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姚先國

    姚先國

    姚先國,男,湖南華容人。198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經濟系,獲碩士學位。1985年至1987年在德國慕尼黑應用科技大學企業(yè)經濟系、慕尼黑大學國民經濟系進修,F任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yè)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勞動學會常務理事兼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副會長,第二、三屆海協(xié)會理事,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浙江省人才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公共管理學會會長,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院直屬支部書記等職。

    個人簡歷

    姚先國,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湖南華容人,1953年2月出生,198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經濟系,獲碩士學位,同年到浙江大學任教。1985年至1987年在德國慕尼黑應用科技大學企業(yè)經濟系、慕尼黑大學國民經濟系進修。1988年任副教授,1992年晉升教授。

    主要研究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本投資、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經濟轉型理論與經濟改革。先后主持各類科研項目6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等9項,出版著作10余部,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yè)經濟》、《管理世界》、《World Economy》等國內外雜志上發(fā)表論文14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獎勵。自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003年度被評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

    1988年起歷任浙江大學經濟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系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1992);對外經濟貿易學院常務副院長(1993);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公共管理學院院長(2005)。

    熟諳英語、德語,國際交流活躍,先后擔任澳大利亞中國省市研究中心創(chuàng)會理事、研究員,德國維藤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意大利摩德納大學客座教授。

    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yè)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勞動學會常務理事兼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副會長,第二、三屆海協(xié)會理事,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浙江省人才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公共管理學會會長,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院直屬支部書記等職。

    姚先國

    教育經歷

    1977年 安徽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yè)畢業(yè)

    1982年9月復旦大學經濟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

    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在德國慕尼黑應用科技大學企業(yè)經濟系、 慕尼黑大學國民經濟系進修

    工作經歷

    1977年8月至1979年8月中共湖南華容縣委宣傳部工作

    1982年9月至1985年5月在 浙江大學馬列主義理論教研室、社會科學系任教

    1987年9月回國后歷任經濟系副主任、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

    1992年晉升為教授,同年兼任臺灣研究所副所長

    1993年2月至1999年8月任 浙江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學院常務副院長

    1993年2月至今任 浙江大學管理培訓中心主任

    1998年任博士生導師

    1999年8月起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

    2005年7月起任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學術兼職

    中國勞動學會常務理事 1992 ~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副會長 2002~

    浙江省經濟學會副會長 1989 ~會長(2002)

    浙江省勞動學會副會長 1992 ~

    澳大利亞中國省市研究中心創(chuàng)會會員、理事、研究員 1996~

    浙江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 1995~

    浙江省人民政府經濟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 1995 ~

    中國工業(yè)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199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管理科學部) 1997 ~2003,2006 ~

    全國 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

    浙江省外經貿廳利用外資專家咨詢會成員

    浙江省高新技術產業(yè)化促進會成員,2001~

    浙江大學江萬齡國際經濟與金融投資研究中心副理事長(2004~)

    浙江大學勞動保障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05~)

    浙江大學校務會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職稱聘任委員會、跨世紀人才委員會委員

    德國維藤大學客座教授(2001)

    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2004)

    中國海洋大學兼職教授(2004)

    貴州大學兼職教授(2005)

    浙江省省委黨校兼職教授

    鄭州大學兼職教授

    溫州大學兼職教授

    浙江省民營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2005~)

    《管理世界》編委會 常務編委 2004

    《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編委會 副主任 2005~

    《中國勞動經濟學》編委會 委員 2004~

    《民營經濟》雜志顧問2005~

    《浙江社會科學》雜志編委 2005~

    浙江省經濟和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2006~)

    湖南省社科院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專家(2006.5~)

    專業(yè)技術職務

    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業(yè)專長

    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經濟理論與經濟體制

    外語水平

    德語、英語均能熟練讀、寫、聽、說、譯。

    歷次出訪情況

    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在 德國慕尼黑大學國民經濟系、慕尼黑高專企業(yè)經濟系進修。

    1991年5月~8月赴德作研究。

    1992年1月赴澳大利亞參加第一屆“中國省級改革國際研討會”,并作大會發(fā)言

    1994年10月赴臺灣參加海峽兩岸管理科學研討會(第二屆)。

    1994年11月赴美國達拉斯參加全美管理協(xié)會年會。

    1995年6月至9月赴德國慕尼黑大學、西柏林工業(yè)大學作研究。

    1996年10月應日本 一橋大學邀請赴日本訪問講學。

    1997年7月至9月受包氏基金資助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美國訪問研究。同期8月參加全美管理協(xié)會年會。

