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章元任(1069-1149年),字莘民,號敬峰,宋安徽宣州貍橋南姥章氏五世孫,為貍橋開科取士以來的第一位進士。
元任出身于官宦世家,原籍福建浦城,太傅章仔鈞第六子文瑱官淳安令,調(diào)知宣州,遂定居宣城北關(guān)。子孝直為河南汝州判官,愛南漪湖、昆山之勝景,舉家遷南姥居住,此為大章村之由來,孝直為宣城章氏一世祖。
章元任于宋紹圣元年甲戌(1094年)中進士,時處北宋中葉,社會矛盾尖銳,宋神宗于熙寧二年(1069年)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次年為宰相,實行改革,是為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變法遭到韓琦、司馬光、文彥博等大臣的強烈反對,當時圍繞變法,兩派斗爭激烈。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逝世,哲宗年幼繼位,由反對新法的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為相,新法被廢。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親政后又主張恢復(fù)新法,起用章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宰相)。
元任中進士后時值哲宗親政以“紹述”為國是。所謂“紹述”,即指哲宗親政后改年號為“紹圣”,表示“紹述”繼承神宗的新法,起用章惇、曾布等執(zhí)政,貶斥舊黨呂大防、劉摯等,追奪司馬光、呂公著贈謚,盡廢元祐法度,恢復(fù)青苗、免役等法,加強西北戰(zhàn)略,擊退西夏的進攻,史稱“紹圣紹述”。
章元任在政見上卻與司馬光、蘇軾等一幫守舊派相同,他上書哲宗痛陳熙寧、元豐變法之策不可復(fù),元祐之政不可攻,詞甚激烈,無所顧忌,竟將功名付之度外,為此即遭貶任,出任蘄州(今湖北蘄春縣)黃梅薄,數(shù)年后才升為溧陽令。時遇大水,死者相望于路,元任組織救災(zāi),并動員富戶捐款賑糧,百姓交口稱頌。御史周武仲經(jīng)察訪將實情上奏朝廷,而掌權(quán)的章惇雖為浦城一族,卻將其左遷為南城令,后以例晉為九江判官,再升潼州知州。宣和(1119-1125年)末,楊時為工部侍郎,上表稱其賢。直至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勅追崇為朝奉大夫,知潼州事。妻贈為淑人,子承父蔭。
章元任逝世后葬敬亭山雙塔寺西,夫人謝氏同葬。宋名臣趙鼎為之作像贊,理學家蔡元定撰寫碑銘。
元任有兩子:燾、勛,其長子燾蔭補為官,官至刑部侍郎加集英殿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