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馬金鳳

    馬金鳳(藝術家)

       馬金鳳,著名豫劇大師,家住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是“豫劇功勛杯”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豫劇五大名旦。公認是20世紀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曾多次榮獲戲曲會(調(diào))賽演員一等獎。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河南省劇協(xié)副主席,省政協(xié)委員。屬老一代中跨世紀的豫劇名家,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躍在劇壇藝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動中。 馬金鳳女士以演≤穆桂英掛帥≥ ≤花打朝≥等出名。


    成長歷程

       馬金鳳,女,1922年出生在山東曹縣一個苦藝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其父崔合利是當時頗負盛名而又窮困潦倒的藝人,她藝名“花蛾子”,綽號“蓋九州”,6歲隨父學藝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學,聰慧過人,與父同臺演出了《三義記》、《劉二姐趕會》、嶄露頭角,被譽為“七歲紅”。1930年乞討到河南開封拜豫劇名演員馬雙枝為師,改唱豫劇。9歲時曾被賣入開封盧殿元戲班,更名為盧金鳳。被贖出后隨繼父姓,改名為馬金鳳。1939年到密縣太乙新班演戲,曾向燕長庚、翟彥身學唱豫西調(diào)。14歲正式登臺演出,經(jīng)常上演的劇目有《老征東》、《羅煥跪樓》、《三娘教子》、《對花槍》等。 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劇團 ,后轉(zhuǎn)為河南省商丘專區(qū)人民豫劇團。1954年并入商丘專區(qū)實驗豫劇一團(現(xiàn)洛陽市豫劇團前身)。

       解放后,馬金鳳與劇作家宋詞合作,對梆子戲的傳統(tǒng)劇本《老征東》進行整理,易名為《穆桂英掛帥》。1953年到上海演出時,曾得到梅蘭芳的具體指教,并被梅蘭芳收為弟子,送馬金鳳一鳳冠。后對劇本和演出進行了多次認真地錘煉和加工。1956年進京演出《穆桂英掛帥》轟動了首都劇壇,被譽為“真國色”的“洛陽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純凈,清脆圓潤,音質(zhì)堅實、柔韌,唱法上以假聲為主,真假聲結合運用;唱工以大段敘述性“豫東調(diào)”“二八板”為其擅長,吸收山東梆子的音調(diào)加以融化;唱腔結構嚴謹,旋律簡練、樸實,節(jié)奏明快、舒展,技巧嫻熟,造詣深厚。其特點剛健豪爽,深入淺出,蘊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等表演程式為一爐,獨具匠心地創(chuàng)造了適合劇情人物需要的“帥旦”這個新的藝術行當,成功地塑造了氣宇軒昂、雍容大度、巾幗英雄穆桂英的藝術形象。

       1958年中央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穆桂英掛帥》。該劇影響全國;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歲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在60余載的藝術實踐中,馬金鳳開拓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形成了“馬派”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都已拍成戲曲藝術片。

      作為一個杰出的戲曲演員,除了其他方面的藝術造詣之外,唱腔美是觀眾折服的重要因素。馬金鳳不但有著精湛的表演藝術,而且練就和保護了一副“金嗓子”。她以高亢、清脆、甜美、樸實等特色,形成馬派藝術而著稱于世。1956年以來,馬金鳳曾先后四次率領洛陽市豫劇團進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熱烈歡迎,得到高度評價。作家老舍看這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贈詩贊美:“大眾喜顏開,洛陽金鳳來,打朝嘲笑謔,掛帥奪風雷。歌舞全能手,悲歡百練材。長安春月夜,鼓板綻紅梅。”如今她年過八十,仍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唱腔韻味和演出風采不減當年。

      然而,她的金嗓子決非天賦,而是從痛苦的煎熬中得來。在她少年時代,嗓子并不好,也沒有忘記被戲霸踢下臺頭部留下的那塊傷疤。為了練腔,她抱著水罐扣信臉面高喊,天天如此,從不間斷。天長日久,她的前額竟被水罐邊沿磨破了皮,形成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就這樣整整堅持了九年,終于練出了一副金嗓子。她深有感觸地說:“我把嗓子看得比命還珍貴,因為嗓子就是我的武器!