    1998年8月至9月赴德國訪問研究。

    1999年5月赴烏克蘭參加國際會議:“市場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政策”,并作大會發(fā)言。會后順訪俄羅斯。

    1999年11月赴德國參加國際會議:“面對世界經濟”,并在會上作專題發(fā)言。

    1999年12月赴香港中文大學學術訪問。

    2000年5月,赴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國際會議:亞洲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的變化。

    2001年5-7月,赴德國、英國、波蘭、西班牙等國講學及商談國際合作。

    2003年2月24-28赴澳大利亞參加國際會議Increasing Return and inframarginal economy

    2004年4月

    赴 香港城市大學講學(客座教授)

    2004年8月赴美國夏威夷參加東西方研究中心組織的“中國組織轉型”國際會議并發(fā)言

    2004年9月

    赴西班牙參加國際會議:歐洲房地產論壇并作大會報告

    2004年11月赴臺灣政治大學交流訪問

    2005年11月出訪巴西、阿根廷、秘魯等國

    教學簡況

    對研究生開設的主要課程:經濟體制比較研究、現代勞動經濟學

    承擔科研項目狀況

    1. 全民企業(yè)內部收入分配數量模型與行為激勵理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1988~1991

    2. 經濟起飛時期的人力資源開發(fā)戰(zhàn)略與政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4~ 1996

    3.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第二負責人)1996~1998

    4. 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戰(zhàn)略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999~2000

    5. 中國人力資本投資與勞動力市場管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2002~2006

    6. 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運行模式與機制研究,國家軟科學項目,2002~2003

    7. 充分利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經濟、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契機,促進浙江經濟的發(fā)展,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浙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浙江省科技廳,2003.06~

    2004.012

    8. 全民企業(yè)動力機制研究,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

    9. 浙江省加快人力資源開發(fā),提高經濟競爭力對策研究,1997.06~1998.12

    10. 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浙江省軟科學項目,1998.02~1998.12

    11. 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案研究,浙江省軟科學項目,1999.10.~2000.10

    12. 改革以來的浙江經濟發(fā)展,國際合作,1997.01~1999.12

    13. 中國地方政府和人際網絡,國際合作,2004-2007

    14. 浙江“九五”經濟體制改革規(guī)劃研究,浙江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研究項目

    15. 經濟體制轉型中的利益補償與利益協(xié)調機制

    16. 金融IC卡應用規(guī)范研究及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省教委,1997.10~1998.12

    17. 浙江省“十五”到2015年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構想子課題:新世紀人才戰(zhàn)略問題研究,浙江省計劃與經濟委員會,1999.05~1999.11

    18. 企業(yè)融資研究,企業(yè)委托,1999.09~2001.09

    19. 企業(yè)國際化研究,企業(yè)委托,1999.09~2001.09

    20. 蕭山市外向型經濟“十五”規(guī)劃,蕭山市外經委,2000.07~2000.12

    21. 河南省電信公司管理體系策劃,河南省電信公司,2001.03~2002.03

    22. 中國外貿制度變遷,浙江省外經貿廳,2002.04~2003.04

    23. 浙江移動通訊有限責任公司流程規(guī)劃與核心流程設計, 浙江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2004.02~2004.06

    24. 杭州市2004年度及未來三年人才開發(fā)目錄, 杭州市人事局,2004.02~2004.06

    25. 科技信用管理機制研究,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002~2006(兩期)

    26. 中國地方政府和人際網絡——通過公私合作的新形式來利用政治型企業(yè)家,國際合作,總經費60萬歐元,2004~2007

    27. 人力資源管理咨詢,舟山港明食品有限公司,2004

    28. 杭州市城市管理投入績效研究, 杭州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辦公室,2004

    29. 青山湖街道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於潛鎮(zhèn)財政所,2004

    30. 寧波神化人力資源戰(zhàn)略管理,寧波神化化學品有限公司,2005

    31. 浙江省社會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制度深化改革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浙江省科學科學技術廳,2005.6-2006.12

    學術成就

    共出版著作17部(其中二部為叢書),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yè)經濟》、《管理世界》、《The Chinese Economy》、《Applied Economics》等國內外雜志上發(fā)表論文150余篇,獲各種獎勵32項。

    獎勵和榮譽

    1. 浙江大學教書育人獎,2004年

    2. 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2003年

    3. 論文“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 國有企業(yè)經濟效率差異的人力資本產權分析”,獲浙江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論文類二等獎,獲獎者:姚先國、盛樂,2003年。

    4. 論文“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產業(yè)經濟關系研究”,獲第五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浙江省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獲獎者:陳建軍、姚先國,2003年。

