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889年7月5日生于法國Maisons-Laffitte,1963年10月11日逝世于法國Milly-la-Forêt.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畫家、設(shè)計師、法蘭西學(xué)院文學(xué)院士、電影導(dǎo)演.他多才多藝,幾乎涉及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現(xiàn)代藝術(shù),驚人的創(chuàng)作能力令他獲得世界性的聲譽。
人物作品
電影作品
1930年 《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
1943年 《永恒的回歸》(L’éternel retour)
1946年 《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1947年 《雙頭鷹之死》(L’aigle à deux têtes)
1948年 《可怕的父母》(Les parents terribles)
1949年 《俄耳甫斯》(Orphée)
1952年 《圣多-索斯比別墅》(La villa Santo-Sospir)
1959年 《俄耳甫斯的遺言》(Le testament d’Orphée)
詩歌作品
1909年 《阿拉丁神燈》(La Lampe d’Aladin)
1910年 《花花公子》(Le Prince frivole)
1912年 《索?死账怪琛罚↙a Danse de Sophocle)
1918年 《好望角》(Le Cap de Bonne-Esperance)
1919年 《畢加索頌》(L’Ode a Picasso)
1922年 《語詞》(Vocabulaire)
1923年 《清唱》(Plain-chant)
1925年 《筆下的吶喊》(Cri ecrit)《殘廢的禱告》(Priere mutilee)
1926年 《赫爾比斯神》(L’Ange Heurtebise)
1927年 《歌劇》(Opera)
1932年 《選段》(Morceaux choisis)
1934年 《神話》(Mythologie)
1939年 《迷》(Enigme)
1941年 《寓意》(Allegories)
1944年 《德文詩》(Poemes ecrits en allemand)
1945年 《蕾歐娜》(Leone)
1946年 《耶穌受難》(La Crucifixion)
1952年 《卡圖盧尼亞臺布》(La Nappe du Catalan)
1953年 《倚音》(Appoggiatures)《永遠(yuǎn)的花邊》(Dentelle d’Eternite)
1954年 《明暗》(Clair-Obscur)
1958年 《七則對話,附仿韻律學(xué)》(Paraprosodies,precede de Sept dialogues)
1959年 《死人的貢多拉》(Gondole des morts)
1961年 《西班牙鳳凰涅槃,附"失敗的黨"》(Ceremonial es pagnol du phenix,suivi de La Partie de’echecs)
1962年 《安魂曲》(Le Pequiem)
考克托的別墅
“我依然伴隨著你”,考克托的墓碑上刻著的一句話。墓地附近米萊城堡有一幢別墅,這幢別墅位于芳丹布里鎮(zhèn)的森林邊。這是考克托安度晚年的地方,周圍的小溪便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源泉,那里依然保持著原先的布局,走進別墅,首先看見的是門口那對人面獅身史芬克斯石像。在別墅底層大廳里的墻壁上掛著牧羊神畫像,兩排棕櫚樹,大的桃木桌和破舊的沙發(fā)。沿著鋪有豹皮地毯的螺旋式樓梯來到二樓圖書館,那里有著大量詩人身前的手稿和文集。房間一隅有塊黑板,詩人喜歡在上面盡情涂鴉。臥室也掛著許多友人肖像畫,如讓·馬萊斯、畢加索、可可·香奈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