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裴高才,男,1957年生,湖北黃陂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80年后歷任黃陂縣教育局教研員、黃陂二中教師兼團委書記,黃陂縣李集鎮(zhèn)辦公室、經(jīng)委副主任等,黃陂縣(區(qū))臺辦副主任、科長,統(tǒng)戰(zhàn)部副處級領導。2004年發(fā)起創(chuàng)辦黃陂作協(xié)并任主席,2007年發(fā)起創(chuàng)辦黎黃陂研究會(2012年被吸收為武漢社科聯(lián)團體會員)并任理事長、黃陂海外聯(lián)誼會與臺胞臺屬聯(lián)誼會副會長,黃陂作協(xié)名譽主席。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次年當選湖北省周易學會理事。
三十年來發(fā)表或出版各類文學作品800余萬字,其代表作《田長霖傳奇》榮膺國際藝術(shù)金獎,《首義大都督》列為辛亥百年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并獲武漢社科成果獎,《理學雙鳳·程顥程頤》《辛亥豐碑·首義精魂》獲中華炎黃文化優(yōu)秀成果獎,《民國第一偉人》、《胡秋原全傳》獲全省優(yōu)秀作品獎,《無陂不成鎮(zhèn)》在臺北首發(fā)與研討。
個人傳略入編《世界優(yōu)秀專家人才名典》、《世界名人錄》、《中國作家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百業(yè)領導英才大典》、《湖北作家辭典》、《武漢年鑒》與《黃陂區(qū)志》等辭書。
2004年
與文藝界同仁一道發(fā)起成立了黃陂作家協(xié)會,隨后創(chuàng)辦、主編了“黃陂文聯(lián)”、“黃陂文壇”與“黃陂作家”文學網(wǎng)站,他策劃的“盤龍根,海峽情”青少年學生征文比賽活動在海峽兩岸產(chǎn)生反響。
2005年
10月,《田長霖傳奇》入選在香港大會堂舉辦的第九屆世界華人藝術(shù)大會大型藝術(shù)展覽。隨后,由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世界華人交流協(xié)會、世界文化藝術(shù)研究中心、世界藝術(shù)家協(xié)會和《世界日報》社聯(lián)合組成的國際藝術(shù)家審評委員會,經(jīng)過初選、入選、復審三個階段嚴肅認真的評審,《田長霖傳奇》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名人傳記類惟一一個國際藝術(shù)金獎。同時,裴高才被授予“世界杰出華人藝術(shù)家”光榮稱號。美國《世界日報》、《美華文學》雜志、世界華人網(wǎng)、世界藝術(shù)網(wǎng)、香港《出版之門》以及中國作家網(wǎng)、中國文藝名站網(wǎng)等媒體或網(wǎng)站進行了報道。同年11月25日,經(jīng)他策劃,省市作協(xié)與區(qū)委、區(qū)政府聯(lián)合舉辦在灄口街舉行《馮鑄傳》暨“雙鳳文叢”首發(fā)式。接著,他撰寫的《馮鑄傳》赴臺交流并在島內(nèi)上架銷售,實現(xiàn)黃陂圖書在臺灣銷售零的突破。
2006年
9月15日,其新作《首義都督黎元洪》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新華社、中新社、中國作家網(wǎng)、香港作家、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中國教育網(wǎng)、網(wǎng)易、雅虎、搜狐、新浪、荊楚網(wǎng)、《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武漢晨報》、湖北電視臺、湖北經(jīng)視、武漢電視臺,港澳臺以及美國和東南亞等媒體均進行了專題報道、熱評或連載。
9月24日至26日,他出席了紀念辛亥革命9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首義都督黎元洪》在會上交流,受到了海峽兩岸和日本學者的關注。
10月10日,《首義都督黎元洪》作為省、市臺辦的宣傳品,成為“紀念辛亥革命95周年暨第三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活動的禮品,饋贈給海內(nèi)外來賓。接著,根據(jù)原著改編的30集電視連續(xù)劇《首義都督》籌拍方案于11月7日通過專家評審。
2007年
6月24日,武漢地區(qū)高校、社科院所、作協(xié)的專家學者60余人聚會辛亥革命研究中心,首次就《首義都督黎元洪》進行了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全面公正地評價黎元洪一生的功過是非。裴高才作了題為《首義都督黎黃陂的黃陂情》的主旨發(fā)言。他從《惜才、育才、護才》、《勤奮、廉潔、親民》、《鄉(xiāng)情、鄉(xiāng)親、鄉(xiāng)音》、《好學、助學、興學》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闡發(fā)。武漢市發(fā)改委還就武漢市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工程之一——籌建黎元洪紀念館、擴建黎元洪墓的前期準備工作與設計方案作了介紹。
