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學者王灼
人物簡介
王灼(1081—1162后),字晦叔,號頤堂,四川遂寧人。享年約八十歲。王灼出生貧寒,青年時代曾到成都求學,后往京師應試,雖學識淵博卻舉場失意,終未入仕,只得流落江湖,寄人幕下,作舞文弄墨的吏師。
潛心著述
晚年閑居成都和遂寧潛心著述,成為宋代有名的學者。據有關史料記載,他的著作今存《頤堂先生文集》五卷、《頤堂詞》一卷、《碧雞漫志》五卷、《糖霜譜》一卷等,另有佚文十余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譽為宋代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諸多領域,在我國文學、音樂、戲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高度評價
《碧雞漫志》論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變,考證了唐樂曲得名的原由及其與宋詞的關系,品評了北宋詞人的風格流派,是從音樂方面研究詞調的重要資料!短撬V》則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完備的適用的甘蔗生產和制造工藝的科技專著,《文獻通考》、《四庫全書》和《中國機械工程發(fā)展史》等都對此專著作了高度評價。
王灼在《糖霜譜》中記載:“糖霜一名糖冰,福田、四明、番禺、廣漢、遂寧有之,獨遂寧為冠!笨梢姰敃r遂寧制糖業(yè)已是十分發(fā)達了。胡傳淮等編著的《王灼集校輯》(1996年巴蜀書社出版),是目前最完備的王灼作品集,有助于王灼研究。
金朝文士王琢
人物簡介
金朝文士王琢[約公元一一七o年至一二二三年間在世]字器之,平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金世宗大定十年,至宣宗元光二年間在世,年四十五歲。與毛麾友善。天性孝友,為鄉(xiāng)里所稱?嵯沧x書,往往手自抄寫。家素貧乏,能以剛介自持,未曾有所丐貸。時命不偶,士論惜之。琢詩好押強韻,務以馳騁為工。
主要著作
著有姑汾漫士集,《中州集》行于世。
清朝詩人王灼
人物簡介
王灼(1752——1819年),字明甫,一字悔生,號晴園,又號濱麓,今樅陽石磯鄉(xiāng)人。少時,以所作的詩文謁見劉大櫆,受到劉的賞識,于是從大櫆學習8年,大獲教益。后來設館歙縣,與金榜、程易疇、吳定麟及歸安丁杰、武進張惠言等人研講經學,闡明經義;張惠言諸人重灼品學,皆師事之。后來,張惠言成為桐城派支流“陽湖派”的創(chuàng)始人,吳定麟亦成為當時的儒宗。
灼系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舉人,先任祁門縣訓導,后任東流縣教諭15年。辭官后,又主講祁門東山書院,從學者達數百人之多。
主要著作
著有《悔生文鈔》8卷、詩鈔6卷、《樅陽詩選》20卷、《近體詩選》4卷、《明文約選》1卷。
詩詞選
露香亭 王灼
北渚一帝子,咯川一宓妃。池有千種蓮,平生所見稀。
纖秾多態(tài)度,紅白爭光輝。我來亭上飲,夜久未忍歸。
翁家采香人,但愛香滿衣。豈知清露濕,團荷瀉珠璣。
長相思 王灼
來匆匆,去匆匆,夢短無憑春又空,難隨郎馬蹤。
山重重,水重重,飛絮流云西復東,音書何處通?
清平樂 王灼
墜紅飄絮,收拾春歸去。長恨春歸無覓處,心事欲誰分付?
盧家小苑回塘,于飛多少鴛鴦,縱使東墻隔斷,莫愁應念王昌。
專家學者評說《王灼集校輯》
《王灼集校輯》略誦一過,吾蜀宋代文化,展現眼前,為之神王,實整理蜀宋文化之力作也。讀之,獲益不少。謹致片言,聊表謝忱。
——著名國學大師、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利器
收到《王灼集校輯》,非常感謝、欽佩。過去只注意他的《碧雞漫志》,大著可謂王氏功臣。
——著名學者、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中玉
王灼是南北宋之交的學問家,他在紹興年間著述的《碧雞漫志》是詞學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詞學著作。其中卷三至卷五所論各種詞調的歷史淵源,為我國音樂史、詞學史、風俗史等研究的重要資料。《王灼集校輯》不但收編了《碧雞漫志》,同時校輯了王灼的其他著作和有關資料,有很高學術價值,可供詞學界朋友參考。
——著名學者、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蔣哲倫
王灼是宋代一個有貢獻、有影響的學者,在我國文學、音樂、戲曲、科技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可惜沒有一部完整的集子流傳下來,F在你們將王灼現存的全部作品集中起來加以整理、校點,成為一部比較完備的《王灼集校輯》,這對保存鄉(xiāng)邦文獻,對中國音樂史、戲曲史、科技史、文學史都是有益的。因此,可以說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要向你們致敬!