    5. 論文“浙江實施u2018走出去u2019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本思路與政策措施”,獲浙江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獲獎者:趙偉、姚先國、黃先海,2002年。

    6. 論文《再論勞動力產權》獲 中國勞動學會建會二十周年優(yōu)秀論文獎,獲獎者:姚先國、郭繼強,2002年

    7. 論文“試論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管理”,獲浙江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獲獎者:姚先國、陳凌,2001年。

    8. 論文“論人力資本中資源配置能力”,獲2000年度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獲獎者:陳凌、姚先國,2000年。

    9. 課題“浙江省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者:許涵森、姚先國、馬延路、蔡寧、石硯軍、錢雪亞、黃先海等,1999年。

    10. 論文“論勞動力產權”,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獲獎者:姚先國、郭繼強,1999年。

    11. 論文“勞動力產權與人力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獲第10屆浙江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二等獎,獲獎者:姚先國、郭繼強,1999年。

    12. 論文“東歐國家經濟體制轉型的進展與啟示”,獲第10屆浙江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三等獎,獲獎者:姚先國,1999年。

    13. 論文“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獲浙江省社聯(lián)第二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獲獎者:姚先國,1998年。

    14. 獲1997-1998學年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獎,1998。

    15. 論文“論勞動力產權”,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二等獎,獲獎者:姚先國、郭繼強,1997年。

    16. 論文“經濟轉型中的利益協(xié)調與利益補償”,獲浙江省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獎三等獎,獲獎者:姚先國、郭繼強,1997年。

    17. 1997年被評為浙江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入圍“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

    18. 獲1995-1996學年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獎,1996。

    19. 現代人力資源開發(fā)理論教學,獲1995-1996年度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教學二等獎,獲獎者:姚先國,1996。

    20. 論文“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勞動者地位”,獲浙江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獲獎者:姚先國,1995。

    21. 獲浙江省高等學校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1995。

    22. 獲校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1995。

    23. 論文“我國勞動力市場發(fā)育的障礙及其克服”,獲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學分會一等獎,獲獎者:姚先國、鄭亞莉,1995。

    24. 專著《社會主義企業(yè)收入分配論》,獲浙江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獲獎者:姚先國,1994。

    25. 獲1993-1994學年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進獎,1994。

    26. 獲1992年度 浙江大學“倪鐵城”優(yōu)秀教師獎,1992。

    27. 獲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10月起。

    28. 論文“變就業(yè)壓力為發(fā)展經濟的動力”,獲評1990年度全國報紙理論宣傳優(yōu)秀文章,獲獎者:姚先國,1991。

    29. 論文“再談人民幣的價值基礎”,獲1990年浙江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獲獎者:姚先國,1990。

    30. 獲1990年度 浙江大學研究生教育獎教學三等獎,1991。

    31. 論文“也要注意開拓國內市場”,獲《浙江日報》舉辦的“發(fā)展外向型經濟討論”專欄二等獎,1988。

    32. 專著《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1992年獲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署名第5位)

    著作

    1. 姚先國、陳國權、郁建興主編,《現代公共管理基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2. 姚先國、柴效武編著,《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科學出版社/ 武漢出版社,2004年7月。

    3. 姚先國(主編),《WTO基本規(guī)則與公共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4. 戴園晨、姚先國主編,《新經濟時代人力資本開發(fā)與管理戰(zhàn)略》,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年9月。

    5. 姚先國等,《浙江經濟競爭力與科技成果轉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6. 姚先國,主編《德國經濟研究叢書》一套(共七本:《歐元問題研究》,倪云虎著;《德國勞動力市場與就業(yè)政策研究》,陳凌著;《德國財政稅收制度研究》,葉青編著;《德國金融制度研究》,何廣文著;歐盟與德國—解決區(qū)域不平等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馮興元;德國社會市場經濟評析》,沈越著;《德國企業(yè)與企業(yè)制度研究》,張燕喜著),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0年9月。

    7. 姚先國、羅衛(wèi)東,《比較經濟體制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8. 孔偉成、陳水芬、姚先國,《現代經營學》(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9. 趙履寬、楊體仁、姚先國、王建新主編,《勞動經濟學》(教材),中國勞動出版社,1998年5月。

    10. 候玉琪、姚先國,《現代企業(yè)制度導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11. 姚先國、(德)海因茨·繆爾德斯,《兩德統(tǒng)一中的經濟問題》,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1992年第1版。

    12. 姚先國、郭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勞動關系問題研究》,香港新世紀出版社,1993年5月。

    13. 姚先國,《社會主義企業(yè)收入分配論》,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年。

