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李盛唐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清代
籍貫:云南馬龍
民族:漢族
身份:官員
生平
李盛唐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三甲進士,官至四川松茂道,因部屬有罪牽連,遣戍卜魁。子李敬躋十分孝順,卜魁距云南一萬四千里,三次前去探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敬躋考中進士,授福建將樂縣知縣,準備花錢贖李盛唐還鄉(xiāng)。結果李盛唐在戍所病故,敬躋因而發(fā)病,終日哀哭,不久即卒。李敬躋以孝行入《清史稿》之孝義傳。
李盛唐為人剛正不阿,遠離同僚們的癖好,行為恭敬,恩惠百姓,如君子一般,因此掌權弄勢的官員大多忌恨他。
?
注釋
^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五·孝義二》:李敬躋,字翼茲,云南馬龍州人。父盛唐,雍正八年進士,官四川松茂道,以所部有罪坐監(jiān)臨官,戍卜魁。卜魁距云南萬四千里,敬躋三往省。嘗遇暴水,喪其仆馬,徒步行,路人哀之,與之食,導使詣盛唐,盛唐輒令還侍祖母,迫使歸。敬躋成乾隆二十二年進士,授福建將樂知縣,計贖盛唐還。盛唐死戍所,敬躋遂發(fā)病,日嗚嗚而啼,未幾亦死。
卜魁有范杰者,與盛唐善,盛唐倚以居二十年,至是歸其喪。閩人吳阿玉嘗欲從敬躋之官,盛唐喪過京師,吳為送還云南。
^ 《續(xù)修馬龍縣志》:李盛唐守正不阿,同寅之尚輒疏之,恭以行己,惠以養(yǎng)民,儼然君子也,故權佞多忌公。
參考資料
趙爾巽等,《清史稿》
張廷玉:題覆四川省署新津名山夾江黔江等縣知縣李盛唐高第段開化陳嗣諶系雍正八年進士分派四川學習試用一年期滿稱職應準實授
李姓起源
李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后裔。顓頊生大業(yè),大業(yè)生女華,到女華之子皋陶之時,作了堯帝的理官(相等于現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理官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理姓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在這種情況下,理徵有一兒子叫利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難。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
同名現代人
李盛唐,永豐縣石馬二中老師,自幼愛好書法,現為中國楹聯(lián)學會會員,對聯(lián)及書法作品多次在《對聯(lián)·民間對聯(lián)故事》雜志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