——著名學者、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詞學》主編 馬興榮
王灼是宋代學者,其《碧雞漫志》是詞學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胡傳淮先生將王灼現存著作校輯成專書出版,是一件大好事,今特表示敬謝之意。
——著名學者、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海明
《王灼集校輯》甚見功力,而先生熱心于整理故鄉(xiāng)前賢著述之精神,尤為可貴。
——著名學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鐘振振
對王灼這位地方名人,鄙人只對其《碧雞漫志》及《糖霜譜》有所接觸。不想先生花這么大氣力輯校出他的詩文等,構成全集,功不可沒!
——著名學者、四川大學教授、古籍研究所所長 舒大剛
王灼,在眾多宋人中,似乎不大為世人注目,而在實際上是一位真正的大家。你們把他的生平考了出來,而又把他的詩詞文著收集起來,而且用繁體字排印,功莫大焉。
王灼,初知是在少年時,學唱由黃自先生譜樂的他的《點絳唇》(休惜余春),非常之喜歡,至今在自娛時猶彈唱。后來,讀他的《碧雞漫志》,使我在學習民族音樂方面受益甚多。再后來是偶而在《疆村叢書》中讀到他的《頤堂詞》,當然很喜歡。雖然知道他又有詩、文和《糖霜譜》傳世,都不曾讀過,從你們的集子中才讀到,是很感謝你們的。
——浙江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 洛 地
承寄《王灼集校輯》一書,甚感。您們在點校中花了不少工夫,得此成果,十分可喜。附錄中幾篇文章,尤扎實。望繼續(xù)在古籍研究中深入,取得新的成果。
——著名文史學家、中華書局總編 傅璇琮
王灼著述,匯集一編,有助于學術研究,所附諸考訂,尤為旁人莫辦,非僅有益于鄉(xiāng)邦文獻而已。
——著名詞學專家、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熊和
王灼為宋代著名學者,惜其著述散佚太多,使后人難以對之進行系統研究。先生不辭艱辛,多方收集考證,終將王灼現有作品輯為此帙。非但有功于桑梓,亦且嘉惠學界。我甚為佩服。
——著名學者、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劉揚忠
王灼為宋代博學多才的學者,著述繁富,而《碧雞漫志》一書,乃為治詞者所必備,研究者所援引。唐圭璋師收入《詞話叢編》后流傳更為廣泛。憶當初中華書局審讀《詞話叢編》稿時曾提出?眴栴},然因唐先生年事已高,精力不濟,未能如愿。今讀尊著,?本,足以彌補叢編之不足,可謂功德無量。所收《頤堂先生文集》,昔日雖瀏覽,只是在圖書館中查閱而已,如今匯集更可窺見其人其才學,值得研究。這是研究王灼不可缺少的文獻資料,也是你們對宏揚巴蜀文化作出的重要貢獻,謹向你們表示真誠的祝賀。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詞學專家、博士生導師 曹濟平
《王灼集校輯》已由四川省圖書外貿公司外銷至香港、韓國及東南亞一帶國家和地區(qū)。近期我社外銷書的品種和數量都有限,但《王灼集校輯》是其中數量最多的一種。這應該是令你們兩位作者感到欣慰的,也說明了這本書的質量是高的,達到了它應有的出版意義。
——巴蜀書社編輯、《王灼集校輯》責編 李衛(wèi)紅
閣下所惠贈的《王灼集校輯》一書收到。對先生關心我省地方志事業(yè),對歷史、對后人負責的精神和熱忱深表敬佩和謝意! 我們將把此書永久珍藏,以供方志學者和其他專家研究利用,發(fā)揮出該書的重要作用。
——四川省地方志編委會地方文獻研究室、四川方志館
王灼既是鄉(xiāng)賢,又是著名詞論家,《王灼集校輯》對我這位宋代文學研究者十分有用。謝謝。
——著名學者、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棗莊
賜寄之《王灼集校輯》已由曾棗莊老師轉交。先生之熱情贈書,在此表示感謝。相信這樣的好書,對宋代文化研究者,定有重要參考價值。
——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日本〕池澤滋子
王灼生平著述,時人大約唯知其《碧雞漫志》一種。其他述作,久矣無人料理。得公等加以輯校,其有益于鄉(xiāng)邦文獻,功在不朽矣!?