    14. 姚先國、倪云虎等主編并譯,《現代德國經濟管理譯叢》(已出版7部,書名為:《國民經濟學導論》、《企業(yè)籌資概論》、《貨幣政策》、《貨幣理論》、《組織學》、《市場營銷學》、《物資管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1~1994年。

    15. 萬斌、姚先國,《馬克思主義原理》,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年。

    16. 姚先國,《兩極分化:福音還是災難》,學苑出版社,1989年。

    17. 姚先國參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蔣學模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

    論文

    1. 姚先國,“綜治進民企”的經濟學解讀,《今日浙江》,2005(15),p46-47

    2. *姚先國、翁杰,工資結構、雇傭關系穩(wěn)定性和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石油大學學報》,2005(6),P14-19(人大復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2006(3),P71-77)

    3. 姚先國,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財富智慧》,2006(5),P35-36

    4. 姚先國、黃志嶺、逯巖,家庭背景與子女高等教育的關系,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1),P5-10

    5. *姚先國、謝嗣勝,職業(yè)隔離的經濟效應——對我國城市就業(yè)人口職業(yè)性別歧視的分析,《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P73-79

    6. *陳海勇、姚先國,資本充足監(jiān)管與銀行破產概率的數理模型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6(3),P50-57

    7. *姚先國、來君,以人為本 任重道遠——姚先國教授訪談,《學術月刊》,2006(2),P144-149

    8. *姚先國,人力資本與勞動者地位,《學術月刊》,2006(2),P93-97

    9. 姚先國、盛樂,和諧社會構建與經濟發(fā)展中的三大矛盾,《浙江經濟》,2006(1),P24-25

    10. (A)姚先國、翁杰,雇傭關系的穩(wěn)定性和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技術經濟》,2005(12),P1-4

    11. (A)姚先國、翁杰,工資結構、雇傭關系穩(wěn)定性和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石油大學學報》,2005(6),P14-19

    12. 謝嗣勝、姚先國,我國城市就業(yè)人員性別工資歧視的估計,《婦女研究論叢》,2005(6),P10-24

    13. (A)姚先國、方陽春,高薪企業(yè)薪酬制度及其效果的實證研究——以浙江省高薪企業(yè)為例,《技術經濟》,2005(11),P1-4

    14. 姚先國,一流大學如何打造?——讀丁學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有感,《中國高等教育》,2005(19),P31-33

    15. *姚先國、周禮、來君,技術進步、技能需求與就業(yè)結構—基于制造業(yè)微觀數據的技能偏態(tài)假說檢驗,《中國人口科學》,2005(5),P47-53

    16. Hongbin Li, Xianguo Yao, Junsen Zhang and Li-An Zhou ,Parental childcare and childrenu2019s educational attainment:evidence from China,Applied Economics, 2005, 37, 2067u20132076

    17. 姚先國,以事實的鍛打鑄造理論利器——評董克用《中國轉軌時期薪酬問題研究》,《中國勞動經濟學》,2005(3),P117

    18. 姚先國,浙商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浙商》,2005(8),P26-27

    19. 姚先國、來君,二元社會結構中的工資決定模型與人口流動-當前“民工荒”現象分析,《財經研究》,2005(8),P68-75

    20. *姚先國、譚嵐,家庭收入與中國城鎮(zhèn)已婚婦女勞動參與決策分析,《經濟研究》,2005(7),P18-27

    21. *姚先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制度條件,《浙江社會科學》,2005(4),P3-6(人大復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轉載,2005(10),P65-68

    22. *姚先國、譚嵐,中國經濟轉型中城鎮(zhèn)女性勞動供給行為分析——兼論動態(tài)博弈框架下教育決策的內生性問題,《經濟論壇》2005(8),P33-37(人大復印資料《婦女研究》轉載2005(4),P44-49

    23. 姚先國、謝嗣勝,勞動力市場歧視研究:西方理論與中國問題,《新政治經濟學評論》(第一卷), 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2005,P180-197

    24. 姚先國,放棄要素市場的行政掌控,《財經》2005(11),P80

    25. 姚先國,民營經濟發(fā)展與勞資關系調整,《浙江勞動與保障》,2005(3),P7-9

    26. *姚先國,民營經濟發(fā)展與勞資關系調整,《浙江社會科學》,2005(2),P78-86(人大復印資料《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民營經濟》,2005(6),P40-47)

    27. *姚先國、方陽春,企業(yè)薪酬體系的效果研究綜述,《 浙江大學學報》,2005(2),P74-81,(《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轉載,2005.6,p70-74)

