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李薔華

    李薔華

    李薔華,女,生于1929年,京劇表演藝術家。自幼學習京劇,對老生、老旦、花旦等行當均有研習。李薔華是第二代“程派”私淑弟子中的佼佼者。代表劇目《鎖麟囊》、《二堂舍子》、《春閨夢》、《亡蜀鑒》、《朱痕記》等。

    2018年5月,李薔華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藝術經(jīng)歷

    李薔華先生生于1929年。9歲就開始學習京劇老生、老旦、花旦,刀馬旦等行當。早期京劇表演藝術家醉麗君先生為荀派藝術作過不可磨滅的貢獻。1940年他在成都收了李薔華、李薇華姐妹倆為弟子,為李薇華荀派藝術打好良好的基礎。后來荀大師十分喜歡李薇華老師才藝,收李薇華老師為干女兒,留在荀家大院,每每荀先生有戲就留有包廂,讓薇華老師去觀摩,之使薇華為當今荀派戲最好最多一位。1943年李薔華14歲就在成都掛二牌演出,半年回到重慶掛頭牌,和姐妹到處跑碼頭,維持一家生活。

      李薔華人生的改變,是因為繼父的出現(xiàn),李宗林是個學問人,與名家高華、言菊朋等一起拉弦。于是培養(yǎng)她唱青衣,繼父也是李薔華藝術的啟蒙人,而且當時重慶趙榮琛重要的演出,父親都被邀操琴。自從1941年李薔華12歲在重慶看了趙榮琛演出后,一下就被程派藝術巨大魅力所吸引,從此下定決心學習程派。有眼光的父親請了技術藝精湛、堪與四大名旦比肩的徐碧云先生在上海,給薔華教基礎戲,打下了非常過硬功底。到了1945年底,李薔華就能與顧正秋等同臺演出了。

    穎若館主是上海有名的盛五小姐盛岫云,自幼也酷愛程派藝術,是李薔華好友,與章遏云,高華,周長華并稱為臺灣程派的主要人物。父親請程先生琴師周長華學程腔,由吳富琴先生教她身段,讓周先生住在上海家中,學戲三年。周長華先生以他對程派藝術的熟知和高超的胡琴技藝,給了李薔華極大的幫助。他細致準確地傳授了李薔華程派的私房戲。周長華先生因為一直在李家住,程先生有戲需要周長華飛到哪里,自然李家都知道,穎若館主16歲時便與李薔華結(jié)伴去外地,千里驅(qū)馳,為聽程硯秋一戲,還有機會去后臺。1947年,程先生在上海期間,由徐先生引見在上海拜見程硯秋大師,程大師贊賞有佳,因當時程不收女弟子,卻沒有把李薔華收入門下,程先生仍對李薔華和李世濟親自進行了指點,使李薔華在藝術上更為成熟。

    1947年好友盛五小姐下嫁了名琴師周長華,當年大中華唱片廠邀請李薔華灌唱片,住在李家的周先生建議讓她灌梅妃的二簧慢板“別院中”一段,還有《女兒心》,這些都是程先生沒灌過。此前程先生在天蟾舞臺演了《女兒心》,袁世海的巴臘,魏蓮芳的江花佑,俞老的小生,這三場李薔華是每場不落,因此熟悉在心。后來就有了李薔華灌制的1947年反串小生、與館主、周長華胡琴合灌的《女兒心》、《四郎探母》、《玉堂春》、《桑園會》等傳世。

    1948年開始先后李薔華、李薇華組“薔薇劇團”,在上海、寧波、蘇州、杭州、天津、西安、長沙、鄭州、開封及蘇北等地演出,技藝逐漸成熟。1949年6月,名票嘯云館主王振祖率領的中國劇團有李薔華、李薇華、李玉蓉和老生言少朋、張慧鳴、金鳴玉,武生 李桐春、李環(huán)春、李鳳翔、熊寶森、王永春、陸錦春,花臉牟金鐸、郭鴻田,文丑董盛村,武丑景正飛、沈連生,文場周長華、唐鳳樓,武場吳懋森等在臺北美都麗戲院及新民戲院演出。言少朋、李薔華、李薇華不久即回上海。新中國建立。

    李薔華

    戲曲碼頭在中國名列前茅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漢口。中山大道上聞名全國的民眾樂園,老輩稱為“新市場”建于1918年,容納3000人的規(guī)模僅次于上海大世界。而建在園內(nèi)的江夏劇院,舊名新市場大舞臺,1949年后做為武漢市京劇團演出場地,1952年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中南京劇工作團歸屬武漢市文化局領導,改名武漢市京劇團。首任團長高百歲,副團長為麒門高足陳鶴峰、高盛麟、猴王郭玉琨、于宗昆。1953年李薔華、關正明、陳瑤華、云艷霞、熊志云等名演員加入了劇團。之后李薔華與馬連良先生高足、名須生關正明結(jié)婚,并長期在武漢京劇團任演員。

