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秋 - 簡介
趙慧秋,女,京劇旦角。
趙慧秋 - 經歷
自幼學戲,從師榮蝶仙先生,后來榮先生去上海發(fā)展,又將其舉薦于李凌楓先生學藝,并收為入室弟子。老師們的嚴格要求和悉心傳授。使趙慧秋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加上她的聰穎好學,使她進步很快,并得到荀慧生先生的賞識,拜于荀先生門下,聆聽老師的教誨,比較全面的繼承了荀派表演藝術。
趙慧秋是荀派繼承者中的翹楚,在多年的舞臺實踐中,同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侯喜瑞、周嘯天、厲慧良等等諸多的京劇名家同臺演出的同時,不斷汲取營養(yǎng)來豐富自己的表演藝術,其荀派戲中規(guī)中矩,呈現(xiàn)給觀眾一個完整完美的荀派藝術,不論是她錄制的《晴雯》、《霍小玉》等戲的錄音,還是五演《紅娘》等荀派戲的資料,都是那么淳樸清新。唯一可惜的是,文革后,由于身體原因,趙慧秋很少出演荀派代表作了。但當一九八四年天津紀荀演出時候,荀夫人盛邀趙慧秋參與五演《紅娘》的演出,雖然出場的場次不多,但她那質樸的表演,俏麗的唱腔,再次讓人領略了純正的荀派風格,為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貴的資料。
趙慧秋是一位勇于創(chuàng)新的演員,雖然她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淡出舞臺,在天津藝術咨詢委員會工作,但她一直是心系舞臺,潛心研究藝術,精心培養(yǎng)新人。其弟子李經文、張悅等等都是非常出色的好演員,趙老師在悉心傳授她們藝術的同時,還不斷地把自己的創(chuàng)新和設想與她們交流,付注于舞臺實踐。趙慧秋老師經常說:前輩創(chuàng)造的藝術,我們首先要繼承下來,然后在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和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但切不可盲目地去改革。所以說,趙老師在繼承和發(fā)展荀派乃至京劇藝術上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趙慧秋老師很和藹謙虛,對于來求教的不論是青年演員還是戲迷票友,都是耐心的傳授,同時虛心向別人學習,借鑒,這也是她不論涉足什么藝術領域,都能得到大家認可的主要原因之一。論資歷,她受業(yè)于榮蝶仙和李凌楓,應與程硯秋、張君秋同等,但她始終沒有炫耀這些,而是默默地去耕耘自己的天地,走自己的路,她經常說:老師好,代表不了什么,同門師兄妹出名是人家的事情,自己的奮斗得到大家的認可才是真本事。她為人耿直,敢說真話,談泊名利,也正是因為她的性格,才沒有那么大紅大紫,可是她的精湛藝術永遠令大家敬畏。
在2005年天津舉辦的中華之聲——梨園盛會迎新春晚會上,趙慧秋老師應邀作為荀派代表參加演唱,為了弘揚荀派藝術,她特意選取了荀先生親傳的《晴雯》選段,并大膽地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就是演唱的背景音樂中加入了民樂伴奏的《紅樓夢》主題曲,因為是選段和晚會的形式,這樣處理,更能烘托出人物。純正的荀派唱腔,悠揚的民樂伴奏,聽來別有一番風韻。
趙慧秋 - 活動年表
1956年12月29日,農歷丙申年十一月廿八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原預告為楊寶森、厲慧良領銜主演,有侯喜瑞、丁至云、于素蓮、程正泰、冀韻蘭、張鳴祿等。后丁至云、程正泰、冀韻蘭等組織分團去東北演出;侯喜瑞也不來。實際上,只有楊寶森、厲慧良、李少樓、趙慧秋、張鳴祿、謝虹雯、于素蓮、王世霞、鄧金昆、孫振泉、李少廣、李榮威、哈寶山、趙炳嘯、趙春亮、施明華、曹世嘉、張世嫻、詹世輔、楊麟玉、薛慧萍等。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演出劇目
《玉堂春》(趙慧秋)
《一箭仇》(帶水擒)(厲慧良)
《失空斬》(楊寶森,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56年12月30日,農歷丙申年十一月廿九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演出劇目
午場(13時30分)
頭二本《伐子都》(李少樓)
全部《酒丐》(張鳴祿,趙慧秋)
夜場
《三岔口》(張鳴祿、李少樓)
《擊鼓罵曹》(楊寶森,趙炳嘯)
《挑滑車》(帶下書)(厲慧良)
1957年1月9日,農歷丙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二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二天。樂隊楊寶忠(琴)、杭子和(鼓)、周子厚(鼓)、于又泉(鼓)、王裕民(琴)、李寶華(琴)。
演出劇目
《游龍戲鳳》(楊寶森,趙慧秋)
《落馬湖》
1957年3月,農歷丁酉年:天津市京劇團一分為二
天津市京劇團一分為二,楊寶森率一團哈寶山、趙慧秋等赴山東濟南、煙臺等地巡回演出。
2005年6月12日,農歷乙酉年五月初六日:李經文收王曉明為徒
天津京劇院著名梅派青衣李經文在天津收京劇名票王曉明為徒。京劇名家趙慧秋、李榮威、楊乃彭、李莉、康萬生以及天津文藝界知名人士近百人出席,由京劇名家何佩森主持。李經文此次收王曉明為徒,為她首開山門收徒。
2006年10月13日,農歷丙戌年八月廿二日,晚:第八屆天津“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開幕
由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文化局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八屆“和平杯”中國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在中國大戲院拉開帷幕。首場決賽共有12位選手先后登臺。本屆決賽評委為劉雪濤、馬長禮、張春秋、趙慧秋、王夢云、楊乃彭、鄧沐瑋、薛亞萍、沈鍵瑾、高長德、劉連群。
2006年12月2日,農歷丙戌年十月十二日:2006年菊苑軒“敘友情”京津伶票大聚會舉行
菊苑軒票社在天津舉行一年一次的“敘友情”京津伶票大聚會。
此次聚會演出特邀中國戲曲學院言派教授劉勉宗、程派教授陳琪,劉桂欣、陳志清、李韻秋、張巨萍等參加,與天津李經文、李莉、趙慧秋一道為票友們助興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