    馬金鳳

      馬金風最懂得藝術生命價值,因而也就特別愛惜和保護她那來之不易的金嗓子。她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宴會,也經(jīng)歷過饑渴難熬的日日夜夜,喜怒哀樂,成功與挫折,都沒能使她稍有松懈,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不但煙酒與她無緣,就連稍帶刺激性的食品象雞鴨魚肉、冰糕汽水等也不食用。她最常吃的飯食是鏝頭、綠豆小米飯,甜面湯是她的最愛,最多加幾個荷包蛋。為了保護嗓子,她對等身體簡到了苛刻殘酷的地步。

      馬金鳳所以在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不僅僅是因為她有甜美的唱腔、高超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她有著與群眾水乳交融的關系以及一貫身體力行的戲德。五十多年來她一直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在那里汲取豐富的藝術營養(yǎng),體驗生活,陶冶情操,在為人民演唱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著演出水平。

      年逾古稀、兒孫滿堂的馬金鳳,論地位,她任著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河南分會副主席、洛陽市政協(xié)副主席職務;講待遇,她有著優(yōu)厚的工資,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擬的。她完全可以脫下戲裝,輕輕快快守在兒孫跟前頤養(yǎng)天年了。在蒼穹翱翱鳴唱的金鳳凰一旦圄于籠內(nèi)便意味著藝術生命的終結。當豫劇五大名旦眾姐妹相繼退下舞臺的時刻,她仍保持著充沛的熱情和藝術的青春,把能為群眾演出視為最大的幸福。近幾年來,她和她的學生進山村、下工廠,喜訊頻傳的大河上下留下她的足跡,硝煙彌漫的邊防前線留下她的身影,雖八方奔波,風塵仆仆,卻興致不減,甘之如飴。

      跨入21世紀,馬金鳳以80歲的高齡,又重新排演了她的拿手戲《穆桂英掛帥》,這出戲的重排在劇本、唱腔、舞點和導演手法上都作了重大改革,演員陣容強大,馬金鳳不顧年老體衰場場參加排練,并在北京保利劇場連演十場,觀眾場場爆滿,黨和國家一些領導人觀看了演出,在全國又利起了一場馬金鳳熱。馬金鳳說:“我還要在全巡回演出80場,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演一天!

    藝術風格

      馬金鳳表演細膩、灑脫、生動、逼真,唱腔高亢、明快,嗓音清脆、明亮,吐字清晰,噴口爽利,行腔穩(wěn)健,韻味醇厚。以小嗓為主,大小嗓結合運用。經(jīng)70年的舞臺實踐和不斷革新創(chuàng)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帥旦”藝術風格。其代表作有《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等。這三出戲全部拍成了電影。劇中主要唱段,以及《楊八姐游春》、《十二寡婦征西》等劇中的唱段多次灌制唱片和錄制盒式磁帶發(fā)行。并曾多次進北京和中南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被當代譽為“洛陽牡丹”,并享譽海內(nèi)外,公認是20世紀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曾多次榮獲戲曲會(調(diào))賽演員一等獎。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河南省劇協(xié)副主席,省政協(xié)委員,F(xiàn)仍擔任洛陽市豫劇團團長, 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躍在劇壇藝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動中,提起豫劇《穆桂英掛帥》、《花打朝》、《花槍緣》,人們就會想起一個山東人的名字——馬金鳳。她6歲學戲,7歲唱紅;她本姓崔,不姓馬;她將在故鄉(xiāng)辦戲校,為家鄉(xiāng)培養(yǎng)藝術人才;她每年演出200多場,82歲仍掛帥,被公認為舞臺生命最長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之一。

    活動年表

      2000年2月4日,農(nóng)歷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2000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3年4月12日,農(nóng)歷癸未年三月十一日,20時:慶祝中國戲劇梅花獎創(chuàng)辦20周年文藝晚會《梅花賦》舉行

      2004年1月21日,農(nóng)歷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4年12月10日,農(nóng)歷甲申年十月廿九日:第三屆造型表演藝術成就獎頒獎

