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介紹
全佑的義子、吳鑒泉的師兄、義兄王茂齋在全佑去逝后,在北京一邊經(jīng)營“同盛!逼髽I(yè),一邊與吳鑒泉十年如一日地研修太極真諦。練就了爐火純青的太極功夫,創(chuàng)造了式正招圓、輕松自如、連綿不斷、松靜自然、不縱不跳的太極新派。定名為吳式太極拳后,與吳鑒泉一起在北京體育研究社教授吳式太極拳。王茂齋爐火純青的太極功夫,以輕著稱,其揮掌能讓人在10步以內(nèi)晃一晃、晃兩晃、晃三晃而不倒,人就晃一晃、晃兩晃、晃三晃而不倒。全身無處不發(fā)人。發(fā)人說要讓人跌出10步或20步,就半步不多半步不少。其巧其準(zhǔn),無人堪比。北京市市長,警察局長等人,皆拜其為師學(xué)習(xí)太極拳。大軍閥吳佩孚也是徒弟之一。故以梢絕之拳藝名冠京華。國民黨政府曾擬任命其為中央國術(shù)館長。1918年,王茂齋回萊州老家,物色優(yōu)秀人才,傳授吳式太極拳。家人推薦修丕勛。修丕勛學(xué)了三年尹振八卦掌,功有小成,方圓數(shù)里少有對手。開始不服太極拳,說:“摸魚的樣兒能打人?”要與王茂齋比試比試。修丕勛正值青春壯年;1.8米的個頭,寬寬的肩膀。而此時王茂齋已近花甲。修丕勛一個撩掌,王茂齋、抬手粘住,僅此一觸,修丕勛晃晃蕩藹跌出十幾步,渾身招數(shù)化為烏有。修丕勛不解,再來一次,一出招仍被粘住,只這被粘的一觸,又身不由己騰騰騰跌出十幾步,渾身無力可用,無招可使。修丕勛聽過多種多樣關(guān)于武術(shù)名家的故事,沒一個像王茂齋這樣神,佩服的五體投地,立即拜王茂齋為師。
修丕勛隨王茂齋到北京學(xué)拳,一學(xué)就是八年。一般徒弟五年出徒,修因練了三年八卦拳,需卸掉八卦掌的硬勁,故又多學(xué)了三年。功達(dá)懂勁后,又下過一番苦功,達(dá)到“挨著何處何處化,不用心思就能拿;挨著何處何處打,不用心思就能發(fā)”的高級功夫境界。
修丕勛出徒那年,北京有兩名從外國學(xué)西洋拳擊的回國青年,聽說王茂齋太極功夫厲害,想比試比試,就以學(xué)拳的名義找機會試拳。王茂齋事忙,不能單教他倆,讓修丕勛教。二人手里有錢,說不急于學(xué)拳,雇車?yán)挢子伪本┪魃。西山上有一塊地方很平坦,二人見無別人,想二打一讓修丕勛嘗嘗西洋拳的厲害。其中一人說:“修老師,給我們領(lǐng)領(lǐng)拳吧!毙拚f:“好啊,請進(jìn)招吧!蹦乔嗄暌蝗蛐挢仔夭看騺恚挢字灰惶,那青年跌出一丈開外。另一青年一拳打來,修又一抬手,這個青年也跌出一丈多遠(yuǎn)。二人起來后心服口服地說:太極拳太神了,修老師功夫太神了。
此后不久,有兩位韓國富商到北京避暑。二人久慕王茂齋大名,請王茂齋到賓館教他們太極拳。王茂齋讓修丕勛教。高麗富商用當(dāng)時名為“金銅鼓”大富豪的轎車接修丕勛。頭天沒讓修教,第二天讓教了兩個式子。第三天吃完了早餐,倆韓國人請出一個“高麗跤王”,要與修丕勛比試比試!案啕愼油酢鄙砀唏R大,膀闊腰圓。其時,修丕勛沒與摔跤的交過手,他讓“跤王”先動手!备啕愼油酢币话炎プ⌒挢子沂滞螅粋大摔背欲摔修丕勛。修丕勛手被抓住的一瞬間,身隨其力一上身,右小臂在其用肩抵住欲摔的當(dāng)口,在其肩頭一發(fā)力,“韓國跤王”猛地?fù)尩厮さ,半邊臉、肩膀、胳膊被摔破了皮,血糊糊的!案啕愼油酢睕]敢再比,狼狽而走。
修丕勛身懷絕技回到萊州,聽師傅安排在村里開館授徒,傳授吳式太極拳。得其真?zhèn)髡咂渥有拚迹茏討?zhàn)波等。
