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誠堅,1966年出生在贛州的一個普通人家中,高中畢業(yè)后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隨后成為了贛南印刷廠的一名工人。從小受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黃誠堅在廠里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盡管如此,每個月到手的工資也只能維持簡單的日常開銷。為了尋找改變命運的出路,1991年冬天,25歲的黃誠堅告別家人,懷揣80元錢踏上了去深圳的旅程。然而,這座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新興城市并沒有對他展露笑顏。起初,黃誠堅只能過著簡單的打工生活,住在深圳河邊一個簡陋的鐵皮房里,最慘的一次身上只有5角錢。199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籌備了一場演唱會并取得圓滿成功,淘到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南方周末>上得知云南藝校16歲的舞蹈演員陳薇的故事,并被其深深感動,覺得這個可以策劃為一部戲。帶著這種強烈的愿望,黃誠堅來到了北京,開始了他影視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
個人作品
黃誠堅曾經策劃和擔任過制片的電視劇有《生活秀》、<小姐你早>、《來來往往》、《太陽不落山》、《江山》、《浮華城市》、<夢回清河>等;電影有《臺灣往事》等。
黃誠堅與《那時花開》
隨著電視連續(xù)劇《那時花開》正式進入拍攝階段,記者走進攝制組,走近該劇策劃人黃誠堅。在與黃誠堅的交談中,記者感受到,《那時花開》演繹的不僅是一部歷史的劇情,同時也演繹著一個夢、一種情懷。用黃誠堅自己的話來說:2005年后的一個春節(jié),獨自在家的我,又看見了北京飄舞的白雪中盛開的鮮花,家鄉(xiāng)、鄉(xiāng)親與多年的夢燃燒著我的靈魂,我明白多年來的夢想它漸行漸近——它(夢想)要借助著<那時花開>的身形,走入這個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那時花開》與故鄉(xiāng)的情懷
“我在圓一個夢,圓一個家鄉(xiāng)的夢!边@是在兩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黃誠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是贛州人,對故鄉(xiāng)的人文、山水有著一種難舍的情懷。自從別離故土,便有一個讓他魂牽夢縈的夢,在這個夢中,家鄉(xiāng)贛州那詩歌道不盡、畫圖收不完的山水,伴他長大的那紅色革命理想和傳統(tǒng)素樸的文化,都像他身體中流淌的血液一樣新鮮、親切……于是,自他從事影視創(chuàng)作始,就想像著有一天能夠為家鄉(xiāng)做點什么。《那時花開》的開拍,讓他感覺夢想終于可以實現了。
“我是一個有福氣的人,雖然歷程很艱險,但總能實現夢想!秉S誠堅說,《那時花開》籌備了兩年多,他以前經常回到贛州,與朋友聊天時,總會說起贛南蘇區(qū)的一些事情。在2000年正月初一的深夜,他和贛州市文聯(lián)的鐘東林突然談起五次反“圍剿”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還是個空白的事情,同時贛州市委宣傳部對此也很重視,于是就萌發(fā)了拍一部電視劇的念頭,來講述在贛南蘇區(qū)所發(fā)生的故事。為了更好地宣傳贛南,弘揚蘇區(qū)精神,他還特地將興國山歌融入《那時花開》的劇情中。
《那時花開》與母親的情懷
采訪中,黃誠堅告訴記者,《那時花開》以真實的歷史環(huán)境為背景,以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命運為切入點,塑造了三名正值花季的贛南紅軍女子山歌宣傳隊隊員形象,她們基于不同的背景投身革命隊伍,并隨著中國的革命進程而成長。在這三名隊員中,有一名叫謝琴英(高露飾),而這也是黃誠堅母親的名字。為何要將母親的名字放入劇本中?黃誠堅點燃了根香煙,向記者娓娓道來。
黃誠堅說,他母親生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的硝煙,但是她和那個年代的其他人一樣,也都懷著一個共同的理想、夢想投入到事業(yè)中。黃誠堅說,對比當時的精神境界,他覺得現在過分注重物質享受的生活很蒼白。他說,他母親是一名護士,記得小時候母親經常在深夜里被鄰居拉起來陪著去看病,而她一點都不厭煩,這些情景,深深地影響著他的一生。
黃誠堅彈了彈手中的煙頭,接著說,雖然他母親生活的年代已遠離炮火硝煙,但也時刻散發(fā)著革命的光彩。在《那時花開》戲中,他將母親的名字寫進了劇中,希望能夠以此寄托對母親的思念,同時也為了紀念那個年代的千千萬萬女性。
黃誠堅說,戲中女子山歌隊的戰(zhàn)士們是我們這個年代所需要學習、敬仰、緬懷的女性。其中柳月雯(吳越飾)是一個有錢的上海女子,另外兩個女主角是贛南本土的角色,一個來自地主人家,一個來自貧窮人家,到最后都離開了父母,懷著共同的理想投身革命。他說,現在的人們就是要學習那個時代的人們對理想的追求永不止息的精神,現在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缺少了那個年代對事業(yè)、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黃誠堅心中的《那時花開》
黃誠堅說,從2000年與鐘東林聊起那片空白后,他一回到北京就和很多朋友談起了這個設想。因為他是贛南人,經常和影視圈的朋友談起贛南,所以他的朋友也感受到了贛南人的淳樸,感受到了贛南文化的悠久,于是產生了共鳴,著手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并最后選擇了馮海的創(chuàng)作框架。談起創(chuàng)作,黃誠堅激動地說,最艱難的過程是劇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就不下上百次,因為作品一出來,是要經得起歷史、專家等各方面的檢驗。同時為了再現贛州人民的父輩、祖輩曾經熱血沸騰、為紅色信仰無私奉獻的時代,他還數次帶著劇組的主要成員到贛南各地考察。在興國考察時,興國縣社聯(lián)的胡玉春每個星期帶劇組成員到鄉(xiāng)村去選外景,因為《那時花開》的成功拍攝不僅是黃誠堅的一個夢,同時也是胡玉春心中多年來的一個夢。最后看到興國縣許多舊時的民宅、村落保存完好,于是將外景拍攝地選擇在興國的白石村。
為何要取“那時花開”這個劇名?黃誠堅深深地吸了口煙說,最初沒有想過這個名字,不過始終有個主題就是突出女性,與花離不開。開始取了個名字叫<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但后來想想這個名字是一部影視劇中的曲子,沒有新鮮感,后來還想過很多的劇名,最后才想到了《那時花開》。他說,“那時”代表著那個年代,那個年代的事情;“花開”代表著女性,代表著女性的理想?傮w的意思就是劇中那個年代女性生活很殘酷,為了理想投身革命,又為了理想而犧牲,花雖夭折,但開得很凄美。
黃誠堅最后說,在他心中《那時花開》是一部關于理想、成長、革命、女性、時代、信仰的紅色青春偶像題材作品,一部具備英雄史詩的大創(chuàng)作,一部既有全新視角又有極高可看性的壯美之作,一部既有地方特色又深含地域文化的藝術品位極高的劇作。雖然劇中三名女主角都犧牲了,但是她們留下的精神卻能深深地打動觀眾。他說,他要竭力將《那時花開》打造成一部中國版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