      2006年1月1日,農(nóng)歷乙酉年十二月初二日,晚:“洛陽牡丹八旬出征,豫劇大師新年獻藝”馬派藝術戲曲專場舉辦

      2006年9月20日,農(nóng)歷丙戌年閏七月廿八日,晚:中國大戲院開業(yè)70周年慶典演出第二場

      2006年10月29日,農(nóng)歷丙戌年九月初八日:九九重陽節(jié)“豫劇六大名派演唱會”舉行

      2008年4月8日,農(nóng)歷戊子年三月初三日:馬金鳳收楊曉青為徒

    眾弟子

       王文慧

      (1943—)女。河南省商丘市人。河南省劇協(xié)會員 ,洛陽市劇協(xié)理事。1957年考入洛陽市豫劇團,主攻花旦,兼武旦、帥旦 和武小生。表演干凈利索,富有激情。其主要代表性劇目有《三打白骨精》( 飾白骨精)、《沙家浜》(飾阿慶嫂)、《杜鵑山》(飾柯湘)、《楊開慧》 (飾楊開慧)等。1962年拜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為師,是馬派藝術 的第一傳人。其主要唱段由中國唱片社總公司灌制唱片和錄制盒式帶發(fā)行。

      韓培玲

     。1945-)女;刈。河南省商丘市人。系中國劇協(xié)會員、 洛陽市劇協(xié)理事、洛陽市豫劇團演員。主攻武旦,兼演帥旦。文武兼?zhèn),戲路較 寬。1990年拜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為師。主演《花槍緣》、《花打朝》、《穆桂英掛帥》、《抬花轎》和現(xiàn)代戲《瓊花》、《山鄉(xiāng)風云》等。先后在電影《洛陽橋》、《七奶奶》中扮演耶律夫人、羅夫人等主要角色。

      許青枝

          (1949—)女。河南省扶溝縣人。系河南省劇協(xié)會員。1960年考入洛陽市戲校,畢業(yè)后分配到洛陽市 青年豫劇團,后并入洛陽市豫劇團。主攻青衣,兼帥旦和老旦。1987年拜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為師,被譽為“馬派”藝術的“正宗傳人”!短一ㄢ帧罚椄]氏)、《穆桂英掛帥》(飾穆桂英)、《花槍緣》(飾姜桂枝)、 《楊八姐游春》(飾佘太君)等,是其代表性劇目。曾在1988年全國豫劇 中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中榮獲“最佳演員獎”。其主要唱段被灌制成唱片和盒式帶發(fā)行

      秦曉萍

      (1949---)旦行女演員。安徽省碭山縣人,1962年考入碭山縣豫劇團學藝,初習花旦,后學青衣。她在學員期間舊十分刻苦用功,無論唱,做,念及各種基本功訓練都十分用心, 故而基本功扎實,在同輩中很快就脫穎而出,并在碭山和周邊數(shù)縣有了一定影響。秦曉萍并未因稍有成就而自滿自足。1984年,經(jīng)趙義庭介紹,投師于馬金鳳門下,成為馬金鳳的入室弟子。此后,她認真學習馬派藝術,從一招一式學起,日日苦練,從無半點松懈。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學習馬派藝術,不斷有進步,不斷有新體驗,不僅較好地掌握了馬派藝術的方法,神韻,而且她還根據(jù)群眾的欣賞習慣和自己的嗓音特點,將其他豫劇流派的特點融入自己的演唱中,從而初步形成了一種出自馬派而又有自身特點的演唱風格。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她對馬派藝術和其他豫劇流派藝術的體會更加深入,其融合程度已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個人風格也日趨鮮明。她的演唱充分發(fā)揮了自己音域?qū)拸V,嗓音堅實明亮的特點,在繼承馬派吐字清晰,甩腔有力,行腔剛柔相濟等特點的同時,又通過節(jié)奏,旋律的細微變化,使自己的演唱較之馬派更柔情,也更加強調(diào)氣勢與剛性。她的表演樸實無華,又細膩傳神,尤其在眼神的運用上頗有獨到之處。由于她的不斷努力,她不僅是安徽豫劇界優(yōu)秀演員的代表,而且也在豫劇界優(yōu)秀中青年演員中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主要演出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秦香蓮》,《秦雪梅》,《大明忠烈傳》,《女太子》及現(xiàn)代戲《李雙雙》,《朝陽溝》等。

       馬蘭

      ( 1960年--)

