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噶·論弓仁(663~723年) 男,藏族,663年,出生于吐蕃噶氏家族(在今瓊結縣)。
論弓仁從小專心習武,熟嫻刀箭弓馬、演兵布陣。成年后,即隨父兄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695年,贊普赤德松贊趁論欽陵正與唐朝大將王孝杰血戰(zhàn)之時,打掉噶氏家族在邏些的勢力,然后派人召論欽陵等人回府。贊普即調兵遣將,于698年親征。是年冬,論欽陵兵敗后在宗喀地方(今青海黃河流域)自殺,左右殉死者數(shù)百人,吐蕃歷史上貴族專政的局面也隨之結束。
699年,論弓仁繼叔父贊婆率千余人投唐后,又率所統(tǒng)吐谷渾部七千帳降唐。唐王朝對其待以上賓,施以殊禮。羽林軍飛騎郊外迎接,武則天親自接見,并賜宴武威殿。唐朝還賜予鐵券,贊婆被授以“輔國大將軍”、“行右衛(wèi)大將軍”,封“歸德郡王”。論弓仁則被封為“左羽林大將軍”、“安國公”、“食邑二千戶”。所轄軍隊被安置在涼州洪源谷,命贊婆統(tǒng)帥。
論弓仁到中原后,頗受重用,以其所長盡心事唐,當年即于唐蕃爭戰(zhàn)的前線,動之以情,“以論家世恩”勸說吐蕃軍隊數(shù)千人放下武器,避免了一場流血惡戰(zhàn)。以后,因突厥等部擾唐,朝廷慮及邊患不已,“中軍必謀于元老,上將固選于時杰”,即遣論弓仁率軍平亂。論弓仁戰(zhàn)果輝煌,短短數(shù)年,歷有升遷。707年,被受封為“朔方軍前鋒游弈使”。708年,再任“左驍騎將軍”。717年,兼“歸德州都督”。720年,由本衛(wèi)大將軍改任“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
“公之理兵也,堅三革,利五刃,偶拳勇,齊力信,罰分甘苦,六轡如手,掌千夫一心,接獯獫猶蚊蚋,臥沙塞如衽席,薦居露食垂二十年”。論弓仁治軍有方,紀律嚴明,能做到“雨畢而成師,冰泮而休卒”,“寒氣入于肌骨,夜霜出于鬢須,人不堪其勤,公不改其節(jié)”。論弓仁征戰(zhàn)沙場,多次化險為夷,攬勝利于已手。
開元初,突厥九姓亂,論弓仁領兵遠征大漠,降服了火拔部喻多真部落。論弓仁戎馬倥傯,“凡前后大戰(zhàn)數(shù)十,小戰(zhàn)數(shù)百”,“筭無遺策,兵有全勝”,歷仕武后、中宗、睿宗至玄宗四朝,勛業(yè)彪炳,名震朝野,為中原地區(qū)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就了唐王朝的光輝事業(yè)。論弓仁在中原生活達24年之久,成為中原王朝中最早的藏族高級將領。論弓仁因長期在馬上生活,“積戰(zhàn)多瘡,累勞生疹”,一病不起。于723年病逝,享年60歲。唐廷追贈其為“撥川郡王”!短茣分袑槠淞鳎⒘⒈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