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陜西同盟會領導人井勿幕由日本回陜西,宣傳辛亥革命,熊伯韞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是年七月初九,熊伯韞與井勿幕,錢定三(即錢鼎)以及哥老會首領張云山、萬炳南等30余人,在大慈恩寺(大雁塔)“歃血為盟”,同心反清。三年(1911)九月初八(10月29日),新軍第一標三營督隊官錢定三與同盟會主要負責人約定起義。因形勢日緊,革命黨人遂決定九月初一(10月22日)正式起義,熊伯韞參與西安起義的組織領導工作。西安光復后,他參加由錢定三領導的收復潼關戰(zhàn)斗,行至渭南,與清軍陜甘總督升允部血戰(zhàn)一晝夜,錢定三被殺害,馬緒洛陣亡。熊伯韞收拾殘軍回西安。不久,退伍回磚坪。回廳后,會見哥老會首領程子清、楊桂堂等,大力宣傳辛亥革命,并專場演講。民國五年(1916),漢中駐軍第三旅旅長、同學張寶麟,委熊伯韞為興漢民團磚坪縣總團總,成立縣民團局。袁世凱稱帝后,他義憤填膺,辭職回家。熊伯韞一生不信鬼神,喜歡梁啟超《飲冰室文集》,常為壯志未酬,抱膝長嘆,并以書法,詩文自娛。他的“揖讓幾時逢,四百兆,巷祝衢歌,同仰堯天舜日;共和今始見,五大族,民安國泰,能消美雨歐風”春聯(lián),反映了對建設一個各族人民大團結,國強民富國家的愿望。