      馬派選秀專場時正式拜師。

            馬蘭,河南省豫劇三團一級演員,女,漢族,河南商丘人,馬派專場時正式拜師

      姜晶玉

     。1963-)女。河南省洛 陽市人。1975年參加洛陽豫劇團。系河南省劇協(xié)會員。攻花旦,扮相俊美,嗓音寬厚,屬豫西流派。曾在《抬花轎》、《桃花庵》《洛陽橋》和《七奶奶》中飾演主要角色。獲1982年河南省戲曲青年演員會演演員一等獎。

      柏青

     。1963-)女;刈,河南省南陽市人。出身梨園世家。197 6年考入南陽市豫劇團,1984年考入洛陽文化藝術學校,畢業(yè)后回團任演 員。從師天津京劇團著名演員彭英杰,后又拜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為師 。應工刀馬旦,兼花旦、老旦。主演的劇目有《戰(zhàn)洪州》、《穆桂英掛帥》、《淚灑相思地 》及現(xiàn)代戲《我愿嫁給她》等數(shù)十個劇目。1982年獲河南省青年演員一等獎, 1987年獲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唱腔廣播大獎賽一等獎,1988年 參演《北國王子》,獲河南省二屆戲劇大賽一等獎,同年還獲河南省首屆藝術 節(jié)特別獎,首屆“香玉杯”獎,全國首屆豫劇中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青年 演員獎,F(xiàn)為中國戲曲聲腔研究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

       趙曉梅

       女,生于1948年,安徽蕭縣人。國家一級演員,現(xiàn)為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河南分會會員、洛陽市文聯(lián)委員、洛陽市豫劇團主要演員。

      趙曉梅出身于梨園世家,1960年考入洛陽市戲曲學校。1965年畢業(yè)分配到洛陽市豫劇團工作,主攻花旦、閨門旦,兼演武旦、帥旦、小生等行當。曾先后主演過《楊金花奪印》、《謝瑤環(huán)》、《秦雪梅》、《李慧娘》、《桃花庵》、《洛陽橋》、《姊妹易嫁》、《三圣母》、《雛鳳凌空》、《潘金蓮》以及現(xiàn)代戲《銀線紅心}等劇目。1973年,她首次參加河南省現(xiàn)代戲調(diào)演,被省會觀眾譽為洛陽市豫劇團的“五朵金花之一”。1985年,她主演的《姊妹易嫁》和《桃花庵》,由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錄制成盒式磁帶,發(fā)行全國,并遠銷東南亞一些國家。

      她也是閻立品先生弟子,閻馬二派一肩挑。

      康霞

            女(1963-)山東魚臺人,1985年2月正式成為馬金鳳先生弟子。

      扮相俊俏,身段優(yōu)美,嗓音圓潤。國家一級演員。

      劉淑芹

      女,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豫劇大師馬金鳳親授弟子,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她主演的《花槍緣》1990年被山東電視臺錄制成戲曲電視片,主演的《五世請纓》于1997年被山東電視臺錄制成戲曲電視片,劉淑芹在1991年山東省戲劇演員大賽中獲一等獎,在1993年山東省戲曲演員大賽中獲一等獎。2001年全省戲曲演員電視大賽中獲一等獎。2001年全省戲曲演員大賽中獲一等獎。她主演的劇目《花槍緣》、《穆桂英掛帥》、《楊八姐游春》、《五世請纓》、《尋兒記》等深受廣大觀眾的好評。被專家和同行譽為“山東省豫劇第一老旦”。

      關美麗

      女,豫劇旦角。

           馬金鳳親傳弟子。13歲考入洛陽戲校,17歲入洛陽市豫劇團工作。得馬派真?zhèn)鳌?

      為河南省戲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2006年度梨園春專業(yè)組的金獎擂主。

      “豫苑之花”源自于2008年的“擂響中國——《梨園春》全國專業(yè)戲曲擂臺賽”,關美麗表演的“一掛兩花”(《穆桂英掛帥》、《花打潮》、《花槍緣》),以她那明亮純凈,清脆圓潤的嗓音和形神兼?zhèn),頗具馬派風范的表演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聲,從而也認識了這個“能挑大梁”(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尚長榮語)。

      為國家一級演員,被譽為“豫苑春梅”。洛陽豫劇院副院長。

      路艷菊

      女,河南鄭州人,原鄭州市豫劇一團著名演員,現(xiàn)任鄭州藝術學校戲劇教研室高級講師。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及鄭州市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青聯(lián)委員。曾先后被命名為鄭州市青年突擊手和河南省新長征突擊手。師承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同時不斷吸收其他流派和劇種的藝術精華,為我所有,形成了自己一套表演風格。代表劇目《穆桂英掛帥》、《打神告廟》、《情斷狀元樓》、《風流才子》、《假太子與真公主》等分別由中央及多家省級和市級電視臺、電臺錄制播放,并獲得了多個獎項。

