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出身
1962年秋末,尤國忠出生于福建農村一貧困家庭,當時正值中印戰(zhàn)爭中國經濟處于困難時期,他的出生給家里增添了喜悅同時也讓這個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正因為這種貧窮,讓尤國忠從小獨立,形成了自強不息吃苦耐勞的習慣,最終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1978年高中畢業(yè)參加高考(文革后恢復高考第一年),以1.5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1979年在家鄉(xiāng)做木匠學徒工,1981年獨立作業(yè)。尤以木工雕刻技術見長。1982年在家鄉(xiāng)結婚。
創(chuàng)業(yè)經歷
改革開放初期,為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深圳大力推行“三來一補”,吸引很多外籍企業(yè)來深辦廠。泉州作為僑鄉(xiāng),也有很多人來到深圳創(chuàng)辦企業(yè)。尤國忠家里的一個香港的親戚就在深圳龍崗新辦了一家家具廠。年輕的尤國忠對深圳充滿了向往,因此于1986年來到深圳,在親戚的家具廠里做油漆工。一天5元的工資讓這個年輕人感到了生活的壓力,當時的尤國忠只有一個想法:愛拼才會贏,要付出比別人多倍的努力才能贏得更多的機會。
短短的幾年時間,他由油漆工、木工發(fā)展為車間主任、廠長、總經理直到1999年自己開始創(chuàng)業(yè)。
1999年,尤國忠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家具企業(yè)仁豪家具發(fā)展有限公司。問及為何想在當時創(chuàng)建自己的家具工廠,尤國忠不緊不慢的說:該做點自己的事情了。“當時正好有這么一個好的機會,所以我創(chuàng)業(yè)了,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條件不具備機會只會悄悄的溜走。”他補充道。創(chuàng)建公司第一年工廠約有200~300人,由于豐富的經驗第一年銷售額達到了3000~4000萬,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給了尤國忠很大的鼓舞,于是他馬上將這筆資金投入了生產中。
創(chuàng)業(yè)初期,當時除了資金匱乏之外,市場定位以及思路不清也是一大障礙。當時的仁豪家具公司只做餐臺椅,并沒有品牌概念!澳菚r,我的大女婿告訴我只做餐臺椅是沒有出路的,一定要做整體家居。于是我們在2002年開始做整體家居,并創(chuàng)建了迪諾雅這個品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我發(fā)現一條真理:一定要走差異化”,尤國忠泯了一口茶自信的說。正因為差異化這條路,讓仁豪家具發(fā)展的順風順水,讓它擁有了“亮光板式家具之父”、“中國板式家具第一品牌”的美譽。
“摸著石頭過河”是尤國忠談到最多的話題。由于當時市場的混亂,品牌意識差,到底怎樣的品牌能引導市場大家都很茫然,“差異化”時刻浮尤國忠的腦海里,當時市場上沒有亮光家具,所以他開始大膽的嘗試。其實這對于尤國忠乃至仁豪家具公司都是一大冒險,是成是敗在此一舉了,大量的投入如果被市場拋棄企業(yè)可能瀕臨破產,當時的尤國忠心里根本沒底,但為了鼓舞氣勢,他在人前表現仍是自信滿滿。老天爺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他成功了,是一鳴驚人或說震驚了整個家具業(yè)都行,總之他一時間被冠名為“亮光板式家具之父”。隨后不少企業(yè)開始跟風、抄襲,而二三級市場仍然流行這種產品。
秉承“產品的差異化”,仁豪公司開始將產品升級,推出了“板木家具”。據了解,當時市場上只有板式家具和實木家具之說,并不存在板木家具的概念,于是尤國忠大膽創(chuàng)新推出了“板木家具”,即將板式和實木相結合!爱敃r,我們已做好了被消費者否定的準備,因為這種概念很容易讓人誤解。但我相信通過顧客長時間的了解,他們會明白板木家具真正存在的價值。果然,我們再次成功了,板木家具仍領跑于家具行業(yè)!
成功心得
成功并沒有給尤國忠?guī)戆朦c驕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經過亮光板式家具之后,尤國忠就明白了一個理:“除了差異化之外,品牌經營同樣重要”,于是他決心要好好培養(yǎng)這個“孩子”,讓他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