    28. *姚先國、翁杰,企業(yè)對員工的人力資本投資研究,《中國工業(yè)經濟》,2005(2),P87-95(人大復印資料轉載《企業(yè)管理研究》,2005(5),P63-71)

    29. 姚先國,浙江經濟新挑戰(zhàn)與對策思路,《中國經濟》2005(總第54期),P58-60

    30. *姚先國、黎煦,勞動力市場分割:一個文獻綜述,《渤海大學學報》,2005(1),P78-83(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勞動經濟與勞動關系》,2005(3),P47-52)

    31. 姚先國、盛樂,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Property Rights Between State,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The Chinese Economy》,March-April,2004/VOL.37,NO.2,P56-75,M.E.Sharpe Inc. NY

    32. 姚先國,黎煦,效率工資理論的微觀假定及其對報酬激勵的啟示,《廣東社會科學》,2004(6),P59-64

    33. 姚先國,謝嗣勝,西方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綜述,《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4(6),P148-157

    34. *謝嗣勝、姚先國,勞動力市場中統(tǒng)計性歧視的模型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9)

    35. *姚先國,張海峰,中國教育回報率估計及其城鄉(xiāng)差異分析――以浙江、廣東、湖南、安徽等省的調查數據為基礎,《財經論叢》,2004(6),P1-7.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5(1),P23-24)

    36. 姚先國,高度重視和妥善處理民營經濟發(fā)展中的勞資關系,《經濟研究動態(tài)》,2004.11.10,P1-13.

    37. 姚先國,王躍梅,市場化進程中的浙江糧食安全,《糧食經濟研究》,2004(5),P7-11

    38. *姚先國、賴普清,中國勞資關系的城鄉(xiāng)戶籍差異,《經濟研究》,2004(7),P82-90

    39. 姚先國、謝曉波,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中的地方政府競爭行為分析,《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4(3),P5-10

    40. 譚嵐、姚先國、郭東杰,企業(yè)參與普通培訓動因的理論解釋與述評,《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4),P121-122

    41. *姚先國、黎煦,長期雇傭與激勵機制,《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3),P255-257

    42. *姚先國、郭東杰,世界轉型經濟績效差異的比較制度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5),P59-64(人大復印資料《世界經濟導刊》轉載,2004(7)P17-22)

    43. *姚先國、郭東杰,改制企業(yè)勞動關系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4(5),P97-107

    44. 姚先國、盛樂,關注“三農”,妥善解決失地農民問題,《浙江經濟》,2004(6),P30-32

    45. *姚先國,“企業(yè)本位論”反思,《中國工業(yè)經濟》,2004(4),P76-81

    46. *郭競成、姚先國,市場結構還是治理結構?――兩種銀行改革思路之檢討和中國實證,《國際金融研究》,2004(2)(《新華文摘》轉載,2004(8),P35-37)

    47. *姚先國、郭東杰,論勞動制度與政策對轉型國家宏觀經濟的影響,《經濟學家》2004(2),P75-81

    48. 姚先國、陳道江,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缺失的新古典制度經濟學分析,《經濟管理》,2004(4),P91-96

    49. 姚先國,陳道江,對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缺失的分析,《投資研究》,2004(3),P44-48

    50. 姚先國,可能的依據與可能的出路——關于新政治經濟學三人談的簡評,《浙江社會科學》,2003(6),P26-30。

    51. *陳建軍、姚先國,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的產業(yè)經濟關系研究,《管理世界》2003(5),P44-51。

    52. *陳建軍、姚先國,論上海和浙江的區(qū)域經濟關系――一個關于“中心-邊緣”理論和“極化-擴散”效應的實證研究,《中國工業(yè)經濟》2003(5),P28-33;載《長三角一體化理論新視角》,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53. *姚先國、盛樂,關于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的理論思考,《經濟學動態(tài)》2003(2),P36-38。

    54. *姚先國、郭競成,轉型中的中國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一個值得警惕的問題,《中國經濟問題》2003(2),P11-19。(《新華文摘》轉載,2003(8),P42-44;人大復印資料F62《金融與保險》2003(8),P23-28 )

    55. 姚先國、倪云虎、陳建軍,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與浙江經濟發(fā)展,《浙江社會科學》,2003(2),P169-174;載《21世紀初長江三角洲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月。

    56. *姚先國、朱海就,企業(yè)的契約理論與能力理論比較,《學術月刊》2003(2),P49-55。

    57. 姚先國,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中國經濟》,2003(2),P16-19。

    58. *姚先國 關于人力資本的幾個基本問題,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3(1),P19-21,被《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P158 轉摘。

