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1978-1982年河海大學讀本科。 1983年10月至1989年3月獲教育部公派在日本大阪大學環(huán)境工程系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在日本建設技術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1年4月至1994年4月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系環(huán)境工程研究室研究員。 1994年至今任中山大學副教授、教授,F(xiàn)任中山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主要學術成就
(1)水環(huán)境模擬研究:開發(fā)了包括近岸海域三維水動力和水質模型、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海洋溢油三維實時模擬與預警模型、感潮河網(wǎng)水動力和水質模型; 。2)水環(huán)境管理規(guī)劃研究:提出了考慮橫向擴散的河流水環(huán)境容量優(yōu)化方法、考慮潮周時間達標率的感潮河網(wǎng)隨機最優(yōu)負荷分配方法、分區(qū)達標控制法求解海域環(huán)境容量方法; 。3)土壤污染物遷移轉化機理及污染修復研究,包括土壤三鹵甲烷前驅物質組成及其流出機理研究、重金屬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研究; 。4)微量有機污染物的環(huán)境風險評價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水環(huán)境模擬;水環(huán)境管理與規(guī)劃;土壤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機理;化學物質環(huán)境風險評價與管理
目前承擔的主要研究課題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科技計劃項目子課題、廣東省科技計劃百項工程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師培養(yǎng)計劃、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yǎng)計劃、歐盟第六框架計劃項目以及日本及新加坡政府資助科研項目等共計二十多個科研項目。 目前主持以下項目研究 (1)廣東省不同源污染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的固有生物降解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Ecosystems, Societies, Consilienc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Development of an assessment method of the societal cost for best fishing practices and efficient public policies,歐盟第六框架計劃項目。 。3)污水管中水質凈化與表面曝氣機理的實驗研究,香港科技大學合作項目。
發(fā)表論文情況
在國際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70多篇。代表論文如下: 1. Sueishi, T., Li, Shiyu, Morioka, T., Multi-level coordination in basin-wide sewerage planning for rive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Technology Reports of Osaka University,Vol.39, No.1957, 1989 (EI收錄). 2. 李適宇,盛岡通,橫擴散と水質確率現(xiàn)象を考慮した取排水河川の水質管理計劃,日本土木學會論文集,No.405,1989 (EI收錄). 3. Li, Shiyu, A programming model for river quality management under transverse mixing,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6, No.7-8, 1992 (SCI收錄). 4. Li, Shiyu, Migita, J., Pesticide runoff from paddy field and its impact on receiving water,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25, No.11, 1992 (SCI收錄). 5. Li, Shiyu, Chen, G.H., Modeling the organic removal and oxygen consumption by biofilms in an open-channel flow,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0, No.2, 1994 (SCI收錄). 6. 李適宇,盛岡通,水源河流水質管理中的環(huán)境風險評價,中山大學學報,Vol.35, No.4, 1996(EI收錄). 7. 李適宇,累積流量模型在河流水質管理規(guī)劃中的應用,環(huán)境科學,Vol.19, No.5, 1998,p.81-84(EI收錄). 8. 李適宇, 近岸海域三維潮流模型開發(fā)研究,環(huán)境科學研究與應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8. 9. 李適宇, 近岸海域三維水質富營養(yǎng)化模型的開發(fā)與應用,環(huán)境科學研究與應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8. 10. Li, Shiyu, Morioka, T.,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ste loads in a river with probabilistic tributary flow under transverse mixing,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Vol.71 , No.2, 1999 (SCI收錄). 11. 李適宇,李耀初等,分區(qū)達標控制法求解海域環(huán)境容量,環(huán)境科學,Vol.20,No.4,1999, p.96-99. 12. 李適宇,楊秀虹等,華南地區(qū)土壤中不同結合態(tài)腐殖質的三鹵甲烷生成潛能(THMFP)研究,環(huán)境科學, Vol.21,No.4,2000,p.38-41. 13. Li,Shiyu,Chen,G.H.,Yen, B.C., Optimal location of artificial aeration in a tidal river fo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2,No.3-4,2000 (SCI收錄). 14. Li, Shiyu,Morioka,T., Modeling the fate of paddy field pesticide in surface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Vol.12, No.3,2000. 15. 李適宇,楊秀虹等,廣東省主要土類的三鹵甲烷生成潛能(THMFP),環(huán)境科學,Vol.22,No.4,2001。 16. 楊秀虹,李適宇等,土壤中三鹵甲烷(THMs)前驅物質流出的規(guī)律,環(huán)境科學,Vol.23, No.1,2002。 17. 林衛(wèi)強,李適宇,厲紅梅. 夏季珠江口COD的濃度分布及其影響因素. 海洋與湖沼,Vol.34, No.1, 2003, p.67-73. 18. 林衛(wèi)強,李適宇. 珠江口水域COD、DO、無機磷與有機磷的三維水質數(shù)學模擬. 海洋學報,Vol.25. No.3, 2003, p.129-137. 19. LI Shiyu, Yang Xiuhong, Qiu Rongliang, Wang Peng, Contents and leaching of trihalomethane precursors in soils,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Vol.145, No.1-4, p.35-52, 2003 (SCI收錄). 20. 李適宇,王鵬,楊秀虹,仇榮亮,土壤中三鹵甲烷前驅物質面源負荷估算模型,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42, No.3, 2003, p.69-72. 21. 厲紅梅,李適宇,林衛(wèi)強,可持續(xù)發(fā)展自組織特征映射神經(jīng)網(wǎng)絡評價,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43, No.6,2004. 22. 厲紅梅,李適宇,羅琳,林衛(wèi)強,可持續(xù)發(fā)展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 中國環(huán)境科學,Vol.24,No.3,2004,p.367-371. 23. 林親鐵、李適宇、厲紅梅,基于生命周期分析(LCA)的致癌排放物人體健康風險評價, 化工環(huán)保, No.5, 2004. 24. 林親鐵,李適宇,易春葉,王志宏,煤電氣載污染物人體健康風險生命周期評價.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44,No.2,2005,p.116-120. 25. 楊秀虹,李適宇等,木焦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特性的空間變異性研究. 應用生態(tài)學報, Vol.44, No.3,2005,p.11-15. 26. 林高松,李適宇,江峰,基于公平區(qū)間的污染物允許排放量分配方法,水利學報,2006,Vol.37,No.1, p.52-57. 27. 林高松,李適宇,江峰. 考慮污染源隨機變化的感潮河流環(huán)境容量優(yōu)化. 水科學進展,2006,Vol.17,No.3,p.317-322. 林高松,李適宇,江峰. 河流允許排污量公平分配的多準則決策方法. 環(huán)境科學學報,(已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