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3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物理博士學位
1996年被聘為教授。
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人才。
主講課程
曾主講電磁學、原子物理、量子力學、量子場論、群論、物理中的拓撲與幾何、宇宙學。
研究方向
宇宙學、引力、理論物理。
主要貢獻
系統(tǒng)建立相對論性帶荷Bose-Einstein凝聚理論、得到激發(fā)元譜,證明此系統(tǒng)違強能量條件,由物質(zhì)的量子性來避免宇宙學奇點;提出由量子Yang-Mills場作為早期宇宙暴漲的動力源;給出加速膨脹宇宙中殘余引力波解析譜;給出殘余引力波產(chǎn)生的CMB各向異性和偏振的近似解析譜,及其宇宙再電離影響的CMB解析譜;建立有效Yang-Mills暗能量模型,解決暗能量巧合性困難;建立有效密度場論,解釋宇宙大尺度。在學術(shù)刊物發(fā)表作為主要作者論文50余篇。曾主講電磁學、原子物理、量子力學、量子場論、群論、物理中的拓撲與幾何、宇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