    59. *姚先國、盛樂,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國有企業(yè)經濟效率差異的人力資本產權因素分析,《經濟研究》2002(3),P61-68。

    60. *盛樂、姚先國,對企業(yè)經濟效率差異的理論分析,《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4),P24-29。

    61. *姚先國、朱海就,產業(yè)區(qū)“靈活專業(yè)化”的兩種不同模式比較—兼論“特質交易”觀點,《中國工業(yè)經濟》,2002(6),P45-49。

    62. 姚先國、盛樂,失業(yè)問題的微觀分析與模型解釋,《中國經濟問題》,2002(1),P49-54

    63. 姚先國、盛樂,對中國經濟轉型成效的另一種解釋,《經濟學動態(tài)》,2002(5),P15-18。

    64. *姚先國、陳國權、曾軍榮,政府干預:凱恩斯與布坎南的理論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11),P72-75。

    65. 姚先國、郁建興,社會資本:市民社會理論的再出發(fā),《新經濟條件下的生存環(huán)境與中華文化》(金庸主編),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P133-145。

    66. 姚先國、孫樹華,藥品集中招標的博弈分析,《價格理論與實踐》,2002(8),P32-33。

    67. 姚先國,與國際接軌到底從何入手,《浙江經濟》,2002(18),P37-38。

    68. 姚先國、郭東杰,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與新經濟,《商業(yè)研究》,2002(10),P15-17。

    69. 姚先國、黃煒華,論房價與地價的關系,《土地市場與城市化》(王松林主編),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年4月,P196-201。

    70. 姚先國、黃煒華,城市化與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土地市場與城市化》(王松林主編),中國大地出版社,2002年4月,P249-256。

    71. 姚先國、劉湘敏,勞動力流遷決策中的遷移網絡,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P124-130。

    72. 姚先國 蔡寧,浙江經濟持續(xù)競爭力研究,浙江社會科學,2002(3),

    73. 姚先國、黃煒華,地價與房價的關系,《中國土地》,2001(9),P33-35。

    74. 姚先國、朱海就,我國傳統(tǒng)產業(yè)部門科技人才偏少的現狀及其原因,《上海經濟研究》,2001(9),P40-44。

    75. 盛樂、姚先國、黎潔,企業(yè)經濟效率差異的勞動力產權因素分析,《經濟評論》,2001(3),P36-40。

    76. *Yu Jianping, Yao Xianguo and Fang Xiaoyan,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in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arm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2001(3), P338-341.

    77. *姚先國、郭繼強,再論勞動力產權:用“勞動力產權”概念超越“勞動力商品”概念,《學術月刊》,2001(3),P54-61。

    78. 盛樂、姚先國,產權殘缺勞動力的行為博奕,《中國經濟問題》,2001(1),P44-49。

    79. Yao Xianguo, China Rolle in international Kapitalverkehr Auslandische Investitionen in China und chinesische Investitionen im Ausland, 《Argumente und Materialien zum Zeitgeschehen 25 》, Hanns Seidel Stiftung Akademie fur Politik und Zeitgeschehen, 2000.

    80. 姚先國、蔡寧、郭繼強,企業(yè)產權結構模式與中國的選擇,《財經論叢》,2000(4),P1-6。

    81. *姚先國、盛樂,勞動力產權的規(guī)范:國企競爭力提高的前提,《浙江學刊》,2000(3),P66-71。(人大復印報刊《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0(9),P95-100)。

    82. 陳凌、姚先國,90年代德國就業(yè)困境的成因和出路,《邁入21世紀的德國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3月,P192-211。

    83. *姚先國、盛樂, 國有企業(yè)經營低效的勞動力產權因素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0(3),P39-42。(人大復印報刊《工業(yè)企業(yè)管理》,2000(7),P27-30)。

    84. *陳凌、姚先國,退休、養(yǎng)老和勞動力供給決策,《中國經濟問題》,2000(1),P22-30。(人大復印報刊《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2000(5)P44-50)。

    85. 姚先國,制度與人才:迎接“入世”挑戰(zhàn)的兩大根本要素,《浙江社會科學》,2000(1),P50-51。

    86. 新世紀浙江經濟發(fā)展中的人才戰(zhàn)略,《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0(1),P22-27。

    87. Keith Forster and 姚先國,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Hangzhou and Wenzhou cities, 《Cities in China----recip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form era》, published by Routledge, 1999, P.53—104。

    88. *姚先國、陳凌,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就業(yè)壓力分流,《學術月刊》,1999(11),P14-19。

    89. 姚先國、李敏、郭峻,論國有企業(yè)激勵與約束機制的改進,《浙江學刊》,1999(4),P17-21。

    90. 姚先國,浙江經濟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為評析,《浙江社會科學》,1999(3),P21-27。

