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蒲國昌 (1937.1—) 四川成都人。擅長版畫、中國畫。中國美協(xié)會員。
蒲國昌1959年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yè)。
作品展出
2003年 今日中國美術大展北京中華世紀壇
2004年 全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畫名師作品展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
2004年 江蘇省傅抱石水墨雙年展江蘇省政府、江蘇省國畫院
2004年 新時代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書畫導報
2004年 中國畫赴歐洲巡展廣西民族藝術對外交流協(xié)會
2005年現(xiàn)代金陵水墨畫傳媒邀請展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國畫院
2006年“水墨中國”首屆《書畫典藏》中國畫藝術邀請展北京、臺北、國際東方藝術收藏協(xié)會、《書畫典藏》編輯部
2007年 中國當代水墨名家邀請展杭州《藝術財富》雜志社
2007年 “走進西南”當代藝術展廣東美術館
2007年成都K畫廊“不是東西”水墨五人展99藝術網成都K畫廊
2008年 中國畫名家邀請展江蘇昆山市政府、中央中國畫研究院
個人經歷
1959年,他從中央美院版畫專業(yè)畢業(yè),分到貴州,當時分配在貴州戲曲學校,搞舞臺美術。那時的蒲國昌并不認為這和他的專業(yè)有什么不對口,相反,他把舞臺美術當作學習機會,對戲劇臉譜、服裝、表情、身段,對京劇、川劇等等,都從繪畫的角度來看。這對他以后在繪畫作品中常用“臉譜”來作為符號表現(xiàn),從而形成“臉譜化”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初到貴州時,蒲國昌對貴州農民的“矮、小、瘦”怎么也喜歡不起來,老是懷念北方農民的“高、大、壯”?墒请S著生活的逐漸深入,他越來越喜歡這塊土地和這里的人,這些對他以后畫人物畫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不但如此,他還自稱到了貴州后,“脫胎換骨”了,對北方的審美觀念已不習慣,對江南的審美觀念更是格格不入。所以,在他的早期彩墨畫創(chuàng)作中,他把眼光對準了貴州極富特色的東西:高原少數(shù)民族的形貌、五彩斑斕的服飾、具有濃厚民族意味風物用品等等。選定這些題材除了人物形體和情貌的樸素和拙趣外,還一反畫壇當中理想構造出來的那許多俏麗仕女的媚情容貌。比如《侗女》的樸拙容貌,還比如《過節(jié)》中苗女們奇詭的牛角梳頭飾。這些對人物的種種夸張表現(xiàn),在學術上解釋為造型意識的轉變之外,也可見蒲國昌對貴州高原風物傾心的一片赤誠。
或許是不能忘情于刀刻刃鑿的木刻版畫的樂趣,在初試彩墨畫法的同時,蒲國昌仍然鐘情于他所嫻熟的版味和木韻。木刻版畫的高低凸凹、刻痕鑿跡似乎與他所發(fā)掘的民俗風情有著更加密切的親緣,那些木肌刻紋,似乎更宜藏匿畫家所知所感的高原深蘊。于是,蒲國昌再次拿起了刻刀,于是就有了一批以《召喚》為主的,在1985年的個展和《十人半截子美展》展出并引起極大反響的雕刻彩畫。這一批風土題材的作品,既讓人感受到山民形象淳厚篤實,又感覺刻痕的雄渾蒼涼。
蒲國昌的水墨畫
然而,說到底,蒲國昌最為傾情的還是水墨畫,這恐怕與他敏感活躍的創(chuàng)作心理有很大關系。盡管是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專業(yè)科班出身,但他始終因版畫制作的漫長過程而深感痛苦。后來他找到了在宣紙上作彩墨畫的這種作畫方式,從而開始了他在水墨領域求新求變的創(chuàng)新追求。蒲國昌自己這樣說:“宣紙很敏感,符合我的個性。我的思想跳動很大,常常在一幅作品還沒有完成,思想就跳開去想另一幅畫了,后來常常對版畫制作過程感到很痛苦,所以選擇了彩墨這種方式,它更容易敏銳地記錄我的想法,更容易記錄下心靈的軌跡!
由于蒲國昌的版畫功底和他對貴州蠟染技術的研究,以及他長期進行的線描訓練,使得他一進入水墨領域就顯得與眾不同。他不是畫傳統(tǒng)的山水彩墨水畫,而是在水墨畫中引入大量的西方藝術。有表現(xiàn)主義的東西,還有平面化的東西,有大紅大綠的民間色彩,有夸張變形的人物形象。蒲國昌說,他就是要在畫面上強調擁塞、滿實。傳統(tǒng)的水墨畫是黑、白、灰,基本上是清冷的、孤高的那種。而他要強調入世,大紅大綠,從俗切入,最后達到大雅。于是,在閱讀他的作品中,你會被他畫中那強烈、放縱、澎湃洶涌的原始生命力所深深打動。
彩墨蠟畫
在傾心于彩色水墨創(chuàng)作的同時,蒲國昌還創(chuàng)作了一批彩墨蠟畫。這是他在制作一批 蠟染作品之后所作的新嘗試。他大膽地在宣紙上用蠟液作畫,有時用蠟刀繪制,有時用毛筆繪制,有時雜以顏料,有時又獨取蠟液,又加以搓、揉等法。再染上顏色,或色上覆蠟,蠟上涂色等等技法,使畫面產生了非常有趣的肌理,令人玩味再三。到制作彩墨蠟畫的后期,他還在作品中加入 衛(wèi)生紙等材料的粘貼,這又使他的畫作具有了一種后現(xiàn)代的意味。
成就及榮譽
其作品被選送美國、前蘇聯(lián)、日本等十數(shù)個國家展出。1985年10月參加“十人半截子美展”,被列入當年中國美術十大新聞。作品有《節(jié)日》,《召喚》,《機 器時代》系列,《石榴》系列,《人—人》系列等。
有六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件作品被廣東美術館收藏。
被國務院授予“對文化事業(yè)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
92年紐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授予“對中國畫突出貢獻獎”。
96年獲中國版協(xié)“魯迅版畫獎”成就獎。
92年國務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貼。
97年應美國緬因美院之邀,在該院講學。
98年四件作品被編入國家重點出版項目《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全集》。
9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世紀收藏》收藏中國畫一幅引。
30余次被全國級藝術專業(yè)報刊專文、專版大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