    1955年7月武漢市京劇團赴長江沿線城市演出,李薔華、李薇華姊妹在南京分別演出《荒山淚》、《香羅帶》、《女起解》、《三堂會審》和《紅娘》、《拾玉鐲》、《梅龍鎮(zhèn)》、《虹霓關》等,當時正在南方考察的程先生和李少廣在臺下看了整出《荒山淚》,以示對李薔華學程成就的肯定。1955年8月李薔華、陳瑤華、楊玉華、高維廉、李正福、許君良演出了《西廂記》。

    1956年11月李薔華與玉牡丹、關正明、關嘯彬、李四立、李羅克、李景萼、李桂花、李雅樵、李春森、陳伯華、陳春芳、沈云陔、周天棟、吳天保、金雅樓、高盛麟、高百歲、高維廉、章炳炎、郭玉琨、胡桂林、賀玉欽、袁璧玉、黃楚材、楊菊萍、董少英、熊劍嘯等同獲湖北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表演一等獎。

    1957年5月李薔華與陳瑤華、楊玉華、高維廉、董少英、葉盛茂、高世泰等演出了《雁門關》。

    1958年8月李薔華與張宏奎、于鴻賓、劉敏霞演出了《黨的女兒》;1958年10月李薔華與高盛麟、陳鶴峰、關正明、張宏奎、劉文魁、倪海天演出了《鄭成功》;1958年11月李薔華與關正明、于鴻賓、高世泰、張劍英演出了《梅玉配》。

    1959年3月在北京人民劇場舉辦紀念程硯秋逝世一周年演出,李薔華與王玉敏先生演出了《竇娥冤》。

    1962年3月由中央文化部主持,張君秋交流演出與武漢市京劇團聯(lián)合演出《紅鬃烈馬》,張君秋在武漢與李薔華、陳瑤華分飾王寶釧,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分飾薛平貴,王婉華飾代戰(zhàn)公主。1962年6月李薔華隨武漢市京劇團赴滬演出。

    1964年6月李薔華和高維廉首演了現(xiàn)代京劇《紅色娘子軍》; 1964年9月李薔華與關正明、倪海天、張宏奎、熊志云、張劍英首演了現(xiàn)代京劇《奇襲白虎團》;1964年10月李薔華與高盛麟、張宏奎、朱寶康、劉文振首演了現(xiàn)代京劇《節(jié)振國》;

    1965年7月李薔華、劉敏霞、張宏奎、高世泰、李正福首演了現(xiàn)代京劇《南方來信》;1965年9月關正明、李薔華、謝宗俊、陳少蜂、張劍英首演了現(xiàn)代京劇《渡江第一船》。

    1966年1月李薔華、關正明、高維廉、熊志云演出了現(xiàn)代京劇《山鄉(xiāng)風云》。從此文革開始,李薔華和關正明等毫無例外地被打成了武漢京劇團的“三名三高”,老老實實地按時報到,參加學習,接受批判。

    1976年關正明與李薔華一同從牛欄閑置之中奉命北上,再操舊曲主演《二堂舍子》電影。這批傳統(tǒng)劇目是文革后期特為毛澤東秘密錄制的。藝跨余楊兼容言馬、上個世紀40年代初上海戲曲學校正字輩出科的關正明先生突顯一代須生純正的品味,李薔華年近五旬,唱念上乘,戲尾屁股坐子騰空而起,飛起兩尺之高,變身盤腿硬落;下場跪步快穩(wěn),青衣內(nèi)穿褶子外罩帔,起身連范干凈麻利,非常精彩。

    1970年代李薔華和關正明離異。1979年夏,李薔華拜訪了孤身病中的京昆大師俞振飛先生,頗為同情。在于學生撮合下,于1980年1月改嫁俞振飛大師,挾子關懷到上海,成為梨園佳話。之后進入上海戲曲學校執(zhí)教,并不時參加舞臺演出。

    武漢京劇院大舞臺因年久重修,歷時近兩年落成。1980年5月為舉辦慶祝新劇場落成演出,名家云集,張君秋、高盛麟、俞振飛、李薔華、童芷苓、關正明、孫正陽、李慧芳等參加演出。劇目有童芷苓,關正明,孫正陽全部《法門寺》、李慧芳全部《穆桂英·轅門斬子》、張君秋,俞振飛《春秋配》、李薔華,黃正勤演出了《春閨夢》。1982年李薔華參加了武漢市京劇團建團三十周年紀念活動,演出了《鎖麟囊》。

