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蕭奕輔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時代:明朝
籍貫:長汀縣
民族:漢族
身份:官員
個人簡介
蕭奕輔于天啟元年(1621年)鄉(xiāng)試中舉,次年中進士,授福建長汀縣令。
歷任廣西道御史、太仆寺少卿、僉都御史、福建巡撫等職。后以年老告歸。
不久,清兵南侵,廣東韶關、連縣告急,他獻出個人繼續(xù)六百兩銀建炮臺防守,其炮至今尚存。
死于安逸,被當?shù)厝嗣袼o念,在一些史書有其資料記載。
個人事跡
明天啟元年(1621年)鄉(xiāng)試中舉,翌年中進士,被授為福建省長汀縣令。
他為官清廉,當縣令時,母親死于官署,竟無錢治喪,由長汀紳士發(fā)動士民幫他料理,才把棺柩運回鄉(xiāng)。
守孝期滿后,他被起用為河南省葉縣的縣官,以后,他曾歷任廣西道御史、太仆寺少卿、僉都御史、福建巡撫等職。
在福建任職期間,有陳虎、關日奎、陳佳等起兵作亂,蕭奕輔出奇兵擒獲關日奎,迫使陳虎接受招安,殺了陳佳,又平定了陳倍贊、吳救貧的部屬,使福建的局勢安定下來,因功被加官進爵。
蕭奕輔待人慈厚,樂于助人,被人稱為蕭霖——及時雨,但卻與當時的官場權要不合,于是他以年老告歸,家居省城。
他所鑄的大炮,如今尚在香港九龍,后人蕭慶章把一枚鐵炮子獻給了本市博物館。年65而卒。
蕭姓由來
?
蕭(Xi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大禹賢士伯益后裔。據(jù)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后作士于蕭,便以蕭為姓,其后代延襲姓蕭。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據(jù)史籍記載,伯益是個很能干的人,舜時曾負責掌火,“烈山澤而焚之”,使禽獸逃匿,開辟了許多農田;又跟隨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萬民于水火。伯益的巨大功績使他的子孫得到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被分封至蕭地(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并以國為氏。蕭孟虧是蕭姓第一人。
2、出自子姓,以國為氏。據(jù)《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后裔!锻ㄖ尽な献迓浴罚骸笆捠,古之蕭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后為宋所并,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宮長萬有功,封于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薄对托蒸搿芬渤执苏f。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而蕭國是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故蕭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湯。后世蕭姓大多認可此一說法。
3、出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據(jù)《續(xù)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據(jù)《遼史·列傳·后妃》記載:“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里比蕭相國,遂為蕭氏!边|后族以蘭陵為郡望,并自稱其先祖是蘭陵人,把自己附會為西漢宰相蕭何的后裔。據(jù)《續(xù)資治通鑒》記載,有遼一朝“姓氏止分為二,耶律與蕭而已。”可見契丹各族中蕭姓群體的規(guī)模是相當可觀的。
4、外姓改入。據(jù)臺北蕭氏宗親會印行的《蘭陵世家·蕭、鐘、葉三姓本是一家》記載,宋朝有一將軍名鐘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里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但此說多有破綻,存疑。此外,金、元時期,在我國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創(chuàng)教人姓蕭,一些非蕭姓嗣教者被改為蕭姓。
得姓始祖:大心。蕭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zhàn)敗被俘,被囚于后宮,幾個月后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并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后來宋國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
蕭姓名人
蕭 何:沛縣(今屬江蘇。┤,漢朝政治家,秦末隨劉邦起義,他知人善任,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戰(zhàn)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重要作用,后因功被封為酂侯。
蕭 統(tǒng):南蘭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學家,梁武帝之子。少時遍讀儒家經(jīng)典,善詞賦,輯《文選》三十卷,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章總集,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頗有影響。
蕭 衍:南朝南蘭陵人,南朝齊時著名大將,后因朝廷腐敗內亂,蕭衍于五零二年代齊稱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蕭 。耗铣耗咸m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產業(yè),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著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蕭 禹:唐朝開國宰相。
蕭 照:宋代山水畫家。
蕭 三:湖南省湘鄉(xiāng)人,國際著名詩人,無產階級文化戰(zhàn)士,早年與毛澤東、蔡和森創(chuàng)建“新民學會”,參加“五四”運動,為我國無產階級文藝運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事業(yè)做出過重要貢獻,著有《和平之歌》、《伏櫪集》譯本、《新木馬計》、《前線》等。
蕭 克:湖南嘉禾人,1926年參加革命,建國后曾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有“儒將”之稱。
蕭望之:漢朝東海蘭陵(今山東省蒼山)人,從師后巷學詩,又從師夏侯勝學《禮》及《論語》,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職。
蕭思話: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人,南朝宋尚書左仆射,好書史,有令譽,后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國器許之,他先后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咸歸之,卒謚穆。
蕭道成:南朝南蘭陵人,仕宋為中領軍,后乘朝廷內亂,壯大勢力,擁立順帝劉準,自為太傅領揚州牧,升為相國,被封齊公,后廢宋稱帝,建立齊王朝,史稱齊高帝。
蕭子顯:蕭道成之孫,長于文學,編紀傳體《齊書》60卷,今稱《南齊書》。
蕭穎士:蘭陵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于古文。
蕭良有:明代漢陽(今湖北省武漢)人,生而聰穎異常,以神童名,萬歷中會試第一。領國子祭酒,著有《玉堂遺稿》流傳。
蕭云從:清代山水畫家。
蕭朝貴:廣西省武宣東鄉(xiāng)人,太平天國著名領導人之一,在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被封為西王,后在與清軍作戰(zhàn)中陣亡。
蕭楚女:原名蕭秋,湖北省漢陽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曾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后在反革命屠殺中被害。
肖勁光:湖南省長沙人,1920年參加革命,建國后長期擔任海軍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