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趙簡子之女,趙襄子之姊。趙簡子出于滅代的政治目將其女嫁于代君,故其又稱代趙夫人。
《史記·趙世家》和《列女傳·節(jié)義篇》有相關(guān)的記述。
趙襄子于晉出公十七年(前458年)詐請代王赴宴,密令宰人于席間用銅勺“擊殺代王及其從官”,成功地實施了一場政治謀殺,然后“遂興兵平代地”。
史稱,聞知代王死后,代夫人說:“以弟慢夫,非義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歸”,然后“泣天呼地,摩笄而死”。
摩笄,是說她在山巖上摩尖了發(fā)笄,用笄尖刺太陽穴自殺。后人感其忠,將她葬于摩笄而死的山旁,而這座山也因此被稱為摩笄山,其人則稱為摩笄夫人。
摩笄
(1). 春秋 時, 趙襄子 姊為 代王夫人 。 襄子 既殺 代王 ,使人迎其婦。 代王夫人 曰:“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義也。”遂摩笄自刺而死。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史記·趙世家》。后因以“摩笄”稱后妃殉國自殺。 清 吳偉業(yè) 《思陵長公主挽詩》:“國母摩笄刺,宮娥掩袂傷!
(2).山名。一名 磨笄山 。在今 河北省 張家口市 東南。 趙襄子 姊 代王夫人 摩笄自殺, 代 人憐之,名其地為 摩笄山 。 明 徐渭 《次夕降摶雪徑滿鵝鴨卵余睡而后起燒竹照之》詩:“ 漸離 荊卿 僵 易水 , 趙王 代娣 冷 摩笄 !
文獻記載
附一:《列女傳 節(jié)義篇 代趙夫人》
代趙夫人者,趙衛(wèi)子(簡子)之女,襄子之姊,代王之夫人也。衛(wèi)子既葬,襄子未除服,地登夏屋,誘代王,使廚人持斗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一斗擊殺代王及從者。因舉兵平代地而迎其姊趙夫人,夫人曰:“吾受先君之命事代之王,今十有余年矣。代無大故,而主君殘之。今代已亡,吾將奚歸?且吾聞之,婦人之義無二夫。吾豈有二夫哉!欲迎我何之?以弟慢夫,非義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歸,遂泣而呼天,自殺于靡笄之地。代人皆懷之。君子謂趙夫人善處夫婦之間。詩云:“不僭不賊,鮮不為則。”此之謂也。 頌曰:惟趙襄子,代夫人弟,襲滅代王,迎取其姊,姊引義理,稱引節(jié)禮,不歸不怨,遂留野死。
附二:節(jié)選自《史記 趙世家》
襄子姊前為代王夫人。簡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正義音斗。其形方,有柄,取斟水器。說文云勺也)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摩笄之山。
附三:《詠史詩 摩笄山》唐胡曾
春草綿綿岱日低,山邊立馬看摩笄。 黃鶯也解追前事,來向夫人死處啼。
人物評價
一
"以弟慢夫,非義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歸."——歷來都解釋為婦人之節(jié)之德,其實那是心里的煎熬。
二
戰(zhàn)爭中間,這樣的悲劇,雖然很有故事沖突感,但是,現(xiàn)實中看來,過于殘酷了。一邊是兄弟手足,一邊是夫妻感情,作為 女人來說,缺乏鐵血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里,這兩個都是最重要的東西和感情,卻起了沖突,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我想,如果我是代夫人,寧可自己先死了,也不要看到這樣的悲劇在我眼前發(fā)生。死了兄弟,莫非恨丈夫么?死了丈夫,莫非冤兄弟么?好像都不可能,感情是難以自如把持的。一下子就被孤立,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才好。這是一種悲哀。于襄子來說,他完成了當(dāng)年的諾言,奠定了趙國后來的基業(yè),但是,也同時毀掉了他最愛的姐姐的一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