9月14日,湖北省暨武漢市作協(xié)報省委宣傳部同意,列為2007年全省文藝創(chuàng)作重點項目。
9月28日,裴高才應荊楚網(wǎng)之邀到 “荊楚講堂”就湖北名人文化進行系列講座。其中第一講:《黎黃陂:從首義都督到民國大總統(tǒng)》,于10月19日在荊楚網(wǎng)、長江網(wǎng)、漢網(wǎng)、火鳳網(wǎng)、湖北廣播網(wǎng)、武漢電視網(wǎng)、武漢熱線、湖北教育信息網(wǎng)、中國湖北網(wǎng)、中國財經(jīng)信息網(wǎng)、億房網(wǎng)等11家省內(nèi)主要網(wǎng)站上進行視頻與文字聯(lián)播。接下來,他還將演講《理學雙鳳程顥程頤》、《華裔奇才田長霖》、《海峽兩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玫瑰詩人彭邦楨》等。
繼《理學雙鳳》與《玫瑰詩人》于盛夏出版之后,《城市英雄》、《余家菊傳》也于金秋繡梓,并在海峽兩岸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北京中國作家網(wǎng)、《文藝報》、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八斗文學網(wǎng),上海東方網(wǎng)、文學會館,湖北荊楚網(wǎng)、《湖北作家》、《今日湖北》、《武漢作家》、《投資時報》,福建都市作家網(wǎng)、浙江中國青年作家網(wǎng)、展現(xiàn)網(wǎng),香港鳳凰網(wǎng)、臺灣《文訊》等進行了評介或?qū)n}報道。
2008年:
編著的《家乘全書》、合著的《芳林美韻》和獨著的《胡秋原全傳》(精華版)相繼面世,新華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中國作家網(wǎng)、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荊楚網(wǎng)、《文匯讀書周報》、《長江日報》等先后發(fā)表了書評,武漢地區(qū)還舉行了作品研討會。
2009年:
6月1日,120萬字之《無陂不成鎮(zhèn)》(上中下)由長江出版社出版,馮今松、郁慕明與張善平題記或題名,皮明庥、嚴昌洪作序。
6月25日,加入中國作協(xié)。
7月28日,《無陂不成鎮(zhèn)》在臺北首發(fā)與研討,兩岸文藝界、出版界出席,兩岸三地傳媒連載、選載或跟蹤報道。
2010年:
5月參加中山艦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6月在武漢大學參加胡秋原百年誕辰學術(shù)研討會,11月在光谷參加田長霖國際論壇,12月參加《皮明庥文集》學術(shù)研討會。
12月,訪問美國,赴華盛頓、紐約、賓夕法尼亞大學、洛杉磯與舊金山交流,并向美國著名詩人伯恩斯坦、柏克萊加州大學與華人華僑贈送《理學雙鳳》、《玫瑰詩人》、《飛翼文集·教育家田長霖》與《無陂不成鎮(zhèn)》三部曲。
2011年:
3月,《辛亥豐碑》三部曲之《首義精魂》,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馮天瑜、嚴昌洪作序;
4月23日“國際讀書節(jié)”在高校首發(fā),同時演講《讀書與寫作——從黎黃陂手不釋卷說開去》;
9月,主創(chuàng)《辛亥首義百人傳》(與人合作)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馮天瑜作序;
9月,首部歷史小說《首義大都督黎元洪》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章開沅、皮明庥、蕭致治作序,王文元、蔣孝嚴題詞。
10月7日,在湖北武漢紀念辛亥百年的“名家論壇”上解讀《首義大都督黎元洪》。
18日,策劃的全國首座黎黃陂塑像落成揭幕。
11月1日,做客南京電視臺,制作《解密黎元洪》五集專題片專訪。
11月16日,《理學雙鳳·程顥程頤》《辛亥豐碑·首義精魂》獲中華炎黃文化優(yōu)秀成果獎。
2012年:
1月,《記憶首義之城》出版。
4月13日,首部電子書《首義大都督黎元洪》上線。
7月23日,出席武漢炎黃文化研討會,并向會議提交《木蘭傳奇》非遺叢書提綱討論稿。
8-9月,出訪地中海三國土耳其、埃及與希臘。
10月,出席湖北省第六次作家代表大會。
11月,出席洛陽二程(國際)研討會。
12月,《首義大都督》獲武漢社科成果獎。
2013年:
2月,做客湖北衛(wèi)視,錄制“中國NO1黎元洪”
4月,《“鑄劍”先驅(qū)·蔡以忱》出版
主要著作創(chuàng)作年表
獨著
《民國第一偉人》(1980~2001創(chuàng)作,江漢雜志社,2001年版)《田長霖傳奇》(1984年~2002年創(chuàng)作,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胡秋原全傳》(精華版)(1992~2004創(chuàng)作,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年版)
《馮鑄》(2004~2005創(chuàng)作,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年版)
