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吳桐林襲蔭任職云騎尉,歷;崛枫,商部郎中,清光緒中為在任候補道。
光緒十八年(1892年),吳受四川藩司龔兆瑗聘,總辦四川全省輿圖。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赴臺南,在欽差幫辦臺灣防務劉永福幕下參預軍事,籌措軍餉。農(nóng)歷七月,日本臺灣總督海軍大將樺山資紀致書劉永福勸降,劉請吳復書痛斥。秋,受命返大陸求援,不果。
次年,吳桐林在上海與林耀章、沈懋南等創(chuàng)辦全國運送公司,常來往南洋等地。遣其子兆鑒從梁啟超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應劉永福召,偕劉必濟至鎮(zhèn)南關一帶召集黑旗軍舊部一千五百余人,駐防廣州。后因讒言,離劉而去。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奉張之洞命,出洋考察商務及勸華僑興學。在新加坡發(fā)起創(chuàng)辦萃英書院,其子兆昌在馬六甲創(chuàng)辦培風學校。同時,受委為保商委員,保護華僑在外經(jīng)商權益。又與新加坡華僑林文慶、張克誠等修孔廟,傳播中華文明,受到粵督陶子方嘉獎。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醇親王載灃赴德,貝子載英赴英,先后經(jīng)新加坡,吳率子兆鑒迎送,并上書請?zhí)岢虅,注重農(nóng)工各項實業(yè)。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奉慶親王召入京,上書請設商部。慶親王交外務部代奏兩宮批準。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7月建立商部,所有一切規(guī)章、制度、辦事細則、機構設置,均出自吳手。但因吳非科舉出身,僅任郎中。其子兆鑒也特準由江蘇縣丞調(diào)商部供職。在任時,曾應警務部尚書肅王請,監(jiān)修北京正陽門至天橋馬路。還創(chuàng)辦《商務報》。又與華僑蔡奇鳳創(chuàng)辦爪畦公司。
民國元年(1912年),任四川省紅十字會副會長。上海民生實進會聘吳擔任聯(lián)絡華僑事宜,乃攜子兆昌赴香港、廣東設立支會,辦林業(yè)、礦務十余處。
次年返京,入畿輔編書局任編輯。后任北洋政府臨時參議院秘書。
又次年任商部秘書,兼崇文門稅務諮議。
民國9年(1920年)任農(nóng)商部有獎實業(yè)債券局庫房主任。
民國12年(1923年)奉農(nóng)商部命赴南洋考察。
次年因病回國,住汕頭海關其子兆昌處。
終年不詳。
主要作品
吳曾遍歷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知識甚豐,著有:《南洋群島識略》、《商務答問》、《保商興教錄》、《南洋旅行須知》、《黑旗戰(zhàn)紀》、《實業(yè)說略》、《南洋華僑事略》等書。其代劉永福起草的《復日本國樺山氏書》原文尚存屏山縣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