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著作
余世存 著《黃昏的繽紛》,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年
余世存 著《重建生活》,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余世存 著《我看見了野菊花》,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余世存編著《非常道》,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余世存等譯《類人孩》,珠海出版社2007年
余世存 著 《中國男》, 九州出版社2010年
余世存 著 《非常道》(新版), 遼寧教育出版社2010年
社會活動
自有未注冊組織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自2001年起主持“當代漢語貢獻獎”。以表彰對當代漢語做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
余世存曾追隨李慎之先生左右,為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u2018類人孩u2019般的認知品性生發(fā)錐心之痛”,出版的《類人孩——動物莊園另類解讀》,從文明史的角度,說明:“u2018類人孩u2019狀態(tài)才是我們需要告別的一種生活”,否則,“他和他組成的社會就只能在文明的邊緣徘徊”。2005年,余世存的一本《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國話語》,以新的體裁和客觀的史料展現(xiàn),使?jié)h語世界的近現(xiàn)代史寫作有了可信的材料。這些截取自晚清、民國而至解放后的歷史片段,記錄了大量歷史人物的奇聞逸事——這些話語中講述了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代表的同治重臣,以孫中山、袁世凱為代表的辛亥豪雄,以胡適、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先鋒,以錢鐘書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人,以李敖、王小波為代表的文壇斗士等演繹的現(xiàn)代史的悲喜劇。2007年出版的《常言道——近代以來最重要的話語錄》,將近代資源學術化運用得更加具體,借重新定位與申說,講述了一百年前的大學學人,詩人乃至軍閥刺客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
處世態(tài)度
余世存在他的《重建生活》一書的自序中說道:“我更記得魯迅曾堅定地說,我在生活,我存在著。然而,又有多少人關心生活和存在呢?一百多年了,我們一直在漂流,我們試圖尋找到一個結果,一個我們理想的家園;一百多年了,我們都是把個人的命運、價值跟普遍的宏大的名詞和敘事捆綁在一起;一百多年了,我們用苦難、不幸償還我們對革命欠下的債務,共和、現(xiàn)代化、三民主義、共產(chǎn)主義、愛國主義、市場經(jīng)濟、消費主義、后現(xiàn)代話語……等一次又一次的時尚革命為我們發(fā)起。一百多年了,我們試圖交出個人的一切,甚至犧牲掉我們自己,俾使我們民族躋身于世界諸發(fā)達民族之林。我們幾乎每天懷揣夢想,放棄了理性、良知、公正、人的自由和尊嚴,依賴于宏大敘事的許諾度日,我們理解終有一日,我們的所有和生活是盡善盡美的黃金世界,是欲望無限即時滿足的人間天堂。一百年的努力使我們傷痛累累,一百年的滄海桑田使我們擁有一切,就是沒有擁有過生活”;蛟S這就是當年穆旦在《隱現(xiàn)》中所說的:“我們有機器和制度卻沒有文明/我們有復雜的感情卻無處歸依/我們有很多的聲音卻沒有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