修丕勛大師的兒子修占,字魁一,生于1947年5月,自小隨父親學(xué)習(xí)吳式太極拳,經(jīng)修丕勛大師言傳親授,得其精華,繼承和保持了一代宗師王茂齋的原始風(fēng)格。功夫精純而深厚,與人推手時從不讓人難堪,訪者對其德武無不嘆服。對父傳的太極十三刀、麻眉刀、太極劍、太極槍、太極棍,太極大槍等器械更是勤奮練習(xí)無私傳授,為傳統(tǒng)武術(shù)文化的傳播做出巨大貢獻(xiàn),修占現(xiàn)為萊州市政協(xié)委員,萊州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萊州市振武館館長,煙臺市十大拳師,吳式太極拳山東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父親修丕勛先生年事已高,他老人家晚年收的徒弟很多是由修占代替父親教的,父親離世后修占開始正式收徒親授吳式太極拳。作為吳式太極拳的傳人,修占致力于吳式太極拳的傳播。始終立足傳統(tǒng),把自己的所學(xué)所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一代。他認(rèn)為要弘揚傳統(tǒng)武術(shù),首先不能保守,修德修心毫不保留的傳給世人。
吳式太極拳
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初,王茂齋在回家時收萊州崮山道士胡萬祥為徒(1887—1973)。胡萬祥幼年人道,當(dāng)時,練武是萊州一帶道士的必修課。嵩山道觀練的是羅漢功,腿上綁沙袋練爬山、挑水、手插沙子練鐵沙掌。胡萬祥個子小,體弱,一直練不出高深武功。王茂齋每年回家在大武官村傳授太極拳,修丕勛常年也在大武官村傳授太極拳。太極拳的神奇武功能以四兩撥千斤,以內(nèi)勁于不動之中發(fā)人于丈外,深深地吸引了胡萬祥,他偷偷下山拜王茂齋為師。當(dāng)時,太極拳在膠東道士中不被認(rèn)識,胡萬祥偷學(xué)太極拳有悖道長意旨。時間一長,被道長知曉了。此時道氏是道兄張萬秋,張萬秋說,太極拳像摸魚一樣,練不出什么功夫,若要用羅漢功打胡萬樣的“太極”,就像老鷹抓小雞似地將胡萬祥打出道觀,打得胡萬祥遍體是傷。王茂齋與修丕勛知道后,決定要讓張萬秋見識一下太極功夫。王茂齋是崮山道觀的大施主。第二天上午,他便帶修丕勛,張世聚(王茂齋另一徒弟)以進(jìn)香名義來到道觀。張萬秋出門高迎。張一見王茂齋帶倆徒弟上山,便知來意。奉茶坐定后,張切題言武,便先演羅漢功“兩手擎天”、“拈花托葉”、“猛虎撲食”、“倒悔排山”……一招一式,靈似敏猴跳澗,勢如雄獅鎮(zhèn)山。一個掃蕩腿,觀前手虎口粗的一棵松樹,從報部齊截截掃斷。張萬秋演練完,面呈得意之色,意讓王茂齋、修丕勛體體面面、心服口服的主動退卻。
王茂齋嘴叼長桿煙袋,坐在凳子上,平靜地對張萬秋說:”你的羅漢功是練到了家,很不簡單。但是中看不中用,與太極拳相比,技擊一招也用不上!睆埐环,王茂齋起身讓其進(jìn)招。其時,張四十來歲,王茂齋已近古稀。張向王進(jìn)拳,王一揚手接住并拔了其根,張手腳皆不能動,招數(shù)化為烏有。一連幾次,皆如此。王又施絕技,讓張不用力進(jìn)招,免得受傷,讓其怎么倒、往哪倒、晃幾晃,他便怎么倒、往那倒、晃幾晃。張萬秋對王茂齋欽佩之極。但又一想,王茂齋乃一代宗師,幾十年修為,或異人天授,身負(fù)絕技,不足為奇,若他教出的徒弟有此神功,那才是太極功夫厲害。遂要與修丕勛比試,說如修丕勛這個已開館授徒的弟子勝了自己,就服了太極拳。道觀演武場地,是道觀院外的一塊平坦場地,南端是懸崖絕壁,絕壁下是萬丈深淵,人摔下去就會粉身碎骨。修丕勛來到南端面向深谷,背對張萬秋站定,不看張萬秋,讓張萬秋從背后隨意進(jìn)招。張萬秋見修丕勛距峭壁邊緣僅半步,怕有閃失,欲拉修丕勛到北端道規(guī)門外。修丕勛原地一站,讓張出招。張一拳打向修丕勛,修抬手接住說:“你往右倒吧!睆埶斓乖谛挢子疫。張站起又向修進(jìn)拳,修丕勛抬手說:“你往左倒吧!睆埶斓乖谛挢鬃筮。張不可思 議:怎么兩人都說讓我往哪倒就往哪倒?這太極拳里可能有巫術(shù)。往左倒、往右倒必定是念了咒語。他問胡萬祥。胡告訴他太極拳里沒巫術(shù),太極功夫高了,就能如此。張萬秋認(rèn)識了太極拳,不僅同意胡萬祥學(xué)吳式太極拳,連自己和同道弟于萬東也向王茂齋拜師學(xué)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