    91. 陳凌、姚先國,荷蘭部分就業(yè)能否解決歐盟失業(yè)問題,《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9(2),P45-51。

    92. 陳凌、姚先國,論我國退休政策的勞動力市場效應,《中國勞動》,1999(12),P11-12。

    93. 姚先國,化解當前就業(yè)壓力的基本思路與對策,《理論視野》,1998(3),P12-19。

    94. *姚先國、陳凌,試論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管理,《管理世界》,1997(6),P174-183。(被人大復印報刊《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 F102》收錄,1998(1),P.20-29)

    95. 姚先國,東歐國家經濟體制轉型的進展與啟示,《世界經濟文匯》,1997(4),P7-13。

    96. 姚先國,制度創(chuàng)新與經濟發(fā)展,《理論視野》,1997(2),P18-22。

    97. 姚先國、錢雪亞,農村工業(yè)發(fā)展中的問題與農村工業(yè)化的認識偏差:農村工業(yè)化模式思考,《浙江社會科學》,1997(4),P3-7。

    98. 陳凌、姚先國,論人力資本中的資源配置能力,《經濟科學》,1997(4),P27-34。

    99. 姚先國、郭繼強,勞動力產權與人力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中國勞動科學》,1997(6),P13-16。

    100.姚先國、郭繼強,按勞分配新解:按勞動力產權分配,《學術月刊》,1997(5),P49-54。

    101.勞動力產權與勞動力市場,《深化企業(yè)改革和治理通貨膨脹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3。

    102.按勞動力產權分配是實現按勞分配的現實途徑,改革月報,1997。

    103.姚先國,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學習鄧小平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浙江社會科學》,1996(6),P8-11。

    104.姚先國、郭繼強,論勞動力產權,《學術月刊》,1996(6),P44-49。

    105.姚先國、郭繼強,經濟轉型中的利益協(xié)調與利益補償,《浙江學刊》,1996(5),P60-64。

    106.姚先國、許慶明,城市化影響因素和中國城市化對策,《江海學刊》,1996(5)。

    107.姚先國,中國經濟轉型與發(fā)展的評價和展望,《報告與參閱》,1996(2)。

    108.姚先國,永恒主題的拓新之作(書評),《中國社會科學》,1996(6)。

    109.姚先國、程迅,交易成本與產融結合,《浙江金融》,1995(9),P9-11。

    110.姚先國、李曜,國際金融創(chuàng)新與中國金融改革,《世界經濟研究》,1995(4),P30-34。

    111.姚先國、 潘麗春,論技術創(chuàng)新的制度環(huán)境與法律保障,《浙江社會科學》,1995(4),P40-46。

    112.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區(qū)域經濟均衡發(fā)展,第二屆兩岸管理科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1994。

    113.教育市場化過程中的不對稱現象分析, 浙江大學教育研究,1994(4)。

    114.訪臺歸來話經濟,今日浙江,1994(6)。

    115.職業(yè)技術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fā),浙江經濟管理,1994(4)。

    116.投資饑渴與投資膨脹的治理,浙江投資,1994(1)。

    117.我國勞動力市場發(fā)育的障礙及其克服,管理教育學刊,1994(3)。

    11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勞動力商品與勞動者地位,勞動關系問題研究,1993(5)。

    119.公有制經濟中管理者階層的勞動“異化”及矯正,勞動關系問題研究,1993(5)。

    120.經濟體制的基本模式與我國的選擇,浙江社會科學,1993(5)。

    121.論我國體制模式的兩次轉換,浙江學刊,1993(3)。

    122.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成就、問題與前景, 浙江大學學報,1992(2)。

    123.經濟轉型理論及其思考,河北學刊,1992(4)。

    124.論企業(yè)凈產值分配的合理化,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1992(4)。(與李敏合作)

    125.勞動力的雙軌價格及經濟效應,經濟研究,1992(4)。

    126.勞動者本位論,天津社會科學,1992(4)。(趙學增合作)

    127.關于勞動力雙軌價格的理論分析,華東交通勞動,1992(2)。

    128.關于經濟協(xié)作企業(yè)的若干理論分析與評價,浙江協(xié)作論壇,1992(1)。

    129.浙江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調整與結構轉換,中國經建月報(香港),1991(22)。

    130.經濟秩序與經濟安全, 浙江大學學報,1991(1)。

    131.沿海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投資環(huán)境,浙江投資,1991(2)。

    132.試論實現浙江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合理投資結構,浙江投資,1991(增刊)。