《首義都督黎元洪》(1980~2006創(chuàng)作,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理學雙鳳·程顥程頤》(1993~2005創(chuàng)作,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玫瑰詩人·彭邦楨》(1993~2006年創(chuàng)作,文聯(lián)出版社,2007年版)
《余家菊傳》(1998~2006創(chuàng)作,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飛翼文集》(1,2)(香港國際交流出版社,2005年版)
《飛翼文庫》(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辛亥群英傳》(《長江日報》,2006年連載)
《為民喉舌·范熙壬傳》(長江出版社,2009.9)
《首義大都督黎元洪》(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版;電子書,2012.4上線)
合著
《芳林美韻——長江流域的名女》(合作者羅桃仙、李永芬,2006~2007創(chuàng)作,中國言實出版社、武漢出版社,2008年版)《城市英雄傳》(與丁逸楓2006合作,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7年版)
《名流百年》(與楊柳、鳳霞、云雯2007~2009合作,長江出版社,2009.8)
《辛亥豐碑》三部曲之《首義精魂》(與楊柳、鳳霞合作,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1.3)
《辛亥首義百人傳》上、下(主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版)
《辛亥首義百人傳》(主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9)
《記憶首義之城》(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12.1)
編著
《無陂不成鎮(zhèn)》(與王鳳霞2007~2009創(chuàng)作,長江出版社,2009.6)《江城武漢導覽》(2001年海峽兩岸同時出版)
《木蘭古門》(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年版)
“雙鳳文叢”(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5年版)
“雙龍鎮(zhèn)”書系(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6年版)
“天下黃陂星”書系(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黃陂裴氏家乘大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年版 )
專家學者點評
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九三學社名譽副主席王文元教授:裴高才著《田長霖傳奇》是中國大陸作者撰寫的第一本田長霖傳記。作者通過十余年的辛勤勞動,搜集資料與創(chuàng)作,終于完成了這一浩繁的工作?v觀全書,故事性強,材料翔實,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從其字里行間你不難看到:主人公勤奮敬業(yè)、頑強拚搏;他為人以中庸之道、科研善于抓尖端;他教學相長、有教無類;他不畏強權(quán),追求人格、國格與學問的統(tǒng)一……這本書是一部催人奮進的華人奮斗史。既為海內(nèi)外廣大青少年喜聞樂見,也為中老年朋友所歡迎。
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范大學前校長章開沅:
頗具史識的大儒王船山,他極為明確地反對簡化的兩極評判,曾在《宋論》卷六中強調(diào)史家必須注意“平其情”與“思其反”,否則,便難免“效人之訶誚而訶誚之”,難以尋求歷史的公正。
長期以來,黎元洪就沒有享受過歷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國民黨的正統(tǒng)史觀的影響,而且有共產(chǎn)黨革命史觀的影響,此外還有湖北地區(qū)若干首義志士的黨同伐異乃至揮之不去的潛在“反清情結(jié)”。這樣,就使我們難以對這位重要歷史人物及其相關史事作出客觀而公正的評述。
我很高興地知道湖北黃陂有位裴高才先生,他整整花費20年以上的時間,到處搜求相關資料,訪問黎氏后裔及知情人士,認真弄清歷史真相,力求作出合乎情理的闡析;并且精益求精、幾易其稿,終于寫成這本知識性、可讀性都很強的黎元洪傳記文學著作〈首義都督〉。他雖然是用“演義的形式”寫作,但治史的嚴謹與史識的高明卻很接近史家的要求。我覺得,他確實掌握了船山“平其情”與“思其反”的要領,大體上歸還了黎元洪這位“民國元勛”應有的歷史公正。 武昌是辛亥首義之區(qū),黎元洪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盡管步履蹣跚,坎坷曲折,但畢竟也是邁開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們理應給以必要的尊敬。同時,也要像張謇所說的那樣,以“公平之心理,遠大之眼光”看待這個歷史人物,“勿愛其長而因護其短,勿恨其過而并沒其功;為天下惜人才,為萬世存公正!