——著名文史學家、成都大學教授 白敦仁?
蒙惠賜尊輯《王灼集校輯》,無比感謝。新春伊始,即奉佳貺,至銘感不已。囊夕仆亦曾收集王灼生平資料,曾略加排比,然未及成文。今有尊編,對研究王氏其人其詩詞,更加便利。臺端之舉,實王氏之功臣,亦學界之幸事。
——湖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兆鵬?
先生等整理鄉(xiāng)賢之作,用力甚勘,足以傳遠。以鄉(xiāng)土言,《糖霜譜》為介紹土產之著;就學術言,《碧雞漫志》更為文化史上之名著。
——著名文史家、四川師范大學教授、四川省李白研究學會會長 王文才
您對蜀中文化史研究,有深厚興趣,又致力于鄉(xiāng)邦文獻的整理,可欽可敬。持之以恒,必有卓著成效的。《王灼集校輯》出版,甚好,謹致祝賀!
——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杜甫學會會長 張志烈
你們對王灼著述廣為搜求并加以?,得以比較完備的定本面世,使王灼在我國文學音樂戲曲科技諸多面的貢獻更易為人知。你們的工作既表現出學力的深厚也表現出態(tài)度的嚴謹,令人佩服。
——著名語言學家、四川大學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碩士 甄尚靈
王灼我以前只知其《碧雞漫志》,沒想到他的著作還如此豐富。先生于王灼以及于學術,真可謂功莫大焉。謹此向先生表示祝賀!
——浙江大學教授、《全清詩》編纂籌備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朱則杰?
你們搜集、整理、校輯王灼的現存著述,用力甚勤。這是當今我們能見到的一個較為完備的善本,輯錄的幾篇關于王灼生平及著述的研究考釋文章對我們了解王灼其人其書也大有裨益!锻踝萍]嫛返某霭妫粌H給學術界有關研究提供了極大方便,也標志著遂寧市歷史文化研究的一項新的成果。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中文系教授 蔣均濤
《王灼集校輯》一書在手,可讀盡王灼全部遺存作品,實一大快事。校輯者多年努力,收集考證,實為學林做了一件好事,對發(fā)展文化,繼承傳統均功不可沒。所附的遂寧地名考證,很有意義,串古通今,為保存遂寧地區(qū)文化名勝遺跡、發(fā)展旅游文化事業(yè),將大有好處,也是進行愛國愛鄉(xiāng)土教育、建設精神文明的一份好教材。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語文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著名學者 李行健
王灼為閭里先賢,所著難見。唯你們潛心研究,廣為校集并整理出版,十分珍貴,為我國文史和古代人物、傳統文化都增添了很有意義的篇章。我能獲讀此書,實感榮幸。
——北京出版社副編審、旅游編輯部主任 李 夏
王灼是宋代蜀中著名學者,現在你們將其著作校輯整理出版,為發(fā)揚巴蜀傳統文化作了一件有意義的實事,適應了學術界的要求,亦是完成了四川古籍整理規(guī)劃任務之一。此書封面裝幀典雅精美,排版印質量較高,校輯整理極為審慎、細致,所附資料很有參考價值,尤以關于遂寧地區(qū)名勝遺跡的介紹,對宣傳貴地將起到良好作用。從各方面來看,此書都達到了較高水平。
——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詞學專家 謝桃坊?
