詞;還有11張羅密親友的巨幅照片,人們一起近這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就會說話,告訴觀眾他們眼中的羅密;整個展廳沉浸在一種藍色的水光之中,有嘩嘩的水聲作背景,引導觀眾全身心地思念羅密的頂峰之作《游泳池》……那11張親友照片中,最顯眼的阿蘭·德隆。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中說,阿蘭·德隆是趕在羅密入殮前和她告別的,他親吻著她已經(jīng)冰涼的唇,低聲說,我永遠愛你。不管這種說法是否真實,但這種說法在確是我們希望聽到和看到的。
有關羅密和德隆的五年戀情,已經(jīng)被人們渲染得很出色了。在這個傳奇里,我們知道,德國影星羅密為了德隆是如何變成一個法國影星的;我們還知道,德隆在熟睡的羅密的枕頭上放了一枝黃色的玫瑰花,趁天色未明匆匆離開(在西方的花語里,黃玫瑰表示分手)……他們沒有結(jié)婚。高中時,公映阿蘭·德隆演的《黑郁金香》,一個同學告訴我,里面那個女主角是德隆的妻子娜塔麗·德隆。我咦了一聲,然后和這個同學一起沉默良久。娜塔麗很美麗,她甚至比羅密更美麗;但是,似乎只有羅密和德隆在一起才有一種無可辯駁的說服力。要知道,80年代后期的少女有一種集體的鐘情妄想癥——阿蘭·德隆是我們的。怒放之花是早衰的。早衰這個意思放在羅密身上有兩個意思。一是她是在盛年去世的,死的時候也就四十歲出頭。二是她的面容。比較很多女影星五十歲還光滑滋潤的面孔,羅密是老得太早了,她上了三十五歲后就像一夜之間失水過多,雖說花形依舊,色彩也還鮮艷,但一眼就讓人看出枯意——這也是我認為的羅密的獨一無二之處。她真的是深得滄桑之美的要領。
據(jù)報道說,維也納的那個回顧展上有個展室,人們一進去,就會被一陣突如其來的閃光燈包圍,然后,耳邊響起羅密在祖拉夫斯基導演的影片《重要的是愛》中的著名臺詞:“請你們不要拍照,我只是個演員……”據(jù)說,很多羅密迷一聽就熱淚盈眶。我想,我要是在現(xiàn)場,也會如此。我熱愛羅密已經(jīng)有18年了,正是她去世到今天的這段時間。我已經(jīng)是個母親了,我愛我的兒子至我的骨髓和心臟最深處。我能想像一個母親而不是一個明星心碎的感覺。
羅蜜·施耐德 - 影星軼事
羅蜜·施耐德與阿蘭·德隆
羅蜜·施耐德與阿蘭,德隆在《克麗蘭蒂娜》一片拍攝中的合影是立像,好像是“偶然”拍的快照。這不能說明兩人的關系,或者只能說,記者在旁邊窺視時,他們一直友好地站在一起。羅密·施耐德與阿蘭·德隆在拍攝開始時,必須通過翻譯,因為他不會講德語,而她也不會講法語。擔任翻譯的讓-克勞德·布里阿里說:“他們在上面擁抱,而我在下面翻譯。真的很滑稽!
在德國她被視為魔鬼,因為她竟敢從健康的德—奧茜茜世界逃到墮落的巴黎。從此以后,她一生都被記者追蹤。
后來她與他一起生活時,關于她的傳說也廣為流傳,但與事實相距甚遠。對此,羅蜜·施耐德只能付之一笑。她很快學會了不信任記者。 《克麗絲蒂娜》最后一段在維也納拍。當阿蘭·德隆乘飛機返回巴黎時,羅蜜·施耐德一直送到飛機旁。母親瑪格達及“爸爸”布萊茨海姆希望一切都會隨飛機起飛而結(jié)束。但這種曖昧關系一直保持著,羅蜜與她的許多搭檔都有這種關系。
希茜終于脫下了讓她頭痛的假面具,卸下了偽裝,把傳統(tǒng)社會拋到腦后,以羅蜜·施耐德的本來面目飛往巴黎,飛向德隆。結(jié)束了《克麗絲蒂娜》的拍攝后,這個年輕的姑娘本能地決定,要按自己的意愿安排將來的生活,而不是按人們的期望去生活。希茜終于脫下了讓她頭痛的假面具,卸下了偽裝,把傳統(tǒng)社會拋到腦后,以羅蜜·施耐德的本來面目飛往巴黎,飛向德隆。
羅蜜·施耐德 - 精彩圖片
羅蜜·施耐德 - 相關鏈接
1:http://www.pclady.com.cn/love/city_mind/people/0611/121593.html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9e215010007d7.html
3:http://www.askyaya.com/storecompare/ProductComments_19902_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