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烏爾班五世在阿維尼翁繼位,參與恢復意大利和平的努力,并著手整頓教廷。1365年不顧法蘭西國王政府的反對,決定將教廷遷回羅馬。同年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會見,獲得其大力支持,表示愿意派兵保護,不久他就為查理四世加冕,1367年烏爾班五世回到羅馬,此時羅馬已經破爛不堪,他開始重建被毀的教堂。
拜占庭皇帝 約翰五世年幼繼位,政局不穩(wěn),為了對付 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呼吁教皇給予援助,1369年,約翰五世前往羅馬會見了教皇,表示愿意接受羅馬教會所規(guī)定的教義,并將拜占庭教會置于羅馬教會之下。但是拜占庭教士和世俗人士都不贊同皇帝的決定,聲稱寧愿在君士坦丁堡看見土耳其人的頭巾,也不愿見到教皇的三重冠。使得協(xié)議無法履行。同年約翰五世回國的時候,在 威尼斯共和國以破產債戶名義被抓,希臘與羅馬教會的分裂繼續(xù)。
1369年,英格蘭與法蘭西的百年戰(zhàn)爭戰(zhàn)火重開,羅馬及教皇領地紛亂又起,烏爾班五世在羅馬只待了3年,于1370年再次將教廷搬回阿維尼翁。
烏爾班五世重視并支持學術研究,修復了很多位于 蒙彼利埃、圖盧斯和巴黎的大學,并將自己的俸祿作為獎學金發(fā)布給學生。 他更是大力地推動了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qū)的宗教發(fā)展: 芒德大教堂、蓋扎克教會和貝杜教會等等。 烏爾班五世以虔誠而著稱,1870年被宣福。
死后, 格列高利十一世終于再次將教廷遷回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