    133.平等、效率與社會公正, 浙江大學學報,1990(1)。

    134.在治理整頓中實現就業(yè)機制轉換,浙江學刊,1990(5)。

    135.論我國就業(yè)壓力的分流與轉化,中國勞動科學,1990(1)。

    136.全民企業(yè)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與出路,中國勞動報,1990.5.12.。

    137.循著綜合配套的思路,研究企業(yè)分配制度改革,勞動理論與實踐,1990(8)。

    138.關于治理整頓與深化改革的新思考,經濟問題,1990(9)。

    139.不要神化生產力標準,經濟問題,1989(5)。

    140.論我國宏觀收入分配政策的轉換,活力,1989(1)。

    141.利益格局紊亂與國民精神危機,探索,1989(5)。

    142.再談人民幣的價值基礎, 浙江大學學報,1989(1)。

    143.投資體制改革與投資主體行為,浙江投資,1988(4)。

    144.西德住宅儲蓄簡介,房地產經濟,1988(11)。

    145.對我國收入分配中幾個問題的探討,求索,1988(5)。

    146.非理性經濟人及其成因,探索,1988(4)。

    147.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剝削現象,開發(fā),1988(1)。

    148.住宅銀行與住宅建設,浙江投資,1988(1)。

    149.關于全民所有制企業(yè)自負盈虧的幾個問題,復旦大學學報,1984(12)。

    150.也談人民幣的價值基礎,復旦大學學報,1984(12),(與周人偉合作)。

    151.純粹流通費用理論補償公式之淺見,中國經濟問題,1984(5),(與周人偉合作)。

    152.社會主義勞動基金的兩重性與我國的工資改革,經濟問題,1984(12)。

    153.關于生產決定分配原理的探討,浙大學刊,1984(2)。

    154.共產主義思想與按勞分配,經濟科學,1983(6),(與周文騫合作)。

    155.試論工資增長的客觀依據和合理控制,晉陽學刊,1983(3)。

    156.雙層次的按勞分配與兩級決策的工資制度,復旦大學學報,1982(4)。

    157.農產品的成本、價格與價值,復旦大學學報,1981(1)。

    會議、報紙、論文集論文

    l 姚先國,翁杰,企業(yè)的雇傭戰(zhàn)略和人力資本投資戰(zhàn)略,《2005CES中國經濟可持續(xù)增長國際研討會:人力資本與環(huán)境投資》,2005年6月24-26日

    l 姚先國,李曉華,中國城市居民工資收入分布的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2005CES中國經濟可持續(xù)增長國際研討會:人力資本與環(huán)境投資》,2005年6月24-26日

    l 姚先國,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浙江日報》,2005年4月18日

    l 姚先國,謝嗣勝,西方勞動力市場歧視理論與中國歧視問題的研究現狀,《“兩岸三地新世紀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就業(yè)”高級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中國勞動社會出版社,2004年4月5日

    l 姚先國,社會性基礎設施為解決宏觀經濟難題另辟新徑,《東方早報》,2004年3月1日

    l 陳凌、姚先國,90年代德國就業(yè)困境的成因與出路,“中國德國研究會第八屆年會暨第八屆德國問題北京研討會”,99年5月在北京召開。

    l 陳凌、姚先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就業(yè)壓力分流,“海峽兩岸國際研討會”,1998年6月在杭州召開。

    l 姚先國、郭繼強,按勞分配新解:按勞動力產權分配,《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P388-391,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

    l 姚先國、郭繼強,勞動力產權與勞動力市場,《深化企業(yè)改革和治理通貨膨脹研究》,P102-110,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l 姚先國,全民企業(yè)內部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和出路,《回顧·探索·選擇:1949-1989》(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P163-173,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

    名人推薦
    • 許云和
      許云和,男,1962年生,云南省曲靖市人。1996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佛教與中國文學、...
    • 許力
      許力,當代著名水墨畫家,生于河北邢臺,畢業(yè)于河北師大美術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漫畫藝術委員會委...
    • 許士國
      許士國,1958年11月出生于今山東省臨沂市。1978年10月考入原大連工學院水利系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學習,工學博士,教授,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yè)博士生導師...
    • 原毅軍
      原毅軍,祖籍山東榮成,1955年8月4日出生于吉林通化。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系教授。在國內外高等院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30多年,主要研究涉及應用經...
    • 葉中行
      1946年7月生,教授, 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工科數學教學基地主任。
    • 姚洪秀
      姚洪秀,男,1951年出生,上海市人。現任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法律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75年畢業(yè)于上海海事大學遠洋系,并留校任教。1983...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