《王灼集校輯》的出版,實乃遂寧、巴蜀文化研究方面一大成果,可喜可賀!锻踝萍]嫛烦霭娌⒃谏鐣袭a生較大影響,這是巴蜀文化研究中的一大喜事,為遂寧、蓬溪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我們也因此受到激勵和鼓舞!
——西華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巴蜀文化研究所所長 何承桂
《王灼集校輯》收羅完善,用功尤多,足見其弘揚鄉(xiāng)邦文化的篤誠之志。
——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四川省寫作學會副會長、碩士生導師 李朝正
《王灼集校輯》一書是許多古籍整理研究者望塵莫及的,此書價值極高,意義巨大,感謝您們做了一件大好事,此書的價值將日益為人所重視。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四川省志?出版志》副總編 彭靜中
《王灼集校輯》用力很深,十分嚴謹,實為遂寧文壇一大盛事。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文化傳播系主任、教授 羊玉祥
《王灼集校輯》可以說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珍貴的文化精品。通讀全書,感到它有幾個特點:1、搜集了迄今能找到的王灼的全部作品及佚文,為讀者學習研究提供極大的方便。2、?彼玫陌姹据^為齊全可靠,作者治學嚴謹,一字不茍,正謬訂偽。于前人著作,從其正者,力求準確。3、附錄中搜集《四庫全書總目》《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的提要,學者關于王灼事跡、著述以及遂寧地名的考證、評述和研究,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王灼的生平思想和成就。胡傳淮先生以學余務此,兀兀窮年,焚膏繼晷,補苴罅漏,旁收遠紹,力求使鄉(xiāng)賢著作得以全璧問世。當此商潮迭起,世心浮躁之際,這種潛心學術文化的精神,令人欽敬。《王灼集校輯》使一代學者之著作首次成集面世,此為王灼研究的一大盛事!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雜志副編審 易 然
《王灼集校輯》是林林總總的巴蜀文化精英的著作之一,筆者先睹為快,對胡先生整理的書籍實感敬佩,對他在該書中傾注的勞動和精力,以及取得的成績表示由衷的祝賀!由于王灼作品的流散亡佚情況較為嚴重,這無疑增加了此書校輯整理的難度。就《糖霜譜》而言,此書采用《棟亭藏書十二種》所收的王灼作品為底本,同時還參酌《學津討源》《四庫全書》和《叢書集成初編》等為之互校,擇善而從,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教為完備的本子。盡量做到搜求的廣泛和校輯的精審,是值得稱道的。此外,此書還將有關王灼的生平事跡資料輯錄于書后,系統詳賅,用者稱便?傊,這是一部迄今為止較為妥善充備的王灼集子,是巴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我們盼望在條件成熟之際召開一次以王灼為專題的學術研討會,相信其社會影響和文化意義將更為深遠。
——四川省社科聯《天府新論》雜志副編 黃 圭
《王灼集校輯》,胡傳淮 劉安遇 校輯,巴蜀書社1996年出版
中共六大候補中央委員 王灼
人物簡介
王 灼 1898年生。廣東鶴山縣人。曾用名黃灼。工人出身。從青少年時起即在廣州、香港等地學徒做工。
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斗爭。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被中共廣東區(qū)委派到北江地區(qū)開展農民運動,成立中共北江特別委員會,為負責人之一。大革命失敗后,在北江轉入地下斗爭。
1927年10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與廣東省委聯席會議上,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同年12月中旬廣州起義失敗后,轉去香港。1928年2月被增補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務委員。會后留在香港省委工作。3月中旬,因香港黨組織又遭破壞被逮捕。不久經組織營救獲釋。4月上旬出席中共廣東省委擴大會議,當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委員。
1928年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擔任六大主席團委員,并任政治、職工運動、農民土地問題、軍事、廣州暴動問題等委員會委員,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至1928年11月)。 回國后在上海、廣東等地繼續(xù)從事地下斗爭。
1928年10月至1929年1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主任。
1928年11月至 1931年9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28年11月至1929年1月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委員。
1929年1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成員。
1931年9月以后脫黨。后情況不明。
發(fā)表文章
1929年春撰寫《廣州暴動的回憶》一文,發(fā)表在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刊物《中國工人》第三期上。同年11月出席在上海舉行的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zhí)行委員。會后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特派員。此后被國民黨當局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