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簡介
陳鑾英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有一次四班紙影斗戲,別人都唱不過她,她這個小姑娘為本班爭得榮譽。而正是此次的露面,陳鑾英被戲班發(fā)現(xiàn)。
當(dāng)時的怡梨戲班一批童伶正面臨“退澇”,正四處物色合適人選。相中陳鑾英,但鑾英之母不允,無功而返。
作為名角,她享受了特別待遇,別人穿棉的,她穿絨的,她還有戲爹額外給的玉手鐲,金戒指;臨睡前還獨享燕窩、蛤油……角兒嘛,便有些脾氣。教戲時,被先生發(fā)現(xiàn)她偷眼看小生謝趙儀,先生一記竹板打下來,把玉手鐲打碎了。不聲不響,等教完了,上樓回宿舍時,在樓梯扶手處用力一挫,把另一只手鐲也碰斷了。
生平經(jīng)歷
鑾英的家境不算好,父親在她9歲的時候就沒了,下面還有一個弟弟,但家中尚有薄田,維持一家三口還勉強。1943年潮汕饑荒,田地就當(dāng)了。窮困之際,怡梨的戲爹差人上門,挑了兩袋米。于是,簽下5年的賣身期限,另注免打。但實際上,后來陳鑾英因各種緣由挨打的時候是不少的。
入戲班后,戲班過點往梅縣興寧。聽知鑾英能唱《徐愛珍教子》,先生說那就試演看看。于是馬上安排教鑾英關(guān)目動作,一周后上臺。戲中徐愛珍要坐到椅子上,陳鑾英還夠不上,還是一位師父把她抱上去的。就這么一次亮相,陳鑾英坐穩(wěn)了主角的位子。
鑾英基礎(chǔ)好,又遇上名教戲烏辮先生。當(dāng)時怡梨童伶戲角正是青黃不接之時,班主要求烏辮先生著力培養(yǎng),她很快就紅了,與很多名角配過戲,李德意、翁鑾金、李欽裕、李賽和、謝趙儀,都曾搭檔過。鑾英聲好唱工好,落夜時,戲班的先生、大簿就喜歡到臺下聽她的曲。
某次,戲班到潮州城演出時,她演女主角陳杏元,演和番那一場時她在臺上邊唱邊舞,翎子功,跑馬,40分鐘的演出完畢,剛退到臺后,臺下又是鼓掌又是喊,讓再來一遍,結(jié)果這一場又演了一次。第二次再到府城潮州演出的時候,大概隔了近年。怡梨的票沒賣出多少,一打聽,才知道有傳說陳鑾英沒在戲班了。那時鑾英正在西湖逛,被班里的人找回來,帶到鳳城照相館,著戲裝照了張相片做成海報,以救票房。
青春妙齡,又是在這樣的圈里,碰到些風(fēng)流情事便尋常。一個資本家兒子常來看她的戲,寫信給她,說心疼她,要讓她和她弟弟去念書。鑾英沒念過書,但聰明的她懂得從曲冊袋里取出自己的劇本,對應(yīng)著找出字來,也能湊成一封回信,告訴對方理應(yīng)去找門當(dāng)戶對的姑娘。
鑾英之心早有所屬。
她喜歡小生謝趙儀。謝趙儀也喜歡她。他們在臺上做戀人做夫妻,但現(xiàn)實生活里,他們沒有公然戀愛的權(quán)利。只能在吃飯的時候,趁著盛飯之機搭上一兩句話。戲班過點演出,在路上,前面的童伶舉著天燈竿,主角童伶排在后面,他們兩個一路上有無盡且無言的情意,他們偷偷對天盟誓過。
但戲班是不允許他們成其好事的。后來,謝趙儀賣身期滿被辭退。謝趙儀回家后,其母給他說了一門親,趙儀拒絕了;這邊,鑾英的母親捧著琳瑯滿目的首飾對女兒說有人來提親,鑾英沒言語,淚滴在母親手上……
趙儀來探,戲班不給進(jìn)。后來鑾英干脆約了趙儀私奔。那時鑾英已經(jīng)賣身期滿了,她的工價全戲班最高,港幣500元。戲班發(fā)現(xiàn)鑾英跑了,派人去追,勸說他們回來,連謝趙儀也在戲班有了一份工,仍當(dāng)演員,后來苦練大小生,名氣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