著名史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天瑜: 裴高才君歷十數(shù)年之功,堅持不懈地為辛亥人物立傳。繼《首義大都督·黎元洪》、《書法神童·馮鑄》、《為民喉舌·范熙壬傳》等多個長篇以及中篇人物傳記面世之后,值此辛亥百年之際,又推出這套圖文并茂的《首義精魂》與《辛亥首義百人傳》,全景式地再現(xiàn)辛亥風云,頗具特色。所列傳主囊括了辛亥首義醞釀、宣傳發(fā)動、拱衛(wèi)三鎮(zhèn)、二次革命與護國護法諸時段的典型人物。書中首次展示了300多幅珍貴文物圖片,彰顯“讀圖時代”特色。可謂“為辛亥存真,為文壇添趣”。
著名批評家、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博士生導師王先霈:
黃陂是詩歌之鄉(xiāng)。由裴高才先生策劃的、包括《馮鑄》在內(nèi)的《雙鳳文叢》書系,是武漢市黃陂區(qū)近年文學創(chuàng)作的豐碩成果中的一部分,包含著多種體裁和題材,其中最突出的主題是對黃陂地域文化傳統(tǒng)的追尋。
著名作家、詩人、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謝克強:
裴高才先生多年來對“玫瑰詩人”彭邦楨先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以敏銳的觀察、求實的探索、引人入勝的文筆追蹤詩人一路走過的詩的足跡——《玫瑰詩人彭邦楨》,在時間與空間里,使我更全面也更深刻認識了詩人彭邦楨先生。
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寫作學會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武漢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涂懷章:
傳記文學是文學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不論是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還是近年間悄然勃興的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凡高傳》,都成為絕不遜色于小說、詩歌的文學經(jīng)典,并在讀者的生命中留下印痕。而裴高才先生的傳記文學作品《田長霖傳奇》、《首義都督黎元洪》等代表作,在全球華人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此次繡梓的《理學雙鳳.程顥程頤》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傳記文學是歷史與文學二者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文體,即歷史的真實性、傳主生平經(jīng)歷的相對完整性和個性表現(xiàn)的藝術(shù)性。
程顥、程頤離我們相隔千年,如何做到歷史的真實性,不是易事,但作者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他在記述二程的家世與治學史實時,不僅引經(jīng)據(jù)典,還參照了地方志、宗譜以及詩詞名篇等,力求還歷史真實面目。其史料性與學術(shù)性,想必會引起專家學者的極大興趣。諸如程氏始祖其說不一,有“程伯符說”,“喬伯說”,還有“程伯休父(甫)說”。作者采用了以《詩經(jīng)》、《國語》、《史記》、《帝王世紀》等典籍為依據(jù)的“程伯符說”。應該說是具有說服力的。
在文學性與故事性方面,《理學雙鳳》也頗具特色。一方面,作者運用講故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解讀思想家們高深的理論,使普通讀者不感到枯燥。例如娓娓道來史書中記載二程執(zhí)政與治學的故事等;另一方面還穿插了作者歷經(jīng)十余年搜集的民間傳說等野史資料,使人物的形象刻畫入微,增強了可讀性。定會在普通讀者中引起共鳴。
臺灣著名詩人、翻譯家、東吳大學教授宋穎豪教授:
手捧裴高才先生著《玫瑰詩人》,一股詩玫瑰的芳香撲鼻而來。裴先生乃黃陂儒士,現(xiàn)任作協(xié)主席,發(fā)愿為鄉(xiāng)里事業(yè)卓然有成的俊彥鴻儒立傳,相繼完成多本傳記,F(xiàn)又撰述完成詩人彭邦楨的生平事跡——《玫瑰詩人》,真是一樁令人興奮的事。這不僅是臺灣與大陸文藝界的多年夙愿,也是寫詩朋友們所企盼需要完成的一件事。同時,也圓滿地實現(xiàn)了詩人衣錦還鄉(xiāng)的生平宿愿,詩人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中國科技大學與武漢老年大學教授、《大學語文》編委王士毅:
高才先生熱愛桑梓,而且衷心仰慕黃陂輩出之先賢髦士,曾先后出版多部巨著。嘔心瀝血,匠心獨運,其愛鄉(xiāng)尊賢之創(chuàng)作精神,實堪贊賞!
