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在白色恐怖下,主動承擔為安定城內外的中共組織傳送情報、文件、藥品的任務。還和同志們一起在夜間張貼標語、散發(fā)傳單。1934年7月,紅軍 陜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在 安定縣楊道峁成立時,安定城內關押著幾十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群眾。為了營救被捕同志,史和南鳳池、強曉初、高維芳等迅速將這些重要情報送往楊道峁。游擊隊總指揮部派游擊隊和赤衛(wèi)隊攻進城內,打開監(jiān)獄,救出被捕的黨團員和革命群眾。隨后,組織決定派史到安定西區(qū)工作。在西區(qū),她和群眾吃住在一起,白天跟群眾下地耕種、上山打柴,晚上幫老大娘在燈下做針線,深受群眾歡迎。同年8月,謝 子長在粉碎國民黨軍對 陜北蘇區(qū)發(fā)動的第一次“圍剿”中受重傷,史受命負責照顧。在缺醫(yī)少藥的情況下,她一邊應付敵人的搜捕,一邊竭盡全力精心護理,得到戰(zhàn)友和鄉(xiāng)親們的稱贊。
工作經歷
1935年1月史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2月,任共青團 陜北特委青年婦女部部長,和團特委宣傳部部長白治民、秘書高朗山分頭編寫《婦女解放歌》《打土豪分田地歌》,教群眾學唱,宣傳革命道理,帶領農村婦女向封建禮教的沉重束縛沖擊。在團特委舉辦的青年婦女團員、積極分子訓練班上,她用通俗的語言和事例,宣講共產黨的主張。5月,在粉碎國民黨軍對西北蘇區(qū)的第二次“圍剿”中,她和婦女干部發(fā)動組織婦女群眾為紅軍送水送飯、洗補衣服、做軍衣軍鞋,紅軍戰(zhàn)士深受感動。同年1 1月,團 陜北特委改為少共 陜北省委員會,史仍然擔任青婦部部長。1936年4月調任中共陜北省委婦女部部長。紅軍西征時,她發(fā)動組織婦女群眾為部隊做軍衣、鞋襪、手套、米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擴大紅軍運動中,還兼任一個縣的擴紅突擊隊隊長,勝利完成了擴紅、支前任務。西安事變以后,史參加以王觀瀾為主任的中央工作團來到延安城,開展群眾工作,為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做準備。1937年1月,成立延安市時,她被任命為中共延安市委組織部部長。1937年5月,出席了在延安舉行的蘇區(qū)黨代表會議。
七七事變后,為了把全邊區(qū)各階層的婦女群眾更廣泛地團結起來,積極參加抗戰(zhàn)所需要的各方面工作,于1937年9月在延安成立了陜甘寧邊區(qū)各界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李堅真任主任,史任副主任。1938年1月,邊區(qū)26個群眾團體聯合成立陜甘寧邊區(qū)民眾抗敵后援會,史代表婦聯籌委會參加,被選為后援會常委、婦女部部長。同年3月8日,召開陜甘寧邊區(qū)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正式成立陜甘寧邊區(qū)各界婦女聯合會,史被選舉為邊區(qū)婦聯主任,動員、領導廣大婦女積極投入更大規(guī)模的抗日運動。5月,史被調往山東抗日根據地,任中共蘇魯豫皖邊區(qū)省委員會婦女部部長,同時兼管省委組織部的干部工作。隨著抗日根據地的擴大,各地急需干部,她根據省委、分局關于“用人不唯成分、重在個人政治表現”的指示,大膽選用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和黨校結業(yè)的學員,參加各縣區(qū)黨組織和抗日群團組織的領導工作。1939年7月,中共山東第一(亦稱大魯南)區(qū)委員會成立,史被任命為區(qū)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1940年回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同年8月,山東省婦女救國聯合總會成立,史被推選為會長。1945年在延安出席了中共“七大”,后被選為全國解放區(qū)婦女聯合會籌委會委員。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史調到東北。這時她的心肌炎已很嚴重,組織上讓她抓緊治病,待身體康復后再分配任務。但經她一再要求,遂被先后安排在長春、牡丹江鐵路管理局和東北鐵路總局機關工作,終因疾病發(fā)作搶救無效,于1948年12月19日病逝于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