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何敬平主要經(jīng)歷
何敬平,1918年生于四川省巴縣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庭。1938年春,奔赴延安,中途因被誤解而滯留西安。后考入國民黨部隊,在政治處搞抗日宣傳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后,何敬平進一步認識到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本質(zhì),憤然離開國民黨軍隊返回重慶,并經(jīng)人介紹,到重慶電力公司工作。
1945年2月,在中共南方局王若飛的直接領(lǐng)導下,重慶電力公司發(fā)動了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全市性的爭人權(quán)、爭民主的群眾性革命斗爭。何敬平與工友們一起,積極參與了這場斗爭,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46年上半年,中共重慶電力公司地下黨支部成立,何敬平任組織委員。
在1945年2月“胡世合慘案”和反特抗暴運動中,他和劉德惠共同起草《向各產(chǎn)業(yè)工友各界同胞們的控訴》的控訴書,向全市人民揭露特務(wù)的暴行;他利用“怒吼劇社”與群眾廣泛接觸的機會,大力宣傳事件真相,聲討特務(wù)罪行,推動了反特抗暴運動的發(fā)展,并在劇社中起到帶頭和骨干作用。
1946年1月,國共兩黨在重慶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中共代表團代表王若飛在“滄白堂”召開的民眾大會上發(fā)表演講,何敬平不顧危險,跳上講臺,用身體擋住了國民黨特務(wù)擲向王若飛的石塊、雜物,保護了王若飛的安全。
1948年4月5日,他因叛徒出賣,和劉德惠被特務(wù)逮捕,囚禁于渣滓洞監(jiān)獄。1949年舊歷正月初一,他和劉振美、何雪松等20位同志在獄中成立“鐵窗詩社”,用戰(zhàn)斗的詩篇和敵人作斗爭。
同年秋天,解放大軍節(jié)節(jié)勝利,進逼西南,為了鼓舞難友們的斗志,他飽含革命激情寫出《把牢底坐穿》。1949年11月27日,這位年僅31歲的革命詩人和其他同志,一道集體殉難于獄中。紅巖英烈陳列館評論,為了革命,他從沒停止過戰(zhàn)斗。
烈士何敬平代表作
詩歌詞
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
我們愿——
愿把這牢底坐穿!
我們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們要把這顛倒的乾坤扭轉(zhuǎn)!
我們要把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們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希罕?
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
我們愿——
愿把這牢底坐穿!
詩歌表達的意義
詩篇氣勢磅礴、壯懷激烈,充滿崇高理想和堅強革命意志,由難友周宗諧譜曲后在獄中傳唱,有力地鼓舞了難友們的斗志,不屈地進行日益殘酷的獄中斗爭。
詩歌影響
這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是革命烈士何敬平1948年夏在國民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寫下的。半個多世紀來,它已深深地印在了人們的心中。
烈士何敬平戰(zhàn)友回憶
《深情懷憶何敬平 》,作者:王古澤 原載《重慶晚報》
敵寇侵犯,山河破碎。我們的心震驚了,我們的血沸騰了,我們再也不愿安心坐在課堂里了:“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興亡……”我們尋找抗日救亡的報刊閱讀,結(jié)交抗日救亡的朋友同學,參加抗日救亡組織的活動,進而萌發(fā)了到延安的決心。
經(jīng)過串聯(lián),我們八人相約從成都出發(fā),先坐貨車到寶雞,再改乘火車到西安。一路艱苦備嘗。車上互問為什么去投奔共產(chǎn)黨?有的說,讀了巴金的《家》;有的說,讀了《二萬五千里長征記》;有的說,參加了漆魯魚領(lǐng)導的救國會;有的說,參加了自強讀書會……總之,每個人經(jīng)歷不同,而目標都是延安。
當時,在青年學生中流行的歌曲,如《流亡三部曲》《熱血歌》《畢業(yè)歌》《大力進行曲》《夜半歌聲》《蓮花落》……我們都喜歡。在車上,我們一支接一支地高唱著,精神為之振奮。領(lǐng)唱的是我們當中唯一的工人同伴,曾經(jīng)的公共汽車售票員。他發(fā)聲厚重,圓潤,高低自如,感情充沛。他就是何敬平。
可是,在西安他便離開我們了。《永遠的豐碑》是這樣寫的:“1938年春,奔赴延安,中途因誤解而滯留西安,后改入國民黨部隊,在政治處搞抗日宣傳工作……”抗戰(zhàn)初期,國民黨部隊還是認真打日本的,是什么“誤解”使他“中途”離開我們,改變了初衷呢?
記得當時我們都發(fā)誓:不把日本趕出中國去,不結(jié)婚,不談戀愛?吹侥膬蓚相愛了,大家一致不理他們。他們要么分手,要么被冷落。何敬平對我們當中一女生,似乎有好感,還說不上是追求,更談不上是戀愛,便遭到幾個女生的冷眼,拒絕和他說話。
有一天,姓盧的女同學告訴我:“何敬平不去延安了。他正在找一個部隊聯(lián)系直接到前方。他對某某好,大家有議論!本瓦@樣,一個善歌的、直率的、純樸的工人,在敏感的、優(yōu)越的、極端情緒化的女生們面前,傷了自尊,于是選擇離開,另尋報國之路。
后來,何敬平在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后,脫離這支川軍部隊,回到重慶,參加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民主斗爭,并于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我和何敬平,1946年7月相會過。那次因羅廣文部隊到鄰水“清鄉(xiāng)”,我走避重慶,在都郵街電力公司找到他,為安全起見,晚上同他一起睡辦公桌。兩年后,又是羅廣文部隊到鄰水“清鄉(xiāng)”,我深夜逃出虎口,繞道到了重慶,想找何敬平覓一棲身之地,他卻不在。原來他在聲援“胡志合事件”、支援重慶大中學生反美抗暴游行和“滄白堂事件”中,被特務(wù)逮捕,囚于渣滓洞看守所,“11·27”被槍殺。生前只留下了最后創(chuàng)作的悲壯的歌曲——《愿把這牢底坐穿》。
今天,在抗戰(zhàn)勝利61周年之際,我想起何敬平來,心里難以平靜。
硬筆書法家何敬平
何敬平,1985年10月出生,山東省肥城市人,現(xiàn)就讀于魯東大學法學專業(yè)。鳴嚶硬筆書藝組合發(fā)起策劃人。
作品曾獲:
煙臺市首屆硬筆書法大賽特等獎;
書法報首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
書法報第二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三等獎;
第八屆文華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銅獎;
第三屆中國青少年書法美術(shù)大賽一等獎;
第十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
作品入展:
世明雙語杯揚州硬筆書法名家邀請展;
太湖筆韻全國硬筆書法作品展;
天下別墅杯第一回硬筆書法大展;
南通市硬筆書法精英邀請展;
“八閩風”全國一筆名家作品邀請展;
第一屆全國硬筆書法家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