國家一級作家、畫家周翼南:
一部實實在在、有益于人的傳記作品,比一本虛構(gòu)的小說更有意義。裴高才君創(chuàng)作甚豐,他把精力主要放在傳記文學的寫作上,他寂寞而執(zhí)著的寫作,實屬不易。他寫的雖然不是暢銷書,但卻給讀者以啟迪。他在〈馮鑄〉里把馮鑄先生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展現(xiàn)于世。讀后讓人感動,令人振奮。
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武漢市文聯(lián)副主席、武漢作家協(xié)會主席董宏猷:
近年來,尤其是黃陂作協(xié)成立后,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如虎添翼,脫穎而出,在省市文壇乃至全國,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一個富有特色的“黃陂作家群”,正在承前啟后的整合形成之中。而裴高才策劃的“雙鳳文叢”的出版,則是集合隊伍的一聲響亮的號角。
著名史學家、華中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嚴昌洪: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應裴高才先生之邀,我到黃陂拜謁了紀念程顥、程頤(世稱“二程”)兄弟的中國名亭——雙鳳亭,頓時心曠神怡。如今,裴先生新作《理學雙鳳·程顥程頤》出版,我作為該書的顧問先睹為快,不禁有感而發(fā)。
二程是程朱理學的奠基者,宋代洛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可謂大名鼎鼎,而他們與黃陂縣(今武漢黃陂區(qū))的關系許多人卻并不清楚。裴先生以演義的形式,對其行狀、理學的形成與基本內(nèi)核等深入淺出地一一予以解讀,可謂功莫大焉!
作為我國第一部二程夫子演義,作者對二程從雙鳳投懷、幼年啟蒙、習文練武,到從政、執(zhí)教、治學、傳道等方面進行形象性的藝術(shù)概括,再現(xiàn)了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們卷入驚心動魄政治漩渦的前前后后。尤其是那膾炙人口的“魯臺望道”、“孔顏樂處”、“如坐春風”、“程門立雪”等千古佳話的生動鋪成,定能引起讀者的極大興趣。竊以為,《理學雙鳳》是作者繼《田長霖傳奇》和《首義都督》之后的又一部長篇力作。
作者在《首義精魂》里,抓住傳主特點,畫龍點睛地概括了各位英雄的事功,避免了許多列傳常有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弊病,用生動的筆觸刻畫人物,做到“畫我像我”,出神入化。一冊在手,可以了解那一代革命志士的愛國情操,了解為國為民的辛亥英雄的壯麗人生。
第五~八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民革中央第五~七屆副主席、第八~十屆名譽副主席賈亦斌說:
裴高才著中國第一本胡秋原全傳,對于弘揚我國知識分子愛國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充實愛國主義教材,積極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以求早日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作者經(jīng)過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從胡秋原的家世、求學、流亡、筆舌生涯到參政議政,反映了傳主八十余年來對國家民族始終不渝的愛心、憂心、苦心和誠心。
十九路軍某部原政治部主任、復旦大學朱伯康教授生前點評裴高才著《胡秋原全傳》:
裴高才先生集十數(shù)年之功,以紀實的手法,系統(tǒng)地介紹了胡秋原文章報國的一生。較為客觀地對胡秋原的“三大尊嚴”加以解讀,是一部融文學性、思想性與可讀性于一體的力作。從中不難看出,胡秋原的抗日愛國熱忱,既是當時億萬同胞之所同,也有其許多獨特的特點……
魯迅文學獎得主、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北文學院院長陳應松在裴高才著《名流百年》序言中說:
這些年來,高才一直把鉤沉名流史作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歸依。他在《胡秋原全傳》中寫道:“我獨愛搓‘一人麻將’,如果不寫不看,日子怎么過呢?!”我想,這也是他的心聲。這就像馬爾克斯說的:如果我不寫作,我將無法活下去。大約所有的作家文人都是如此罷。
湖北省政協(xié)副主席陳春林在《為民喉舌·范熙壬傳》序言中說:
仔細閱讀《為民喉舌》,傳主愛國之切、憂國之深、謀國之忠,常有催人淚下難以自已者。這部作品既是一部留學歸國人員的奮斗史,也是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書生報國的縮影,還再現(xiàn)了民初議會制度建設的風風雨雨,更可欣賞傳主的詩詞古風……一編在手,鑒往知來,接受傳主思想品格的熏陶或從中反思,無疑是一件很愜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