    1983年3月17日起中央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北京市文化局、中國劇協(xié)北京分會、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聯(lián)合主辦紀念程硯秋逝世25周年的紀念活動,新艷秋、王吟秋、趙榮琛、李世濟、李薔華合演《鎖麟囊》。1983年5月8日在上海大眾劇場,由上海電臺主辦的“上海市戲曲學校師生演唱專場”。戲校的李薔華、張少樓、俞振飛、童芷苓等老一輩,徐知儀、續(xù)正剛、朱玲妹、張洵澎中年一代,李占華、徐建忠、吳穎、張彥平、田金萍、任惠英青年一代,龐春濤、王正嫻、徐建偉等后生四代演員同堂演出。程派部分由任惠英唱《武家坡》,李薔華唱《碧玉簪》以及《文姬歸漢》選段。

    1983-1984年間李薔華和蔣慕萍錄制了《朱痕記》;與梁慶云在北京人民劇場合作演出《武家坡》;與張學津合作了《三娘教子》;和蕭盛萱演出了《坐監(jiān)》。

    1985年11月15日上海音像公司、上海唱片公司、上海電視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市演出公司在人民大舞臺聯(lián)合舉辦南北京劇表演藝術家交流演出,李玉茹、童芷苓、李薔華、遲世恭、張文涓、張少樓、王正屏、王夢云、艾世菊、孫正陽、黃正勤與北京和天津的袁世海、杜近芳、趙榮琛、楊榮環(huán)、李鳴盛、馬少良等參加演出,盛況空前。劇目有《群借華》、《龍鳳呈樣》、《福壽鏡》、《鎖麟囊》、《武家坡》等。其中李薔華和著名女須生張文涓演出《武家坡》。在上海京劇院隆重舉行紀念著名表演藝術家周信芳誕辰90周年暨上海京劇院建院30周年活動上。由紀玉良、李炳淑、汪正華、王正屏、艾世菊、王夢云、言興朋等并特邀李薔華、蔡正仁、鄧宛霞合作演出。上演《牧虎關》、《審頭刺湯》、《徐母罵曹》、《四五花洞》、《敬德裝瘋》、《蝴蝶媒》等老戲。此間言興朋和李薔華還錄制了《三娘教子》。

    1989年李薔華和俞振飛錄制了《春閨夢》,她為程師配像的劇目《武家坡》、《青霜劍》等得到一致的贊譽。她還與俞老同臺合作演出了《玉堂春》、《連環(huán)記》、《長生殿》、《刺虎》,《奇雙會》等。

    1990年3月李薔華、俞振飛、遲世恭、汪正華、王正屏、李炳淑、李麗芳、張南云、夏慧華、艾世菊、王夢云、馬博敏、言興朋在人民大舞臺參加上海京劇界為第十一屆亞運會義演。

    為紀念俞振飛先生百年誕辰,李薔華表演了昆劇《販馬記·寫狀》。2003年12月18日紀念程硯秋誕辰100周年巡回演出在上海逸夫舞臺舉行。李薔華先生與汪正華、后輩劉桂娟與王佩瑜搭檔演出《紅鬃烈馬》2004年李薔華先生在紀念程硯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時演出了久未見于舞臺的《亡蜀鑒》唱腔、身段、水袖皆不顯老態(tài),令人叫絕。

    李薔華先生最大的特點及優(yōu)點是規(guī)矩。她在音韻上有相當講究,吐字、發(fā)聲、四聲極其準確,她的唱像是有一口氣頂住,真正做到綿延不絕。聽起來外柔內(nèi)剛,情態(tài)動人。咬字講究,口齒清晰。音色略薄,所以在初聽時可能不是那么抓人。細聽之下,很容易上癮。50多年來她一直學習鉆研程派藝術,先后在北京、武漢、上海等地從事程派劇目的演出和教學,為程派藝術的光大做出了貢獻。

    除了上述所列劇目外,李薔華經(jīng)常上演的劇目有:《鎖麟囊》、《二堂舍子》、《春閨夢》、《亡蜀鑒》、《朱痕記》、《武家坡》、《鴛鴦!、《六月雪》、《三娘教子》、《四郎探母》、《三擊掌》 、《武家坡》 、《碧玉簪》等戲無數(shù)。

    李薔華學生有楊愛華、朱麗麗、江汁等。

    登臺再演

    自從1997年在香港新光劇院粉墨登場之后,京劇名家李薔華便不再演出整臺大戲。其間,常有劇團邀她登臺,她總是婉言謝絕:“《鳳還巢》里的程雪雁,用不著請彩旦,我化好妝,就是活脫脫的程雪雁!薄而P還巢》里,雪娥貌美,以青衣演員扮演;雪雁貌丑,就以彩旦出演。李薔華以雪雁自嘲,謝絕演戲。

    然而,為了紀念京昆大師俞振飛誕辰109周年,2011年7月16日,李薔華再度對鏡理妝,與俞門大弟子蔡正仁攜手演出京劇《春閨夢》。上一回,李薔華與蔡正仁一起演出《春閨夢》,已是20年前,那是在紀念俞振飛舞臺生涯70周年的活動中。20年后,李薔華已然83歲,她自己都疑惑:這長達一小時的《春閨夢》,唱腔、身段繁難,自己扛得下來嗎?

