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智詵(609~702)唐代高僧,中國禪宗靜眾.保唐禪派奠基人。汝南(今河南)人,俗姓周。十三歲出家,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5)玄奘法師從天竺取經(jīng)回國,智詵前往長安,拜玄奘法師學習經(jīng)論。十幾年后,智詵熟知了佛教的經(jīng)藏和論藏,對日益興盛的禪法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便辭別玄奘,到湖北黃梅縣馮茂山投奔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學習禪法。后投馮茂山五祖弘忍。嘗住資州(今四川資中)德純寺三十余載。據(jù)近代敦煌出土的《歷代法寶記》載,萬歲通天二年(696)七月,則天武后詔入內(nèi),賜予達磨所傳、惠能所持之袈裟。長安二年示寂,世壽九十四。著有虛融觀三卷、緣起一卷、般若心經(jīng)疏一卷。其弟子處寂繼承了智詵的禪宗學說,并在資州德純寺等處弘揚禪法,后處寂傳法與無相禪師,無相傳無住,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禪宗的凈眾.保唐禪派。
相關(guān)事件
師從弘忍
唐顯慶二年(657年),智詵熟知佛教的經(jīng)藏和論藏后,對日益興盛的禪法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便辭別玄奘,到荊州黃梅縣憑茂山投奔禪宗五祖弘忍禪師學習禪法。智詵拜見弘忍,弘忍法師問:“你從何處來?”智詵答:“我從玄奘法師處來。”弘忍有所思,說道:“你兼有文字性。 币驗槎U宗的核心,是不列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對看重經(jīng)綸文字的智詵來說,必須從此改變學佛的方法和途徑。弘忍最后收下這個徒弟。智詵從此舍棄經(jīng)文,一心悟禪,終于升堂入室,成為弘忍的“十大弟子”之一。
武皇賜衣
武周長壽元年(692年),女皇武則天欽命天冠郎中張昌期迎請六祖惠能禪師入京供奉,惠能稱病不去。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再次迎請,惠能仍舊不去。于是欽差轉(zhuǎn)告則天皇帝的旨意:“惠能法師既然不來京城,就請帶上達摩祖師的傳信袈裟,朕于內(nèi)道場供養(yǎng)!被菽軣o可奈何,只好捧出達摩袈裟,鄭重地交與欽差。則天收到達摩袈裟,非常高興,虔誠地迎入內(nèi)道場供養(yǎng)。
同年,武則天還迎請了五祖弘忍座下的十大弟子來供養(yǎng)他們,德高望重的智詵禪師就是其中的一位。把十大高僧請到內(nèi)廷受供,武則天就請問佛法,就說各位高僧大德,還有七情六欲沒有?其他高僧大德都回答得非常玄妙,惟有智詵說了大實話,就說人生則有欲,不生則無欲,說明他不否認個人的欲望,這正合則天皇帝一生充滿各種欲望的想法,也表明智詵確實是一位參禪開悟的高僧,她深知智詵的思想境界在神秀等人之上。他雖說“有欲”,但對金錢名利等欲望并不感興趣,而寄意于山林之樂,禪定之趣。這一大實話式的回答正好符合了武則天一生充滿各種欲望的想法。最后武則天龍顏大悅,把達摩祖師的木棉袈裟賜予智詵,并允許了智詵回資州德純寺修行的夙愿。
公元702年,智詵禪師患病,預感不久將辭世。便叫弟子處寂扶著他下禪榻,取出珍藏的達摩袈裟,傳交給處寂說:“此衣是達摩祖師所傳袈裟,則天賜吾,吾今付汝,善自保愛!蓖昶咴铝胀砩,智詵禪師奄然坐化,時年九十四歲。
作品一覽
《虛融觀》三卷
《緣起》一卷
《般若心經(jīng)疏》一卷
史籍記載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師五世旁出一百七人
第一世一十三人
北宗神秀禪師 嵩岳慧安國師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已上三人見錄)
楊州奉法寺曇光禪師
隋州禪慥禪師 金州法持禪師
資州智侁禪師 舒州法照禪師
越州義方禪師 枝江道俊禪師
常州玄賾禪師 越州僧達禪師
白松山劉主簿(已上一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歷代法寶記
資州德純寺智詵禪師。俗姓周。汝南人也。隨官至蜀。年十歲常好釋教。不食薰莘。志操高標。不為童戲。年十三。辭親入道場。初事玄奘法師學經(jīng)論。后聞雙峰山忍大師。便辭去玄奘法師。舍經(jīng)論。遂于憑茂山投忍大師。云。汝兼有文字性。后歸資州德純寺。化道眾生。造虛融觀三卷。緣起一卷。般若心疏一卷。后至萬歲通天二年七月。則天敕天冠郎中張昌期于德純寺請。遂赴西京。后因疾進奏表。卻歸德純寺。首尾三十余年。化道眾生。長安二年六日。命處寂扶侍吾。遂付袈裟云。此衣是達摩祖師所傳袈裟。則天賜吾。吾今付汝。善自保愛。至其年七月六日夜。奄然坐化。時年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