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隋故儀同西陽王徐君墓銘》記載:
徐之范,字孝規(guī),東莞姑幕人。漢太尉防之后,十二世祖饒,漢郁林太守。屬漢魏糾紛,避地江表,居?xùn)|陽之太末。昔者先道后德,帝祀配于西成;布義行仁,王靈被乎東國。黃河九折,源既深焉,華岳四方;嗑樱蚁榭嗣,無假神鉤,世德其昌,不因靈笇,斯故公侯必復(fù),卿長相慚,所以炳蔚丹青,慚揚金石者也。祖徐文伯,宋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東莞蘭陵太山三郡太守,陳登湖海,氣重金陵之地;許詢風(fēng)月,聲高紫蓋之鄉(xiāng)。父雄,梁員外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桯落小年,未升貴仕,有齊逖敬南金,追贈通直散騎常侍、太常卿、儀同三司、兗州刺史。夫德在言前,榮居身后,香名逾遠,神氣轉(zhuǎn)生。
公挺質(zhì)玉田,揚榮□嶺,似降嵩高之靈,若稟庚寅之秀。孝友成節(jié),仁義務(wù)為基,□□擅追風(fēng)之聲,特達/起連城之價。釋褐南康嗣王府參軍事,梁武陵王蕭紀以帝子之貴,任岷岳之重,妙選朝賢,廣采是寄,以彭城劉孝勝、劉孝先兄弟及公三人,俱以問望英華、才行秀□。□彈冠結(jié)綬,德義綢繆,孝勝任長史、孝先為賓友,引公為外兵,尋改錄事參軍,于是隨府入蜀,奉翠羈而驅(qū)折坂,侍犀管以賦行云,與二劉兄弟或燮諧好善、馳芳東閣,或翼陪敬愛。命藻西園,聲重鄒枚,事高梁楚,俄遷定遠將軍、廣漢太守。時梁室遘圮,江左沸騰,爰舉玉壘之師,將御金陵之難,乃除將作大匠、持節(jié)、梁州刺史、郫縣開國侯,食邑二千戶。而八王功業(yè),空余故事,三江堤封,無復(fù)舊居,公以長兄齊尚書令、西陽王徐之才先/在北朝,爰軫同巢,乃歸樂國。以天保九年,入齊,仍除寧朔將軍、尚藥典御、食北平縣干。河清二年,轉(zhuǎn)散騎侍郎、典御如故。天統(tǒng)二年,除輔國將軍、諫議大夫。三年,遷通直散騎常侍,典御、食干如先。四年,轉(zhuǎn)翊軍將軍、太中大夫。五年,除散騎常侍,其年,除假儀同三司。倚鹿騰祥,清蟬表潔,能官是懋,詔爵/為榮。武平元年,遷儀同三司、征西將軍。二年,除開府儀同三司。三年,除太常卿、西陽王。四年,除侍中、開府、太常卿、封爵如故。捧玉壺以待問,置綿蕞而定儀。衣麗華蟲,管吟芳樹,既而有齊季謝,歷運遷屬,如殷寶鼎,遠歸郟鄏之城;類趙高冠,遙入咸□之殿。周建德六年,除使持節(jié)、儀同大將軍。及天命在德,獄訟歸隋,臨代名邦,優(yōu)賢是任。公下車布政,高臥共治。磐石維城,有國之重。晉王帝子(楊廣)出撫汾絳,以公宿望,詔追翼輔。揚風(fēng)未遠,逝水云迫。開皇四年四月廿六日,卒于,晉陽縣宅,春秋七十有八。
惟公樞機警發(fā),思理通晤,博洽今古,漁獦典墳,淵卿麗藻之文,談天炙輠之妙,探求幽賾,往往入神。似周瑜之聽聲,懸知曲誤;如孔融之愛客,罇酒不空。會友必賢,三明八俊,市朝屢變,一心事百。飛篷不息,疲病龍阜之東;石火無留,零落汾川之右。粵以開皇四年歲在甲辰十二月己丑朔二日庚寅,還葬金鄉(xiāng)縣都鄉(xiāng)節(jié)義里英山之西,式傳不朽,乃為銘曰:
綿綿厥初,建社分墟,不言寶劍,唯訪仙居。庭羅珪組,巷滿旌旟,增光舊俗,潤色良書。爰挺若人,克紹/重世,千尋直上,萬頃無際。踵武其裘,服膺文藝,讬風(fēng)遙舉,憑云高躋。利用宰府,光踐名卿,掌壺崇禁,/錫土連城。華蟲舒藻,芳樹凝清,通賢特達,尚德為榮。鄴城鹿駭,漳濱魚爛,井伯入秦,邵平歸漢。天地/ 更辟,光華改旦,分竹唯良,治繩不亂。塵棲弱草,鍾鳴悲谷,一逐藏舟,長辭華屋。靈飛旐雁,祥車畫鹿, /杳杳夜臺,蕭蕭拱木。
軼事典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徐氏數(shù)代以醫(yī)術(shù)聞名,但是在徐之才墓志、徐之范墓志以及徐敏行墓志、徐謩墓志對其父祖的追溯中,對這一點都只字不提。而徐之才、徐之范自己的墓志,除了任“尚藥典御”能透露出與醫(yī)學(xué)的關(guān)系外,也沒有其他的反映。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當時醫(yī)學(xué)不入流的社會地位。
墓志記徐之范釋褐任“南康嗣王府參軍事”。南康嗣王指蕭會理,他是梁武帝之孫。因為蕭會理在梁武帝大通三年(529)始為南康嗣王,徐之范生于507年,所以釋褐是在他二十三歲以后。梁嗣王府參軍事為三班。
據(jù)墓志,徐之范與劉孝勝、劉孝先兄弟俱入梁武陵王紀府。武陵王蕭紀是梁武帝的小兒子,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封為武陵郡王,大同三年(537)閏月,“揚州刺史武陵王紀為安西將軍、益州刺史”。徐之范“改錄事參軍,于是隨府入蜀”當在此時。
志文“梁室遘圮,江左沸騰”。這是指侯景之亂對梁朝的打擊。侯景之亂爆發(fā)后,蕭紀并未赴援,他在552年于益州稱帝,次年七月,蕭紀被蕭繹軍所殺,而益州為西魏所占。這是徐之范由南入北的背景。
志文“公以長兄齊尚書令西陽王之才先在北朝,爰軫同巢,乃歸樂國。以天保九年入齊,仍除寧朔將軍、尚藥典御、食北平縣干”。蕭紀敗死后,樹倒猢猻散,劉孝勝、孝先兄弟投靠了梁元帝蕭繹。而徐之范在北齊文宣帝天保九年(558)入北齊是由于其兄徐之才。據(jù)《北史卷九○ 藝術(shù)下·徐之才傳》,徐之才在梁任豫章王蕭綜的左常侍和鎮(zhèn)北將軍府主簿。525年,蕭綜投降北魏。在蕭綜的推薦下,北魏孝明帝“詔征徐之才;孝昌二年(526),至洛”,徐之才由此進入北朝。據(jù)徐之才墓志,他在北齊天保元年任侍中、六年遷儀同三司、七年轉(zhuǎn)中書監(jiān)。正是由于兄弟在北齊做高官,所以徐之才在蕭紀敗后,來到了北齊。
親屬成員
先輩
先祖:徐防,字謁卿,漢朝太尉
十二世祖:徐饒,漢朝郁林太守。
祖父:徐文伯,劉宋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東莞蘭陵太山三郡太守
父親:徐雄,南梁員外散騎侍郎、通直散騎侍郎,追贈通直散騎常侍、太常卿、儀同三司、兗州刺史。
夫人
前夫人:蘭陵蕭氏;扶風(fēng)馬氏;西陽王妃
兒子
徐敏信,濟陰太守;徐敏行,尚書駕部郎中;徐敏璞,安定縣令;徐敏直,給事中;徐敏智,太尉府墨曹參軍;
兄弟
哥哥:徐之才,尚書令、中書監(jiān)、西陽王
弟弟:徐之權(quán),譙郡太守、散騎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