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卡爾·羅伯特·涅謝爾羅迭Karl Robert Nesselrode(1780~1862 ) 沙俄 尼古拉一世時期的外交大臣(1822-1856),伯爵。對沙俄的外交決策始終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他對 巴爾干半島各國采取的不妥協(xié)政策是爆發(fā)1853年 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重要因素。
生平
日耳曼人,其父服務(wù)于奧地利、法國、荷蘭、普魯士,后來為俄國駐葡萄牙大使,母親是信奉新教的猶太人。他生于 里斯本,信奉新教,在柏林讀中學,16歲參加俄羅斯海軍,后來轉(zhuǎn)到外交部,1801-1806年在俄國駐普魯士和荷蘭使館工作,1807年在俄國駐巴黎使館工作,他試圖阻止法俄戰(zhàn)爭的再次爆發(fā),但沒有成功。1814年接替一等文官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魯緬采夫任外長,曾代表俄國出席維也納會議(1814~1815),他力勸 亞歷山大一世支持 波旁王朝復辟。1816年任外交學院院長,1822年取代希臘人揚·卡波吉斯特利再次出任俄國外交大臣。
他當初在德意志當外交官時和 梅特涅交好,推崇梅特涅的外交天才,并認為梅特涅的建議永遠有用,因此他的外交思想就是和奧地利緊密結(jié)盟,而梅特涅也利用了他對自己的好感。從政治上講,涅謝爾羅迭比 亞歷山大一世反動,他堅持君主專制,他國內(nèi)政策上,他堅持農(nóng)奴制,認為農(nóng)奴制對農(nóng)奴和農(nóng)奴主都有利,在對外政策上,他反對波蘭民主思想,敵視任何革命思想,和 梅特涅一樣仇視希臘革命 。
尼古拉一世即位后,他試圖保持 奧斯曼土耳其對 俄羅斯帝國的依附,1833年誘惑土耳其簽署了《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后因英國反對而放棄該條約,代之以英俄同盟。導致簽署1841年年代《海峽公約》,承認奧德曼帝國蘇丹有權(quán)禁止任何國家軍艦通過海峽進入黑海。1848年匈牙利爆發(fā)革命,曾阻止 尼古拉一世干預1830年和1848年兩次法國革命的涅謝爾羅迭建議沙皇幫助奧地利帝國鎮(zhèn)壓匈牙利革命,此后,俄國領(lǐng)導人企圖抑制法國對奧斯曼帝國不斷整長的影響,終于導致 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爆發(fā),戰(zhàn)爭結(jié)束時,他于1856年簽署了《巴黎條約》,破壞了他長期以來努力建立的俄國在 巴爾干半島的優(yōu)勢,此后他的職務(wù)被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戈爾恰科夫取代,他卸任后只保留外交樞密官一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