    晚9點剛過,李薔華扮演的張氏登場了。李薔華背身從側(cè)幕條上快步走出,兩三步后立即轉(zhuǎn)身亮相,底下立即響起掌聲,人們驚嘆:李薔華精氣神猶在。十多年未登臺演大戲的李薔華,開始還是有些許緊張。好在,李薔華功底扎實,雖緊張,倒不曾灑湯漏水。李薔華9歲開始學戲,由聲名堪與四大名旦比肩的徐碧云教她基礎戲,由此打下了非常過硬的演唱、表演功底。1947年,徐碧云將李薔華引薦給程硯秋大師,李薔華從此立雪程門,研習程派,頗見功力。這份功力,在其唱腔中便可見一斑。李薔華在演出《春閨夢》時,其聲高,如霜天鶴唳;其聲幽,如空谷泉鳴,高低徐疾,操控自如;尖團四聲,拿捏得當。在程門弟子中,李薔華是地道的“保守派”,唱、念、做悉遵程師,不逾雷池一步。學程70余年,李薔華說:“我從不敢亂改程硯秋的藝術,哪怕一點一滴,我沒有那個能力和水平!币虼,李薔華演出《春閨夢》,處處見方圓,規(guī)矩而嚴謹。

    京劇《春閨夢》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新婚別》以及陳陶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意境。當年,在《春閨夢》里,程硯秋飾演張氏,俞振飛飾演王恢,兩位藝術大師旗鼓相當,珠聯(lián)璧合。如今,由李薔華、蔡正仁演來,仍可見程、俞遺風。尤為難得的是,83歲的李薔華在規(guī)矩與嚴謹間,演出了張氏的嬌俏女兒態(tài)。“春閨夢”里,張氏夢見丈夫王恢回來,久別勝新婚的王恢,急欲“重尋鴛枕”,張氏卻嬌羞滿面,欲先談心。推托間,蔡正仁以右手搭李薔華左肩,這時,李薔華將左肩一斜,身子往一邊輕收,嬌羞之態(tài)頓顯,全場立即給了一個滿堂彩。戲的末尾,李薔華跑了一大圈的圓場,末了,氣定神閑,唱完成套的二黃唱腔。

    臺上的氣定神閑,那是真功夫。然而,一到后臺,李薔華即嘔吐了,趴在桌上,久久緩不過來。整整40分鐘后,她才抬起頭,對眾人說:“我活過來了!闭f這話時,微笑掛在嘴邊,她慶幸,自己終于以一出她和俞振飛曾經(jīng)合作過的《春閨夢》,完成了對俞老最好的紀念。

    藝術特色

    她在音韻上有相當講究,吐字、發(fā)聲、四聲極其準確,聽起來外柔內(nèi)剛,情態(tài)動人。

    代表劇目

    李薔華經(jīng)常上演的劇目有:《鎖麟囊》、《二堂舍子》、《春閨夢》、《亡蜀鑒》、《朱痕記》等。

    在紀念程硯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中演出了久未見于舞臺的《亡蜀鑒》,極受歡迎。

    近來她為先師配像的劇目《武家坡》、《青霜劍》等得到一致的贊譽。

    獲得榮譽

    2018年5月,李薔華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名人推薦
    • 李少春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園世家,工武生、老生。誕辰:1919年11月4日,農(nóng)歷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1...
    • 李浩天
      李浩天,男,京劇老生。文武老生李少春之長子,是李寶春長兄。
    • 劉濤
      劉濤,1978年7月12日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國內(nèi)地女演員。2000年,因出演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進入娛樂圈。2003年起憑借《還珠格格3》和《天龍八部...
    • 李伯培
      李伯培,原名李玉聲,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由于李伯培受到過奚嘯伯先生的真?zhèn),藝術上傳承奚派的風格:委婉細膩、清新雅致。唱功有“洞簫之美...
    • 李盛泉
      李盛泉,京劇老旦,學名李樹芝。嗓音洪亮,扮相尤為酷肖,主要的段子有《打龍袍》、《釣金龜》、《游六殿》、《藥茶計》、《行路訓子》等。擅長在...
    • 李香勻
      李香勻 被譽為“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李香勻,是京劇的“四大霉旦”之一,他扮相雖好,藝事亦佳,但就是不走運,倒霉一生。他在30年代前期演于“漢大...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