      楊曉青

      女,專業(yè)弟子。

      2008年4月8日拜師。鶴壁市豫劇一團團長。

      楊曉青在《哈哈鄉(xiāng)長》中飾演的女主角黎明。

      周樺 

      女,漢族,豫劇旦角,馬金鳳弟子。1958年11月生,籍貫上海,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甘肅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甘肅省政協(xié)委員。

      周樺主攻青衣、閨門旦、花旦。她先后主演過豫劇五大流派的代表劇目,能博采眾家之長,又結合自小所受的江南民間藝術熏陶,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清亮、秀麗、委婉、細膩的演唱風格。1996年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突出貢獻獎(1996年)、首屆中國豫劇藝術節(jié)優(yōu)秀表演獎(1997年)、蘭州市首屆“蘭藝之星”獎(2004年),被評為甘肅省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家(1999年)、“情系隴原三下鄉(xiāng)帶頭人”活動先進個人(2002年)、“甘肅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005年)等光榮稱號。

      牛欣欣

      女,戲迷弟子。

      (2003.7---)河南省夏邑人,第12屆中國戲曲小梅花“十佳金獎”獲得者,第2屆“和平杯”中國京劇小票友邀請賽“十小名票”,第四屆“擂響中國”戲迷擂臺賽銀獎得主,“非常6+1”“非常明星”。2008年3月22日476期《梨園春》,“戲出名門”馬派選秀中,牛欣欣藝冠全場,拜得豫劇大師馬金鳳老師為師。

      李靜怡

      女,與牛欣欣同時拜師。演老旦很可愛。

    京劇花旦

      琴雪芳,女,京劇花旦。初名馬金鳳;原籍山東人。年二十七歲;故于上海。

      出生: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乙巳)

      逝世:1931年2月26日,農(nóng)歷辛未年正月初十日

      活動年表

      1923年2月23日,農(nóng)歷癸亥年正月初八日,11時:1923年春節(jié)黎元洪總統(tǒng)府堂會第一天

      1923年2月24日,農(nóng)歷癸亥年正月初九日,15時:1923年春節(jié)黎元洪總統(tǒng)府堂會第二天

      1923年2月25日,農(nóng)歷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時:1923年春節(jié)黎元洪總統(tǒng)府堂會第三天

      1927年5月,農(nóng)歷丁卯年:周信芳首演頭至十二本《華麗緣》

      1927年5月8日,農(nóng)歷丁卯年四月初八日:周信芳首演頭、二本《龍鳳帕》

      1928年6月7日,農(nóng)歷戊辰年四月二十日:周信芳復演頭、二本《龍鳳帕》

    名人推薦
    • 羅蘭梅
      羅蘭梅,女,1925年農(nóng)歷乙丑年生于鄭州,豫劇旦角。12歲進入河南省著名藝人周海水創(chuàng)辦的科班“太乙班”學藝六年,主攻青衣,兼攻小生、須生、花旦...
    • 李英
      李英是中國存在很普遍的名字。歷史至今出過諸多“李英”人才,如金朝大臣李英、明朝將領李英、革命烈士李英,還有國家一級美術師、相關的專家、教授...
    • 李素芹
      李素芹,女,1963年生,博士,教授,北京科技大學生態(tài)科學與工程系教師。中國金屬學會會員,中國生態(tài)學會會員。
    • 苗文華
      文華是桑派藝術的優(yōu)秀傳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現(xiàn)任河北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邯鄲市東風豫劇團團長。作為桑派掌門人,他深得著名表演...
    • 任宏恩
      任宏恩,出生于1941年,河南溫縣人,國家一級演員,久負盛名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省管優(yōu)秀專家,原河南省許昌市豫劇團團長。唱...
    • 孫玉菊
      孫玉菊,女,豫劇旦角。河南省開封市人。13歲參加鄭州市豫劇團,1962年拜常香玉為師,代表劇目有《花木蘭》、《大祭樁》、《斷橋》、《游龜山》、《...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